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南澗縣燈盞花栽培密度

2017-09-03 04:38字朝偉吳美玲
中國農業信息 2017年11期
關鍵詞:極差大理州燈盞

字朝偉,吳美玲

(大理州南澗縣南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大理州 675700)

淺析南澗縣燈盞花栽培密度

字朝偉,吳美玲

(大理州南澗縣南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大理州 675700)

燈盞花是南澗近年來新培育的農業項目之一,但由于燈盞花種植歷史短、相關試驗示范開展不夠、種植技術不成熟,導致種植管理成本高、效益不穩定,為此南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于2015年根據目前燈盞花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燈盞花栽培密度試驗,并通過密度試驗探究密度與產量、密度與病害、密度與燈盞花內在質量等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南澗燈盞花項目推廣和應用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燈盞花 栽培密度 試驗

1 試驗處理

具體的栽培密度試驗情況如下。

2 試驗設計與方法

試驗為2因素3水平完全組合的12個處理的栽培密度試驗,一次重復。

小區長4.8 m、寬1.1 m(含一條小區間40 cm的溝)、小區面積5.3 m2。

集中育苗并根據不同密度及構成用3葉1心均質裸苗移栽,移栽小區栽苗前后澆水。

3 試驗地點及概況

試驗在海拔2 000 m的南澗鎮白云村委會擺夷村徐培文家承包地里進行,前作大麥,紅粘壤土,中上等肥力,常年玉米與麥類輪作、玉米單產600 kg、麥類300 kg,夏旱秋澇突出,試驗地塊進行了微噴配置、但水源不夠、作用不明顯,該季不施農家肥。

4 試驗與栽培管理過程

4.1 育苗及移栽

于6月1日和6月8日整地。

于6月10用62.5%亮盾2 ml進行浸種。

于6月11日播種育苗:有機肥81 kg+苗床用微量元素肥料+生根粉混合商品1 000 g拌種均勻后按量撒施或條溝施、塘施,播種后覆蓋0.5~1 cm的干松毛,最后蓋黑色遮陽網、并澆透水。

于9月5日進行移栽。

于11月16日進行補苗。

表1 密度及密度構成

表2 試驗處理采收產量

表3 試驗處理生長期死亡及莖葉比率

表4 不同移栽規格極差分析

表5 不同移栽株數間的極差分析

4.2 中耕及除草

于2015年10月24日和2016年1月5日中耕2次。

于2015年10月5日試驗區四周及走道用草甘膦化學除草1次。

于10月5日進行人工除草。

4.3 病蟲害防治

于6月16日、7月1日、7月9日進行苗床多種害蟲防治,于10月28日和11月16日用4.6%氟氯氰菊酯防治跳甲、小菜青蟲等2次移栽后防治多種害蟲。

于7月9日用四聚乙醛防治蝓蛞1次。

于11月16日用10 g阿維菌素加90 g蕓苔素加4.6%氟氯氰菊酯75 ml防治斑潛蠅等蟲害1次。

4.4 施肥

于6月10日施基肥:“15-15-15”氮磷鉀復合肥20 kg/667 m2種肥。

于6月11日用商品有機肥81 kg/667 m2作種肥。

分別于7月28日、10月22日、11月6日、11月11日、11月20日、12月4日、次年2月7日、次年2月25日、次年3月21日、次年4月22日等9次進行生長期追水肥。累計肥料用量(kg/667 m2):“盈果”水溶肥12 kg;“15-15-15”氮磷鉀復合肥71 kg;尿素51 kg;磷酸二氫鉀2 kg。

4.5 澆水(水肥)

試驗過程中分別于6月11日、6月16日、7月28日、10月22日、11月6日、11月11日、11月17日、11月20日、11月25日、12月11日、12月25日、12月4日、次年2月7日、次年2月25日、次年3月21日、次年4月22日等進行16次澆水及澆水肥。

4.6 收獲

分別于10月27日、次年2月15日、次年3月7日、次年4月9日分4次進行采收。

5 試驗結果及分析

5.1 試驗結果

栽培密度與產量直性回歸分析得出:Y=695.4+49.4 x的密度與產量的一元直性回歸方程,既:在每667 m2栽培1.38萬~26.67萬苗范圍內,以每667 m2產量695.4 kg為基礎,每增加1.0萬苗、單產將增加49.4 kg。并進行回歸關系測驗達到極顯著關系水平,在2017年試驗條件下得出的密度與產量關系存在真實的正性相關關系,同時以該方程進行產量預測有一個回歸方程標準誤±236.2(kg)的范圍。

5.2 試驗處理及水平間極差分析

見表4、表5。

6 試驗結論

通過在2017年特定的氣候及栽培管理條件下試驗結果分析如下。

栽培密度與產量之間存在著極顯著的正性直性回歸關系、并由;Y=695.4+49.4 x的一個一元回歸直性方程,在每667 m2栽培1.38萬~26.67萬范圍內產量隨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4種不同的栽培規格中產量以10 cm×10 cm的規格最高燈盞花每667 m2產量達到1 636.6 kg,其次是14 cm×14 cm規格每667 m2產1 108.8 kg,再次是18 cm×18 cm規格每667 m2產936.6 kg,最低是24 cm×24 cm規格每667 m2產701.5 kg、不同栽培規格間極差達到835 kg。因此在今后的燈盞花栽培中采用10 cm×10 cm的規格最好。

在3種不同移栽苗數中以每塘栽4苗的產量最高、移栽株數與產量呈正相關性,并表明燈盞花生長中存在著明顯的群體效應、效應突出,在今后燈盞花栽培中可充分利用。

總之通過2017年的試驗雖然達到試驗預期目的,但由于對燈盞花生長發育特征特性了解不夠,加之試驗地塊排水困難,雨季澇害嚴重,同時試驗過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對試驗結果造成不利影響,試驗處理真實性得不到充分表達,有條件情況下應該繼續進行試驗。

[1] 楊淑艷,鐘秀宏,張以忠,等.燈盞花素藥理作用研究進展.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08,(06):360~363

[2] 王麗娟,王勇.燈盞花素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研究進展.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5,(11):1323~1325

猜你喜歡
極差大理州燈盞
燈盞乙素對OX-LDL損傷的RAW264.7細胞中PKC和TNF-α表達的影響
厘清概念 領悟意義
黑暗中的燈盞
二次函數極差的規律與應用
HPLC法同時測定燈盞細辛注射液中10種成分
作弊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兩個錯誤觀點
遠山燈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