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中農業遺傳資源權的實現

2017-09-11 06:21李潔
西部論叢 2017年3期
關鍵詞:品種資源農業

李潔

摘 要: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植物遺傳資源的種類更是不勝枚舉。進入21世紀以來,在潛在的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下,發達國家借知識產權制度之力,對植物新品種及其附屬經濟產品的研發創新者利益不斷強化、完善。

關鍵詞:品種 農業 資源

一、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中的利益失衡

長期以來,農業遺傳資源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的共同遺產。隨著近年來農業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地建立了許多農作物研究機構和植物種質庫,大批農業遺傳資源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移,發達國家借此機會對獲得的農業遺傳資源開展了大量的科研改良工作,依據知識產權武器使改良的植物新品種得到了相關法律保護,并從中獲取巨額經濟利益。

但到那些長期對保存多樣化基因作出貢獻的農民、社區以及國家,并沒有從中得到應有的報酬和補償。一方面,發達國家依靠知識產權制度充分保護并強化了自身的既得利益;而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雖然物種豐富,農民在育種、耕種的過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卻苦于知識產權授予現代育種者的權利與國家及農民的權利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失衡。正是由于兩者間存在的利益失衡,才導致了農業遺傳資源權問題的出現。利益主體由于各自立場的不同,對此有著完全不同的表達,發展中國家試圖聯合起來,從一系列國際條約中尋找改革的力量,對農業遺傳資源權加以充分保護。由此,兩個不同的利益主體在植物新品種保護上對這一問題展開爭論,其核心就是農業遺傳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的權屬及其后續開發利益的分享。

二、農業遺傳資源權的相關概念辨析

“農業遺傳資源權”這一詞最初被翻譯為“農民權”?!稗r民權”一詞來自于英文“Farmer''s Rights”的直譯,最早來自197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內部的一場討論,討論的主題是在以遺傳資源為基礎的現代生物技術應用中,遺傳材料提供者與生物技術提供者在利益分配中的不平衡。經過多次大會爭論之后,《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承諾》得以通過。它在第一條就指出其目標是“保證具有經濟以及/或者社會價值的植物遺傳資源,尤其是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得為植物品種培育與科學研究目的而被探查、保存、評價及獲取?!?/p>

近年來,學者們所普遍認為農業遺傳資源權的主體包括:(1)國家,通常來說,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它理所應當成為本國農民的高級托管者,為其行使權力和義務;(2)社區,為居住在一個固定區域的居民群體范圍內的居民,起著一種媒介橋梁作用,它是農業遺傳資源標示來源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3)個人,此處主要是指農民個人,因其對農業遺傳資源的保護而成為權利主體?!恫ǘ鞴s》把個人定位于“利益相關者”(slake holder)的地位,并參與遺傳資源的利益分享。

三、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制度——利益失衡的解決途徑

(一)《生物多樣性公約》為利益失衡提供新思路

《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CBD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是一項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旨在保護瀕臨滅絕的植物和動物,最大限度地保護地球上的多種多樣的生物資源,以造福于當代和子孫后代。該公約明確的打破了遺傳資源是全人類共同遺產的傳統觀點,首次確認了各國對其遺傳資源擁有主權的原則。CBD公約的獲取與惠益分享理念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農業遺傳資源權保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根據CBD公約,一國在使用他國生物資源時,應依據主權原則、知情同意原則、利益分享原則,征得遺傳資源所屬國的同意,而遺傳資源所屬國則有權在公平基礎上取得基于其提供資源的生物技術所產生的成果和收益,并將由此獲得的資金投入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中。毫無疑問,CBD公約更傾向于保護遺傳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是農業遺傳資源權的物權利益得到了相對完好的保護,同時也為傳統部族、社區及農民個人參與利益分享的提供了可能,使所有人的收益權有了的保障。

(二)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制度

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制度是指,遺傳資源獲取者在農業遺傳資源的研發過程中,應當通過協議或強制許可的方式,使農民獲得了參與知識產權利益分配談判的機會,從而充分保護其之前對遺傳資源開發、保護和控制而獲得的權益。因此有學者認為,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制度,不屬于傳統的所有權范疇,也不屬于知識產權范疇,乃是一種新的特別權利(sni eneric right)。特別權利,在國外,主要是指為了解決與原住民相關的某些歷史遺留問題和高新科技發展帶來的某些問題而做出的制度變革。

(三)以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制度為途徑的立法建議

我國關于農業遺傳資源惠益分享的研究起步較晚,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研究性工作還在初步階段。因此,專門立法與修改既有法律相結合,在植物新品種保護中形成有我國特色的農業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的雙層立法模式,更符合我國的實際需要。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多部門協調主管

我國當前對于植物新品種保護中的農業遺傳資源的管理較為混亂和分散,單行條例、地方行政辦法名目繁多。筆者認為,以我國現階段的情況來說,多部門協調管理的模式更為適合,待法律環境成熟時再過渡到單一部門排他主管的模式較為妥當。

2.農業遺傳資源獲取立法管制

簡言之,我國可以確定三個階段來設立農業遺傳資源獲取立法管制。第一階段,對有意獲取農業遺傳資源的外國自然人、法人,應當向國家主管部門遞交申請;第二階段,農業遺傳資源的評審機構應當對申請進行技術層面的評價并向主管機構出具技術意見;最后階段,國家主管機關在收到技術評價后,應作出批準或拒絕申請的決定。

3.利益分配方式

國家:我國中央或地方主管部門應當對遞交農業遺傳資源申請的機構、自然人收取一定費用。具體包括在申請人遞交申請書、申請人獲得合同許可后以及開發人對所采集的農業遺傳資源加以研發利用。如果農業遺傳資源能夠投入生產或者獲得知識產權利益時,我國作為資源提供國有權獲得一定的惠益。

農民社區:對本地植物遺傳資源的維護和培育做出貢獻的農民社區,可以推選出代表參與國家與申請人之間關于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的談判,假如申請人通過科學研發取得相關農業遺傳資源的知識產權權益,農民社區應當獲得利潤分配的機會或免費使用該知識產權。

申請人:農業遺傳資源申請人獲取相應農業遺傳資源后,可以對其開發、研究,并出售研發成功。成功申請到知識產權保護后,也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財產收益。

猜你喜歡
品種資源農業
沙坡頭區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種篩選試驗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我給資源分分類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資源回收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分析次日必補跌品種盤口細節
激活村莊內部治理資源
北京植物園 國內首個月季品種測試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