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耦合機制研究

2017-09-05 21:44陳英華楊學成
中州學刊 2017年8期
關鍵詞:美麗鄉村建設

陳英華+楊學成

摘 要: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是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二者存在耦合關系。農村產業融合可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有助于鄉村環境治理,可提升村民的文明素養;美麗鄉村建設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便利條件和充足的人力資源,有利于吸引、留住人才;二者耦合的理想形態是產村融合。從山東省D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耦合發展的歷程來看,村民獲益、村莊的產業支撐、善于借力及村莊帶頭人的作用是二者良性互動發展的有力保障。

關鍵詞:農村產業融合;美麗鄉村建設;產村融合;耦合機制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7)08-0035-05

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舉措。自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以來,各地紛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掀起了一股美麗鄉村建設熱潮,涌現出了不少典型示范村。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盲目發展的現象,因此如何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性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各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踐,有望成為美麗鄉村建設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目前對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關系的研究主要圍繞鄉村旅游和美麗鄉村建設展開,如有文獻探討鄉村旅游對美麗鄉村建設的驅動作用①,有文獻分析通過生態旅游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徑②,還有的研究者探討休閑農業與美麗鄉村建設的關系③??梢哉f,已有研究對當前農業、農村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鄉村旅游并非適宜所有的農村,其僅是農村產業融合的一種業態,對作為一般意義上的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的關系,現有文獻較少涉及;同時,現有研究也較少論及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性問題。鑒于這種狀況,本文嘗試研究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之間的關系,并探討二者之間的耦合互動機制,以期為當前農村發展提供借鑒。

一、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耦合關系

耦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系統通過各種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相互依賴以至協同的現象,耦合度越高,表明系統間聯系越緊密。④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兩個系統間即存在耦合關系。

農村產業融合是農業經濟轉型升級的結果,當一個地區某個農業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其經營主體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自然而然地會尋求相關產業的開拓發展,從而實現農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農村產業融合最初主要是縱向融合,即產業鏈的縱向延伸整合,近年來,圍繞農業多功能性進行的產業開發即橫向融合越來越普遍,如農業與信息產業、旅游業、文化產業等的融合。但無論縱向融合還是橫向融合,農村產業融合都是以農業為基礎,不能脫離農業談融合,并且產業融合要促進農業的發展;此外,農村產業融合要實現農民增收,農民應是產業融合的受益者,雖然在此過程中會有政府及企業等主體的參與,但他們不能取代農民,農民應是產業融合的重要參與者。

美麗鄉村從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詮釋,但總體上包括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人文美⑤,其中生態美是美麗鄉村的基本要求,生活美是美麗鄉村的最終目標,生產美是美麗鄉村的有力支撐及有效途徑,人文美是美麗鄉村的內在要求。美麗鄉村建設即是為實現上述目標而進行的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各地需因地制宜,不斷整合各種資源,進而獲得農民、農業、農村的共同發展。

農村產業融合的最終目的是繁榮農業、農村,進而實現農村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而這也正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在農村這一共同場域發生耦合。筆者認為,所謂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耦合是指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農村產業融合不斷推進,并通過產業融合夯實美麗鄉村建設的產業基礎;反過來,美麗鄉村建設又對農村產業融合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最終使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進入良性循環。

二、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耦合機制分析

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均為復雜的多元輸入、多元輸出系統,對于復雜系統間的耦合分析,關鍵是找出耦合要素。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兩個系統在產業、環境、人力資源等方面耦合顯著,并通過這些耦合要素產生互動作用。

1.農村產業融合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產業融合的實質是使適應當地農業經濟發展需要及市場需求的各類產業相互融合,而在這個過程中會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發展。

首先,農村產業融合可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因為產業融合放大了對農村原有產業的需求,所以無論是縱向產業融合還是橫向產業融合,都會給鄉村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會。原有產業通過縱向融合,可拉長產業鏈,既可為農產品提供穩定的銷售渠道,又可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產業的橫向融合,可為當地經濟發展開拓新的領域,大大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產值,為當地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村莊經濟發達,可為村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村民收入提高就不再外出打工而會選擇留在村里,甚至會吸引外來人才,這樣會進一步繁榮村莊經濟,進而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充足的人力、財力支持。

其次,農村產業融合有助于鄉村環境治理。例如,有的村莊從事畜禽養殖,產生了大量糞污,但由于養殖分散、各自不成規模,使得畜禽糞污難以集中處理,嚴重影響當地環境。再如,很多村莊在作物收獲季節產生大量秸稈,堆放或焚燒都影響環境。存在上述情況的村莊如果有相關產業的融合,則可以對這些糞便、秸稈進行集中處理加工,既能形成沼氣,作為村民生活用燃料;又可作為有機肥料投入農田;還可以用來發電、造紙等,不僅能改善環境,而且可增加經濟效益。

再次,農村產業融合可為鄉村社會帶來活力,提升村民的文明素養。產業融合使鄉村農業獲得新的發展,特別是以鄉村休閑產業為代表的橫向融合,使相對閉塞的鄉村對外界敞開大門,吸引大量的外部人群走進鄉村,帶來新的信息與活力。同時,通過與外界交流,以及對鄉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可顯著提升村民的文明素養。

當然,在農村產業融合的發展過程中,不排除存在市場失靈的環節,如過度開發自然資源或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產業融合項目可能會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這都需要有關部門制定科學的規劃加以引導并加強監管。

2.美麗鄉村建設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真正意義上的美麗鄉村建設是從村莊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在村民的積極參與下,通過內外部資源的整合投入,使鄉村整體環境得以優化,而良好的環境會促進農村的產業融合。

首先,美麗鄉村建設對基礎設施的完善,為產業融合提供了便利條件。鄉村的道路、網絡通信設施、環衛設施等的改善,可為旅游及物流運輸等提供方便,有利于農業與旅游業、食品加工業、電子商務等行業的融合。

其次,鄉村文明建設通過培訓教育,不僅使村民掌握一定的實用技術,而且使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及科學文化素質得到提高,從而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

再次,鄉村公共服務的完善有利于吸引、留住人才。公共服務改善可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如果人們能夠在鄉村享受到與城市相差無幾的公共服務,并且每天還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這樣的生活顯然有利于留住和吸引人才。而優秀的人才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特別是在鄉村整體環境美化、優化之后,可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出人才返鄉,其中不乏各類創業者,他們的創業活動將推動農村的產業融合發展。

3.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耦合的理想形態——產村融合

產村融合,即農村產業融合與村莊發展融為一體。這時美麗鄉村建設會步入一個良性可持續發展循環,因為產業融合已經融入村莊內部,使得鄉村發展具備了持久的動力,即使沒有外部力量的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也可持續運行,并呈現螺旋上升態勢。

產村融合的要義是產業融合不脫離所在的鄉村,融合后的產業仍然是村莊的產業,產業的從業者仍以村民為主。當然村民需要具備從業能力,一方面這有賴于村民的自學,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村民的教育培訓。在此情境下,村民可以獲得持久收益,并且其收益與村莊及產業的發展狀況緊密相連,村民就有足夠的動力投身產業發展及美麗鄉村建設。

如果外來力量主導村莊的產業融合,并且產業工人全部或大部分從村莊的外部雇用,村民除了獲得一定的土地租金,與村莊產業并沒有關聯,甚至因失去對村莊資源的經營權而不得不紛紛外出打工,那么鄉村會逐漸被外來人員占據,鄉村也不再是原來的鄉村,更何談美麗鄉村建設?

三、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耦合的案例

山東省T市D村,坐落在泰山南麓,是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山村,全村占地4500畝,大部分是山地丘陵,村民326戶,1340人。2000年村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村集體欠款幾十萬元;到2016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580萬元,村固定資產1億多元,農民人均收入超過1.4萬元。⑥這樣一個小山村,2013年成為全國首批“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2016年獲得了全國“生態文化村”的榮譽稱號??v觀D村近20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該村經歷了產業發展繁榮村莊經濟,經濟發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進而依靠產業不斷融合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持續發展的過程。⑦

1.多方合作、產業融合興村

20世紀90年代末,D村仍然是遠近聞名的窮村、亂村,新的村支部書記上任之后,為謀發展不斷探索。2000年D村領導班子邀請山東農業大學的專家進行論證,確立了大力發展民俗生態休閑產業的目標,并制定了科學的綠化方案,經過多年的努力,昔日的荒山披上了四季常青的綠裝,綠化項目也為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生態經濟效益。在此過程中,D村領導班子發現苗木產業市場潛力巨大,該村隨即把綠化苗木產業作為發展重點,伴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苗木花卉成為D村的支柱產業。

通過綠色產業致富的D村并沒有止步,2002年該村領導班子經過考察決定發展茶產業。隨著茶園種植面積的擴大,該村領導意識到要發展壯大茶產業,必須進行產業鏈的延伸,即發展茶葉加工業。2006年村兩委經過多方努力,與安徽TF集團合作成立了JD茶苑,逐步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有機茶產業體系,為村里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之后該村陸續創辦了茶園采摘、炒茶、茶道表演等項目,使茶業種植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

隨著上述產業的發展,D村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2006年該村提出了打造“泰山腳下民俗生態休閑第一村”的目標,并聘請山東農業大學的專家對村莊和山水林田路重新進行規劃。在科學規劃的指引下,D村民俗生態旅游業在更高的起點上獲得了快速發展,帶來了村莊經濟進一步繁榮。同時為更好地發展各項產業,同年D村成立了JS工貿有限公司,對村集體經濟嚴格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大大提高了村級產業的效益。

2.產業融合發展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在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之后,D村把發展的紅利積極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自2006年開始,D村集體先是投資160多萬元在村南河上修建鋼筋混凝土大橋;后投資40萬元對河道進行了公園式改造;投資80多萬元對村莊道路進行了硬化、綠化和亮化;此外投資18萬元在全村各主要路口和重要地帶安裝了紅外線監控探頭和報警器。為保持環境清潔,村里成立了JS物業公司,統一清理生活垃圾。

為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D村加大投入完善鄉村公共服務。該村先后投資200余萬元建起了高標準的小學、幼兒園、衛生室和便民服務中心,投資20萬元安裝了凈水設備。為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該村先后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電子閱覽室、“文化大院”,開設了老年學校。此外D村集體對村民參加城鄉居民醫保進行補助,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另發放100元生活補助及不同額度的醫療費補助,逢年過節還為高齡老人發放物品和慰問金。

上述各項投資均來自D村的集體經濟收入,而正是產業融合帶來的村集體經濟繁榮,才使得該村集體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改善村莊環境及其他公共服務,讓全體村民得到實惠,從而投入更大的熱情去建設美麗鄉村。

3.美麗鄉村建設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2009年D村與所在的Y區委黨校合作,開設大專函授班,為村民提供免費的學歷教育。2010年與Y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合作,在村里設置教學點,建立職業農民培訓學校,村民可在這里免費接受農業技術教育。如今D村村民在家門口就可接受鄉村旅游、茶葉種植、餐飲服務等方面的專業培訓,然后到村集體的相關崗位就業,還有的村民經過培訓學習,自己創辦了農家樂。近年來D村具有勞動能力的在村村民,通過接受一定的教育培訓,基本都在村里的企業及其他組織實體實現了就業。

4.產業融合升級保障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農村都在發展鄉村游,但很多地方僅限于鄉村觀光、采摘、農家樂等。D村則不斷開拓,進一步實現了農業、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

第一,鄉村旅游與教育融合。由于鄉村游大多為近郊游,且以家庭周末出游為主,對于有孩子的家庭,家長們希望孩子不僅僅是玩,更能在玩中有所學,即寓教于游?;诖?,D村于2014年建立青少年拓展培訓中心、真人CS場地,聘請專業的拓展訓練師開展了一系列具有趣味性、挑戰性的拓展項目。在山間優美的環境中盡情地奔跑、歡呼,不僅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放松自我,而且也磨煉了意志、鍛煉了體魄,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這樣的鄉村游得到了家長們的青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家庭以及團體組織的參與?,F在D村已獲批成為Y區青少年校外活動基地、T市團員青年體驗教育基地。

第二,鄉村旅游與體育健康產業融合。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體育健康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D村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近年來引進了山東省內Z市一家企業投資籌建健康養老項目,目前項目正在建設中。此外,D村憑借近郊的區位優勢及良好的自然條件,修建了占地6800平方米的生態型鄉村足球場,可承接多種規模的足球賽事。通過不定期舉辦足球比賽為美麗鄉村帶來活力和旺盛的人氣,進一步拉動旅游經濟。

第三,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為推動茶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村里籌建了茶文化博物館,使游客在采摘、看茶道表演之余進一步深入了解泰山的茶文化,不僅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而且提升了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此外,D村為發展壯大旅游經濟,喊出了“最美的生態,最美的鄉愁”的口號,并積極爭取承辦Y區最美鄉村行攝影大賽,吸引眾多的攝影家及攝影愛好者來到D村,將D村的美麗風光呈現給更多人,起到了很好的營銷效果。

正是由于D村在產業融合上不斷深入推進,才使得鄉村經濟迸發出持久的活力,進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發展。2016年D村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30多萬人次,帶動農民群眾增加收入280萬元。據了解下一步該村將發展民宿,美麗鄉村建設將會邁上新臺階。

四、結論與啟示

農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的最終目標均是實現農村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二者存在耦合互動關系。在農村這一共同場域,農村產業融合可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的融合,二者良性互動可實現協同發展。當然二者耦合互動的前提是保護環境、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如果違背這一前提,則無法實現耦合。結合山東省T市D村的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啟示:

1.村民獲益是農村產業融合及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性發展的必要條件

農村產業融合及美麗鄉村建設都是為了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在此過程中,必須維護村民的利益,讓村民能從中得到實惠,當然村民也應是參與者。只有村民獲得持久而穩定的收益,他們才有足夠的熱情積極參與產業融合及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才能持續發展。

2.村莊要有產業支撐

農村產業融合,需要一定規模及優勢的農業產業為基礎,而美麗鄉村中的生產美,亦是指村莊要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并且當前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扶持資金一般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發放,即村莊首先要籌集一定的項目啟動資金,然后才能獲得財政扶持,而對于缺少甚至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莊而言,前期根本無力開展項目建設,當然也就無法獲得政府的后續扶持資金。此外,沒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往往導致村民大量外流,從而造成村莊空心化,產業的融合及美麗鄉村建設也就無從談起。

3.農村產業融合及美麗鄉村建設要善于借力

政府部門、企業、科研機構、教育機構在不同的領域具有各自的優勢,在農村產業融合及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村莊應該加強與他們的合作并發揮其積極作用。政府部門在規劃引導、實施監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企業、科研機構可提供市場信息及最新技術;相關教育機構可提供教育、培訓及咨詢服務。通過充分借助各種有利的社會力量,可將各類優質資源引入農村,為各方發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進而實現多方共贏。

4.村莊帶頭人的作用至關重要

農村產業融合及美麗鄉村建設均需要強有力的組織、協調,誰來承擔這一責任?村民、基層黨組織或村民自治組織均可承擔,但是要想集體共同發展,帶頭人的作用不可小覷。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的普通農村,留守的多是老人、兒童,依靠農民個人很難發家致富,并且大多數農民也缺乏合作意識,必須有思想覺悟高的帶頭人來引領??梢娫谵r村產業融合與美麗鄉村建設中,優秀村莊帶頭人的作用至關重要,這也是各地農村實踐所證明的一條真理。

注釋

①是麗娜:《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構建》,《生態經濟》2013年第11期。

②羅伊玲、周玲強、劉亞彬:《“全域化”生態新農村建設路徑研究——以武義生態養生旅游與美麗鄉村共建為例》,《生態經濟》2016年第2期。

③何成軍、李曉琴、銀元:《休閑農業與美麗鄉村耦合度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地域研究與開發》2016年第5期。

④張冀民、孟昱煜:《現代農業與新型城鎮化耦合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實現機制》,《生產力研究》2016年第3期。

⑤陳秋紅、于法穩:《美麗鄉村建設研究與實踐進展綜述》,《學習與實踐》2014年第6期。

⑥劉成友、劉王:《一個大學“牽手”貧困山村16年 荒陡山變富裕山》,《人民日報》2016年10月23日。

⑦本案例材料和數據主要來自作者于2017年5月18—20日對D村現任村支部書記、村支部副書記及村民的訪談調查。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Mechanism Between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and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Chen Yinghua Yang Xuecheng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indus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rural areas both are important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re is a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industry can provide industry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rural areas, and contribute to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t can also enhance the civilized accomplishment of the villagers.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rural areas provides convenient conditions and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for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it is conducive to attracting and retaining talents. The ideal form of coupling is the fusion of the village. From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D village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villagers′ benefit, the industrial support, borrowing of social power and the village leader′s role are strong guarantees for the healthy interaction of the two systems.

Key words: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village integration; coupling mechanism

猜你喜歡
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產業融合視域下美麗鄉村建設困境分析
長沙市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模式研究與對策
淺析林業站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優勢作用
土地增減掛鉤與美麗鄉村建設協同機制的構建
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農村社區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