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臟增強CT掃描在肝癌診斷中應用價值研究

2017-09-20 12:35彬1宮鳳玲2孫川1馬海川1李海淵1劉爽1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7年5期
關鍵詞:征象門靜脈原發性

劉 彬1 宮鳳玲2 孫川1 馬海川1 李海淵1 劉爽1

1秦皇島市第二醫院影像科 066600;2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 063000

肝臟增強CT掃描在肝癌診斷中應用價值研究

劉 彬1 宮鳳玲2 孫川1 馬海川1 李海淵1 劉爽1

1秦皇島市第二醫院影像科 066600;2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 063000

目的:分析肝臟增強CT掃描應用于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方法:本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間經過臨床、組織病理、DSA、超聲等相關檢查確診的原發性肝癌患者54例進行研究,依據增強CT掃描情況,分析腫瘤在動脈期及門脈期的強化征象狀況。結果:53例患者共計86個病灶,其中平掃提示病灶數為70個(80.2%),呈現低、等或混雜密度情況,伴有脂肪肝患者呈現高密度。肝動脈期74個病灶(84.7%)出現不同程度的強化,門靜脈期共計82個病灶(94.2%)呈現低密度或不均等低密度征象,病灶密度呈現速升速降的特征性變化狀況。結論:肝臟增強CT掃描應用于肝癌診斷能夠充分體現原發性肝癌的影像學特征,有效提高肝癌的檢出率及準確度,值得臨床借鑒。

肝腫瘤;螺旋CT;診斷

原發性肝癌的臨床常見多發的惡性腫瘤,該病死亡率高,給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威脅[1]。原發性肝癌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于肝臟動脈,肝癌微血管密度能夠在動脈脈期強化程度方面進行表達[2]。常規CT檢查對病變的定性診斷價值不高,強化CT檢查通過注射造影劑快速全面的掌握肝臟的動脈期、門脈期及延遲圖像,能夠精細辨認肝臟血液供應狀況,明顯提高臨床肝癌的檢測率及準確度[3]。本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間經過臨床、組織病理、DSA、超聲等相關檢查確診的原發性肝癌患者54例進行研究,探討肝臟增強CT掃描應用于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效果,取得較為滿意結果,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我院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3月期間經過臨床、組織病理、DSA、超聲等相關檢查確診的原發性肝癌患者5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齡范圍(38~76)歲,平均年齡(62.3±4.7)歲,就診原因分析:由于肝區疼痛、黃疸或進行性消瘦者47例,無特殊臨床癥狀者7例,其中伴有慢性肝炎病史者 45例。入組患者均完善腹部超聲提示肝臟占位,并完善血清 AFP檢測為陽性,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完善增強CT進行完善檢測。其中23例患者通過手術活檢送病理確診,17例通過DSA證實,13例通過臨床實驗室檢測及腹部超聲的動態改變證實。

1.2 實驗方法 CT掃描檢查選用西門子公司生產的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機,在掃描前予以快速注射造影劑,選擇碘海醇注射液 80-100ml,患者取仰臥位,以劍突作為掃描基線標準,掃描層厚為5mm,完成入組患者的肝臟CT增強掃描。其中動脈期臨床表現為腹主動脈明顯加強,肝動脈顯像,門靜脈未出現造影劑填充證據;門靜脈臨床表現為門靜脈強化顯著,肝臟實質出現強化征象,肝臟內門靜脈分支顯像清晰。掃描結果由我院經驗豐富的主治以上影像科醫師進行閱片并提供報告。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患者間比較采用 t檢驗和χ2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2 結果

53例患者共計 86個病灶,其中平掃提示病灶數為 70個(80.2%),呈現低、等或混雜密度情況,伴有脂肪肝患者呈現高密度。肝動脈期74個病灶(84.7%)出現不同程度的強化,門靜脈期共計82個病灶(94.2%)呈現低密度或不均等低密度征象,病灶密度呈現速升速降的特征性變化狀況。

3 結論

原發性肝癌是腫瘤科常見多發的病種之一,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原發性肝癌的發病率呈現不斷升高的趨勢[4]。有研究顯示,全球新發腫瘤中超過50%發生在中國,我國的肝癌診治情況顯得尤其嚴峻。肝癌惡性程度較高,多數出現臨床癥狀的就診患者已經進入中晚期,這也是臨床肝癌患者治療效果較差的重要因素[5]。增強CT能夠提供肝動脈期和門靜脈期的螺旋掃描征象,彌補常規CT檢測的缺陷,提供肝臟強化不同時期的掃描結果,從而充分提供雙重血液供應特征及肝細胞癌的供血表現,這對提高肝癌病灶的檢測陽性率具有重要意義[6]。

本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間經過臨床、組織病理、DSA、超聲等相關檢查確診的原發性肝癌患者54例,分析肝臟增強CT掃描應用于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效果,結果顯示,53例患者共計86個病灶,其中平掃提示病灶數為70個(80.2%),呈現低、等或混雜密度情況,伴有脂肪肝患者呈現高密度。肝動脈期 74個病灶(84.7%)出現不同程度的強化,門靜脈期共計82個病灶(94.2%)呈現低密度或不均等低密度征象,病灶密度呈現速升速降的特征性變化狀況。研究結果顯示肝細胞癌速升速降的特征性變化,也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最具價值征象。部分門脈期出現密度變化征象的病灶,則表明該門靜脈血液供應為雙重特征,這也為合理選擇下一步治療方案提供有效信息。

綜上所述,肝臟增強CT掃描應用于肝癌診斷能夠充分體現原發性肝癌的影像學特征,有效提高肝癌的檢出率及準確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家強,劉光華.肝動靜脈瘺的CT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8,10(140):292-294.

[2] 朱錫旭,陳君坤,盧光明,等.原發性肝癌的電子束 CT增強特征[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9,10(3):176-178

[3]Chen J H, Huang C L, Hwang J I, et al.Dynamic helical biphasic CT emerges as a potential tool for the diagnosis of proximal arterioportal shunting[J].Hepato-gastroente rology, 1999, 46(27):1791.

[4] 王曉雷,張鑒穎,潘欣,等.螺旋 CT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雜志,2009,3(1):56-57.

[5] 劉文亞,蔣黛蒂,洪潤環,等.螺旋 CT多期增強掃描診斷小肝癌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7,10(1):8-10.

[6]Taylor C R, Garciatsao G, Henson B, et al.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evaluation of cirrhotic patients: the prevalence of intrahepatic arteriovenous shunt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 1997, 23(8):1155-1163.

R473.5

A

1672-5018(2017)05-197-01

猜你喜歡
征象門靜脈原發性
產前超聲間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體發育不全診斷中的價值
3.0T MR NATIVE True-FISP與VIBE序列在肝臟門靜脈成像中的對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靜脈和肝門靜脈全自動分割
顱內原發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學診斷
Ki-67、p53、CerbB-2表達與乳腺癌彩色超聲征象的關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1例報道
肝臟門靜脈積氣1例
原發性肝癌腦轉移一例
中醫辨證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7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