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謀大斷裂對東山地區泥石流發育的控制作用

2017-09-26 06:57石建軍李保珠
水土保持通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元謀東山泥石流

石建軍, 李保珠, 李 鵬, 黃 杰

(1.昆明理工大學 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93; 2.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051)

元謀大斷裂對東山地區泥石流發育的控制作用

石建軍1, 李保珠1, 李 鵬2, 黃 杰2

(1.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云南昆明650093; 2.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

[目的] 研究元謀斷裂對東山泥石流溝的控制作用,為該區泥石流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 基于東山地區沿線溝谷的現場調查,分析研究元謀斷裂對東山泥石流溝的控制作用。 [結果] 元謀斷裂與泥石流溝空間位置關系對泥石流的發育存在著影響,對東山地形地貌的形成起控制作用,對東山地層巖性及其工程特性起控制作用,對元謀縣氣候的形成起控制作用。 [結論] 元謀斷裂對東山地區泥石流的形成起到控制作用,它決定了東山地區泥石流頻發的特性。

元謀大斷裂; 元謀盆地; 演化; 影響規律; 構造運動

文獻參數: 石建軍, 李保珠, 李鵬, 等.元謀大斷裂對東山地區泥石流發育的控制作用[J].水土保持通報,2017,37(4):58-62.DOI: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10; Shi Jianjun, Li Baozhu, Li Peng, et al. Controlling effect of Yuanmou major fracture on debris flow development in Dongshan area[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7,37(4):58-62.DOI: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10

東山即三臺山脈江邊至老城段,該段山脈呈南北走向,西側坡面侵蝕作用強烈,東西向溝谷發育,各溝谷泥石流發育及活動特性受元謀斷裂帶影響顯著。各溝谷均有泥石流暴發歷史。其中老城河、大箐河、那控大箐、茂別干河等歷史上均造成過嚴重災情,根據災情記錄,共計造成31人死亡,經濟損失6 637.9萬元,因此泥石流防災減災的任務也愈發繁重。泥石流減災的一條重要途徑是加強泥石流基礎理論研究工作。目前國內現行規范中未見活動斷裂帶對泥石流影響的論述,以致在治理中往往對泥石流規模估計不足。泥石流是山區特有的一種突發性的自然災害現象,多見于半干旱和半濕潤山區以及處于退縮階段的高山冰川的邊緣地區[1]。泥石流是發生在山區的一種嚴重的地質災害問題,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兇猛、運動快速、歷時短暫之特點[2-4]。泥石流發生的動力機制是非常復雜的,主要受特定的地質地貌與惡化的自然生態環境所影響,并受異常降雨量的觸發,泥石流的發生是各種因素相互組合作用的結果[5-6]。許強[7]通過對2010年清平鄉“8·13”泥石流、映秀紅椿溝泥石流以及龍池泥石流的分析,總結出“8·13”泥石流具有群發性、突發性、破壞性、災害鏈效應等特點,同時還具有沿發震斷裂呈帶狀分布、物源主要來自于漢川地震觸發的崩滑堆積物、活動形式主要表現為“拉槽”侵蝕等顯著特征。龍門山斷裂帶斷裂褶皺及次生斷裂褶皺發育,新構造活動較為強烈,巖體破碎,表層風化嚴重,殘坡積或崩坡積松散物源豐富,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條件。梁京濤[8-9]通過汶川地震,探討了地震地質災害的區域性分布規律,汶川地震龍門山斷裂帶附近的泥石流沿龍門山斷裂帶呈“帶狀”分布,尤其沿發震斷裂成帶狀特征非常明顯且沿河流水系成線狀分布的特點。元謀縣東山地區地質地形條件復雜,多處于構造運動強烈的構造侵蝕山區,同時山高谷深,溝床比降較大,地質構造活動強烈,區域內受元謀活動斷裂帶影響,巖體破碎。受地形地貌、巖體性質、地層構造、氣候等因素影響,東山地區各種不良地質現象發育,泥石流分布廣泛。因此,如何準確分析活動斷裂區泥石流發育特征就成了當前研究亟待解決的問題[10]。本文基于東山地區沿線溝谷的現場調查、分析,研究元謀斷裂對東山泥石流溝的控制作用,從而對泥石流防災減災具有顯著意義。

1 東山地區概況

1.1 地形地貌

東山位于元謀盆地以東,山脈呈南北走向。在元謀大斷裂早期的逆沖運動抬升、地表風化、流水侵蝕等共同作用下,形成如今與西側盆地相對高差約1 300 m,東西向溝谷發育的構造侵蝕高中山地貌類型。東山地區各溝谷上游源頭及兩岸山脊多見斷裂陡崖及斷層陡坎。溝谷兩岸橫斷面多呈V形,溝岸坡度以20°~40°為主,局部地段>40°,切割深度大,各箐溝內河床縱坡比降介于29.8‰~168‰,匯水面積介于1.5~15.04 km2。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孕育條件。而東山山前元謀及江邊壩子地勢平坦開闊,使泥石流具備了堆積條件??傮w上,東山及山前元謀盆地共同構成利于了泥石流暴發的地形地貌。

1.2 地層巖性

東山地區地區分布地層為白堊系—三疊系K2j,K2m,J3s,J2z,J1f及T3s,為“滇中紅層”。該套地層多為硬質巖與軟質巖互層,層與層的層面結合力差,當巖體解除約束力,出現臨空面時,極易順層面解體滑落;紅層中的泥巖和泥質粉砂巖等軟巖具備親水性強、透水性弱,在水的作用下易軟化、塑變,吸水后巖體膨脹,失水后巖體收縮,易崩解,抗風化能力弱,抗壓抗剪強度低等特性??傮w上東山地區分布的“滇中紅層”為典型易滑、易崩塌地層。

1.3 氣候條件

元謀盆地屬南亞熱帶干熱季風氣候,具備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特征。其特點主要表現為濕度上的干、溫度上的熱及降雨分散而集中的特點。元謀地區年均溫21.6 ℃,極端最高溫42 ℃,極端最低溫0.8 ℃,年日照時數達到2 670.4 h,年平均日照時數7.3 h/d,日照百分率60%。年平均氣溫為21.9 ℃,≥10 ℃的積溫為7 796.1 ℃。如此充沛的熱量條件加劇了水分的蒸發,其全年的降水日僅為91 d,90%以上的降雨均集中于6—10月。在以后長達半年以上的旱季中,其蒸發量為降水量的數10倍??諝庀鄬穸群苄∩踔吝_到0。在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植物的生長受到抑制”許多植物難以存活,尤其對人工栽植的幼樹的威脅最大。導致森林植被一經破壞后難以恢復,缺水使大面積的土地荒蕪,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積喪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巖地。加劇了地表巖土體的風化。元謀地區年降雨量為583.1 mm,歷年平均蒸發量:4 146.5 mm。旱季約6個月(11—4月)降水量不足50 mm,具有非常典型的干濕季節分明的特點,降雨在季節上分布不均,極為集中。除季節降雨分布嚴重不均外,短時間降雨量上更具有高度集中性,雨季降水往往在短時間內完成。頻繁暴雨大量集中了全年的降雨量,有些年份的暴雨甚至占到年降雨量的40%以上。

2 元謀大斷裂對東山泥石流的控制作用分析

東山地區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及氣候特點等條件均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及調查分析研究,東山地區現有的泥石流頻發的環境條件均與元謀大斷裂有一定關聯。

2.1 元謀盆地的演化過程

元謀盆地位于滇中高原北部,是一個在川滇南北大斷裂構造帶基礎上發育起來的斷陷盆地,長約30 km,寬約8 km[11]。元謀盆地周圍的夷平面和大姚、武定、昆明的夷平面高度上大致相似,海拔約2 600 m,且本區的夷平面切割的最新地層是湖相層,有的地方切平了昆陽群或K,J地層,經區域對比認為夷平面形成時代為始新世晚期到中新世晚期。 上新世時,因來自近東西向擠壓作用,元謀斷裂活動復活,元謀盆地因元謀斷裂作用形成壓陷盆地,盆地內部零星湖泊占據,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側由基巖崗丘所圍成的洼地中,湖相地層厚度可達數10 m。這套湖相地層在元謀斷裂和金沙江深大斷裂的共同作用下,由西北向東南緩傾抬升,小型湖泊沉積間斷。

上新世末期,元謀盆地開始斷陷,零散的小型湖泊連成一片,元謀地區發生了一次強構造運動,元謀盆地兩側山體緩慢而持久的上升,使基巖山麓和盆地中的一些低矮山梁頂部被河流、湖泊水淹沒,至盆地西部和中部的縱向隆起的山梁開始抬升,盆地沉積相也由下部的湖泊沉積過渡到河湖交錯相,造成區內洪積和沖積現象普遍,盆地東部地區繼續斷陷,元謀斷裂北部東山開始加劇抬升。

大約1.3 MaBP發生的“元謀運動”引起了Qp層及同期的斷陷盆地大規??s小,Qp層沉積結束。該次運動導致中生代地層以低角度推覆在Qp層之上,該期間內東山山前區域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頻發,并與間斷式的盆地沉降相配合,形成盆地內較為典型的泥石流沉積山前洪積扇,洪積扇時代不盡相同,新、老洪扇接觸關系明顯,老洪積扇扇頭有切溝發育,新的洪積扇向老洪積扇下部遷移,規模比老洪積扇扇體小。主要順沖溝兩側附近堆積。同時Qp內發生強烈的擠壓褶皺變形,元謀盆地結束了大面積沉降運動轉為區域抬升。在元謀運動過程中有過自南西向北東的掀斜運動,這種掀斜運動可能使龍川江由南向北發育,并沿元謀斷裂破碎帶切穿了元謀盆地。經歷0.8 MaBP的強烈擠壓變形,川滇地區元謀斷裂帶控制的元謀盆地全面萎縮。隨著元謀盆地的間歇性抬升,龍川江強烈下切,形成多期階地,每期階地形成之后都表現為區域穩定性,以致于在每期階面上發育紅色鐵質風化殼。

大致在中更新世中晚期,區域性構造應力場發生改變,在NW—NWW向主應力方向的作用下,元謀斷裂的活動方式由早期的逆沖逐漸轉變為走滑,其左形走滑或剪切作用沿構造線發育了龍街、羊街、化同等盆地。通過對元謀盆地的演化分析、根據對現場研究調查可知,東山地區泥石流溝口堆積物分選差,巖性單一,主要為泥巖、砂巖等。堆積物充填“泥包石”,有粘性泥石流特征的流線構造、反粒級一混雜構造等宏觀構造形態。從遠處看,溝口古堆積體呈一定扇形體。崔之久[12]認為較大規模泥石流暴發時,大量碎屑物質沿較長的河谷出山口后,由于坡面開闊、平緩,往往形成扇形堆積體。綜上所述元謀盆地為東山地區泥石流古堆積區。

2.2 元謀大斷裂對東山地區泥石流形成影響分析

2.2.1 元謀斷裂與泥石流溝空間位置關系 元謀斷裂位于元謀盆地以東三臺山山麓地帶,向北越出境進入四川稱昔格達斷裂,向南進入楚雄稱綠汁江大斷裂,總長達數百公里,為川滇塊體內部次級地塊的邊界活動構造帶[13],并控制了沿線化同、羊街、元謀等多個盆地的演化[14,16-17],對區域地質構造起著控制作用。斷裂總體傾向東,元謀盆地傾向西,是晚新生代青藏高原與云南高原隆起過程中形成的眾多斷陷盆地之一,傾角74°~90°[18]。斷裂破碎帶明顯,寬50~150 m。西側巖層傾角較陡,且有弱動力變質現象,屬壓扭性逆沖斷裂。斷裂東側為中生界紅層。西側多為變質巖分布,并有多期火成巖侵入,褶皺密集,次一級斷裂發育。該斷裂為活動性斷裂,主要表現為第四系早期的逆沖和晚期的左行走滑為主的兩個明顯階段[15-16]。早期逆沖構造現象在元謀構造帶上發育普遍,主要表現為盆地東側中生代“紅層”逆沖至Qp層之上,并導致盆地東側抬升。晚期的左行走滑為主的構造活動表現為局部擠壓或張剪運動特征。早期逆沖活動構造線平行、斜向交匯在晚期晚期構造線的東側,或兩期構造線重合。通過詳細調查及分析,元謀大斷裂與各個泥石流溝的空間位置基本相似。綜合選擇工作區內老城河泥石流隱患點開展大比例尺工程地質測繪工作,依據典型性和代表性、危險性的原則,以該個泥石流為例闡述元謀斷裂與東山地區泥石流的空間位置關系。通過調查分析可知,活動斷裂帶周圍巖體較為破碎,孔隙率大,結構松散,入滲速率大,且多數處于不穩定狀態,容易產生滑坡、崩塌,為泥石流儲備了豐富的松散堆積物來源。

2.2.2 元謀大斷裂對東山地形地貌的控制作 上新世末期—中更新世中晚期元謀大斷裂的逆沖作用使東山持續上升,元謀盆地下陷,尤其在“元謀運動”過程中,其形成現今元謀盆地及東山的地貌格局。后期,斷裂多期構造運動導致的擠壓、扭動,褶皺、斷裂作用對“滇中紅層”巖體結構造成破壞,加速巖體的風化,而后在風化剝蝕及流水侵蝕的作用下,形成東山地區如今利于泥石流暴發的地形地貌。即東山地區屬于侵蝕構造中高山地貌,總體上地形陡峻,主支溝溝床縱坡降均較大,且呈上游陡、下游趨緩的特點。流域水動力條件強大,輸泥石能力較強。特別是流域內各支溝呈樹枝狀分布,再加上長度、縱坡降、溝道形態具差異性,為各支溝匯水形成洪峰疊加到達溝口奠定基礎。同時,上游各支溝兩岸及主溝中段左右兩岸分布有較大面積的堆積物,呈殘余的臺地、扇地等形態分布,既具備匯水條件又具備豐富物源。而主溝中下游覆蓋層發育較厚的崩坡積物,雖不利于形成地表徑流,但物源極為豐富,若在水動力條件較強的條件下,極易形成特大型泥石流。

通過調查分析可知,活動斷裂帶周圍巖體較為破碎,孔隙率大,結構松散,入滲速率大,且多數處于不穩定狀態,容易產生滑坡、崩塌,為泥石流儲備了豐富的松散堆積物來源。

2.2.2 元謀大斷裂對東山地形地貌的控制作 上新世末期—中更新世中晚期元謀大斷裂的逆沖作用使東山持續上升,元謀盆地下陷,尤其在“元謀運動”過程中,其形成現今元謀盆地及東山的地貌格局。后期,斷裂多期構造運動導致的擠壓、扭動,褶皺、斷裂作用對“滇中紅層”巖體結構造成破壞,加速巖體的風化,而后在風化剝蝕及流水侵蝕的作用下,形成東山地區如今利于泥石流暴發的地形地貌。即東山地區屬于侵蝕構造中高山地貌,總體上地形陡峻,主支溝溝床縱坡降均較大,且呈上游陡、下游趨緩的特點。流域水動力條件強大,輸泥石能力較強。特別是流域內各支溝呈樹枝狀分布,再加上長度、縱坡降、溝道形態具差異性,為各支溝匯水形成洪峰疊加到達溝口奠定基礎。同時,上游各支溝兩岸及主溝中段左右兩岸分布有較大面積的堆積物,呈殘余的臺地、扇地等形態分布,既具備匯水條件又具備豐富物源。而主溝中下游覆蓋層發育較厚的崩坡積物,雖不利于形成地表徑流,但物源極為豐富,若在水動力條件較強的條件下,極易形成特大型泥石流。

2.2.3 元謀大斷裂對東山地層巖性及其工程特性的控制作用

(1) 發生于大約1.3 MaBP發生的“元謀運動”元謀大斷裂逆沖作用導致中生代地層以低角度推覆在Qp層之上,該構造作用直接決定了東山地區的地層分布情況,即東山地區山體由中生代地層構成。

(2) 斷裂多期構造運動導致的擠壓、扭動,褶皺、斷裂作用對巖體結構造成破壞,至使巖體節理、裂隙發育,加劇表層巖體的風化。

因此在構造的破壞作用下巖體節理、裂隙發育,亦利于風化與坡面侵蝕的發生??傮w上,東山地區分布的“滇中紅層”可為泥石流暴發提供良好的物源。

3.2.4 元謀大斷裂對元謀縣氣候形成的影響 氣候變化主要受大地地貌格局變化的影響。第四紀以來,特別是晚更新世以來,由于印度板塊的北移,青藏高原及其橫斷山地區強烈隆起,處于橫斷山中南段滇中高原的元謀同樣經歷著強烈的抬升作用。在元謀大斷裂逆沖作用下,形成了元謀盆地,盆地阻擋了了外部水汽的進入,加之焚風效應強烈,進而形成現今元謀的氣候條件。該地區的氣候條件一方面加劇了地表巖土體的風化,帶來嚴重的水土流失,間接為泥石流形成提供較好的物源條件;一方面為箐溝暴發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動力條件。利于泥石流的暴發。元謀干熱河谷特殊的地質與地形地貌以及氣候環境,造成當地生態環境極為脆弱。隨著元謀縣人口的增加、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活動范圍較之以前不斷擴大,甚至在以前人類較少開展經濟活動的區域也逐漸得以開發。這為當地經濟帶來巨大推動力的同時,人類活動也在部分區域給生態地質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部分地方由于持續的、過度的開發已經造成生態地質環境的嚴重惡化。據張建平等[19-20]的研究顯示,當前元謀干熱河谷生態類型分布上限已達海拔1 600 m,可見元謀的生態環境已十分的脆弱。元謀干熱河谷現代地貌的形成與人類活動具有密切關系,負面的影響主要是由于亂砍濫伐、坡地開墾及超載放牧以及各類工程建設,經濟開發等活動使得部分地方環境退化嚴重、造成泥石流災害嚴重發育,威脅元謀縣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

3 東山地區泥石流空間分布及發育活動特征

3.1 東山地區泥石流分布特征

經現場調查,東山地區沿線共分布泥石流溝22條(圖1),東山泥石流成群、成帶狀廣泛分布,且研究區內泥石流路線多經過高山峽谷區,易于泥石流發生發展,顯著的地形地貌是研究區泥石流空間分布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調查區內泥石流多發生在第四系全新統殘坡積層和泥石流堆積層和東山地區分布的“滇中紅層”。這是由于第四系松散物質較多,而“滇中紅層”以砂巖為主,對活斷層較為敏感,地表積累的松散物源豐富,容易形成泥石流。在垂向方向上,據調查統計,東山沿線泥石流多分布在1 000~2 000 m海拔區間上。在東山沿線,年平均降水量在573.88 mm左右能提供充沛的降水,且降水集中于主要集中在6—9月份之間;同時較高的海拔還給泥石流爆發提供了足夠的勢能,這些都為泥石流爆發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圖1 東山地區泥石流溝分布

3.2 東山地區泥石流發育活動特征

調查表明,研究區內22條泥石流均屬溝谷型泥石流,且水動力條件均為暴雨,未發現坡面泥石流,泥石流規模以中型為主。東山沿線泥石流溝的流域面積差別懸殊。8條泥石流溝道流域面積在10~100 km2,12條泥石流溝道流域面積在5~10 km2,2條泥石流溝道流域面積≤5 km2。泥石流溝流域面積最大的為老城河,約77.8 km2,溝長約27.5 km,相對高差約1 545 m。泥石流溝流域面積最小的為江邊小學泥石流溝,約2.86 km2,溝長約936 m,相對高差約412 m。調查分析,東山沿線泥石流,匯水面積一般較大,坡降比較大,溪短流急,物源區、流通區較難區分,物質來源主要為兩側斜坡的殘坡積層及下部風化碎石。該類泥石流具有如下特點: ① 泥石流溝谷長、匯流面積大,多為長年有水溝谷; ② 泥石流明顯可分為物質來源區、流通區、堆積區。 ③ 物源區縱坡較大,地形陡峻,以侵蝕作用為主,固體物質來源主要來自于溝床和岸坡的松散堆積物,水動力主要由暴雨匯集提供。 ④ 流通區以側向掏蝕作用和反復堆積作用為主,當堆積作用增加,溝谷縱坡減少,泥石流趨向穩定,反之趨勢向劇烈。 ⑤ 堆積區一般縱坡小于6%,為淤積段,堆積物混雜。該類溝谷型泥石流特征為突發性極強,危害性極大,應作為重點防范的地質災害類型。

4 結 論

(1) 從元謀大斷裂在元謀盆地的演化歷史來看,元謀大斷裂不但對盆地的形成起到控制作用,同時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東山地區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及氣候條件,并決定東山地區泥石流頻發的特性。

(2) 東山地區因元謀斷裂逆沖作用形成高中山地貌,該地貌溝谷發育,匯水面積大,河床縱坡比降大,橫斷面多呈V形,溝岸坡度陡峻,切割深度大,為泥石流暴發的有利地貌;

(3) 元謀斷裂逆沖作用導致東山地區主要構成地層為“滇中紅層”,該套地層為硬質巖與軟質巖互層,屬典型的易滑、易崩塌地層,而東山形成后元謀斷裂的多期運動亦導致該套地層巖體破碎,節理、裂隙發育,利于風化與坡面侵蝕的發生??蔀槟嗍鞅┌l提供良好的物源。最后,元謀斷裂逆沖作用形成了元謀盆地,盆地阻擋了外部水汽的進入,加之焚風效應強烈,進而形成現今元謀的氣候條件,其具備降雨分散而集中的特點,為泥石流暴發提供良好的降雨條件。

(4) 元謀斷裂對東山地區泥石流的形成起到控制作用。其決定了東山地區泥石流頻發的特性。

[1] 唐邦興,杜榕桓,康志成.我國泥石流研究[J].地理學報,1980,35(3):259-264.

[2] Di Baofu, Chen Ningsheng, Cui Peng, et al. GIS-based risk analysis of debris flow: An application in Sichuan, Southwest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08,23(2):138-148.

[3] 鐵永波,唐川.山區城鎮泥石流災害風險控制模式探討[J].災害學,2008,23(3):10-14.

[4] 吳平,鄭文曉.泥石流的形成條件及其防治措施[J].西部探礦工程,2008(3):4-5.

[5] Sun Ping, Zhang Yongshuang, Shi Jusong, et al. Analysis on the dynamical process of Donghekou rockslide-debris flow trig-gered by 5·12 Wenchuan earthquake[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1,8(2):140-148.

[6] 高速,周平根,董穎,等.泥石流預測、預報技術方法的研究現狀淺析[J].工程地質學報,2002,10(3):279-283.

[7] 許強.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災害特征、成因與啟示田[J].工程地質學報,2010,18(5):506-608.

[8] 梁京濤,王軍,汪友明,等.汶川8.0級地震觸發地質災害發育分布規律研究[J].災害學,2015,30(1):63-68.

[9] 黃潤秋,李為樂.“5·12”汶川大地震觸發地質災害的發育分布規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27(12):2585-2592.

[10] 韓征.活動斷裂區高速公路泥石流致災參數計算與防災措施優化研究[D].湖南 長沙:中南大學,2012.

[11] 陳云.元謀盆地的第四紀紅土[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94,14(1):75-86.

[12] 崔之久.泥石流沉積與環境[M].北京:海淀出版社,1996.

[13] Nur A, Ron H, Scotti O. Kinematics and mechanics of tectonic block rotations[J]. Geophys Monogr, 1989,4(4):31-46.

[14] 盧海峰,何仲太,趙俊香,等.元謀斷裂晚第四紀活動性定量分析[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地球科學,2008,33(6)∶852-860.

[15] 申旭輝,汪一鵬.云南元謀地區新構造運動基本特征[M]∥鄧起東.活動斷裂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131-139.

[16] 盧海峰,王瑞,趙俊香,等.元謀斷裂晚第四紀活動特征及其構造應力分析[J].第四紀研究,2009,29(1):173-182.

[17] 李慶辰,蔣復初.元謀盆地晚新生代沉積相與環境演變[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993,9(3):30-36.

[18] 張葉春,李吉均,朱俊杰,等.晚新生代元謀盆地演化與河谷發育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35(1):199-205.

[19] 張建平.元謀干熱河谷區蒸發量減少原因的灰色關聯分析[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1994,6(2):68-75.

[20] 張建平,王道杰,王玉寬,等.元謀干熱河谷區生態環境變遷探討[J],地理科學,2000,20(2):148-152.

Controlling Effect of Yuanmou Major Fracture on Debris Flow Development in Dongshan Area

SHI Jianjun1, LI Baozhu1, LI Peng2, HUANG Jie2

(1.Faculty of L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093, China; 2.Kunming Prospecting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Kunming, Yunnan 650051, China)

[Objective] Studying the control effect of Yuanmou fracture on debris flow in Dongshan area,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bris flow control in this area. [Method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valley along the Dongshan area, the control effect of Yuanmou fracture on Dongshan debris flow gully was studied. [Results]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debris flow gully to Yuanmou fracture has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bris flow, which can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Dongshan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can control the lithology and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Dongshan formation and can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climate in Yuanmou County. [Conclusion] The Yuanmou fracture plays a controlling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debris flow in Dongshan area, the frequent debris flow in Dongshan area can be attributed to it.

Yuanmoufault;Yuanmoubasin;evolutionary;influencelaw;tectonicmovement

A

: 1000-288X(2017)04-0058-05

: P642.23

2017-01-12

:2017-02-2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巖溶—裂隙含水層地下水重金屬遷移機理研究”(41562012)

石建軍(1991—),男(漢族),河南省洛陽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E-mail:601972726@qq.com。

李保珠(1973—),男(漢族),河南省南陽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工程地質與地質災害研究工作。E-mail:yi987852@163.com。

猜你喜歡
元謀東山泥石流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后雪二絕句
東山果事
神虛幻境——元謀新華土林
何來勝《李白憶東山(其一)》
藤縣掛榜嶺和東山的史事
元謀,尋根的地方
播期、密度、施氮量對元謀冬繁青稞白粉病發病的影響
泥石流
“民謠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