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數字版權的問題及出路

2017-09-30 06:16羅舒喬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7年9期

羅舒喬

摘 要:文章概述了數字版權的相關背景,嘗試通過法律機制、代理機制挖掘版權問題背后的癥結所在,并嘗試加強版權補償金制度和懲罰性賠償的法律規定,以期對我國數字版權法律法規建設提供參考意見。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9-0120-03

關鍵詞:法律機制;賠償金制度;懲罰性措施

1 數字版權相關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版權的內涵也在不斷擴大。在科技飛速發展、互聯網絡已進入移動時代的今天,數字化作品給傳統版權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討論數字版權首先離不開對數字出版的了解,版權必然伴隨出版行為發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版性質的改變也導致了版權內涵的變化。數字化是基于計算機網絡等技術將傳統出版物轉變成二進制代碼,儲存在光盤、磁盤等介質的行為。電子讀物是最具代表性的數字出版產物,本文所研究的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數字版權就是在數字出版大環境下誕生的。

數字版權伴隨數字出版而產生,在原有版權無法滿足和解決數字閱讀的情況下,版權必然要進行新的修改和補充。世界各國早在1996年的日內瓦國際版權外交會議上便簽訂了《WIPO版權條約》和《WIPO表演和錄像制品條約》。我國雖然在早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中規定了作者對電影、電視、錄像的各種權利,但關于網絡數字產品的版權規定卻一直是個空缺。法律的漏洞一度導致大量未經許可的電子版讀物在網絡上被隨意下載,使數字出版市場一片混亂。直至2006年,我國頒布了《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正式明確了信息網絡傳播的定義及保護措施,在網絡環境下為版權人和公眾之間尋求了利益平衡[1]。

2 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版權癥結所在

2.1 法律制定落后于互聯網發展

自由的市場需要有一只“看不見的手”進行調節。作為市場有序運轉的強有力保障,法律機制的完善無疑對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數字版權的保護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并沒有出臺針對數字版權的專門性法律條款,數字版權侵權的問題主要依靠《著作權法》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來解決,面對互聯網的虛擬性和開放性及數字版權侵權的多樣性,這兩部法律法規遠遠無法進行全面、有效的監控。

我國立法部門層級多,相關文件也多,涉及公安、信息、工商等多個部門,案件處理需要多部門協調解決(見表1)。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的數字版權沒有明確的劃分,更沒有總體性原則做參考,維權難的困境也一直助長了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的盜版風氣。眾多盜版閱讀軟件未經許可就利用網絡云盤抓取電子書籍等資源進行非法牟利,最后還可能以“技術中立”之名或“避風港原則”逃避法律責任。法律制定的滯后導致侵權事件總是走在法律前面,法律只能作為一種事后的彌補,這一方面因為缺乏基于互聯網特性的數字版權法律法規的保障,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著作權法》的不適應性。

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作為搭載在移動終端上的軟件,連接了版權方、內容整合商等數字出版產業鏈各環節,每個環節都涉及版權的使用問題,版權在流轉中的歸屬和主體界定都是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對《著作權法》提出的挑戰。內置在應用程序內的數字作品,通常以網頁或者本地數據的形式存儲在移動互聯網中,文字、聲音、動畫等表達形式在網絡中傳輸。這些表達方式和載體都突破了傳統著作權對作品概念的界定,即著作權客體內涵的擴大,甚至軟件自身也是受到保護的一種客體,這就要求《著作權法》進一步擴大作品規定內涵。

與主客體界定相比,很多著作權的適用原則也在互聯網時代受到了沖擊,并且是導致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數字版權問題多發的主要原因?!吨鳈喾ā芬幎◤椭茩嗍且杂∷?、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法律規定的復制形式顯然沒有包括網絡的復制,只能作為復制權的外延,而數字化的作品無疑屬于復制的一種。作為新型的傳播手段,網絡復制的大批量、快速性等特征都對傳統復制權提出了挑戰。如何界定網絡時代數字作品復制的合法性,法律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規定。同時,大多數盜版應用程序廠商也會借“技術中立”“避風港原則”試圖鉆法律的漏洞。

2.2 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數字版權監管和代理機制的落后

法律在立法層面保障版權,數字版權管理(DRM)在技術層面保護版權,而在現實版權的動態使用過程中,如何進行有效監管也十分重要。新興的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軟件市場帶來了手機閱讀的新形式,閱讀內容的發布也更加多樣。而目前我國監管的現狀卻是一片混亂,由于諸多層級和單位都發布了和數字版權有關的條例和法規,導致在具體實行監管時出現各部門之間難以協調,權責難以界定的情況?;ヂ摼W時代之前的出版,可以做到細致的作品審查與管理,而互聯網的大數據否定了直接審查的可能,海量信息擺脫了時間、地點和設備的限制并且瞬息萬變,這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一直實行的是版權審批登記制度,通過各層級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以公告、文件、會議、年檢等形式對版權進行管理,而這樣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

除了監管不到位,我國目前的版權管理機制也略顯落后。許多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平臺并沒有很強的版權管理意識,在版權交易過程中對版權是否存在風險的把控意識不足,與出版社或者出版機構達成的版權協議存在侵犯著作權人信息網絡傳播權的風險。面對市場上頻發的版權糾紛問題,專業的版權人和版權代理機構就顯得極為重要。國外在18世紀就有了專業的版權代理人制度,發展至今已經非常成熟和完善。他們為著作人提供版權咨詢,接受著作權的委托,為其擬定版權合同并處理版權糾紛,這對著作權人和使用版權的雙方都極為有利。特別是在當前手機閱讀的環境下,數字版權內涵不斷擴展,新的問題不斷出現,版權代理人更需要發揮其專業價值,維系數字版權良好運作。

我國的版權代理機構起步比較晚,在現實的版權貿易中發揮的作用也比較小。目前我國官方成立的版權代理機構有28家,民間代理機構和外國代理機構的派出機構眾多,約有百家之多,相較于國外的幾百家版權代理機構而言,數量遠遠不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數字版權新特征也呼喚版權代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3]。endprint

3 手機閱讀類應用程序數字版權困境解決設想

3.1 引入版權補償金制度

手機閱讀首先面臨的是復制權的變化,全版權時代(類同于集約化經營,可以充分發揮作品資源的最大效益)由于復制的難度大,造成的損失比較小,因此個人享有復制的自由。而計算機科技和互聯網改變了作品存儲的介質,一切作品都能以二進制形式存在于網絡中,并且可復制出無限個與原版作品一樣的復制版本,各類盜版閱讀軟件正是利用了這一特性。同時,我國目前的《著作權法》對復制權有著比較寬松的規定,如研究、學習、欣賞等可以轉化和消費的使用形式都是合理的,這樣的規定給讀者充分享受作品的自由,但沒有合理的補償機制彌補盜版帶來的損失[4]。面對這種情況,國內外都有相關應對辦法,無論是技術保護還是間接責任推定或是追究終端使用者的責任,在某種程度上都保護了作品的復制權。但過度保護不利于作品的傳播,與互聯網開放的特性是相違背的。因此,作為一種利益之間的平衡,我國可以引入國外比較成熟的版權補償金制度。

面對合理使用在數字作品前的難以推定及盜版的沖突,作者和版權方可以通過版權補償金制度來獲得各自應得的利益,同時也保證了作品的流通性。版權補償金制度簡單來說就是以作者愿意傳播并同意他人以使用作品為前提,以放棄授權為特征,大量復制、使用其作品者給予其一定報酬的制度。作者無須尋找侵權者,使用者也無須尋求授權認證,從而有利于作品的傳播。面對開放的互聯網環境,傳統版權向作者傾斜的狀況需要改進,如果過度保護版權對雙方利益都有損害,雖然開放帶來了部分的投機取巧者,卻在某種程度上繁榮了整個圖書市場。因此,作為一種平衡利益的輔助手段,在我國《著作權法》中引入版權補償金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3.2 加強懲罰性賠償的法律規定

2012年,國家版權局公布了《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意見稿,制定了對版權及其相關權利侵害的多倍賠償規定,即版權人在發現侵權事實后,對侵權人進行提醒義務,如果侵權人繼續侵權,版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判定事實后對侵權人再次提醒終止侵權行為?!吨鳈喾ā返谖逭碌谒氖艞l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p>

美國很早就明確規定一部作品的賠償金額在25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間,若能證明是故意侵權,則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50,000美元。如此高的賠償金額體現了懲罰性特征,同時也使民眾不敢輕易侵權,這也是美國版權侵權案件不多的原因。反觀目前我國的版權侵權狀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侵權成了著作權案件的高發地,并且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015年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共有2,118件與網絡版權相關的民事判決和裁定書,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28.3%。在網絡環境下,侵權行為多樣化,數字作品易復制、署名易被篡改,涉及被侵權方眾多,追查難度大,僅僅依靠傳統著作權的懲罰性賠償規定無法保障權利人利益,震懾盜版方。因此,相關部門應結合數字版權的特性,加強網絡侵權盜版行為的懲罰性賠償,特別是針對網絡侵權主體多、侵權損失大的情況,追究所有侵權主體的責任,進行有效制裁,用懲罰性賠償彰顯法律的威嚴[5]。

參考文獻:

[1]張鳳杰.“全版權”運營熱議[J].中國版權,2013(5):44-47.

[2]邱盛.移動應用程序(應用程序)的版權問題認定分析[J].法制博覽,2015(13):79-80.

[3]王川川.通過掌閱iReader探知我國手機閱讀平臺的發展前景[J].新聞傳播,2014(11):41-43.

[4]吳丹,冉愛華.手機閱讀應用的用戶體驗比較研究[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5(Z1):73-79.

[5]毛文思.閱讀類應用程序的現狀與思考[J].出版參考,2014(5):12-14.

(編校:徐黎娟)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