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017-09-08 10:52欒玉晶
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 2017年18期
關鍵詞:實際操作木塊小棒

欒玉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8-0029-01

現代社會對學校培養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善于動腦,又要善于動手,達到“手腦并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種能力要從小學低年級起開始培養,這對于他們將來走向社會、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實際操作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

思維是學習活動的核心心理因素。只有通過思維學習,才能真正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掌握規律性的知識,促進智能的發展。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在這個過程中,“表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針對兒童好奇、愛動,凡事都想動手試一試的心理特征,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生在動手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做一做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不但有了更多的直觀形象思維的機會,而且可以分別接受由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器官傳來的信息,經過大腦的“加工”,教師只要略加啟發引導,就能使學生的思維產生飛躍,達到抽象思維的程度。

二、實際操作有利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能吸引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在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币寣嶋H事物教會兒童思考,這是使所有正常兒童都變得聰明、機敏、勤學、好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但是應當看到,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低年級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形成了一對尖銳的矛盾,因此,許多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而解決好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適當增加演示操作的教學內容。如教學厘米、毫米的知識。教師可這樣設問:“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帶在自己身上?”這樣一問,學生興趣盎然,都忙著在自己身上比量。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量一量自己中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這樣易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實現教學過程的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使教學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實際操作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概念

兒童接受概念要經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在數學概念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多動手操作,進行實驗。給學生提供感知和形成表象,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對比,找出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從而形成概念。例如:建立“比少”的概念,可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理解:

1.教師在講桌上擺兩摞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小木塊,第一摞10塊,第二摞矮于第一摞,但由于第二摞用紙封著,看不出有幾塊。然后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推算出這一摞有幾塊正方體小木塊。

2.根據教師的口述擺小棒,先讓學生在桌子上擺10根小棒,這些為第一行。然后讓學生擺第二行小棒,使第二行比第一行少3根,并說出自己擺的過程。

學生對第一個演示題進行操作時,他們首先在第二摞上面擺上3塊小木塊,使兩摞木塊同樣多,又把新擺的3塊拿掉,然后得出了結論:紙里包的是7塊小木塊。學生對第二個演示題進行操作時,他們首先在桌子上依次擺10根小棒,然后在第一行下面也擺10根小棒,使第二行的10根與第一行的10根一一對應,最后他們又從第二行的后面取走3根小棒,從而得出結論:第二行有7根小棒。

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比少”的概念,這就為進一步教學“比少”應用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實際操作有利于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有關“體”的概念,因此,他們腦中的空間觀念較差。在講課之前,可先指導學生用硬紙做帶蓋的長方體模型,與此同時,教師也做,并做一個有一組相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就給學生提供了長方體的點、線、面的感性材料,使學生不但知道了長方體有幾個面、多少條棱和幾個頂點,而且對長方體棱與面的特征也有了初步認識。這樣做看來是花費了一些時間,但課堂上就不用花很多時間講解了,只要讓學生對照自己做的長方體模型,通過自學就能掌握長方體的特征。這樣在學生腦海里建立起來的長方體概念是明確、具體、深刻的。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

猜你喜歡
實際操作木塊小棒
尋找規律巧算根數
怎樣數出小木塊的個數
一起數小棒
巧移小棒
小鴨數正方體木塊
職業學校機械專業一體化教學探究
模糊綜合評價法應用于項目后評價的模型構建與實際操作
語文生本課堂中字詞教學的實踐
共需多少根小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