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丑傳薪火,花燈勇前行
——花燈劇《鹽道》的感悟

2017-09-09 08:56曹禮杰
中國戲劇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丑角號子藝術美

曹禮杰

貴州花燈劇《鹽道》,是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指導,貴州文化演藝集團出品,貴州省花燈劇院演出的一部大型原創劇目。該劇反映了貴州烏江思南流域由四川經烏江運鹽的“鹽道”發生悲歡離合的傳奇故事,刻畫了以田景花為代表的烏江人堅守做人底線,選擇崇高道德和民族大義的生動形象。劇中,田記鹽號的女主人田景花在經歷丈夫突遭不測離世的變故后,毅然扛起了振興家業的重擔,通過兩代人的努力和犧牲,終于炸平烏江險灘——霸王灘,以辛酸血淚和不屈抗爭換來一條順暢通達的江上鹽道。該劇將思南古老鹽道600余年的變遷史,濃縮于田記鹽號少掌門田景花一家30年的奮斗史中。景花始終堅守“創業為艱,守成不易,唯忠唯孝,克勤克儉”的追求,塑造了一個秉持“忠、孝、仁、義、信”理念的豐滿人物形象,演繹了為人之“道”,帶領眾人開辟了一條坦蕩的“鹽道”。

貴州花燈藝術一次全新的探索

《鹽道》一劇自2015年首演以來,歷經兩年多打磨,已大改過三次,一次次涅槃成長。2016年入列2016年度貴州優秀文藝作品,2017年又獲得貴州省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榮譽。該劇2016年還在全國各地申報的164部優秀劇目中,與其他23部作品一起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在寧夏銀川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戲劇節”展演劇目,這也是省花燈劇院繼2003年、2011年后的第三次入選中國戲劇節。

“鹽道五怪”之首的吳彎彎

貴州花燈劇脫胎于民間花燈,其特點是載歌載舞、形式活潑。在第三版《鹽道》中,以故事為載體,提升了花燈這一地方劇種的藝術生命力,實現了貴州花燈繼承與創新的統一,也為地方戲的創演提供一些有益啟示。

一是注重地域文化符號和民間藝術元素的挖掘和彰顯。劇中,給人印象深刻的是渾厚的烏江號子。不僅是戲的引子,其蕩氣回腸也是過場銜接的氛圍鋪墊。烏江號子吸納了川江號子和湘江號子的特點,并融合了黔地的方言和音樂特色,既有川江號子雄壯的氣魄,又兼有湘江號子委婉清麗的韻律,還兼容了云貴高原粗獷質樸的山味。當纖夫的號子在幕啟幕落間飛揚,蕩氣回腸,地動山搖,高亢激昂,余音繞梁,久久回蕩心間,讓人難以忘懷。百轉千回的號子聲與生生不息的烏江交融,伴隨著纖夫血紅的足跡,幻化成一曲曲永不言棄的生命贊歌!此外,儺戲、龍鳳花燭、許家壩花燈的高蹺舞等地域文化符號和民間藝術元素的運用,不僅很好地再現了烏江流域的銅仁思南地區的風土人情,也烘托了氣氛、升華了感情,為觀眾來了很好的代入感。

在《鹽道》中飾吳彎彎(左二)

二是不斷通過戲的打磨推動花燈藝術傳承發展?!尔}道》突破了傳統套路,在三版的打磨提升中,矛盾與沖突不斷,高潮迭起,劇中人物、音樂、舞美實現了完美結合,通過“鹽道”這一可歌可泣的主題,向人們充分展示了商道即是人道的人生哲理,充滿了正能量,更加彰顯了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貴州人,處在長期與惡劣生存環境的斗爭中,自強不息、頑強拼博、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到第三版,劇中主要人物田景花遭遇的命運坎坷也有了調整,原來是丈夫死了之后是女婿死,留下兩代寡婦,到這時,是女兒維蓮死去,但同時田景花卻能有孫兒相伴。這留下的孫兒,是未來的希望,更可以看作是花燈藝術后繼有人的隱喻?;貧w戲劇本身,該劇的花燈歌舞中既有傳統花燈的表演方法,如二步半、四方步、野雞步、矮樁步等,又吸收了古典舞乃至現代舞的某些表現手法,質樸而新穎。在唱腔設計方面,也以傳統花燈腔調為基礎,同時吸收現代音樂的藝術創作手法,對傳統的花燈音樂進行了大膽革新,使整出戲的音樂張弛有度、意境深遠。在音樂及唱腔伴奏方面,也注重傳統和創新相結合的努力,曲作者巧妙地將樂器的音色進行組合,達到動靜交融的立體藝術效果。舞美設計方面,大膽運用了寫意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增加了表演空間的縱深感,給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震撼,真實再現《鹽道》所處時代的特定環境。劇中,一幅磅礴的烏江鹽道畫卷緩緩向觀眾舒展開來。在兩個小時的演出中,觀眾們的視線被舞臺上的場景演員的表演牢牢吸引,演員的舉手投足,每一段精彩演唱,每一個精彩的橋段,都贏得觀眾熱烈的掌聲和喝彩!

我飾演“吳彎彎”的體會:反面角色演到極致方能丑中見美

從入行起,就決心將畢生付與花燈藝術。演過不少角色,但一直苦于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到《七妹與蛇郎》飾演“嗡嗡翁”似乎更加入戲,一發不可收拾,演起來得心應手,圈內人也開始認可,都說這就是“曹三”旳戲味。正是在藝術生涯中中不斷摸爬滾打,逐漸體會到,花燈作為民間藝術,丑角的插科打諢、亦莊亦諧,這種陪襯作用是不可缺席的。為此,我有意識地在丑角飾演中下功夫琢磨。而從2015年大型原創花燈劇《鹽道》開演以來,我成功飾演“鹽道五怪”之首的“吳彎彎”,這既是對我個人的挑戰,是在丑角角色里又一次磨練,而整部劇也是貴州花燈藝術不斷創新的一種探索。

中國戲曲最講究莊諧互濟、悲喜交錯的審美體驗。貴州花燈既是一種扎根民間的草根藝術,但同時她也是中國戲曲的一脈分流,從其在民間土壤孕育形成之初就留下“丑角”特殊的地位。最初,唐二和幺妹,開場就是詼諧的問答式中暖場起來的。后來,貴州花燈藝術在由花燈歌舞和小戲衍變到花燈劇的過程中,出現了多用“正劇”或“悲劇”的偏向?;魟 跋矂∩省庇兴笔?,這似乎削弱了花燈原有的“燈味”。故而有專家提出,在劇中重拾“丑角”之美是還原“燈味”的必然之路。從2015年首演以來,經過三次改版的花燈劇《鹽道》即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塑造了“鹽道五怪”這樣典型的“丑角”群像,吳彎彎等人是《鹽道》中重要的反面人物。他們在劇中既是冷熱場的調劑,也是劇情的有力推動者。在中國戲曲尤其是地方戲中,丑角有著不同于其他行當的美學特征,通常扮演插科打諢比較滑稽的角色,是地方戲美學特征的主要載體,是促成地方戲“雅俗共賞”的重要元素之一?!尔}道》(第一版)第二幕祭拜亡夫周仁的儺儀結束后,田景花陷入了宗義私自幫助“白帕軍”所埋下之隱患的深憂中,全劇進入冷場時段。這時,以吳彎彎為首的“鹽道五怪”粉墨登場,逐漸打破了先前的冷場。他們油嘴滑舌,心懷歹意,每一個人物性格突出,為該劇增添了濃烈的喜劇色彩。這一段戲通過“丑角”塑造的夸張變形來造成悲喜對比的強烈效果,對劇情和舞臺呈現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到2017年的第三版《鹽道》,儺儀變作是清明節吳彎彎一伙人為求心安理得,請來求平安的一場鬧劇。清明節,吳彎彎等五怪,心懷鬼胎躲在石頭后面,聽到田景花母女對話,一唱眾和,想以白帕軍事為要挾,撈得好處。豈料田景花不吃這一套,他們背后下毒手,導致田景花最終身陷囹圄。隨著劇情推進,吳彎彎等五怪“團伙作惡”,不斷給田景花制造難題。如在炸灘的緊要關頭,幾人自私自利,覬覦的是田家祖屋。在演出中,我反復揣摩吳彎彎這個陰險刁鉆的反面角色,嘗試拿捏好演出呈現?!俺蠼恰睂嵸|上是要求“丑中見美”,我認為,不能為了追求丑角語言、行為的滑稽,就不遵循規律而脫離生活的真實去任意夸張,這種以犧牲藝術美來贏得低廉的劇場效果的表現,勢必被觀眾所拋棄??v觀中國戲曲舞臺,高明的丑角演員都非常注重對生活進行分析、選擇,提煉出高于生活的藝術美。對于表演者而言,丑角的藝術美是需要以嚴肅的態度去表現和創造。丑角的藝術美,其目的是要讓觀眾在愉快的欣賞中得到思想上的潛移默化。尤其是當用丑角去扮演反面人物時,更得用心去提煉藝術美,讓觀眾在戲劇審美體驗過程中,感受到對丑惡靈魂的深刻批判。這就是丑角藝術的特殊功能?!尔}道》中我演的“吳彎彎”便是一個這樣的反面丑角。劇中他絞盡腦汁,籠絡其余四怪,不是落井下石,就是趁火打劫,他自私自利,陰險狡猾,其所行之惡,正好襯托了女主角田景花善良、堅毅的優良品格。而演好這樣的丑角,是一種考驗和挑戰。欣慰的是,我演的“吳彎彎”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歡
丑角號子藝術美
吶喊中的精神力量——東臺弶港漁民號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漁民號子》研究
探究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美
我家的“號子”
丑角
對丑角之美的演繹分析
丑角
唐玄宗演戲丑角沾了光
試述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藝術美
長江8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