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

2017-09-08 13:26陳澤余
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 2017年18期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環境教學內容

陳澤余

摘 要 《品德與社會》課程要求我們執教老師打破課堂教學中長期形成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固有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作為總目標,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這幾個目標的內在統一。

關鍵詞 小學品德與社會 教學環境 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8-0146-02

現在的一些思品與社會教學,往往脫離了兒童的現實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回避了現實生活,人為地造成了“純而又純”的教育。兒童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溝通起來。思品與社會教學無法真正觸及兒童的真實內心,未能真正從兒童的心靈深處產生和影響。而真正有效的教學,必須能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從而影響他們的心靈。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學研究活動少。由于農村小學學額不足,教師定編人數有限,教學人員緊張。語文、數學兩科教師確定后,《品德與社會》課就不可能有專職教師了,基本上就是兼任。教學思想陳舊,教學過程脫離社會生活。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由于沒有開展專門的教研活動,新兼任教師對《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基本環節和基本規律搞不清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嚴重滯后。

二、創造開放式的教學環境能夠讓千姿百態的個性在合適的環境中得以發展

激發自主學習,培養創造潛力,讓學生在活潑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發展。興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創新大師都有異乎尋常的強烈興趣因而作為教師就要把怎樣發現、發展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別重要的地位。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有很多內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體現出來。學生在克服困難時,教師要調動學生所有的經驗和智慧,去積極攻破難點。在教師的幫助下,一旦攻破,學生就會非常興奮,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興奮上升為體驗,成功的體驗,將是興趣的源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成功的體驗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當學生遇到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內容和問題時,經過自主、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優化評價體系,使學生快樂學習

打破以往“一考定終身”的觀念,把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揉和統一,以動態的眼光關注學生的發展,既注重共性與結果,又重視個性與過程。采用“閉卷+開卷”的組合評價方式。閉卷部分在減輕負擔的前提下,力求以反映學生價值態度、學習技能和基礎知識相統一的學科教育內容為評價指標,通過筆試完成;開卷部分讓學生在較長的時間跨度上根據個性特點自主定題、選擇完成方式來完成相關任務。對學生的評價不應僅僅是評價學習的結果,而應是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也是對教師教學活動的評價,應全面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全面考核學生的知識、技能、技巧,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開放式環境創設利用多邊交往方式,給學生自學、互學和師生共學提供了多向選擇形式,從而提供了讓學生自由思考、互相促進的交往氛圍,促進個性充分發展,培養人與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四、生活性的教學內容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出發,其內容涵蓋了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社會教育和科學教育。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發現一些和書本上或與教師所講的相矛盾的現象、事件,產生許多困惑。如果我們的教學不能解決每天遇到的生活問題、情感問題,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價值,在認識這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態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兒童活動的人。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親切體驗,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五、有效應對農村《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手段

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社會是國家重視小學德育的重要體現,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與學生平等交流,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結合實際,讓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點,讓學生有目的地去準備相關的材料。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需要課前準備的材料當然也不同,而作為對教學內容的提前介入,學生更是無法判斷要去準備哪些材料,這些材料將派什么用場,因此我要根據教材的教學需要,對學生講清楚課前準備材料的內容和用途,以便讓學生有目的地去準備材料。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李克東.改善學習[M].吉林:吉林出版社出版,2001.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

猜你喜歡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環境教學內容
猶太法則與教學公平的矛盾體現及其控制
營造小學數學教學環境探究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小學品德課程中歷史事件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研究
關于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