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孫三代考取同一所大學

2017-08-09 01:16
新傳奇 2017年24期
關鍵詞:中國政法大學姥爺考場

祖孫三代考取同一所大學

一個家庭的祖孫三輩考取同一所大學,各自體驗了以“高考的名義”而帶來的些許人生轉變,不管是時代的安排,還是命運的巧合,這些轉變也從一個側面連綴起半世紀的共和國的歷史……

2014年,王穎昕(圖中)考入中國政法大學。圖為姥爺、爸爸、外孫女三代“法大人”在校門前合影留念

2017年6月7日,高考如約而至,全國940萬考生走進考場。今年是恢復高考40周年,40年前的1977年9月,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決定立即恢復停止了10年之久的高考。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當年12月,沒有復習多久的考生便興奮而忙亂地走進了考場。

讓我們逆向撥動時光的秒針,把鏡頭慢慢搖向一個家庭的祖孫三代考生,他們走進了同一所大學,體驗了以“高考的名義”而帶來的些許人生轉變,不管是時代的安排,還是命運的巧合,這些轉變也從一個側面連綴起半世紀的共和國的歷史……

高考的“沖動”——“脫農”、精英與多一種人生選擇

郭樹松,1943年生于保定清苑縣,今年74歲。1963年考入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前身),公社首個大學生。曾任當地人大處級干部,現退休。家庭身份為姥爺。

王振力,1968年生于邯鄲大名縣,今年49歲。1987年考入中國政法大學,當年縣文科狀元?,F就職于當地法院。家庭身份為父親。

王穎昕,1995年生于邯鄲市,今年22歲。2014年考入中國政法大學,市文科第14名?,F就讀于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家庭身份為外孫女、女兒。

郭樹松生長在保定農村,郭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靠著掙工分過活討生計。1963年那年,老郭已經20歲,在當地的縣高中讀書,由于有點稟賦,還經常幫助老師出個黑板報啥的,讓一班同學好生羨慕,這個頗帶有“文藝范兒”的工作也讓老郭生出一種朦朧的自豪感和愛戀,直到有一天,老郭突然覺得在“餓著肚子干農活”和“出黑板報”之間,有一個跳板可以讓他跳過去徹底“脫農”,那就是——高考!

“上大學,當公家人,還能吃飽飯!”就這么簡單,這就是老郭的高考“沖動”!他記得1963年7月那個炎熱的下午參加完高考后,他用袖子抹著鬢角的汗水走進家門時,郭父詫異地問怎么這么早就放假回家了,“我說參加完高考了,父親說高考是什么,趕緊下地干活去”!

老郭的女婿王振力作為60后,在30年前的1987年參加高考時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蔚為壯觀的時期。家中排行老三的王振力出身于教師家庭?!霸谖覅⒓痈呖嫉哪莻€年代,高考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沒有別的選擇?!蓖跽窳φf,在備考時,他就不斷告誡自己,不論用多少年也要考上大學,這是一個縣城青年前往大城市、用知識改變命運成為精英的最好機會。他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情,緊緊握著家里特意給他置備的“豪華”文具——一支英雄金尖鋼筆走進考場的。

作為90后,王穎昕對于考大學的感覺則和祖輩、父輩完全不同:“其實我一點也沒有緊張。高考不是我的救命稻草,它只是一次經歷。哪怕河北是高考大省,其實每年的本科錄取率也接近50%,在當下上大學只是多了一種選擇而已,其實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作文與考場——“五一日記”和兩個風扇的考場

作文似乎是高考最能撩撥人心的內容,從這祖孫三代人參加高考的作文題目上也可以看到社會觀念的嬗變:在郭樹松的印象里,高考作文題對于熱衷辦黑板報、關心時政的他,熟悉又簡單?!爱敃r題目是二選一,‘五一日記’和‘唱國際歌所想到的……’我看了題目就選擇的是唱國際歌,這得跟當時火熱的‘反修’‘防修’聯系到一起嘛。我的高考成績果然可以,跟這作文寫得好有關系!”

而王振力1987年和王穎昕2014年的高考作文題分別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篇短文和給材料寫作文。

如果說姥爺的記憶里印象最深的是作文,那么對王振力父女來說,考場的環境則是最令他們難忘的。在那1987年悶熱的夏日,7月 7日、8日、9日三天,19歲的王振力和全國228萬高考考生一起,用鋼筆書寫著自己的未來??崾畹南娜?,壓抑的氣氛,只有兩個風扇的考場里,悶得像個蒸籠。室外,蟬鳴陣陣,夾雜著熱浪和土腥濃烈的味道,久久不散。7月7日下午考數學時,大家都是一邊拿著衣袖擦汗一邊演算答題,狼狽不堪。

相形之下,女兒王穎昕卻顯得從容得多,因為考場就設在母校邯鄲一中,教室里的一桌一椅都是最熟悉不過的,唯一的變化就是,平常拼起來的兩張桌子被拉開距離,教室人數由平時的60多人減少至30人。這場景,在高三無數次模擬考時早已經歷。

說到考試內容的變化,不惑之年的王振力翻起女兒高考文科綜合試題,最感慨的一點是:知識越考越活了!他說當年自己學歷史時主要是記誦歷史年份等“知識點”,而現在,則多是給出材料做分析,不再是死記硬背。

大學的變遷——祖孫三代在母校留影

今年5月,中國政法大學舉行65周年校慶大會,王穎昕作為本科生代表發言?!拔沂羌抑械谌ù笕?,我的姥爺和我爸爸同樣都畢業于政法大學?!背擞H情之外,一家人也被另一重校友的身份所連結。

彼時,坐在觀眾席上的郭樹松一邊鼓掌一邊回憶起初進法大校門的情形。1963年秋,他帶著和父親到信用社貸的12塊錢,揣著錄取通知書,走了10里路到縣里,又從縣里坐汽車到保定,從保定坐火車輾轉進京。終于到達了坐落在北京西郊學院路的北京政法學院,郭樹松走進校門,望著高聳的六層高磚混教學樓,雕花拱門尤覺氣派,從南到北、從西到東,走路不會超過5分鐘,而學校周圍是大片的莊稼和荒地。郭樹松回憶,當年學校只有一間容納一百多人的閱覽室,同學們在此可以借閱一些其他院校的教材,一本教材全班輪流著傳閱?!澳菚r民國時期的法律已被完全廢除,新的法律體系還未建立,我們的法學專業課只是以理論學習為主?!惫鶚渌烧f,1963年的法大雖說設施簡樸,但是也打開了學子們法學的視野和對國家法治建設的期冀。

到了1987年,北京政法學院更名為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新校區在這一年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那年8月的一個早晨,19歲的王振力來到昌平區新建的校區作為新生報到。

站在校門口,王振力看到的是一片仍在開工建設的工地,只有兩三棟教學樓和一棟“梅園”宿舍樓,放眼望去,一抹晨曦在中國政法大學的牌匾周遭鑲嵌了一縷金邊。那場景正好像彼時的中國,市場經濟呼之欲出,法治建設輪廓初現。這一點從當時的課程設置上也能看出個大概:1987年,法大設置了政治學、法學兩個專業,共有4個系,課程設置上刑法、民法、訴訟法等已經與現在相似,也有各種各樣的選修課。當時給王振力上課的老師如江平、舒國瀅等現在已經多成為中國的法學泰斗。

而作為家里的寵兒,第三代人王穎昕高考填志愿時,在究竟要不要女承父業這個問題上,起初讓全家有點糾結?!吧暇W查到分數時是晚上12點,我爸和我討論志愿到了凌晨兩三點,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吧,一來二去還是被第二志愿中國政法大學錄取。我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法三代’”。

在大學包分配的年代,郭樹松、王振力都被分配到邯鄲市政法系統工作。和父輩、祖輩不同,王穎昕從一進大學就給自己個人職業做了相應的規劃?!按笠?、大二好好學習專業,參加社團和講座,大三開始準備司法考試還有研究生考試”。從姥爺到父親,都很支持孩子考研,姥爺郭樹松和父親王振力都認為,“讀這個專業,研究生學歷,才可能找到個比較好的工作。我們上兩代從沒像現在競爭激烈”。

掌聲又一次響起。郭樹松被外孫女精彩的演講從碎片的回憶中喚醒。幾番寒暑,際遇變遷,半個多世紀里,一家三代人走進同一所大學,而那不同時空里的三次高考,將永遠定格在記憶中,成為聯系一個家庭命運的特殊紐帶。

(《北京青年報》2017.6.7)

猜你喜歡
中國政法大學姥爺考場
牽牢平移手 考場穩穩走
姥爺牌餃子
考場上怎樣才能寫好記敘性散文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肩膀上的愛
期末小考場
考場借筆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