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

2017-10-09 16:07褚偉可
資治文摘 2017年6期
關鍵詞:臨床應用臨床護理心理學

褚偉可

【摘要】隨著臨床護理的發展,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疾病康復不僅取決于傳統的藥物治療,心理護理對疾病的康復也起到了輔助作用。適當的心理護理能夠縮短治療周期,并且能夠防止因心理因素造成的身體機能受損。護理人員在提高專業護理技能的同時應注重對患者的心理引導,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干預能夠促使治療方案事半功倍。心理護理已是臨床護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醫護人員素質和提高醫療護理水平至關重要。

【關鍵詞】臨床護理;心理學;臨床應用

患者身體處于疾病狀態時,心理狀態也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時刻關注其心理活動有利于提高護理的有效性,有助于身體機能的恢復。在臨床護理的工作中加入正當心理干預,不僅是對醫護人員專業素養的挑戰,也是提高醫療護理水平的關鍵點。本文首先分析了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必要性,認為將心理學應用于臨床護理是推動現代醫學發展的有效措施;接著,介紹了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階段;隨后,分析了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的具體應用;最后,總結全文,認為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是分不開的,臨床護理中的心理學應用也不能一蹴而就,既要提高傳統治療效率,也要進行積極的心態引導,實現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健康。

一、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必要性

從臨床護理的內容來看,傳統臨床護理包括送藥、打針、身體指標常規檢測等工作,完全忽視了患者的心理護理,既不利于緩解患者接受治療的抵觸心理,也不利于康復工作的順利進行。而護理心理學認為,患者的心理會隨著治療進程的推進不斷發生變化,其接受治療的積極程度極大影響護理效果。具體來講,樂觀、穩定、積極向上的心理能夠促使治療措施事半功倍,而消極、暴躁和多變的心理狀態直接表現為情緒的起伏不定,尤其對于患有疑難病情的病人,情緒不穩定將會直接制約治療藥物的有效發揮。相關研究表明,患者心理因素對于疾病的治療具有很大影響,在疾病發展和治療的不同階段,醫生及其他護理人員對心理的重視程度和舒緩措施也應有所區分,尤其在最后的康復期,患者心理狀態將極大影響最終治療效果。臨床護理中,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可以幫助患者形成樂觀積極的心理預期,從而堅定戰勝疾病的決心,緩解由心理問題引發的內分泌失衡現象,縮短治療周期。

二、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階段

我們知道,患者身體處于疾病狀態時,心理狀態勢必會受到影響,時刻關注患者心理活動有利于提高護理的有效性,有助于身體機能的恢復。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護理心理學的展開要分三階段:發現期、實施期、調整期。

1.第一個階段:發現期

臨床護理應用心理學的第一個階段是發現期,護理人員需要監測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其發生變化的影響因素。護理人員可以從三個渠道了解患者的心中所想,首先,在提供醫療服務時嘗試與患者進行話語交流,通過觀察患者語氣、神態和肢體變化分析其內心情感波動,逐步與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朋友關系,而不是簡單的醫患關系;其次,與患者家屬、朋友等交流進一步深入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和情緒波動點,可間接獲取患者的家庭信息、生活愛好等可能影響疾病治療的背景信息,同時注意做好個人私密信息的保密工作,不能因方法使用不當造成對患者的二次傷害,維護患者的自尊心;第三,通過醫院內部的信息共享渠道查閱患者病例,全面細致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各種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后果,咨詢患者主治醫師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和心理疏導方案。

2.第二個階段:實施期

臨床護理應用心理學的第二個階段為實施期。在平日的醫護工作中逐步展開已建立的護理計劃,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颊叩男睦砘顒邮遣粩嘧兓?,短期的觀察探索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醫護人員必須在實踐中不斷調整護理方案,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掌握干預患者心理波動的實踐方法。在了解患者心理變動規律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醫護人員的心理干預一方面表現在日常的服務態度上,真誠溫暖的服務可以為患者提供安心的休養環境和平和的心境,有利于平復患者因不信任產生的心理波動問題;另一方面表現在醫患之間的交流上,護理人員的話語鼓勵和稱贊可以提升患者的自信心,有利于患者安心接受醫療護理,以積極的態度接受醫護人員的治療計劃,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醫患糾紛問題。

3.第三個階段:調整期

第三階段是調整期。在調整期,患者心理狀態會隨著治療階段推進和治療結果的變化而變化。醫護人員在時刻觀察患者生理機能恢復情況的同時,也要注意心理的變化,分析生理及心理因素,結合主治醫生治療方案修訂護理計劃,從而通過靈活的護理方式達到最佳的治理效果。調整期最講究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患者將自己的生理及心理情況及時反映給醫護人員,保持積極主動的樂觀心情,而醫護人員及時聽取患者的反饋,并注意觀察患者的日常表現,根據表現采取對應的措施,相互配合得當,可以使得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保持恰當融合的關系,從而給患者痊愈和康復帶來良好的治愈條件和環境。

三、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的具體應用

在臨床護理的工作中加入正當心理干預,不僅是對醫護人員專業素養的挑戰,也是提高醫療護理水平的關鍵點。心理護理的過程大致相同,但是不同的治療階段、患者、疾病類型應適用于不同的心理干預措施。性格差異和疾病背景差異要求護理者要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預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護理。因此,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嚴重程度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護理側重點。

1.不同年齡段的心理學應用

(一)兒童患者

兒童患者相比于成人心理狀態不成熟,對疾病的認知有限,可能會出現其他年齡段不曾有的恐懼感,而有效的心理干預也可能會使兒童患者呈現出更加樂觀的治療態度,因此,兒童患者的臨床護理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也就相應提高。兒童對母親天生具有強烈的依賴感,醫護人員可在患者母親在場的情況下盡量協助母親對患者進行安慰,在患者心中營造出安全和舒適的家庭環境,而在母親不能在場的情況下,醫護人員應自行對兒童患者采取親密的安撫行為,例如像母親般的摟抱和拍打,消除兒童的心理警惕感。兒童患者的心理環境十分簡單,醫護人員與其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可以大大減少治療過程中的抵抗行為,不以個人喜好區別對待孩子是對醫護人員的基本要求,也是采取有效心理干預的關鍵。endprint

(二)青年患者

青年患者的內心世界相對復雜,因為他們本身承擔著不同的責任,醫護人員需要注意平復他們心緒的大起大落,保持治療過程的一貫連續性。青年患者對于身體健康狀況的認知存在兩大誤區,一方面沒有直觀上的疼痛感時會對生理健康產生盲目的自信,可能會產生極大的安全隱患,不利于疾病的徹底根除。而另一方面,治療未出現明顯效果時,青年患者往往會質疑主治醫師的判斷,產生各種暴躁的情緒和行為,并對自身健康狀況持消極態度。因此,面對青年患者,醫護人員必須協助其形成理智的治療態度,既強化患者對自身疾病的重視,又培養接受治療階段積極樂觀的心態。尤其在病情加重時,應耐心對患者講解原因和治療方案,可適當對青年患者普及醫護知識,通過心理指導樹立起信心。

(三)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因為生理年齡的限制,其心理狀態有時更加貼近兒童患者,情緒多變,需要撫慰。身體機能出現衰退時,部分老人可能會存在逃避的心理,試圖為子女減輕養老負擔,將實際心理變化隱藏起來,這就需要醫護人員必須密切關注老年患者身體各項指標的變化,通過分析細微的語言表達和肢體語言變化,及時為老人排憂解難,防止因細節的忽視產生不可挽救的后果。

2.不同疾病類型的心理學應用

針對不同年齡段患者要有不同的心理干預方式,同樣,對于不同的疾病類型,醫護人員也應該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導措施。

(一)傳染病患者

對于傳染病患者,患病本身就是對他們巨大的打擊,一方面承受著疾病帶來的不適合痛苦,另一方面在社會關系的建立中也面臨著恐懼和不安,患者的心理十分脆弱。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傳染病因為其特殊性將會被隔離治療,這就促使患者極易產生孤獨、不安和消極的不良情緒,不僅對自身生理機能康復產生阻礙作用,也可能會留下心理陰影,出院后仍然擺脫不了自卑的心態。這時候,護理人員就要對患者進行全面性的治療和安慰,減輕患者的焦慮狀態,幫助其建立面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二)癌癥患者

癌癥患者的情緒波動十分巨大,一般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恐懼期、焦躁期、消極期。

一是恐懼期,談“癌”色變并不是毫無根據,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患者都會極其恐懼,這是普遍的大眾心理,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提高,癌癥的治愈比例上升,但是社會對癌癥的恐懼并沒有減弱;

二是焦躁期,接受治療的初始階段,患者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心緒不穩和對治療結果的懷疑,對于治療措施產生不可避免的生理反應也會狂躁不安;

三是消極期,經歷了心緒的大幅波動后,患者此時會產生聽天由命的消極態度,對治理手段也不再積極配合,容易產生希望渺茫的錯覺。

以上的各個階段,護理人員都必須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首先讓患者理性認識癌癥,通過以往治療結果統計讓患者重新具備生存的希望。當化療引起頭發脫落等現象時,護理人員應及時告知這是治療階段的必然經歷,消除患者緊張不安的情緒。

四、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心理護理在臨床護理中至關重要,一方面可以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避免心理問題對生活造成的不必要干擾。另一方面又可以輔助藥物治療,縮短治療周期,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對病人和醫院都大有裨益。心理護理是對醫護人員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具體的臨床護理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護理人員應熟悉護理心理學的相關內容,這是實施心理護理的基礎和導向。護理人員將傳統護理工作和心理護理結合就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觀,一個沒有職業操守的醫護人員是無法實施合格的心理治療的,只有從心而發的人文關懷才能對患者呈現出真誠的服務態度,才會與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掌握專業的護理知識是基礎,是護理人員的核心任務,心理輔助才會發揮最大的效能,實現最優的治療。

其次,在臨床護理中應用心理學關鍵在于實踐。心理干預方式因人而異,醫護人員不能僅僅將理論知識用于所有患者,應根據患者的疾病信息、家庭背景、心理狀態等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案。譬如對于心理敏感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而情緒一直處于穩定狀態的患者,護理工作重心就應該放在心態的保持上。

總而言之,護理心理學必須在實踐中得到發展,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必須緊密結合。臨床護理中的心理學應用不能一蹴而就,既要提高傳統藥物治療效率,又要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與治療,幫助病人獲得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健康。

【參考文獻】

[1]焦穎.護理心理學在艾滋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2,(8).

[2]卓大宏,貝維斯,李建軍.中國社區康復的現狀、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7).

[3]馬偉娜,朱蓓蓓.孤獨癥兒童的情緒共情能力及情緒表情注意方式[J].心理學報,2014,(4).

[4]葉浩生.認知與身體:理論心理學的視角[J].心理學報,2013,(4).

[5]鄧欣媚,王瑞安,桑標.情緒調節的發展及其與情緒體驗、情緒能力、情緒調節態度的關系[J].心理科學,2011,(6).

[6]田晶.臨床護理當中護理心理學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3,(8).

[7]周慧明.試論護理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社區醫學雜志,2006,(4).

[8]柳竹蓮,金鴻雁.護理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風,2016,(8).

[9]宋新影.護理心理學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3,(22).endprint

猜你喜歡
臨床應用臨床護理心理學
“沒有用”的心理學
淺析涌泉穴
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性發作的應用效果觀察
機械通氣患者撤離呼吸機的護理
跟蹤導練(二)5
渭南地區道地藥材沙苑子應用研究
如何提高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認知
打噴嚏個性心理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