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文理念構建新型智慧城市的路徑探討

2017-09-04 13:06謝倩
現代商貿工業 2017年19期
關鍵詞:人文理念可持續發展

謝倩

摘 要: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旨在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為了避免建設過程中科技與人文關懷的失衡,這就需要人文理念的注入與引導。據此希望通過以市民切實需求為導向,加強人文理念的頂層設計、引導“真善美”的結合以及落實以人為核心的評估標準,來促進科學技術與人文理念相結合,減少城市建設成本,提高民眾獲得感,促進新型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型智慧城市;人文理念;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9.002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給城市建設、管理和發展帶來更多新的要求。新型智慧城市的本質有別于傳統智慧城市,傳統智慧城市凸顯的是物質本位、管理本位以及技術本位,缺少人文理念。新型智慧城市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突出以人為本,這就需要把人文理念引入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基于人文理念才能使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健康發展。

1 人文理念與新型智慧城市的涵義

1.1 人文理念理解與認知

“人文”主要體現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以及重視人,發展到現在來說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袄砟睢钡慕忉屩饕幸韵聝牲c:一是人通過思維活動產生的看法和思想;二是觀念,也指思想。它是人們在長期思考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逐漸形成的成熟信念和觀念,且成為社會普遍群體所認同的思想觀念。

劉易斯.芒德福曾指出:“在城市發展史中科學技術始終是重要的推動力,但是人文因素則一直起著重要的平衡作用”。本文提出的人文理念認為城市是屬于民眾的,以民眾為主體并為之服務,城市的規劃、建設與管理都應滿足民眾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以人為中心,關懷人、重視人。其涵義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一是基于人的角度對城市實施管理,為人民服務,智慧城市依靠人的智慧與創新進行建設,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以“惠民”為核心;二是注重將科學技術與人文理念相結合,深度融合人文理念與智慧城市的建設,兼顧形勢與內容建設,為科技注入靈魂,讓民眾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1.2 新型智慧城市涵義闡釋

所謂新型智慧城市,習主席強調“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發展電子政務,構建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通信息壁壘,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新型智慧城市“新”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核心理念,它以提升城市治理和管理水平為目標,是為提升城市發展方式的智慧化而開展的改革創新系統工程,關鍵是建設實效,本質是改革創新。

2 我國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分析

我國于2016年12月13日發布《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主要包括8類一級指標、21類二級指標,其中一級指標中惠民服務和市民體驗所占比重最高,并且還加入了主觀指標即市民體驗調查,提高了市民評價的權重。根據評價指標分析,新型智慧城市致力于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質量與水平,對弱勢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注,注重民眾感知力和獲得感。新型智慧城市從過去以信息技術為重點到以“人”為出發點,注重為人民服務,更加體現了新型智慧城市以人為中心的宗旨。

由此可見,我國新型智慧城市開始注重走人本位的建設路徑,可以說其核心是與人文理念是相通的,都以人為本,堅持為人民服務。為新型智慧城市注入人文理念,不僅是現代城市建設的本質需求,更是源于智慧城市建設的本意,又為其可持續發展穩固基礎。

3 新型智慧城市注入人文理念的必要性

3.1 人文理念凸顯新型智慧城市“以人民為中心”

根據現代城市發展理論,人是城市的主體,是城市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城市發展帶來的種種問題,究其根源還是人的問題。傳統智慧城市對技術頂禮膜拜,使城市雖有了發達的技術體系和完備的基礎設施,但市民獲得感卻不高。而將人文理念融入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可表現出新型智慧城市把城市居民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城市化的程度越高,城市對人民大眾的參與度與依賴性就越高,這也是凸顯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人文理念的注入可不斷提醒我國在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進程中,應注重實現人民大眾作為城市生產創新主體的責任和利益的統一。

3.2 人文理念滋養新型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

科技為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支持,人文理念則為新型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強大溫暖動力。人文理念是新型智慧城市發展的軟實力,它是作為推進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原動力而存在,注重人文理念對新型智慧城市的滋養,可避免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偏離目標軌道。人文理念可使新型智慧城市充滿城市個性,擁有獨特的城市精神。注重公眾參與,保證居民需求可以得到準確及時的反饋,這才是我們想要的新型智慧城市。

3.3 人文與智慧結合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緩解“城市病”

未來新型城鎮化在內容和質量上有待提高,需要提升民生幸福感,把技術和人文兩者結合可使智慧城市建設與人文城市建設深度融合,兼顧形勢與內容建設,促進構建便捷、舒適、高效、安全的生活環境?!俺鞘胁 笔浅鞘羞\行狀況的惡化表征,如城市規劃與建設中忽略公眾感受,缺乏必要的公眾參與與監督,盲目追求經濟發展,使得既浪費資源又得不到市民認可與支持?;谌宋睦砟顦嫿ǖ男滦椭腔鄢鞘杏欣诨狻俺鞘胁 ?,讓城市發展的速度與人文關懷注重度相適應,才符合現代城市的發展理念,才能使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有價值、有意義。

4 我國智慧城市新常態的構建思路

4.1 加強新型智慧城市人文理念的頂層設計

目前我國的智慧城市,主要圍繞地理信息系統、三維仿真、數據庫等展開,但頂層設計缺乏人性化的規劃理念,不僅偏離了市民的日常消費和使用需求,更背離了智慧城市的本質和城市發展的目標。智慧城市在起步階段就應該由注重文化的專家先做規劃,在目標頂層設計和手段頂層設計包括其中的城市規劃、發展戰略與創意設計都要注入人文理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注重“以人民為中心”。在實際操作中,要關注市民的使用感受,優化使用感知。有了人文理念的頂層設計做指引,智慧城市建設才能本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根本發展。

4.2 以市民需求為導向提供智慧人文服務

在智慧城市發展中,城市公共人文服務應是政府向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務智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理念的重要部分是人文服務,隨著新公共管理的到來,人們的多樣性、個性化需求越來越高。利用智慧城市中發達的科學技術體系感測、分析、整合市民真正需求,比如醫療需求、交通需求等,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的個性化需求,使人文服務與市民之間實現零距離互通,提供便利性、可及性的人文服務。在智慧城市的進程中注重為市民提供人文服務,不僅可使市民感受到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性,更能在運用科學技術時有良好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也有利于提升智慧治理的績效。

4.3 落實與完善以人為核心的評估標準

一直以來我國智慧城市的評估標準很少涉及人文方面的因素,使智慧城市建設偏離了最本質的要求。我國對智慧城市的評估應以人為核心制定評估標準,注重城市人文關懷,開展市民體驗調查工作,將城市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作為重要評價內容,使智慧城市完成以人為本的轉型升級。以人為核心的評估標準以內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助于減少甚至規避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比如形象化、形式化以及唯技術獨尊等,還可促進智慧城市向人文型智慧城市這一最高目標發展,促進城市生活更加宜居以及城市文化更加繁榮的城市創新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劉士林.中國新常態與智慧城市戰略問題[J].上海大學學報,2015,(4):19-26.

[2]湯莉華.2016智慧城市全球發展態勢研究報告[R].大趨勢,2016:20-23.

[3]張書成.“人文城市”理念為智慧城市建設解圍[J].學術界,2014,(5):37-40.

[4]張芮宣,周濤.智慧能否帶來治理—對新常態下智慧城市建設熱的冷思考[J].武漢大學學報,2016,(1):21-29.

[5]曹青春.智慧城市發展路徑的人文精神研究[J].探索實踐,2016,(7):39-40.

猜你喜歡
人文理念可持續發展
人文服務理念在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體現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