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老子以“水”喻“道”的修辭性思維

2017-09-06 06:56徐璐
關鍵詞:喻體老子本體

徐璐

摘要:以“水” 喻“道”是中國哲人修辭性思維的主要表現。在《道德經》中,“道”是本體,“水”是喻體,以可被言說之“水”喻不可被言說之“道”,老子借“水”利潤萬物、居下不爭、柔弱隱韌、回環沉靜的特點,將虛無之“道”生養萬物、自然無為、柔弱隱利、回環虛靜的特質顯現出來,完美地詮釋了天地萬物及人類社會的存在規律。在這種“借物喻理”的修辭性思維背后,蘊藏的是華夏民族“天人共生”的思想意識,這種意識使哲人在闡明觀點時,慣于從大自然中尋找與人性、與社會具有相似特質的自然物來進行比喻??梢哉f,“天人共生”的思想意識不僅規定著中國人的話語系統,也影響著中國人的生命境界。

關鍵詞:老子; 道; 水; 本體; 喻體; 借物喻理; 天人共生

中圖分類號:B223.1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4.0026

《道德經》五千文中,老子常以“水”、“嬰兒”、“玄牝”來比喻“道”。其中,以“水”作喻的次數最多。他將“道”作為本體,將“水”作為喻體,借“水”的特性呈現出“道”的特質,完美地詮釋了天地萬物及人類社會的存在規律。許多古代哲人都如老子這般,在進行思考與言說時,往往借自然之物來比喻人類之理。筆者將這種“借物喻理”的思維方式稱為“修辭性思維”。若要深入了解這種修辭性思維,便可從老子以“水”喻“道”這一話語系統著手研究。

一、作為本體的“道”

“道”字首見于金文,被刻于殷周時期的銅器上,其原始意義為道路。許慎《說文解字》卷二曰:“道,所行道也?!盵1]42 這里,許慎亦指明“道”是人所行走的道路?!稜栄拧め寣m》言:“一達謂之道?!盵2]1 此處的“道”,“指有一定指向的、把人們的行為活動導向某一方向的道路,即人物所必經由的道途。引申為人物所必遵從的規律、必恪守的原則、事物運動變化的過程等”[2]1。如此,“道”便有了道理和規律的涵義。清代段玉裁在注《說文解字》時也指出了“道”的兩個涵義:“道者人所行。故以謂之行。道之引申為道理。亦為引道?!盵3]75 所謂“道理”應具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指天地自然之規律,它是存在性的,它是天地自然內在的、固有的、不可改變的①;二是指人類發展之規律,它是人對歷史、對社會、對生命的總結,是一種思想的結晶,并且會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改變;最后,“道” 還指“言說”。若將其按名詞性質理解,便可解釋為“某一種言論”;若將其按動詞性質理解,便可解釋為“把事情說出來”。由此可知,“道”首先指道路;其次指道理或言規律,包括天地之規律和人類社會之規律;第三指言說,包括“言論”和“說話”兩種含義。

“道”作為一個哲學范疇,當取“規律”一義。但在不同的哲人眼里,這個“規律”所包含的內容各有不同。儒家講述的主要是成人之道,即成為圣人的規律;禪宗講述的主要是明心之道,即明心見性的規律;道家講述的主要是自然之道,即天地萬物存在的規律。

在《道德經》中,“道”是虛無。老子言:“‘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保ǖ谝徽拢┘词钦f,天地萬物存在的規律,是從“虛無”到“有”。是“無”生出了“有”,“有”再生出萬物。與此同時,老子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保ǖ谒氖拢暗郎?,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保ǖ谖迨徽拢┐颂幈砻?,天地萬物存在的規律,是“道”生出了“一”、“二”、“三”和萬物。如此,“道”便是天地之始,也即等同于虛無。

那么,如何闡釋“虛無”呢?老子表明:“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即是說,這種先于天地而生的“虛無”是不可被言說的。盡管“道”不可被言說,但它卻在生天地萬物的過程中體現出了屬于它自身的特質。

在“道”生天地萬物的過程中,“道”是自然無為的?!按蟮罋镔?,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于??;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保ǖ谌恼拢┑郎f物而不居功,養萬物而不自命為主,使萬物各得其所、各適其性,無為而萬物自化,此謂“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也。

在“道”使萬物自化的過程中,“道”是柔弱的。柔弱而順自然,柔弱中蘊藏著無限發展的生機和無比堅利的韌性;剛強而逆自然,剛強者不具韌性且會扼殺事物的生機。順則生,逆則亡。正如老子云:“柔弱勝剛強?!保ǖ谌拢?/p>

“無”生“有”之后,“有”最終將回歸于“無”,所以“道”是周而不殆、虛靜回環的。萬事萬物“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第二十五章),如此“周行而不殆”(第二十五章)。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從靜到動,再從動到靜,虛靜應該說是“道”的最終表現。

如上文所言,在老子以“水”喻“道”的修辭性思維中,作為本體的“道”是一種不可被言說的虛無,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生養萬物、自然無為、柔弱隱利和回環虛靜。

二、作為喻體的“水”

許慎《說文解字》卷十一曰:“水,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并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凡水之屬皆從水?!盵1]224 清段玉裁注:“水,準也。準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故匠人建國必水地……象眾水并流,中有微陽之氣也?;鹜怅杻汝?。水外陰內陽。中畫象其陽。云微陽者,陽在內也。微猶隱也。文與卦略同?!盵3]516 這里,段玉裁指出,“水”是外陰內陽的,水之中隱藏著陽氣,陰陽二氣互相交沖而使水生成了和諧的狀態。

在人類的生活中,“水”首先是天地間的一種自然物質。它是最簡單的氫氧化合物,在不同的條件下,能以不同的自然形態呈現出來,如江、河、湖、海、瀑、雨、雪、冰、露水、蒸汽等。從殷周時期開始,古代先民就將“水”視為了宇宙本源之一,《尚書·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國語·鄭語》曰:“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薄豆茏印に仄吩唬骸八吆我??萬物之本原,諸生之宗室也?!薄短簧吩唬骸疤簧?,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滄熱。滄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澡。濕澡復相輔也,成歲而止?!盵4] 作為自然物質層面的“水”,與其他元素一起,孕育出天地自然,同時又使天地自然變得美麗多姿。

其次,“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要物質條件。人存于天地間,就必須飲水、用水、治水、管水和親水,從事一系列的水事活動。如此,人們便要從生物理論、天文氣候、地理勘探、政治制度、工程建設、宗教儀式以及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對“水”進行探索和實踐。作為人類實踐層面的“水”,無處不在規范和指導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第三,“水”還可以升華為一種意識形態。人類的意識被天地之水和實踐之水規定,天長日久便形成了一種心理積淀,從而誕生出與“水”有關的諸多意識形態。人作為主體,對“水”進行哲學上的、審美上的觀照,或取得人生的啟示,或將“水” 融入各類文藝作品,以達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或藝術境界。作為精神意識層面的“水”,不僅是一個人的意識形態的體現,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的體現。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的“水”及與“水”相關的字詞共有70處。其中,三處為“水”,一處為“甘露”,一處為“驟雨”,另有65處是從水部的字詞,如“江”、“?!?、“流”、“淵”、“清”、“濁”、“深”、“混”、“淡”等。在這70處中,與本文主旨相關的,包括以名詞形式出現的物質之水,和部分用來形容水的形容詞。如“水”、“甘露”、“驟雨”、“江”、“?!?、“流”、“淵”、“清”、“混”、“濁”等等。它們分別出現在以下幾個章節中:

甲:(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乙:(第十五章)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丙:(第二十章)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海ǖ诙拢┕曙h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戊:(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己:(第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庚:(第三十六章)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辛:(第六十一章)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壬:(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癸:(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從以上章節中,初步得知,在老子以“水”喻“道”的修辭性思維中,作為喻體的“水”,它以不同的物質形態呈現出來,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水能生萬物和潤萬物(甲處和戊處);第二,水是順流而下、居下不爭的(甲處、己處、辛處、壬處);第三,水柔弱且能攻堅強者(庚處、癸處);第四,水能在靜中澄明,又能在動蕩后回環沉靜(乙處、丙處、丁處)。

三、如何以“水”喻“道”

由于“道”是一種不可被言說的虛無,所以,必須借助可被言說的自然物將“道”顯現出來。在眾多的自然物中,老子選擇了“水”,其原因有三:第一,老子認為“道”是天下萬物之母,而水正是天下生靈的生命之源,這一點上兩者相契合;第二,老子認為萬物的生成過程都是“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第四十二章),而根據許慎對“水”的解釋,水是外陰內陽、二氣相沖的,這一點上兩者也契合;第三,從上文關于“道”和“水”的分析可得,“道”的四個特質與“水”的四個特點相契合。因此,老子認為,水“幾于道”(第八章)。

(一)以利潤萬物之“水”喻生養萬物之“道”

“水”者,利潤萬物。水是生命之源,古人類往往要傍水而居,以獲得生存的保障。除了人類之外,動物、大地、樹木、花草等自然生物都需要水的滋養,水對萬物之利潤也如母一般?!兜赖陆洝返诎苏卵裕骸八评f物”,第三十二章言:“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老子是在表明,水滋潤萬物,如雨露者,依其自然時令,降于人間,萬物自然而然地得到其潤澤。

“道”者,生養萬物?!暗罌_,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知子,象帝之先?!保ǖ谒恼拢┑雷陨硎翘摕o的,但“無”之中卻能生出無限的“有”,由“無”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萬物之后,又蓄養萬物,使其呈現出自己的本性,自我化育,自我完成。此處剛好與“水”利潤萬物的特點契合,故老子巧妙地借用了甘露之恩將“道”生養萬物的特質給顯現了出來。

(二)以居下不爭之“水”喻自然無為之“道”

“水”者,居下不爭。流動的水,都會因地心引力而順勢下流,老子便是抓住了水順流而下、匯聚于江海這一特點?!吧仙迫羲?。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保ǖ诎苏拢┧畲蟮膬烖c就是“居善地”(第八章),它不停留在高處,也不爭向高處,而是將自身處于低處,處于眾人所不喜歡停留的地方?!敖V阅転榘俟韧跽?,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保ǖ诹拢┙V阅軈R聚眾流,正是因為它居善地。

“道”者,自然無為?!暗乐?,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保ǖ谖迨徽拢├献又赋?,“道”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它生養了萬物,并使其保持本性,保持安寧,自育自化,順任自然。這種不居功、不占有、不主宰的自然無為之“道”是謂“玄德”。 老子還指出“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保ǖ谄呤拢┘词钦f,不爭而取得勝利,不言而答案自現,不喚而對方自來,泰然而籌策于心,這便是自然無為的大智慧。

老子認為,圣人治國也應自然無為?!叭酥?,為而不爭?!保ǖ诎耸徽拢┦ト酥螄钋擅钪幵谟陧槕匀慌c人類自身發展的規律,所謂“不爭”并不是自我放棄或消沉頹唐,而是不居功、不施以外力。因此“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保ǖ谌哒拢?/p>

具體可分為四個層面:第一,圣人修身應無為而不爭?!扒鷦t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保ǖ诙拢扒?、“枉”、“洼”、“敝”、“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都是不爭的表現。萬事萬物都有相依相存的正負兩面,若急功近利地追求“正”、彰揚顯溢,則必引起紛爭且成為眾矢之的。若能藏慧而顯拙,把握好“曲”、“枉”、“洼”、“敝”的一面,那么,“全”、“直”、“盈”、“新”的一面會自然顯現出來。守謙藏慧,則不爭;不爭,則能求全。故“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猜你喜歡
喻體老子本體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對姜夔自度曲音樂本體的現代解讀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紅樓夢》比喻的喻體類型研究
智者老子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本體性教學內容及啟示
從喻體選擇對比哈薩克語和漢語比喻的民族差異
英語中的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