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湖南農村中小學場所變遷與學校文化嬗變研究

2017-09-28 21:11肖維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學校文化農村中小學湖南

肖維

摘 要:湖南傳統農村的基礎教育主要在私塾里進行。私塾是嵌入鄉村生活的教育和文化場所,其文化是一切知識為了實用,一切道德在生活之中。民國時期的新式學校是全國性政治和知識思潮在當地傳播的中心。新式教育與鄉村民眾的社會經濟活動逐漸脫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期望通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式使農村中小學重新與鄉土社會融為一體,但多數人仍然把學校教育視為離開農村的一種方式。在當代社會,高聳的圍墻使得農村中小學成為一個遠離鄉土社會的、充滿激烈競爭的教育場所。簡化“農村中小學作為專門教育場所的功能”,“從重建筑到重裝飾”以及“既傳承又更新的場所文化建設”是當代農村中小學教育意義豐富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湖南;農村中小學;場所變遷;學校文化

中圖分類號:G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7)04-0028-05

湖南在中國文化教育發展史上歷來具有重要地位。湖南教育自近代以來培養了一大批經國濟世的人才,如黃興、宋教仁、章士釗、毛澤東、蔡和森等。這些近代人物大多在農村私塾接受初等教育后再到長沙學習或者留學國外,其早年的教育經歷對其未來發展不無影響。湖南近代農村教育的發展經歷了早期的私塾興盛和改良、新式學校誕生和發展、新中國中小學建立和發展階段??疾旌辖詠淼霓r村教育,對完善當前的農村學校教育有重要意義。本研究試圖從場所變遷的角度來研究湖南近代以來農村中小學教育實踐和理念的變化。學校是通過空間,也就是學校的建筑景觀、人物活動來體現其獨特的場所文化的 [1 ]。

一、晚清的中小學場所及其文化解讀

1. 富有傳統文化寓意的建筑景觀

傳統農村的基礎教育主要在私塾里進行。私塾辦學形式簡單,學時靈活,收費低廉,一般設置在宗室祠堂或農舍中。祠堂是供族人祭祀先人的場所,多位于村落的中央或者兩端,處于村落的最佳位置。湖南的祠堂一般為傳統的合院式建筑,主要建筑在中軸線上,兩邊對稱。磚木混合架構,既適應湖南潮濕且暴雨頻繁的氣候,又與儒家主張的宗法和等級觀念相符合。在建筑裝飾上,祠堂充分利用材料質感和工藝特點進行繪畫、雕刻、書法等形式的藝術加工,選取民間傳說、吉祥物等題材,運用象征、比擬、寓意等方式,賦予建筑形式美和文化教育意義——多是表達“禮義廉恥”“漁樵耕讀”“福祿壽喜”等思想內容 [2 ]。

設在農舍中的私塾深深打上了農村社會貧窮的烙印。學校由一間或幾間空房組成,沒有特殊的教學設備。臨時湊合的教室在冬天是黑暗和寒冷的,因為沒有人愿意用最好的房間來做教室。我們可從對殘留在湖南平江縣的五峰私塾的描述中想象當時的教育場所:

簡陋又寧靜的房子里顯得有點陰暗潮濕,在靠近窗戶的一邊,擺放著幾塊破舊門板打起來的書桌,旁邊是幾張椅子,簡陋的課桌上整齊地擺放著筆、墨、紙、硯。四周墻壁上,貼滿了學生們用毛筆寫的詩句和文章 [3 ]。

2. 以道德教育為主的實踐活動

擔任私塾教師的主要是科舉落第的秀才或者是童生。選擇私塾教師的標準是品行端正、學問好且教學經驗豐富。所有私塾的學生都是男生,入學沒有年齡限制,學生不論年齡大小都在一個教室里學習。學生上學時間一般是2~4年。私塾教育的目的是教學生如何成為成熟而負責的人,即知道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應該如何表現自己。這個目標通過學校紀律和教科書,對兒童進行行為規范的訓練、文化啟蒙和知識技能的培養,尤其重要的是,通過道德教育來實現。教學內容重點是學習古代儒學經書典章,一般是先讀《小學》《近思錄》,始及《四書》《五經》,百家子史 [2 ]。鄉村婚喪喜慶的應酬禮儀也是重要內容。私塾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實行個別教學。教學程序一般是識字—寫字—讀書—作文,以及時文程式訓練,如書信、請柬和悼文等應用文,行文偏向于古文文風 [2 ]。在私塾教育體制下,記憶力等同于學習能力。到了清代末年,私塾教學的一個重大變化是,逐漸突破了家庭和宗族的狹隘范圍,從純粹的家族式教育向社會化教育轉變,與救亡圖存相適應的知識內容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和傳授 [2 ]。

3. 晚清私塾的場所文化:嵌入鄉村生活的教育和文化場所

私塾是嵌入鄉村生活的教育和文化場所。設在宗祠中的私塾體現了中國人的宗族情結。但農村私塾簡陋的場所則說明當時教育資源的極度匱乏,也反映出人們對于學生的“成人”般的定位和要求:不需要游戲和休閑場所,亦無需特別照顧。私塾的精神是:一切知識為了實用,一切道德在生活之中。私塾把道德修養和行為陶冶放在首位,通過灌輸儒家思想的價值觀和對學生進行純粹的體罰來訓練他們進入等級社會,以此來重塑社會秩序。它培養了學生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也使得個人和家族能夠從教育中得到切實的回報。私塾作為獲得文化價值的一種手段,為學生的向上流動開辟了道路。私塾形成了人們對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應該通過提高學生的社會和道德地位而不是提供具體的技巧來使他們有更好的職業選擇。與學徒訓練不同,私塾并不代表一種面向鄉村社會的社區內部的教育,而是以一種特別現代的方式使學生能夠進入一個與大中華文化圈的其他成員共享的符號世界。

二、新式學校的場所及其文化解讀

1. 日趨科學的建筑景觀

1904年的《奏定學堂章程》顯示出近代學制與傳統教育的徹底決裂。章程要求地方采用“改良私塾”或將原有書院和寺廟轉變成新式學堂,讓新式的初等小學堂普及。但清末的新式學校在質量上的提高并不顯著。到了民國,新式學堂放棄了原有的免費政策,開始征收學費以支付一半的膳宿開銷 [4 ]。到了20世紀20年代,大多數村子都開辦了一所小型新式學校。在某些地方,來自當地縣衙的資金、鄉紳的捐贈,使新式學堂的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除了有教室、宿舍和自習室外,還有令人羨慕的圖書館和禮堂 [4 ]。但直到20世紀30年代,湖南的私塾仍然為數不少。據統計,30年代初湖南共有私塾10 536所,占小學總數的61.2% [4 ]。私塾與新式學校共生長,成為近代湖南教育史上的一大怪現象。endprint

在不少地方,樓下辦小學,樓上設私塾;樓下念“小貓叫,小狗跳”,樓上讀“人之初,性本善”;樓下師生向著國父孫中山靜默,樓上師生對著孔夫子叩頭 [4 ]。

在新式學校的建筑和景觀方面,政府規定新式學校選址要在干燥、安靜、寬闊且光線充足之處,學校須有運動場一片,或利用花園及鄉居空地亦可。教室應配置器具書籍,包括學生出席表、教學日志、學籍簿、學業考察簿、操行考察簿等表簿;各科教科書、字典、掛圖等圖書;黑板和粉筆、時鐘、高度適中的課桌椅以及面盆、痰盂等器具。新式學校應張貼總理遺像、黨旗國旗、修身標語和史地掛圖等 [4 ]。

2. 傳統觀念與現代思想兼具的教育活動

新式鄉村小學通常不論學生年齡和水平,只有一位教師在同一間教室里給所有學生上課。1912年學制中提出的男女同校計劃在民國后期才逐漸被接受。高級小學被劃分了年級,且有多位教師授課。大多數鄉村新式學校的教師是當地的私塾先生,他們當中一些在縣城里重新接受過培訓。這種延續性意味著教師把大部分的私塾習氣,如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體罰等帶進新式學校中,導致在教學思想和內容上的真正變化不夠顯著。新式中學采取寄宿制的形式,學校將學生與周圍的鄉村世界隔離開來,因為校方認為,鄉村的環境不利于現代世界觀的養成。學生們學習、吃飯和睡覺都在學校的圍墻之內,校門口經常寫著“來賓請勿逕(進)入”。任何人想要離開學校都要得到特別批準,并且回來后要報告。

隨著社會革命的推進,新式學校在政治上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學校成為促進民族主義和現代化思想發展的主要媒介。在許多新式中學,學校大門的上方懸掛著類似于“教育救國”的大橫匾,學生們上課的教室也用“自由村”“平等村”“博愛村”等來命名。學生對自己的社會政治角色滿懷熱情,并且有著強烈的進步的和民族主義的情懷。一位學生回憶當時上課的情景:

學校教學秩序正規,很少有缺課漏課現象。每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圖書館、閱覽室中閱覽借閱圖書者絡繹不絕。尤其是自“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師生大都是為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擔憂,閱覽室中總感報少人多,往往三五人圍閱一張報紙 [4 ]。

3. 新式學校的場所文化:全國性政治和知識思潮的傳播中心

在20世紀初的農村社會變遷中,學校通常是農村中唯一的常設公共機構。中小學是當地文化和政治生活的中心,也是全國性政治和知識思潮在當地的傳播中心。改革者希望通過學校教育,農村孩子能夠轉變成為洗刷民族恥辱、消除貧困和改變中國技術落后面貌的現代公民。盡管新式學校在傳播儒家文化和思想中仍起到重要作用,但中學和大學中的老師和學生把自己看作是政治先鋒和封建黑暗中的燈塔。新式教育與鄉村民眾的社會經濟活動逐漸脫節,它把與傳統鄉村“落后習氣”作斗爭視為自己的一項基本任務。學校內外的思想與想法開始截然不同,學校的學生逐漸同他們的鄉村背景格格不入。這種與周圍的隔離有助于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強烈的團隊認同感和相對于周圍鄉村社會的優越感。然而,到了戰爭期間學校教育不可避免地被軍事化了。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農村中小學場所及其文化解讀

1. 因陋就簡的建筑景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教育領域揭開了改革的新篇章:教育為工農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在新制度中,所有的村莊都有初級小學,集鎮和較大的村莊有高級小學。20世紀50至70年代,農村人民公社由于經費不足,所辦學校大多不正規,因陋就簡,質量不高,且興廢無常。土改后,有些學校從農舍搬到從地主家沒收來的稍微好些的房子里。許多學校仍然設在舊廟中,只有一些環繞著天井的光線昏暗的小房間。教室里只有從糊著紙的狹窄的窗戶里射進來的一絲微弱的陽光,而且在冬天,教室里非常寒冷。年紀小的學生不得不自帶桌凳,否則教室就是空的。大一點的學生則使用村里制作的簡陋的木制家具 [5 ]。

2.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實踐活動

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學習蘇聯教育模式:強調根據詳細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向所有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教師應完全控制教室里的活動。學校建立了一些必要的規章制度和表冊,如出勤、會議、學習、家訪、教研、財務、學籍管理等 [5 ]。政府還期望通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將勞動教育引入中小學。學生課余經常被動員參加各種運動,不同于二三十年代學生的自發組織,此時學生是被老師們組織起來的,指導這些老師的則是黨的干部。當共產主義的政治口號成為學校課本中的常用詞匯時,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政治水平就很難輕易分開了。教師們不僅生活條件很差,而且還面臨著艱苦的工作和與政治保持一致的壓力。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農村中小學的場所文化:教學與生產兼顧之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學校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既是教學場所,同時又是教授工農業生產知識的場所?!敖逃c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法具有象征性意義,被認為是塑造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方法。實質上,“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普通學校的主要內容就是經濟勞作,政治效果顯然是很小的。在農村中小學,政府想讓大部分人“樂于從事生產,成為工業農業生產中的積極分子”,但事與愿違,許多小學畢業生不愿回家繼續從事農業生產工作。工廠是中小學生們更為喜歡的工作地點,因為工廠恰恰是學生們能夠學到新東西的地方。對他們來說,上學的目的是走得更遠,而不是被束縛在土地上。

四、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的場所及其文化

1. 標準化的建筑景觀

1986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法》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在學?;A建設方面,湖南省在20世紀90年代基本實現了“校校無危房,班班有教室,學生人人有課桌凳”,學校有必要的圖書儀器設備、文體衛生設置和勞動場地,教師能在校食宿的目標。一些中小學實行寄宿制,有廚房、餐廳和餐桌,90%以上有菜園和豬圈 [6 ]。2001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要求地方政府通過撤點并校、合并遷校等方式,“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俺伏c并?!睅砹宿r村中小學閑置校舍越來越多、學生交通安全隱患增加、家庭負擔過重等問題。對此,中央政府分別于2008年和2012年頒布《農村普通中小學建設標準》和《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來解決相關問題,這標志著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政策基本暫停 [7 ]。endprint

經過兩次布局調整后,湖南省農村中小學基本滿足了學校布點的要求,便于學生就近上學;學校的選址多基于原有校址,校園由建筑用地、綠化用地、體育活動用地等組成;建筑物中土坯房幾乎不存在了,然而鮮有學校具備政府要求的教學用地,如專門的音樂室、科學室、計算機室、圖書室等。農村中小學寄宿學校校園規劃和布局與一般學校相似,但住宿環境和條件總體上仍是比較簡陋的:寄宿生居住在八人以上的大房間,多的時候,一個房間居住著數十人;“大通鋪”現象比較嚴重;大多數宿舍沒有桌椅,缺乏足夠的儲物柜;擁擠的居住環境使得學生在宿舍經常出現相互摩擦的現象。

2. 以基礎知識教學和品德培養為主的教育活動

受計劃生育和城鎮化政策的影響,農村中小學班級規模逐漸縮?。簭?0世紀90年代的50~60人逐漸減少到如今的25~40人。由于農村整體缺少吸引力,與逐漸減少的生源數量相應的是相對僵化的師資隊伍。學校一般采取“隔離”措施,要求學生在上課和寄宿時間不離開校園,學生除了上課,鮮有有組織的課外活動、運動會和其他文體活動。農村中小學的課程體系雖與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相一致,然而由于條件限制,多數學校除了語文、數學、科學和社會等基礎知識教學外,鮮有開設英語和藝術課程的。

學校重視品德的培養,從張貼在教室墻上和學校走廊上的宣傳畫中就可以反映出來。有三種類型的人物經常出現在宣傳畫中:一是領袖人物,如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鄧小平等;二是偉大的科學家,如哥白尼、愛因斯坦,也包括世界聞名的中國數學家等;三是從古至今的民族英雄和模范。這三種角色所代表的價值觀構成了學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學校還通過升旗儀式、班隊活動、電影欣賞等滲透這樣的觀念:個人的成功也就是全民族的成功——一方面要在社會主義中國做一個好公民,另一方面要在學校的競爭(如體育、升學考試和科學競賽等)中戰勝對手,取得勝利。

3. 遠離鄉土社會的、充滿激烈競爭的教育場所

在農村家庭教育功能相對不健全的情況下,學校成為學生學習和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場所。學校的變革以城市學校為模板。學生進入校門后即進入了一個完全脫離農村生活的、專心求知的場所。表面看來,學校使學生把閑散在山野林間的時間更多地用來接觸現代文明,學校生活比起在家更豐富和有意義,但這種隔離使得農村中小學整體繼續呈現出一種逃離鄉土文化的趨勢。農村中小學如同村落中的“孤島”,一方面與城市文明相距甚遠,另一方面又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這個封閉系統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教育場所,學生以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標準,其出口是全國統一的升學考試以及城市主導的就業體制。這種導致太多失敗者的競爭文化貫穿在學生成長和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換句話說,學校教育從根本意義上是培養“有用的人”的場所,而不是所謂的“個性化的、全面發展的人”。

五、對當前農村中小學場所建設的啟示

1. 超越歷史:簡化農村中小學作為專門教育場所的功能

傳統農村中小學教育是與鄉村教化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校作為整個村落文化的中心,與當地居民的生活融為一體;到了近代,在組織上,村和鄉一級學校仍然作為教育活動和公共生活的中心,但新式教育與鄉村民眾的社會經濟活動逐漸脫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期望通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縮短學校教育與農村生活的距離,但它并沒有減弱農村中小學生對更高層級的教育和城市職業的熱情。到了現代社會,要求農村的子女成年后固守鄉村生活很不現實。我國城鎮化的進程使得更多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長期而言,這對農村的發展和建設是有利的:少量的農村人口將擁有更多的土地和資源,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使農村中小學校擁有更好的教育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中小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場所,其勞動力再生產和鄉村建設的職能弱化,其基礎教育功能進一步強化。這保證了國家培養現代社會公民這一基本功能的實現,同時也為更高級別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從重建筑到重裝飾:農村中小學場所建設的改革趨勢

場所是一種人化的空間,場所文化深刻地影響著主體。學校作為教育場所,其環境的單調意味著教育資源的匱乏。當前湖南中小學常見的是氣派的校門、擁擠的教室、巨幅標語、名人語錄等,這種固化單調的環境,其教育意義極其有限。相比而言,對學生的各種學習成果以及教師的學習提示和建議的展示蘊含著更多的教育價值。這一點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美國學校教室的布置經驗。在美國中小學,教室的四周都掛滿了關于學習的關鍵提示,如學習目標、讀書的方法、數學的歷史、單詞墻等,這些提示豐富而具體。在學校的走廊、教室墻壁,琳瑯滿目地張貼或懸掛每個學生的作品,而不僅僅是老師認為的“好作品”都會得到展示。這體現了教育尊重每一個個體,強調差異和不同,不用一個固定標準衡量學生的教育理念。

3. 傳承且更新:農村中小學場所文化的深化

場所是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變化的平臺。學校通過古老建筑、師生活動、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彰顯其特定的場所文化。一方面,學校應注重通過古老建筑、色彩質感、裝飾等因素來傳達、詮釋歷史,傳承其歷史脈絡和人文文化。學校新校舍的建造需要傳承學校建筑的文脈傳統,遷移或者再現學校教育特色、校園風貌、人文精神與學校歷史;另一方面,師生活動是傳承和更新學校場所文化的重要途徑。每所學??偸且蕴囟ǖ膶W術、藝術和社交活動的傳統凝結成一種文化氣質和理念,這也是學校個性和特色的根源。事實上,人在場所中不僅獲得認同感和歸屬感,還為場所添加更多的人文特征——不同時代的師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詮釋既有的學校文化,也可以通過注入新的元素構建新的學校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學校人不只傳承和建設了場所文化,同時也建造了新的“自我”,實現了學校場所的真正意圖。

參考文獻:

[1]肖 維.中世紀大學的“場所精神”及其現代啟示[J].大學教育科學,2014(6):83-87.

[2]馮象欽,劉欣森.湖南教育史:第1卷[M].長沙:岳麓書社,2003:32,441,441,441.

[3]北京日報.湖南平江仍有私塾[N/OL].[2016-07-21].http://news.sohu.com/2003/12/01/10/news216311047.shtml.

[4]馮象欽,劉欣森.湖南教育史:第2卷[M].長沙:岳麓書社,2003:732,732,737,737,865.

[5]馮象欽,劉欣森.湖南教育史:第3卷[M].長沙:岳麓書社,2003:33,68,680,392.

[6]新京報.農村小學十年少五成,“撤點并?!闭弑恢复腫N/OL].[2016-07-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 012-05/21/c_123164022.htm.

[7]王 帥,王祈然.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政策:背景、形成、實施與啟示[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3):22-27.endprint

猜你喜歡
學校文化農村中小學湖南
為什么久坐久站腿會發麻?
小學英語有效教學情境對促進學校文化建設的教學研究
推進中小學藝術教育區域發展的對策研究
學校優質特色發展需要校園文化的浸潤*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
“多元教育”視閾下的學校文化建設探索
提高大學生學校認同感的策略研究
河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
湖南童謠
在湖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