?

在科學課中倡導探究式學習

2017-08-02 08:23郭詠梅
東方教育 2017年11期
關鍵詞:策略與方法探究式學習科學

郭詠梅

摘要:探究式學習是科學學習的核心,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科學運用探究式教學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科學;探究式學習;策略與方法

《科學課程標準》強調“探究應該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探究式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和支持下,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動腦、積極體驗,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以獲取科學知識、領悟科學思想、學習科學方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學生的主動精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個性潛能的充分發揮,更多的是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和體驗得來的。

小學科學是以科學探索、實驗為知識獲取手段為特點的學科,故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科學運用探究式教學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有效性??茖W課是一門實驗新課程,它是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研究性學習中保持或發展兒童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其轉化為學習的問題。由于它順應了“學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蘇霍姆林斯基)的心理需求。新課程指出:科學探究不僅可以使小學生體驗到探究的樂趣,獲得自信,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而且使他們識別什么是科學,什么不是科學。引導學生通過一定的過程與方法對客觀事物和現象進行探究、質疑和研究。要讓他們經歷一個個探究活動,從中獲取科學知識,增長探究能力,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這就需要在科學教學中有效地開展探究性學習,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探究式學習,而不是形式化的。

1.探究動力,興趣引入。

興趣可以引發學生的注意,也是學生自主探究的動力。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種愉悅的學習情境,使每一個學生都在愉悅的情境中“發現”、“創造”,最大程度地激發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最大程度地喚起學習的“內驅力”,從而主動學、樂于學。

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科學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茖W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采用。

小學生的注意力是短暫的,為此,教師要將教學過程有機地劃分為若干個興趣段,給予學生適時而簡短地總結、肯定和激勵,不斷地為學生的探究“加油”,使學生的自尊得到滿足,從而用新的興趣去關注新的內容。這種肯定和激勵可以是有聲的語言,也可以是會心的微笑、誠懇的頷首、贊許的目光、信任的期待,這些都可能對學生產生有效的激勵作用。

2.探究開展,教師指導。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是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學是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供他們直接參與的各種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盡管教師給學生創設了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表達交流,但學生卻很難發現規律性的東西.給予必要的指導是有效探究的保障點,第斯多惠說:“不好的教師傳授真理,好的教師叫學生發現真理?!边@也就是說,教師要有“點金之術”。適時地進行點撥,讓學生科學的探究,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新知識真正的融會貫通。

教師要努力地成為學生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合作的伙伴??茖W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階段,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過高,必須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睂W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教師要注意點撥,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恰當的方法和途徑。在學生進行匯報時,要注意引導、幫助學生對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

3.探究方法,給予空間。

作為探究學習活動主體的小學生,對紛繁的科學世界會產生無比的激情和興趣,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意愿,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給他們安排充分的活動時間和更廣闊的探究空間。據《小學科學教育》顯示:探究性課型老師在引導學生研究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應占總時間的45%左右。蘇霍姆林斯基說“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必要條件”,自主學習的時間同樣也是探究的必要條件。

4.探究過程,學生合作。

探究過程中需要學生們合作,在合作學習中,孩子們形成一種伙伴關系,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在具有和諧、民主的氛圍中進行交流和討論,借助集體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交往和互動有助于激發靈感,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這些合作與交流的實踐和經驗,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學會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獲得更正確的認識等。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傾聽”。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后,首先在小組內展開討論,統一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達成共識。在交流過程中,常會因意見不同產生爭執,此時教師要加以引導。當然,合作學習是以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基礎的,沒有獨立學習做基礎的合作學習猶如空中樓閣,沒有經過個體獨立思考而展開的交流討論如無源之水。

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通過這樣的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調動起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積極性,提高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效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意向。從而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率,切實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進而維持長久的小組合作激情。

5.探究活動,培養能力.

科學探究活動是通過“動手做科學”的方式來進行的。探究式學習不是先從教師那里直接獲得結論,再通過實驗加以驗證,而是通過自己在各式各樣的探究活動中親自得出結論,使學生們能參與并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從而建構起對科學的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就可以把科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從而可以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理解,最終形成善于發現問題、尋找規律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探究能力。

在科學探究課中,幾乎每一課都要求學生先進行觀察、實驗或調查等,在了解和研究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進而歸納出規律來。這種通過多樣、復雜的活動情境來獲得知識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從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識,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從而使他們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識,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也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是積極主動的,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有了問題,探究實踐活動也開始在教與學中展開了。

探究讓學生看有所感,思有所啟,探有所獲,科學課堂是探究知識、經歷過程、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生命對話的場所。為學生的發展、成長考慮一生,科學探究之路是孩子成長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歡
策略與方法探究式學習科學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淺談化學課外小組活動
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性教學
初中歷史探究式學習的教學途徑
高中地理探究式學習的探索與實踐芻議*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研究
科學拔牙
衰落的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