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民族地區民族工作的創新

2017-10-09 20:33胡延龍
資治文摘 2017年6期
關鍵詞:民族地區創新

【摘要】民族地區民族社會工作創新的基點在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社會現實,民族工作的好與壞是實現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的關鍵,所以如何形成社會管理創新與提升民族工作水平兩者的良性發展格局至關重要。

【關鍵詞】民族地區;民族工作;創新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地理文化環境、社會結構、宗教等方面的原因,普遍存在著社會管理體制機制不合理、政府職能不當、公共服務信息化落后、制度不健全及理念滯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和團結,使得民族地區社會工作亟需創新。而我們認為民族工作的創新主要體現在社會管理創新與民族工作水平上,具體的來說,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體制機制上的創新

體制機制創新是民族工作創新的重中之重。是城市民族事務委員會作為特殊的社會管理部門,民族、宗教工作涉及面廣、敏感性強,處理不當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在民族工作體制上,必須努力建立部門間協作機制,形成統戰、民族、宗教等相關部門協調共進的工作機制。在具體的工作機制創新中,首先在管理層面上實現有效的責任執行和暢通的信息渠道,其次在政治層面上建立基層或社區的利益協調機制。[1]再者,應健全民族工作部門的機構設置,為民族工作的社會化打牢組織基礎。依托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專業的民族社會工作者,以及強大的基層資源,構建多方聯動的社會基礎,最終形成以黨委政府為領導,職能部門協調主抓,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民族工作社會化格局。

在民族工作體制上,應實現由民委單一主體向多部門協作的轉變,進行民族事務管理的頂層設計,將國家民委做成大部委,增加決策權,加強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投資權和制定行政規章權力??梢钥偨Y借鑒義烏工會法律熱線服務中心和沈陽上訪工作平臺的成功經驗,其共同特點是能使百姓便捷地接觸實權部門,快速地解決實際問題,因而都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機制創新。

二、理念上的創新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懈奮斗的核心精神。新時期的民族工作需要在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實民族工作主題的基礎上突破傳統思想,以新的理念指導民族地區民族工作的開展。[2]首先,要積極推進民族、宗教工作社會化管理,打破民族宗教問題是民族宗教部門一家子事情的習慣性思維,要把民族宗教事務管理納入社會管理的總體布局中,實現工作方式由單一部門的傳統模式向系統社會化方向的轉變,最終形成各部門統籌協調,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模式。其次,樹立化民族工作被動為主動的理念,盡量避免事情發生再解決、再管理的窘境。這要求民族工作者加強民生為主、服務為主的管理理念,堅持不懈地做好民族宗教人士的思想工作,了解和掌握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和宗教人士的心理,做到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幫助解決他們的困難問題,將矛盾和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后,堅持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的理念,社會管理說到底就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特別是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方面,還需要提供更多的社會公共服務,只有將防范型管理模式轉變為服務型、公眾參與型的管理模式,才能適應新時期民族工作的開展。這就需要將民族工作的重心向基層延伸擴展,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各有關部門處于基層、貼近少數民族群眾和宗教人士的優勢,依托社區作為城市基本單位所體現的群眾性、社會性實行屬地管理,最終實現強化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

三、制度創新

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是社會政治、經濟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們行為和相互關系的規則的變更,是組織與其外部環境相互關系的變更,其直接結果是激發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促使不斷創造新的知識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及社會財富源源不斷的涌現,最終推動社會的進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最根本的是要根據經濟社會結構變遷進行制度調整。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階層分化等問題,只有通過制度調整改變資源配置方式,才能解決保證社會公平合理,促進社會和諧。具體體現為:建議建立重大事項民族事務審議制度,將少數民族服務管理能力納入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推動相關政府部門從原來處于配合民族工作部門開展管理服務工作的從屬地位向執法主體地位轉變,結合城市民族工作事務治理的發展新形勢積極創新管理服務方式,等等。

民族工作是民族地區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3]在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問題更加錯綜復雜,要想真正解決好民族地區的社會問題,必須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協調各方利益、整合社會關系、協同社會行動,著力開創民族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俊杰,王蛟龍.民族地區社會管理與民族工作創新[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2(3)

[2]陳琛,倪萍.談社會管理視野中的內蒙古民族工作創新[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3,21(6).

[3]強衛.積極探索民族地區社會管理的科學模式[N].人民日報,2011-08-01.

[4]趙曉榮,王彥斌.創新邊疆多民族地區社會管理模式及其運行機制[N].中國民族報,2011-03-18

作者簡介:胡延龍(1988.4--),男,漢族,甘肅省白銀市人,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2016級研究生,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專業。研究興趣涉及民族學、社會學、歷史文化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歡
民族地區創新
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單片機課程教學現狀與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調查研究
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
民族地區城鎮規劃現狀淺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