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治理視域下社會組織的作用探析

2017-08-02 04:32段曉芳
東方教育 2017年11期
關鍵詞:公共治理社會組織作用

段曉芳

摘要:由于政府在公共事務中出現“政府失靈”,導致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有限,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公共需求。政府通過合作、協商的方式引入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治理,從而形成了公共治理理論。隨著社會組織不斷地發展,社會組織能夠彌補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的不足,為公民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在公共治理中,對政府而言治理就是從監督、管制到掌舵、服務的轉變,對于社會組織而言治理就是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的過程。社會組織作為公共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公共治理;政府;社會組織;作用

一、公共治理理論的產生背景和主要內容

(一)公共治理理論形成的背景

第一,經濟全球化促使世界都聯系在一起,西方資本主義政治、文化等一體化思想沖擊著原有的國家體制和制度,公共治理理論和新的管理主體在公共管理理論的基礎上產生。第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人們能夠快速的占有大量的信息資源,這樣就造成了政府與公民、社會之間的距離不斷縮小,傳統政府的優勢下降??茖W技術的發展為公共治理理論變為現實提供了技術支撐,人們通過科學技術占有豐富、多樣的信息資源,加快對公共事務的了解,從而要求參與公共事務的治理。第三,公民的力量不斷發展和壯大,公民的需求逐漸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傳統社會是政府強、公民弱,現代社會形成政府與公民相互制衡的格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意識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促使公民對公共服務需求也在增加。第四,西方大多數國家在二戰以后實行“福利政策”。這些福利國家到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后就陷入了管理危機,導致政府無法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政府在公共服務供給上的失靈與不足,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政府角色應該重新界定和調整。由此形成了公共治理理論,政府為了解決公共治理中的問題把社會組織引入公共治理領域中,實現共同治理、合作共治。

(二)公共治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公共治理是指:“公共權力部門整合全社會力量,管理公共事務、解決公共問題、提供公共服務、實現公共利益的過程?!?/p>

公共治理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公共治理理論的管理主體多樣化,包括政府、非政府組織以及企業等。政府在公共治理中是主導性的,其他社會組織、企業共同參與公共治理,政府把一些公共服務和公共服務的權力,下放給其他有能力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的主體。在解決公共治理的問題時,公共組織和個人組織都不具有獨立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一切資源和知識,需要大家共同合作,協力推進事物的解決。在公共治理體系中,存在著多元主體相互依賴和相互協商、合作的關系,政府不再具有絕對的權威,需要和各種組織進行合作和協商,來實現共同的治理目標。第二,公共治理的客體是公共事務。公共事務是指:“涉及社會全體公眾整體的生活質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動?!?包括社會教育、醫療、衛生、環保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到每一個公民。第三,公共治理的目標是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緩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發展和穩定。各個主體在公共服務中通過合作、協商,在滿足各方主體的利益基礎上,促進各主體之間的有效互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公共服務的供給,從而促進社會公平和穩定。第四,公共治理的責任邊界越來越模糊。政府把社會組織引入公共治理,政府與社會組織相互合作,共同推進公共事物的治理。這樣就使得政府、社會組織在公共事務的界限模糊了,社會組織進入公共事務中參與治理并且承擔相應的職能。第五,政府與社會組織在公共治理中的角色不同。政府在公共治理中扮演者“元治理”的角色,是公共治理的“掌舵者、服務者”,社會組織在公共治理中是“參與者、合作者”。政府承擔著建立指導社會組織行為主體的大方向和行為準則的重任,社會組織通過政府的授權獲得一定的權力,參與公共治理。

二、社會組織在公共治理中的角色

社會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逐漸興起,剛開始社會組織是被政府排斥進入公共事務管理中。即使進入其中也只是政府的依附物,沒有實質的能力和權力,按照政府的規定進行公共事務的管理。如今隨著社會組織的不斷發展和政府對社會組織的支持,社會組織從被動加入到主動參與社會公共事物的治理。

(一)在政治上,社會組織是政府、公民之間的協調者

我國已經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整個社會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政府要不斷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政府把公共治理中的部分具體事務、專業服務職能讓渡給有承擔能力的社會組織。社會組織從而承接著政府轉移的一些具體的公共治理職能,社會組織成為政府職能轉移的承接者,擁有了參與公共治理的合法權力。政府要立足于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的這個基本國情上,持續改革和創新公共治理體系,改變之前的“大政府、小社會”的形式,轉變之前對所有公共事務的絕對領導和絕對權威的思想。政府要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有限政府,下放權力做好“掌舵者、服務者”的角色,掌握對公共事務的發展方向和政策。當前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的主要職能:作為公共物品的供給者,注重給公民提供更好的優質服務;作為公共服務的維護者,注重維護公共服務的質量;同時加強與社會組織合作,共同尋找公共治理中各種問題的解決辦法。政府既要重視開展多元合作的方式和一定程度上的放權,同時也要保持對重大事務的決策權和領導權。

(二)在經濟上,社會組織提供公共服務,是經濟發展的促進者

社會組織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社會組織的功能逐漸完善,能夠提供多樣化的公共服務。社會組織在醫療、教育、衛生、環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參與,能滿足不同層次人的需要,社會組織能夠及時的了解民眾的意愿并且快速的做出回應,這樣有利于協調各方利益矛盾。第二,社會組織在社會中擁有較強的組織力,通過與政府以及其他組織的協作在資源配置取得共識。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過程中起著聯結政府和各種資源的作用,對于參與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這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社會組織服務社會的能力,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第三,社會組織能緩解地區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協調地區之間、人們之間的矛盾;社會組織也能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吸納社會各界人員參與其中。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社會組織66.2萬個,比上年增長9.2%,吸納社會各類人員就業734.8萬人,比上年增長7.7%,全年累計收入2929.0億元,支出2383.8億元,形成固定資產2311.1億元。

(三)在社會上,社會組織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支持者

社會組織作為非營利性、公益性的組織具有很強的凝聚力。社會組織經常開展社會性的活動為公民提供公共服務,獲得了公民的普遍認可和支持,從而在社會中擁有極好的群眾基礎。社會組織對社會穩定作用體現在:第一,社會組織掌握著教育、基本醫療衛生、社會救助等相關的資源,在整合資源過程中利用其自身的公益性、社會性,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使得各種社會資源平衡分配在各個領域,使得每一個公民都能夠得到一定的社會資源,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基本公平。第二,社會組織能幫助公民融入社會生活提高公民參與社會生活,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促進個人和社會組織的發展,維護社會良好的秩序。第三,社會組織作為公民自我管理和公共治理的載體,能激發人們的才能并運用到公共治理中去,有利于社會組織自身的健全和發展。第四,社會組織還起著公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梁的作用,公民通過社會組織把相關的意見和建議反映給政府,政府可以及時的了解到群眾的信息,做出正確和及時的政策,解決社會沖突從而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第五,社會組織內部有一定的規范和行為準則,能夠對其社會群體的行為進行約束、規范和引導;動員社會力量,實施社會救助,增加社會福利,促進社會公平。

三、完善社會組織,促進政府與社會合作共治

在公共治理體系中要不斷地創新治理體系,建立與社會經濟發展、政治發展和文化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公共治理體系,實現公共治理體系的現代化。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公共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需要加大對社會組織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有關社會組織的法律法范。引入社會組織參與治理提供公共服務,政府在公共治理中要做好“掌舵者、服務者”的角色建設服務型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和重大事項的決策,下放一些具體事務的權力給社會組織。社會組織需要不斷的自我完善,正確認識其性質和功能、地位,對于在公共治理中的一些弊端要進行規避,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公益性、非營利性和社會性。社會組織與政府協同推進公共治理,實現合作共治。

(一)政府要加大對社會組織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社會組織相關政策

在當前我國公共治理的環境下,建立了政府與社會組織協同治理的新型治理模式,但是我國的公共治理的法律體系還沒有健全。沒有一部專門規定社會組織在公共治理中功能、作用以及活動方式的法律。對于如何高效開展社會活動的規定,社會組織自身內部也沒有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政府對于社會組織缺少法律的保護,使社會組織難以獲得合法的地位。政府對于社會組織的不合理行為也沒有進行規范和管理,使得社會組織沒有充分認識到制度健全以及有序參與的的重要性。我國的法律也沒有對社會組織的性質和特征沒有進行明確的界定,缺乏對社會組織的相關活動和制度的立法。

政府對社會組織的支持表現為:第一,政府通過落實社會組織的相關政策,加大對社會組織的保護力度,建立和完善社會組織的法律、法規。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監督,對社會組織中存在的濫用權力,貪污腐敗等違法行為和無序參與行為,進行監督和管制,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例如:“截止2015年底,全年共查處社會組織違法違規案件2951起,其中取締非法社會組織23起,行政處罰2928起”。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加強社會組織立法,社會組織要在憲法和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要求下,依法開展社會活動。民政部在2016年8月18日發布《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受理投訴舉報辦法(試行)》,明確登記管理機關接受和處理對涉嫌違反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或者對非法社會組織活動的投訴舉報。第二,政府在財政經費上加大對社會組織的支持。從社會組織中購買公共服務,在稅收政策上偏向社會組織進行一定的財政補貼?!霸?105年,全國社會服務事業費支出4926.4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占國家財政支出比重為2.8%,其中中央財政向各地轉移支付社會服務事業費2270.3億元,比上年增長8.4%,占社會服務事業費比重為46.1%”。 實現公共治理的良好發展,就要政府給社會組織足夠的發展資源和平臺,為社會組織的發展提供空間和政策支持。

(二)社會組織要自我完善,實現公共治理的有序參與

由于社會組織在公共治理中出現無序參與的情況:社會組織在公共治理中處理公共事務中有了一定的權力,從而容易產生權力腐敗和濫用權力的現象。在公共治理過程中容易出現“越位”和“錯位”,混淆了政府與自身的職能范圍,對公共事務的參與者變為“掌舵者”。社會組組織中出現了從非營利性傾向于營利性的現象。所以為了規避這些短板,社會組織需要有序參與公共治理:第一,社會組織要合理的利用政府轉移的職能,在法律和組織內部的行為準則的規定下,提供公共服務。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大社會組織在公共治理中的參與力度的相關政策,政府讓渡一部分權力給社會組織。第二,社會組織要自覺地接受財政和審計部門的監督,實行信息公開的制度,有利于增強社會組織的公信力;社會組織也要明確自己的職能和性質,改變其營利性的傾向,要以提供公共服務為目的實現其非營利性,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的發展,加大社會救濟的范圍。第三,社會組織要充分發揮在公共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推進政府和社會組織建立雙方合作機制,社會組織為政府在公共事務上的決策提供支持和建議,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公共治理,為公共治理提供人員上的支持,不斷地創新公共服務方式和機制。第四,社會組織的成員要遵守組織內部的行為準則,按照組織原則來參與公共治理,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道德修養,自覺的抵制貪腐、腐敗之事。

(三)政府與社會組織要協調兩者關系,實現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合作共治

由于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的責任是有限的,是有限責任政府,所以政府只能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務,是負責整體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由具體、多個民眾利益構成的,公民對于公共服務的需求大大提升,形成了公民的需求多樣化與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單一性之間的矛盾,公共服務的供給面臨著嚴重的不足和缺失。社會組織具有提供具體、不同層次的公共服務,滿足不同人的偏好和需求,就需要政府與社會組織加強合作和協商,共同推進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合作共治。為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政府在公共治理下引入社會組織參與公共事務,政府把部分權利下放給社會組織。用主導者和職能單位之間的關系、系統的協作關系等方式,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公共事物的治理,能夠為公共治理提供新鮮的血液和活力。政府和社會組織要協調兩者關系加強合作共同,可以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解決了公共產品供給和公共服務不足的矛盾。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要實行國家治理水平現代化,創新社會治理體系要“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關系,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政府在公共治理中仍然要占主導地位,對于具體公共事務的處理權利留給社會組織,開辟了政府與社會組織兩者共同協商、合作的新型治理模式。

參考文獻:

[1]周紅云.社會治理[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P1.

[2]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論精要[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P455.

[3]俞可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前線, 2014.01.

[4]王浦劬.國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06.

[5]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議[R].2013.11.12.

[6]張成福,李丹婷.公共利益與公共治理[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2.03.

[7]文軍.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角色困境及其出路[J]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12.01.

[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4/c_128896152.htm 新華網

[9]曾秀蘭.社會組織在調處勞資矛盾中的角色與作用[J].(廣州)探求,2013.04,P82-87.

[10]陳毅.對政府職能轉變的思考-從“劃槳”到“掌舵”再到“服務”[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0.02.

猜你喜歡
公共治理社會組織作用
公共治理視角下我國微博問政探析
論社會組織在安置幫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社會組織能力建設的總體方向與具體路徑
試論現代公共治理中的領導力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公共治理背景下社會問責完善與創新的路徑研究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展理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