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與王朝物語的比較看《羅生門》中利己主義的正當化表現

2017-08-23 11:05朱玲玲
卷宗 2017年18期
關鍵詞:芥川龍之介羅生門利己主義

摘 要:芥川龍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歷史小說在他的文學創作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其歷史小說多是借古人之面,喻今人之心,探索永恒的人性?!读_生門》作為其歷史小說的代表性作之一,取材于《今昔物語集》中的兩則物語。兩則王朝物語本是揭露惡行,警醒世人崇德從善。芥川結合時動蕩的社會,人性之本,將兩則物語巧妙結合,將利己主義正當化,從而揭露出人性自私自利的一面。另外從結尾的改稿也能看出這種利己主義如何正當化,芥川也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關鍵詞:芥川龍之介;《羅生門》;《今昔物語集》;利己主義;正當化表現

1 芥川及他的歷史小說——《羅生門》

芥川龍之介,是二十世紀初期日本文壇一顆摧璨的明珠。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5年光景,但他作為“新思潮派”的旗手卻創作出了無數他人難以匹敵的作品,并與日本近代文壇的兩位文學泰斗(夏目漱石、森鷗外)齊名。他擅長立足于歷史典故進行創作,尤其是初、中期的作品讀起來更像是對歷史小說的模仿,但事實上,他的作品并沒有局限于歷史,而是在富有濃厚歷史色彩的同時借助過去的典故展幵了他芥川式的獨特創作。結合芥川的成長環境與個人經歷、細細品味他的作品,不難感受到他的悲觀情緒,也不難看出作品中所流露出他對于當時動蕩社會、殘酷現實以及自己人生的審視與思考。

《羅生門》是發表于1915年的短篇小說,也可以說是芥川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當然從芥川的創作年譜來看,他最早的作品是1914年的《老年》,但一年后的《羅生門》被認為更好地反映了芥川作品的整體風格,因此常被看作芥川真正的處女作。雖然《羅生門》取材于平安時代,但正如魯迅所說:“那些古代的故事經他改作之后,都注進新的生命去,便與現代人生出干系來了?!雹佟读_生門》之所以能“與現代人生出干系”,與芥川想要表達的情感不可分割,正因為如此,芥川亦不把它看作是單純的歷史小說,“無法忍受將其歸入單純的歷史小說之類?!雹谒赋觯骸靶≌f畢竟與傳說不同,既然稱之為小說,自然不能只寫很久很久以前的事,而要有忽略時代的限定。所以在不使人感到不自然的限度之內,要加入一些同時代的社會狀態。所以,(我的小說)不管在何種意義上都不是以再現‘過去為目的的,也許這一點就是我與所謂的歷史小說的區別所在?!雹蹖嶋H上,與其說他是將舊的材料拿來賦予新意,不如說他是“為了處理自己實際生活中的切實的主題,轉而向中世的傳說中尋找材料?!雹?/p>

但是,對于選取什么樣的材料,材料的處理,做何種處理,為何做這種處理,就是本文想要探討的問題。先行研究大都將集中在在利己主義、悲劇性、善惡觀等范疇。本文將從與兩則典故的比較研究入手來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利己主義正當化表現。對作品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考察來揭示芥川文學中苦于現實與理想,苦于罪惡與道德引起的內心糾葛。

2 《羅生門》與《今昔物語集》中典故的比較

《羅生門》取材與《今昔物語集》卷二十九第十八話《盜人登羅城門上見死人的故事》和卷第三十一卷第三十一話《大刀帶陣賣魚嫗的故事》。前者故事主要講一個來自攝津國的男子打算偷盜,鑒于白日人來人往且山城一帶人群嘈雜,便暫躲于羅城門下待人潮退去后實施偷盜,于是爬上羅城門避人耳目。登上城門后發現一老婦拔取其死去的主人的頭發以做假發,并請此男子幫忙拔取。而男子沒有幫忙反而奪取死人頭發及老婦衣物迅速下樓逃逸而去。后者故事主要是講在三條天皇還是皇太子的時候,有一個將蛇肉切成小段曬干腌制好然后充當魚肉去賣給兵營的士兵們吃的女子,士兵們覺得很美味,從來沒有懷疑,一直買著,直到有一天在森林里撞破了這個女子正在捕蛇,才得知自己吃的一直是蛇肉。(當時蛇肉被認為有毒,不能食用,更有毒蛇是生前做了很多惡事死后就會變成毒蛇的說法。)

而芥川的《羅生門》又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羅生門》講的是在平安時代,一個被主人趕出來的仆人,思想上正在做強盜和被餓死之間掙扎。正巧走到一個到處都堆滿死尸的羅生門,他壯起膽子,想進去找到一些財物。結果他竟然發現有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婦人正在從一個年輕女子的死尸頭上拔頭發。他沖上去說你這個沒人性的,竟然連死尸也不放過。老婦人解釋說她只是想用這些頭發做個頭套謀生罷了。她說“曾經這個婦人,用蛇肉曬干當做魚干來賣,吃了魚干的人們覺得很好吃,婦人得以維持生計。我并不覺得這婦人做錯了,她跟我一樣都是為了生存??!”仆人大怒,留下一句“我若不這么做就會餓死的”,搶了老婦人手上的頭發跟她的衣服就逃走了,仆人的行蹤誰也不知道。

在芥川的小說里,仆人最初并沒有決心偷盜,而在典故中,男子最初就決心偷盜。芥川的小說中,最后仆人還是干起了強盜的勾當,這里有一個從無到有的轉變,也就是剛開始有著強烈的正義感,但是與老婦人對話了一番正義感就消失不見了。另外在芥川的小說中,老婦人解釋了自己也是為了生存,迫不得已才做的壞事,讓自己的行為正當化了,并且沒有請仆人幫忙,在典故里,老婆婆一邊做著惡事,一邊請男子幫自己,并未為自己開脫。芥川的小說中為了使仆人的偷盜行正當化,以及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小說情節從無到有的戲劇化展開的不自然性,又添加了一個典故,就是把蛇肉充當魚肉賣而得以生存的惡女,死后無人安葬,被扔在了廢棄的羅生門上,老婆婆為了生存拔其頭發做頭套賣錢生存,最后仆人接受了老婦人利己主義的理論,奪走老婦人拔下的頭發及老婦人的衣物,消失在黑夜里。最后仆人內心的利己主義戰勝了最初的正義感。 從老婦人和仆人身上可以看出每個人心中都有利己主義的思想,而且社會道德、正義感在利己主義面前根本沒有抵抗力,只需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而這個理由只要你想找就會有。通過這一系列的描寫,不管是像老婦人一樣一開始就認為利己主義沒什么不對,還是像仆人一樣起初充滿正義感,經過這一系列事件,自然而然地就會承認利己主義的正當性,這或許就是芥川眼中人的本性吧。芥川將原典中的兩篇故事融合到《羅生門》中,讓故事的敘述變得更加有理有據,說服了己,也說服了讀者,不再令人感到“失望”了。

3 《羅生門》發表時的時代背景

《羅生門》發表時,經歷了明治維新后經濟、文化中心移到東京。日本的近代政治方面是中央集權;經濟方面是資本主義經濟;社會市民的思想方面有著明顯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以西方物質的資本主義近代化為模板,日本的近代化在國外的壓力和明治政府的壓力下勉強前行,卻要在當時社會各方面矛盾突出的日本高速發展資本主義,此時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社會動蕩不安,連京都這樣的地方也是民不聊生,人類之間沒有真誠,更多的暴露人性自私、丑陋的一面。與典故中的盜人相比,《羅生門》中仆人這一人物設置更符合作者對小人物尋求生存、摸索、掙扎等一系列內心描寫的意圖。仆人并非“盜”,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盜的故事進展更貼合芥川當時生活的社會實情。

4 小說結尾的改稿看芥川心境變化

《今昔物語集》在每個故事的結尾都會有一兩句編者勸誡世人的語句。在“盜人登羅城門上見死人的故事”這一故事的結尾,編者寫道: “這件事是那個盜人對人說起來的?!辈凰破渌f話結尾處的警句,沒有對盜人的行為做出評判。這最后一句話只能讓讀者體會到盜人對“作案”過程的無所謂,甚至心里還帶著些許自豪。

而《羅生門》的結尾是:“下人的下落,更無人知曉?!边@一小說結尾,給讀者留下許多聯想。其實,芥川的《羅生門》初稿結尾是下人已變身為強盜,幾經修改后才變成現在的結尾。芥川最終讓下人消失在了雨中,給整部作品蒙上了混沌的色彩。改稿后,仆人的命運歸途由初稿的從惡轉向未知。從道德方面來講善與惡位于道德的兩端,是對立不可調和的兩極,從仆人自身的利益來講,要么通過從惡維持生存,要么餓死,生存與餓死成為了另一組對立的兩極。顯然,在這兩組對立的兩極中,改稿前芥川否定了善,選擇了惡,否定了餓死,選擇了生存。改稿后,出乎我們意料的是,芥川并沒有直接賦予仆人一個明朗的未來,給他一個善的結局,而是跳出善惡的重圍,給他設定了一個模凌兩可的結局。這是因為芥川不愿走向惡的另一個極端善,想必他深知“過猶不及 ,物極必反 ”的道理。因此,他對善惡采取了調和折中的態度,在承認善惡、兼顧兩者的同時又超越兩者,使兩者恰到好處的結合在一起。仆人善惡身份出現的均等概率也正體現了這一點。這也正體現了作者當時心境的改變。這一改寫,也許就是作者對人性理解的變化。從對人性單一性的看待到多元化的理解正是作者不斷思索、思想得到飛躍性提升的表現。

5 結語

芥川生前,最愛《今昔物語集》中“世俗”及“惡行”二部。他將兩個“惡行”的典故結合,進行了芥川式的創作。過程中將利己主義的行為正當化,合理化。還給了仆人一個未知的,不論善惡的結局?;蛟S這與作者當時內心的苦楚,追求“中庸”之道而不得解的憂郁,以及對世間寄予期待又無力應付的矛盾心理密不可分。作者的矛盾被帶入到了《羅生門》里。小說不僅揭露了人在極限狀態下的自私心理,同時也向讀者提出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面對內心欲望與自私的問題,也更進一步追問了假如讀者就是主人公的話,他在這一狀況下應該怎么辦的問題。究竟是餓死還是當強盜?這一命題與哈姆雷特“生存還是死亡”的命題并無任何區別。仆人起初下不了當強盜的決心,這說明他內心尚存有一些樸素的道德意識,但這種樸素的道德感后來已消失不見。老婦人“不這樣做就要餓死”的偽善的邏輯促使仆人從內心的正義感中束縛下解放出來,消除了他本應為此擔負的自我分裂的痛苦和負疚感。從這一點看來,仆人的接下來的人生依然堪憂。仆人最后的行為是對老婆子偽善的邏輯的反叛,但這同時也是他對自身內心正義感的反叛,是墮落,是對本應與之作戰的世俗生活中利己義的服膺和投降。人生的痛苦就在于無法真正超越人性中的自私心理,這種無法超越才正是人生本身。作者在超越性的敘述視點與劇情發展之間形成了一個空間,也形成了諷喻和自嘲的效果。正如日本學者江口渙所指出:“一種明澈的理智與洗練的幽默(humour)構成了芥川作品的基調。作者無論何時都站在生活外側靜靜地觀察著其中的漩渦。那既不是冷眼旁觀,也不是焦躁的張望,而是像是一邊細細玩味一邊靜靜注視,作者采取的就是這樣一種非常復雜的態度?!雹萃瑫r也是作者復雜的人生態度在創作上的體現。

注釋

①魯迅.魯迅譯文集(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576.

②吉田精一.吉田精一著作集:第1卷[M].東京:櫻楓社,1979:55-56.

③芥川龍之介.寫在編輯之后[J].新思潮,1916:4.

④關口安義.芥川龍之介[M].東京:巖波書店,1995:78.

⑤淺野洋,木村一信,三嶋讓.芥川龍之介[M].東京:雙文社,1984:186.

參考文獻

[1]董春芹.解讀芥川龍之介獨特的個人利己主義[D].北京林業大學,2013.

[2]莊娜.試論《羅生門》的“間離”式敘事方法[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

[3]黃忠.試論芥川小說《羅生門》與《今昔物語集》[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4]李玉鱗.《關于羅生門最后結局的探討 》[J].日本學習與研究,2005.

[5]吉田精一.羅生門[A].吉田精一.吉田精一著作集[C].東京:櫻楓社,昭和54年.

[6]森本修.近代文學資料5芥川龍之介[M].桜楓社,昭和49年.

作者簡介

朱玲玲(1991-),女,安徽懷寧,安徽大學碩士在讀,日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利己主義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義一條路可以走
精致利己主義的欺騙性及其批判
論精致利己主義對青年使命擔當意識培養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產婦自殺的“羅生門”
淺析芥川龍之介《阿吟》阿吟教名中的圣母意象
三株 人事變動羅生門
論小說《羅生門》的敘事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