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幼兒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

2017-08-02 21:38鄭雪嬌
東方教育 2017年11期
關鍵詞:幼教常規目標

鄭雪嬌

江澤民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薄耙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币虼?,創新教育必須從小開始,從幼兒開始,而藝術教育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重要途徑,當孩子還不能用語言表達內在情感時,卻能借助藝術的“語言”抒發情感。當前如何實施幼兒藝術教育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幼兒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

一、目前常規教育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常規教育是幼教工作者尤為重視的方面。然而,教師在進行常規教育時常常會存在一些誤區。

1、權威控制過多。

此類常規教育中,教師權威式控制過多。常規教育成了對幼兒行為進行控制的過程,批評、說教、命令成為教師最常用的常規教育方法,對違反常規的幼兒進行懲罰,其結果不利于幼兒的個性發展,甚至使有些幼兒從心理上抵觸教師,不喜歡幼兒園。

2、教條化明顯。

此類常規教育中,教師把教育的規則“教條化”,不必要的規則太多。有的教師在行為、言語、速度等方面對幼兒有許多不必要的、強求一致的要求。他們在實踐中死板地看待問題,堅持已有的規定。如吃飯一定要都吃完才能走,不考慮幼兒的身體和食欲等問題。這種方式勢必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3、言傳多于身教。

在常規教育中,言傳和身教都很重要。言傳讓幼兒明白規則是什么,身教使幼兒有可以模仿的好榜樣。有的教師對有些師幼皆宜的規則不能帶頭遵守,對幼兒產生了直接的不良影響,使常規教育無形中多了障礙。

二、幼兒教學的對策。

1、進行多樣反思。

反思應當是一種個性化的反思,不同的教師反思活動應當是具有不同的特色。⑴、撰寫教學日志。教學日志是一種對教師自己的思想變化和行為變化的記錄。它不是僅僅記錄、羅列教師日常教學生活事件,而是讓教師給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它有利于教師分析、認識、改變和超越自我,這也是促進自己專業發展的強有力的工具。⑵、對話。實現個人反思和集體反思的充分互補。在實踐中,幼兒教師有時會處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困境,反思成為一種自我的“獨白”,教師無法理解和體會到更為多元的教育價值,此時集體反思就變得必不可缺。集體反思可以分享教師間的經驗,達到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的目的,有助于建立合作學習型共同體。因此,適時地將個人反思的結果同他人分享,實現個人反思和集體反思的充分互補,是逐步提升反思效率和質量的必然選擇。教師根據個人的喜好和能力,可以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可以分析錄像、上網與同行切磋,打破教師教學自我封閉的藩籬,需要同事間的對話,尤為是批判性的對話,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研討中,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顧慮,把自己的真實語言包裹起來,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而開放性的對話和討論會使每位教師的思想得到啟迪,教學行為得以改善,同事的思想和良好的建議成為自己專業發展的重要資源。

2、建設優質師資。

我縣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其不可能采取高薪引進學科帶頭人的方式建設優質教師隊伍。首先,從其現有條件出發,應該加強現有教師隊伍觀察幼兒的意識與能力。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團體培訓,切實提高整個教師團隊的觀察意識與能力。其次,采取積極政策鼓勵支持高師教師深入幼兒園實踐。比如,規定新教師必須到幼兒園調研,并將其調研工作算入年終工作量,同時給予一定的課時補貼。最后,積極選聘該州部分幼教特級教師作為高校的實踐課程教師。幼教特級教師一般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和高超的教學技巧,他們通過分享自己的幼教體驗,既有助于師范生形成投身幼教的熱情,也有助于師范生掌握幼兒教學管理的技巧。

3、明確目標內容。

(1)、明確幼兒的需要及能力水平。在目標設定中,教師要確保目標具有一定的難度,以達到活動促進發展的有效性,同時又要保證不能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幼兒不能有效完成或輕易即可完成的目標要求均是沒有意義的。目標作為對幼兒活動要求的預先設定,在難易程度上必需考慮幼兒的認知結構和能力水平。為此,教師應注意捕捉幼兒的興趣點,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征,了解幼兒與此次活動有關的已有知識結構以及幼兒的“最近發展區”,進而確定幼兒參與此次活動的提升點。

(2)、明確社會生活對培養幼兒的規格與要求。幼兒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為了引導孩子更好地適應當今以及未來的社會生活,教師應明確社會生活對培養幼兒的需要。教師應把幼兒發展現實中不足的,但又是全面和諧發展所必要的部分在教育目標中突出出來。比如,健康活動的目標應體現出對幼兒自理、自立意識的培養。

(3)、分析素材的獨特性和知識體系的邏輯性。任何教學活動都有核心領域的核心價值,教師在制定目標時要對教學素材所蘊涵的各種教育要素進行分析推敲,對教材中各種教育點的取舍反復思考,挖掘其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核心價值,把握目標的準確定位。例如,語言領域的核心價值在于傾聽、理解、表述。教師切不可為了形式上的花哨,先想環節再定目標,本末倒置。

4、創新提問模式。

目前的提問模式化現象較重,有些問題對絕大多數幼兒來說沒有多少探究價值,不需要經過思考加工便能得到答案,幼兒也就沒有多大興趣。而引發討論的提問能激發幼兒的思維,使幼兒在相互討論中得出多種答案,以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教師在活動中不斷變化著方式,從討論交流的形式到小組競賽的形式,老師把主動權給了每一個孩子,鼓勵孩子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在這里沒有對與錯,只要你有自己的理由,并能大膽的表述就行。因此,孩子們活躍了,你一言,我一句,想方設法要讓大家來認同自己的觀點,孩子們從沒有這樣自信過。在這里,老師放棄了“權威”,與和孩子一起表達自己的理由,更多的是傾聽、贊揚和恰當的引導。為孩子獨到的見解而歡呼,為孩子流暢的語言而驚嘆,抑或是為孩子不恰當的理由、不順暢的語言而疏導……在這樣的活動中,師生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讓每個幼兒“有話敢說”。

5、利用各種資源。

雖然幼兒具有藝術潛能,但仍需要成人適時、適度地加以引導和培養。不同的活動形態可為幼兒提供不同的藝術經驗,為幼兒創設動態變換的活動環境,使他們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獲得發展。教師應注重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以開放的形式,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感知探索,藝術材料的擺布與展現。在音樂角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材料,敲敲打打、聽聽唱唱,感知不同的聲音,逐步積累節奏感。美術角中放一些隨手可以取的美術材料,讓幼兒可以在不同質地的紙上盡情圈涂。如一幼兒在小狗的旁邊畫了一個長方形并自言自語地說:“這是小狗的家”。低年齡的孩子以擺弄為興趣滿足,從不關注作品的成果,他們在涂涂畫畫中嘗試不同的藝術表現。

總之,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是我國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家長和幼兒教育機構應共同參與幼兒教育工作,保證幼兒教育平穩健康地發展,并及時解決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猜你喜歡
幼教常規目標
常規之外
第三屆亞洲幼教峰會評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破常規 獲巧解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