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語生成原則視角下的文學術語翻譯新范式

2017-09-07 15:45仇蓓玲
中國科技術語 2017年4期

仇蓓玲

摘 要:文學術語是推動跨語文學交流和文學理論研究發展的核心要素,但其語際共性相對較弱的特點使其譯介工作一直進展緩慢,囿于翻譯范疇、重規約、輕描述的文學術語翻譯方法亟須革新。薩捷爾提出的“術語生成原則”為文學研究者和翻譯者提供了“術語學方法”的翻譯新范式。在此范式下,文學術語翻譯被納入“術語二次生成”范疇,以“定位、定義”過程為基礎,采用先描述后規約的“定名”方法,可更有效地發現并解決目前文學術語翻譯中的實際問題,促進文學術語翻譯的規范化進程。

關鍵詞:文學術語翻譯,術語生成原則,術語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C04;H059;I0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4.005

Abstract: The sluggishness of literary term standardization now highlights more and more pitfalls of the traditional resultbased prescriptive approach to the practice and study of literary term translation. The principle of terminology processing put forward by J. C. Sager provides translators and researchers with a new termin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terms in which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terms is put into the category of “secondary term formation.” This processbased descriptive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terms can more effectively help identify and address the problem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terms, and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literary terms.

Keywords: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terms, the principle of terminology processing, terminological approach

引 言

近年來,我國啟動了不少漢譯外和外譯漢的大項目,將中國文學譯出去、外國文學引進來的意識越來越強,而文學作品向其他國家的成功推介離不開文學批評和文學話語的導向作用。其中,文學術語作為文學批評話語的核心,其譯名的規范化既是文學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有效開展文學交流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在文學研究領域,文學術語譯名的不規范、同名異譯,甚至誤譯現象層出不窮。這些現象非常容易影響人們對文學作品的正確理解,會對文學譯介產生滯后作用,甚至有礙于人們領略異國文學大師的風采,不利于中外文學研究與批評的正向發展和溝通交流。

正是在這樣的現狀下,文學術語譯名的規范化問題日漸引起文學界和翻譯界的重視。但相對于其他學科的術語譯名規范化工作來說,其進展并不明顯。一方面,專門的文學術語譯名權威審定機構尚未建立;另一方面,無論是研究者還是譯者,對文學術語翻譯中的“術語學”特質缺乏有效的關注,往往重“譯名”的原則而輕“定名”的過程,造成文學術語翻譯隨意性大、規范性理據欠缺的狀況。因此,規范文學術語譯名、開展新理論視角下的文學術語翻譯策略研究迫在眉睫。

一 文學術語翻譯實踐與研究現狀及問題:術語學方法的缺失

(一) 文學術語翻譯實踐現狀及問題

與其他學科門類的術語一樣,文學術語的翻譯要想做到規范化,最理想、最有效的是采取標準化(standardization)的辦法,即由權威機構對術語概念進行審定,然后為其選擇一特定術語翻譯形式(譯名)指稱該概念,并推薦使用該術語譯名。然而就文學術語翻譯而言,雖然早在1921年新文化運動時期,鄭振鐸就已明確提議,“希望有一個文學名辭審定會出現,把所有文學上名辭都審定一下”[1],但歷經數十年發展,到目前為止,從國家這個最權威級別而言,還沒有成立專門的文學術語譯名審定機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下設立的各學科名詞審定分委會里還沒有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在權威審定機構缺失的情況下,當前文學術語翻譯工作主要有兩種“擬標準化”的模式。第一種是譯者依賴現有的各類文學術語詞典(dictionarybased translation),視術語詞典為翻譯標準或標準化的翻譯。然而,文學術語作為人文社會科學類術語的一種,其譯名的規范同樣不能脫離語言應用的實際[2]。文學術語詞典相對靜態性的特點往往造成其與文學術語使用的實際脫節,被譯者視為“標準化的譯名”并不能滿足動態的術語翻譯的需求。正如有些術語學家(Ahmad,Fulford和Rogers)[3]指出的那樣,得到標準化的術語可能永不會用到,正在使用的術語反而沒有得到標準化。這往往造成“有而不用、用無可依”的現象。這一問題在文學術語新名詞、生僻名詞的翻譯中更為突顯,術語詞典無法及時提供新名詞和某些生僻名詞的規范化譯法,也很少在這方面給出解決辦法。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時, hallucinatory realism這一文學術語的漢譯就曾出現過這樣的尷尬,現有的文學術語詞典里找不到現成的譯名,譯者無所依的情況下誤譯為“魔幻現實主義”(magic realism),引發了國內外學者對莫言和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的誤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