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與大眾誠摯的溝通

2017-08-15 21:54姜向陽
藝術與設計 2016年12期
關鍵詞:雙年展策展當代藝術

姜向陽

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當下,尤其是文化間的碰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顯現出越來越突出的意義,在藝術領域中當代藝術這部分近年來廣泛的受到各界關注。當代藝術的精神和味道似乎太符合現今大眾的審美趣味和思考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從了解的狀態逐漸變成熟知再到觸動,可以說正是由于藝術家和策展人的努力和付出才使得“這場誠摯的溝通”在展覽與大眾之間起到互動的關系。

上海雙年展因其獨特的地理文化背景便很早在國內起步,它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良好的氣氛,隨著其規模的發展和影響程度逐漸成為亞洲地區最重要的雙年展之一。此次第11屆雙年展的主題《何不再問?正辯,反辯,故事》這部分文字主要受啟發于印度新電影《正辯,反辯,故事》,這次的策展構思從辯證的角度出發,讓藝術家成為寓言中的人,讓他們在展覽中盡情地發問,帶著令人困惑的問題,發出人們對于藝術、文學和哲學之間的思考。當然從情景帶入的方式使展覽本身散發出除了展覽本身的意義之外的新層意義。這種思考的語境也是需要大眾本身帶著自己的觀點進入到展覽本身,就好比是一個旁觀者,我們透過展覽之間互相的辯駁,我們通過傾聽他們之間的對話,作為第_人稱的我直接參與到這場辯論中,從他們敘述的故事中尋找到自己答案。這種思考方式仿佛超越了展覽本身的限度,它帶我們進入到一種新型的感受環境中,這種環境其實也不僅僅是藝術和文字之間形成的,更多的是參與者本身通過傾聽和判斷之后同所處的思考形成的特殊的環境。

此次展覽業通過“終端站”、“復策展平臺”、“理論劇院”“51人”多重軌道的交叉使我們對認識了此次展覽的主題,這種多軌道交叉的表現形式不僅滿足了大眾深入到主題內部思考的需求,更是通過新手段和新的處理方式將人們從以往的固定思考和認知中進行改變,在獲得全新的認知體驗的同時也感受到問題本身深刻程度和結果的重要性?!敖K端站”主要是進行對問題的拓展性認識,通過藝術家之間的共同發問、議案和敘述來達到對問題的全方位表述。那么“復策展平臺”則是通過對于策展可利用的多種有利的方式引發出新生代對于策展的新認識與新思考,這種思考是希望能夠獨立進行的,獨立進行對策展的認識?!袄碚搫≡骸眲t是由音律來引發出人們想象空間的思考潛力,想通過這些音符的交織變化和發展引發大眾的共鳴,那么這種共鳴是基于整體的主題語境中的思考。最后的“51人”簡單地可以理解為伴隨著行為的藝術產生出來的對于未來和問題解決的一種愿景,同時在正辯和反辯的共同交織中形成的環境下獲得主題的升華。所以,第11屆雙年展是一場誠摯的對話,我們看到了藝術家和策展人的誠意,他們希望更多的參與者能夠在這場精彩地辯論中獲得自己對于生活、社會、文化、哲學的新認識。

第11屆上海雙年展的主策展人是Raqs媒體小組,“Raps”是波斯語、阿拉伯語和無二度語中的詞,其中含有重復修煉的苦行僧在舞蹈中達到出神狀態的意思。此次雙年展不僅以突出的主題反映了當下存在于社會、文化中的各種問題,以問題式帶入的方式啟發大眾靜下心思考出更多的問題,并通過一系列的思考和展覽所啟示的思路來探尋問題的答案?!癛aps”媒體小組于1992年在印度成立,由吉比什·巴什、莫妮卡·納如拉、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組成。之后,他們參與組織了很多活動,這些活動的參與者中包括了多種職業的人,他們結合對于個人專業領域的了解,探討存在于社會、文化、經濟、哲學中的問題,聯系的思維模式下問題發問讓探討這件事情顯得尤為的重要,從而研究和引出核心問題,然后再通過他們的共同合作和探討去進一步將問題去完善?,F今的當代藝術越來越成熟地走著它所應該走的路線。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人們需要去思考更多的問題,而問題與問題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單領域里解決問題的方式越發的在全球化的進程中顯現出它的無奈和無助,而越來越多領域的人們在協同策展人的這種體制機制中將問題解決的更加立體化,這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未來社會發展中急需的進展方式。策展人與他所經營的策展主題是提前去替人們發現問題的影子,大眾透過這種影子而尋找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映射,這種方式一是能夠快速幫助大眾找到存在問題的關鍵點,其次大眾因個人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能夠對這種方式做出不同的反應,大眾通過反應而得到思考,問題的解決也有待于這些問題在思考中所觸動。存在于社會文化中的諸多領域,人們大多數是看到問題的冰山一角,策展人和策展團隊的策展思路則是同更多的層面更充實、更完整地反映大家看不到的問題,他們的工作其實是將整個冰山讓大家看的更清楚。當然近年來成熟的策展機制使得策展人和策展團隊在策展構思與策展的主題上更加迎合社會的發展需求,貼近社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層面。

當代藝術展覽很大程度上不同于普通的作品展出,它除了擁有策展人和策展機構在幕后的展覽主題策劃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展覽或者這系列的展覽要對社會做出反饋,這需要藝術家、策展團隊、藝術工作者和文化藝術研究生在一起商討和制定出一個合適的展覽議題,而整個展覽的議題—旦確定,那么展覽中的作品就要最大程度地去反映這個展覽的主題,第11屆上海雙年展從展覽的表現形式和區別以往的社會互動方式的加入以及劇場的加入都是比較新穎的層面,深入到展覽中,不難發現這些不同的表現形式都在自己的作品內容中散發主題的氣味,最終的主題還是歸于“何不再問?正辯,反辯,故事”,通過這種類似辯論的方式而引發觀者對于議題的思考已經逐漸成為當代藝術展覽中較為常用的表現形式。

本次展覽中的“51人”的外延項目也是發起了尋找在上海生活的你,這個外延項目是很有地區性意義的。首先上海的雙年展的展覽地點是在上海,而這個外延項目是在展覽的發生地發起的,這樣規定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策展認希望了解生活在舉辦展覽的城市中的人與展覽本身發生的故事,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帶有地區活動的雙年展活動在豐富展覽大的背景下,進一步完善和充實了展覽在該地區發展的意義,而提到的“51人”其實代表的是51個生活領域,這51個人是生活在上海地區的各種職業背景的人,整個51人可以看成是上海生活中的一個縮影,通過51人的人生經歷和背景,了解他們在上海發生的故事,這也和本次11屆雙年展中的主題中的故事掛上鉤。與這51個人對話其實也就是間接地與上海這個城市對話,與上海的文化背景對話,他們形成的故事串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活態的圈子,是這個城市真實的縮影,為什么說通過本次雙年展的主題就能看到這是一場誠摯的溝通呢?這“51人”就是很好的答案,在活動發起后,策展團隊獎與這“51人”形成的討論和過程通過展覽的方式表現出來,對于這個活動的態度就可以看到展覽背后策展人的態度。與其說是和“51人”對話不如說是和生活在上海這個城市的大眾對話,這次誠摯的對話不僅能讓生活在本土地區的大眾看到社會、文化、經濟、哲學的發展,更能映射出上海的社會文化整個大的發展狀態。

當代藝術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朝著積極的態度發展,這是我們有目共睹的,我們透過展覽本身可以看到展覽所具有的態度和策展人與策展團隊對于展覽的認真和重視,當我們重新審視近幾年來的雙年展,人們在收獲思考結果的同時更多的是看到了這種藝術展覽方式的魅力之所在,而展覽背后的藝術家和策展人他們則是站在社會前面的思想者,他們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觀者可以看到現今社會所發展的狀態并看到未來發展的趨勢,相信“何不再?”會為更多的人解開問題的謎底。

猜你喜歡
雙年展策展當代藝術
關于策展
第22屆悉尼雙年展:邊緣
芝加哥建筑雙年展
首屆華光攝影雙年展
2017 藝術策展人
從蘇繡能否成為當代藝術談起
關于將“curator”統一翻譯為“策展人”的建議
中西方博物館策展人(curator)制度淺析
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
關于當代藝術市場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