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創新指數看中國農業

2017-08-08 02:12郭平穩
農產品市場周刊 2017年26期
關鍵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農業

郭平穩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每年都會針對某一特別主題給予重點關注。2017年的主題是“創新養育世界”,著重探討創新在未來農業和糧食系統的重要作用。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分析,今后幾十年,農業和糧食部門將面臨的全球需求巨大上升,對有限自然資源的競爭更加激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援引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數據顯示,到2050年,全球食品需求將在2006年水平上增長至少60%。此外,還要考慮氣候變化因素。滿足這一日益增長的需求,需要不斷提高生產力,創新的作用不可或缺。

如何創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對“數字化農業”的興起,給予特別關注,將其視為應對農業生產效率緩慢增長,克服創新體系瓶頸的新動力。英士國際商學院全球指數執行董事布魯諾·朗萬認為,隨著無人機、衛星傳感器和農田機器人等技術的應用,“現在迫切需要‘智能農業來優化供應鏈和分配鏈,并需要創造性地開發新型商業模式,以最大限度減少對土地、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壓力——同時滿足世界上最貧困人口的需求?!?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8/09/nchp201726nchp20172625-1-l.jpg" style="">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建議,提高食品和農業效率的努力,應集中在研發工作和新技術創新廣泛應用的滯后問題上。加速技術轉移,并對來自農民和農業企業的創新需求同樣給予支持。為此,專家在報告中提出了5點建議:

一是向農業生產者提供充分的信息,確保價值鏈上的關鍵人員具備足夠的相關技能,并且能夠采用新產品、新工藝。

二是通過應用數字化技術和服務平臺,增強農民在影響農業生產方面的能力。

三是識別并幫助那些在農業領域進行創業和風險投資的努力。

四是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把追求卓越和勇于創新的態度,引入農業領域。

五是改進農業領域法律和監管框架,減少對農業生產者的不必要限制。

中國農業創新對糧食安全的貢獻

6月24日下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邀請了40余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媒體人士,針對“創新養育世界”這一主題,進行交流討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宏兵期待,與會者能夠圍繞“創新中國和可持續發展農業與食品供給體系”話題,對農業領域的創新給出更多建議。

中國在食品供給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一個廣為人知的事實是,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養活了世界大約1/5的人口,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其實,中國在維護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創新努力,遠不止這些。

中國的農業一直受到地少水缺的條件制約。在這種不利條件下,只能依靠政策創新、科技創新、品種創新、生產創新、產業創新、經營創新……這些年,無論是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還是勞動生產率,都在逐步提高。糧食實現連續13年豐收,連續4年產量超過6億噸,主要農產品呈現穩定供給、有效供給的局面。

盡管糧食產量已經很大,但中國農業正處于結構調整、換擋升級的關鍵時期,糧食生產還不敢有任何的松勁泄氣。

確保糧食穩定供給的主要措施,就是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并且在政策、制度、技術、人力、基礎設施、產業環境等領域,持續改革創新。

相比較而言,中國農業的創新更系統化,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創新。

一個顯著的進步表現在農業科技的廣泛應用。目前,中國的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達到56%。農業物質技術裝備也達到了一個新水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3%。如今,信息化已經被視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新的制高點,信息化和機械化升級成為農業“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導向。

此外,農產品的網上交易、農業節水、農業氣象以及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不同領域,也都有一些創新的技術應用,政府、企業包括農民個體,為此都有很大投入。

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員、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盛譽研究指出,農業創新投入的回報率比較高。我國農業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目前已經引領全球,但仍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改進。一是公共投入和私人(包括企業)投入的比例不平衡,公共投入占比過高,企業投入偏低。另一個是投入的方向上,技術推廣應用的投入高,用于研發的投入不足??梢?,中國農業創新,企業端的潛力可以深入挖掘。

“政策也是生產力”——制度創新的作用不可或缺

毋庸置疑,技術上的創新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政策和制度層面的創新,作用同樣不可低估,尤其是對于中國。30多年前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釋放出巨大的農業生產力。30多年后的今天,制度的改革創新作用仍然在發揮巨大作用。

連續多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從不同角度對農業農村的多個方面進行頂層設計,漸進式的改革成果逐漸積累,已經成為驅動新時期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力量。尤其是最近幾年,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探索和成熟,成為制度改革的一大亮點,將為土地資源要素實現流動,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打開制度枷鎖。

除了大政方針,一些政策細節的創新也為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帶來多重利好。近些來,中國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都會在年初梳理發布當年的強農惠農政策措施。以2017年為例,農業部發布了31項重點強農惠農政策,把預期利好提前向社會公布。2017年上半年,一項項單獨性政策措施已經陸續公布。比如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加強耕地保護、改進占補平衡意見,推進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每一項政策,都有明確的問題指向,也都蘊含著一些創新舉措,為中國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盛譽表示,制度創新在全球創新指標體系中沒能很好地體現。如果把中國在農業制度方面的創新,作為創新指標計算分數,中國的創新得分會更高。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經濟師辦公室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項目負責人沙夏也承認,創新指標的設定的確很難。一些創新內容在某一地區的確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該指標在國際上缺乏可以橫向比較的數據,一般很難作為單獨指標納入報告。

一個比較樂觀的跡象是,2017年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對政策制度發揮的作用,給予了相當肯定。報告認為,支持創新的相關政策,有助于將周期性的經濟增長轉變為長期增長,這種積極創新的政策,也是應對增長不確定性的一劑良方。

鏈接

中國創新指數創新高 部分指標居首位

6月15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康奈爾大學等機構聯合發布《2017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創新排名繼續攀升,從2016年的第25位升至第22位。這是中國作為中等收入經濟體于去年首次進入前25名后,與發達國家經濟體創新差距的再次縮小。中國已經進入全球創新領導者行列。

據了解,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是以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兩個次級指數的平均值計算的。創新投入衡量的是體現出創新活動的國家經濟要素,主要包括制度、人力資本與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和商業成熟度五大類;創新產出體現的是創新成果的實際證據,主要分為知識與技術產出和創意產出兩大類。

2017年被納入報告的國家或經濟體一共127個。中國在七大類指標中,知識與技術產出和商業成熟度兩大類獲得高分,分別位居第4位和第9位。而且,在本國人專利申請量、本國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高科技出口減去再出口在貿易總額中的占比、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創意產品設計出口在貿易總額中占比、知識型工人、知識影響力、提供正規培訓公司占比、國內市場規模等9個細分指標上,中國均排名第一。

6月21日,中國國務院官網發表《厲害了!中國創新指數再創新高這些領域中國領跑全球!》,對中國的排名變化、單項指標表現進行了報道。文章指出,總理力推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世界提交了一份令人驚艷的成績單。

理性看待指標排名

全球創新指數自2007年起每年發布,目前已是一些國家制定政策、一些企業管理者制定商業計劃的重要參考工具。2017年的報告總結認為,全球仍需要更多的創新融合,發展中國家也要進一步完善他們的創新體系。

從報告分析來看,中國、日本和韓國都屬于亞洲經濟體中的創新強國,其他諸如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在教育、高科技出口、人均GDP增長率等若干重要指標上,也都有不俗表現。

仔細閱讀報告中有關中國的部分內容,普通讀者或許能發現,一些具體的指標分值,未能準確反映中國的真實水平,或是一些排名結果,與我們的實際感受并不一致。比如,政治穩定性被排在90位,在線創造力被排在第104位。

對此,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經濟師辦公室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項目負責人沙夏也表達了類似的感受。他解釋稱,報告中一些指標數據,來自世界銀行等第三方機構,有些數據他本人也未必滿意。此外,某一指標的排名也受統計數據滯后性等因素的影響。他建議中國的讀者,對指標的絕對值不用太在意,相較而言,更能反映實際情況的是中國排名逐年上升的趨勢。

沙夏對中國創新指數的未來排名表示樂觀。他坦言,“如果沒有中國,全球創新成績單沒有這么漂亮?!比騽撔轮笖抵袊鴧^顧問、北京大學創新指數研究中心主任陳東敏教授認為,中國在2020年前,創新排名成功進入全球前20名毫無問題。

猜你喜歡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2018年WIPO受理域名搶注案件增長12%
一圖看懂十九大報告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的職能
WIPO在滬舉辦知識產權仲裁與調解研討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