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基礎教育改革

2017-09-11 06:21楊友琴
西部論叢 2017年3期
關鍵詞:目標措施

楊友琴

摘 要:通過簡單闡述90年代以來我國所進行的課程改革的歷史,進而引出本次課改與以往課程改革無論是力度還目標都是不同的。進而從學校、教師、考試制度等方面思考在實施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所存在的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基礎教育改革 目標 措施

1、 90年代初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1]

基礎教育的課程質量我國政府一直都是極為關注的,從90年代初開始,國家先后幾次改革或調整基礎教育課程,提出構建素質教育的課程新體系。

1.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1991——1993)

90年代初,面對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已有的基礎教育課程設置模式死板單一、脫離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跓o法擺脫的困境,于1991年6月開始國家對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進行修改。本次課改以“三個面向”和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各類建設人才為指導思想。既立足于現實,又面向未來。既考慮到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也考慮到遵循兒童、少年身體、心里發展的規律,力求為學生生活、活潑、主動的得到發展創造條件、提供保證。此次課程改革較以前的教學計劃有了不少改進。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1.2 適應性的課程調整(1994——1997)

為了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國家對我國普通中小學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整。本次調整保持全日制中小學課程計劃總體結構不變的前提下,適當調整了各類課程的課程時,減少了周課時總量。為保證中小學校的德育工作和教育產生勞動相結合的教學時間,沒有調減小學思想品德、勞動和初中思想政治、勞動科技可的課時。

1.3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1998——現在)

90年代,我國中小學課程雖經大幅度的改革、發展,但是從整體上看,改革措施讓難以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與今天對人才培養需求之間不相適應的矛盾未得到解決。具體表現為:人才規定的多樣性與課程目標單一性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偏重知識記憶和學科技能,造成學生基本能力和人格發展方面的問題;地區社會的差異性與課程內容方式統一性之間的矛盾;以選擇為基本目的構建的課程內容,學習分量重、脫離實際、脫離學生的需要,是學生負擔減而不輕,也是學生失去了用于問題解決、科學探究等能力發展的時間和機會;由于過分強調學科即其完整性,強調面面俱到,有些科目中的少數類容盡管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仍然棄之不舍。在21世紀,這是一個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基礎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2、 基礎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2]

雖然,基礎教育改革實行至今已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我們忽視的:首先認識不到位,觀念難更新。許多學校領導思想認識不到位,對課程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很多教師學習培訓不夠,或者淺嘗輒止,或者斷章取義,他們在心理上與課程改革相背離,在行動上總以客觀條件的不足來掩蓋主觀上的消極。其次,課堂教學形式主義的現象較普遍,對交流、合作及現代教育手段的運用存在認識上的偏差。例如表揚過多,無效的小組學習,畫蛇添足式的濫用多媒體等。第三,對新課程標準目標的理解、把握在認識和行動上還存在不到位現象。新課程所提出的三維目標與傳統的教學大綱及“雙基”的差異,教學中如何體現、如何突破是目前我們的困難和問題。第四,發展不平衡。地區之間、學校之間、班級之間、教師之間,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進展不一,有的甚至差距較大,從而影響了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第五,校本教研大而空的課題研究多,缺乏對新課程背景下日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的思考和研究。

3、關于基礎教育改革的建議[3]

為了能讓基礎教育改革能夠順利進行并且取得預期的效果,我們應該針對其中的不足采取相關對策。因此,我們的課改應該朝著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3.1 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強化學習培訓

雖然各鄉鎮、學校都建立了課程改革組織領導機構和一系列規章制度,使課程改革工作有了機制上的保障。我們總結反思時發現,這些機構的職責并沒有真正落實,也沒有真正發揮了其應有的效能,也沒有真正做到促進課程改革的合力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對這些機構進行相關調整、不斷健全,從而不斷完善課程改革的保障機制。讓領導老師透徹理解改革的意義、要求以及目標,而不是為了應付而進行的形式上的功夫。在學習培訓方面,加強培訓的質量和效率,培訓時必須堅持以校本培訓為主,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制度,強化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陸,一個階段要有一個階段的重點,解決突出問題。全體中小學教師應該把新課程學習作為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自主學習與實踐探索相結合。學習的方式和途徑可以靈活多樣,有條件的可以進行課堂等培訓,沒條件的可以通過教育網站觀看優秀光碟自主學習;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辦法及時、全面地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等等。監督學校在這方面應該有學習培訓計劃,并真正落到實處,從而建設一支具有較高能力的、實施新課程教學的師資隊伍。使每一位老師都真正參與到課改中,讓他們知道其中的利弊,使他們在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將課改的思想貫徹到教學過程中,而不是為了擔心升學率而將課改認為是做表面工作的。

3.2 立足課堂教學改革,真正把新的教學理念體現在教學行為之中

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主戰場,其關鍵是如何把新的理念轉變為廣大教師有效的教學行為,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或“形式豐富多彩,思想陳舊落后”。努力使課堂教學做到“師生互動、合作交流、自我探究、求異創新”,要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活動化、情感化,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參與意識,培養其探究精神。

結束語

基礎教育改革是為了使我們的教育能夠適應新時代經濟條件下對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張揚個性而進行的,也減輕老師學生的負擔而進行的。雖然要達到目標的要求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們堅信課程改革后我們的教育將更加貼近學生就業等現實生活的需要。轉貼

參考文獻:

[1] 汪霞著 課程理論與課程改革 安徽教育出版社

[2]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q=%BB%F9%B4%A1%BD%

[3] 胡定榮著 課程改革的文化研究 教育科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目標措施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轉爐煉鋼脫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療科輻射防護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將夢想變成目標,改變你的一生
新目標七年級上Units7—8單項選擇
閱讀練習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