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母是我的家庭教育導師

2017-09-07 14:47孫云曉
中華家教 2017年7期
關鍵詞:繼母小弟弟母親

孫云曉

上善若水,在我看來這是對母親的贊美。

極富智慧的老子僅僅留給世間五千言,其中卻多有對水的贊美,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作家林語堂解釋說,水是善利萬物卻又最不會與物相爭的。它樂于停留在大家所厭惡卑下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每當我默念這些千古名言,就會想起我的繼母,因為繼母的性格最接近于水,并且以此潤澤了我的生命。

勤勞而靈動的母溫暖了我苦難的童年

繼母92周歲生日的時候,我特意返回家鄉青島,為她慶賀。許多朋友不知道我的母親是繼母,常常驚呼我家有長壽基因。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我相信,從容淡定的性格和善待一切的情懷,肯定是繼母長壽的秘訣。

我的童年有兩大苦難,一是失去母親,二是饑餓難忍。1960年的中國是饑餓的,5歲的我在幼兒園里,最深的記憶卻是爬到槐樹上擼樹葉子吃。在那些困難的日子里,家里幾乎沒有饅頭和米飯吃,更不要說吃肉了,喝的粥也很稀很稀,米粒清晰可數。我最難忘的記憶是,我和哥哥不管誰去盛粥,都會先盛出一碗米較多的,放在鍋臺上,那是留給母親吃的。自從生妹妹之后,母親一直在生病,非常需要營養,我和哥哥都懂得要孝敬母親和照顧妹妹??墒?,連病帶餓的母親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們,年僅29歲!母親來自老家農村,本來沒有名字,近乎文盲的父親卻為她起了一個頗有詩意的名字叫趙愛領,可能是寓意愛情領她到青島的意思吧。

年輕的母親病逝,留下1歲的妹妹、5歲的我和9歲的哥哥,靠30多歲的父親一人拉扯著,日子的艱難與混亂可想而知。

大約兩年后,繼母來了。我記不清她來時的細節,只是明顯地感覺到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有飯吃,有衣服穿,父親還有了那個年代不多見的自行車。

在我的印象中,繼母總是伏在縫紉機邊,夜以繼日地為全家做衣服,也為左右鄰居們做衣服。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最熟悉的聲音就是咔嗒咔嗒的縫紉機響。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很多人買不起成品衣服,往往是買來布料請人幫助裁剪?;蛟S是因為給太多人家切實的幫助,或許是因為繼母總是細聲細語地說話與微笑,我們家在那片工人宿舍里頗有人緣,使我們在饑餓的年代里也能感受到某些人性的溫暖。

母親勤勞而靈巧,一些裁剪衣服剩下的邊角料,都被她拼接成五彩斑斕的枕巾、坐墊或套袖,給孩子做的沙包更是不計其數。

輕言細語的母親成了我們家的“定海神針”

繼母識字不多,更沒有什么理論,但她用自己的行為方式教給我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特別是如何化解矛盾,這可能是我最早感受到的教育藝術。

老子贊美水說:“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崩^母走進我們的家,走進我們每個人的心靈,足以驗證老子的理論。

我的父親14歲只身從老家農村來闖青島,吃苦耐勞,才有了我們的家。但他沒有什么文化,愛喝酒,脾氣暴躁,經常打孩子。我驚訝地發現,自從繼母來后,父親發脾氣的次數減少了,因為繼母從不與他大聲爭吵,總是輕言輕語地與他講道理,直到說得父親心服口服。

我們三兄妹有的在青春期,有的在兒童時代,豈能不犯錯誤?可是,我們從來沒有挨過繼母的打罵,連高聲訓斥也沒有過。當我們做錯事的時候,繼母會把我們單獨叫到身邊,耐心問明白事情的緣由,仔細分析是非對錯,鼓勵我們勇敢面對。

有幾次,我在外邊與人打架。其實,少年時代的我不會打架,更不愛打架,但有時候碰上欺人太甚的事情,也會熱血沖頭與人拼命。心想,就算你厲害,能打我十拳,我至少也要讓你嘗幾下狠狠的拳腳??墒?,父親卻不理解孩子,他絕對不允許孩子打架,只要我們打架回來,不管有沒有道理,都要挨揍,這令我倍感冤屈。有時候,父親突然火山爆發,繼母一下子難以勸阻,往往就用身體來護著我們。所以,繼母為保護我們挨了一些拳頭,這讓我非常內疚和感動。

盡管父親的火爆脾氣難以徹底改變,但我們的家越來越溫馨,并且逐漸形成了遇到事情講道理、論是非的家風。毫無疑問,這主要是繼母的功勞,繼母成了我們家的“定海神針”。當然,繼母非常尊重父親,大事小事都與父親商量,最后與父親形成一致的意見,由父親出面定規矩。

后來我成為教師,成為教育研究者,很多人說我是教育專家。其實,是繼母讓我懂得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家風,什么是親子關系的溝通,什么是家庭教育的真諦。

精打細算的母親教我樂觀積極地生活

如今,父母都是九旬老人,依然相依相伴。有時候,母親生病住院,父親在家里常常六神無主,總念叨著要去醫院看望。有時候,父親生病住院,往往住不安穩,時常惦記著母親。當兩個老人團聚在一起的時候,母親會靠在父親身邊輕輕地聊天,甚至和父親頭頂著頭說話,那親昵的勁兒不亞于年輕的戀人。父親生病經常躺在床上,我每次回家看他,他總會催促我說:

“去和你媽說說話,你媽對咱家有大恩?!?/p>

我一直好奇,繼母曾經是煙臺郊區一個富裕家庭的大家閨秀,嫁給一個帶著三個孩子的普通工人,會不會感到委屈?在一次聊天時,繼母坦然回答了我的疑問,說她初來青島的生活也是動蕩不安的,走進我們的家才安定下來,苦日子不可怕,好好過就會好起來。每個月收入多少,開支多少,存款多少,她與父親都有細致的計劃。我想起來了,我1978年調入北京工作時,大部分工資還是照例寄給父母的。1981年結婚時,自己手頭的存款僅100元,而父母匯來1500元,在當時簡直是一筆巨款。這就是父母精打細算統籌安排的結果。

住在家里的日子,我發現繼母幾乎成了父親的保健醫生。因為父親有糖尿病,繼母每天給父親打四次胰島素針,動作不僅非常熟練,而且十分輕柔。父親記憶力有些衰退,需要吃什么藥難以記清楚,繼母幾乎天天為父親配藥,提醒父親按時服藥。

與繼母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她的手很少閑著。比如報紙或禮品盒里經常夾雜一些廣告紙,她就隨手折疊成一個個紙盒,成為我們家聚餐時人手一個的小巧垃圾盒。

最讓我驚訝的是,繼母年過九旬,仍然每天堅持看報看電視新聞,有些重要新聞竟然是她最先告訴我的,還經常發表評論,給我一些建議。每逢此時,我頗為感慨,父母都是生活在最底層的老百姓啊,他們歷經艱難困苦,卻如此頑強而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父母是我們真正的人生榜樣??!

正是因為父母的善良與勤儉,我們兄妹三人都孝敬父母待人寬厚。只不過,我的教育專著是寫出來的,而父母的教育實踐是做出來的。

好家風要傳承下去

母親對我們潛移默化的教育,也影響著我的育兒方式。在教育女兒孫冉的過程中,我就是通過一些小事,逐步培養孩子對自己、對他人的責任感。

小學五年級時,調皮的孫冉經常帶鄰居家一個小弟弟跑到家門口附近的一家酒店玩。那酒店的廣場停了許多汽車,就進去搗亂。用石子敲地板,“嘭嘭嘭”,讓保安以為是誰在敲汽車。結果因為小弟弟太小,在逃跑的時候,被保安抓住了,孫冉跑回了家。

我覺得,孩子犯錯時正是教育的黃金時刻。就跟孫冉說:“是你帶小弟弟去玩的,你應該負主要責任?,F在出事了,你逃回家,小弟弟被捉,你就在家待著不管小弟弟了?”

孫冉可憐巴巴地問:“那怎么辦呢?”我說:“你現在去向保安認個錯,讓他把小弟弟放了,有什么責任你擔著!”

孫冉“哇”地一聲哭了,“我不敢,我不去!”我問她:“你不去,明天見了小弟弟,你怎么面對他?”

孫冉一邊哭一邊往外走。

后來,孫冉把此事寫進了一篇作文,說她從此明白了什么叫責任,那就是一個人要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大人盡量不要替他做。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叫成長。家教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孩子的責任心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培養的。

在家里,我要求女兒每次開飯前幫大人拿碗筷,每天把自己的襪子洗干凈,接電話時要彬彬有禮地先說“你好”,用完東西要放回原處……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有了好習慣,孩子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而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在孫家飯桌上有一條規矩:不管是什么好吃的東西,大家一塊吃,一人一份,絕不會因為女兒愛吃,父母就舍不得吃。讓孩子有一個份額意識,你只能要一份,絕不是全部,更不能最多最好的那一份就是你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懂得心中有他人。

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我希望我們的家風能這樣一代代傳下去。

猜你喜歡
繼母小弟弟母親
七歲少年勇救小弟弟
好想變成小弟弟
送給繼母的生日禮物
給母親的信
悲慘世界
送給母親的貼心好禮
愛從不卑微
繼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