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小龍蝦細菌性疾病的診斷與防治措施

2017-10-10 08:06張勝金戈劉小燕文志安周志雄
漁業致富指南 2017年18期
關鍵詞:全池細菌性小龍蝦

張勝金戈 劉小燕 文志安 劉 佩 周志雄

病害防治

淡水小龍蝦細菌性疾病的診斷與防治措施

張勝金戈1劉小燕2文志安1劉 佩1周志雄1

從現有的養殖情況來看,每年的4-6月份是小龍蝦病害的高發時期,在這期間又以細菌性病害為多發性常見疾病,該病在致病初期死亡量較小,死亡量隨時間的變化遞增,發病后進一步引起并發癥危害嚴重,給養殖與疾病的防控帶來較大困難。

導致小龍蝦細菌性疾病的致病菌包括:弗氏檸檬酸桿菌、副溶血弧菌、嗜水氣單胞菌等。這些致病菌常年存在于水體中,只有在水質惡化或者池塘底部淤泥較多的情況下才會大量繁殖,且細菌需達到一定的致病數量才會導致發病。筆者現將平時工作中蝦病診治積累的經驗辦法進行總結,介紹幾種常見的細菌性病害的主要防治技術,以供參考。

1 常見病害與防治方法

1.1 爛鰓病

1.1.1 病原與病癥

該病由于大量弧菌和其它桿菌寄生在病蝦的鰓上,使鰓部毛細血管內血液無法流通,影響蝦的呼吸功能,鰓絲因長時間缺氧,會導致鰓絲發黑、霉爛、鰓組織萎縮壞死,而使病蝦缺氧死亡?;疾∥r通常會浮出水面或依附水草露出水外,行動緩慢、異常、遲鈍,攝食下降,在感染嚴重的情況下,可觀察蝦體表面,在游泳足和甲殼上方均可發現有絲狀菌的生長。

1.1.2 流行及危害

從幼蝦到成蝦都可以被感染,一般在15℃以上的溫度下容易發病,水溫在15~30℃的范圍內開始盛行,而且溫度越高越易傳播。該病一般是致病菌直接與蝦體接觸從而導致感染,如小龍蝦鰓部受到外力導致的機械性損傷后,接觸致病菌而感染。

1.1.3 防治方法

①遵循餌料投喂“四定”原則即定時、定量、定位、定質,經常清除養殖池內的殘餌、污物,及時加注新水,保證優質水體環境,維持養殖環境衛生與安全,使水體中的溶解氧常保持在4mg/L范圍值以上,避免水質被污染。②用含氯消毒劑如漂白粉等1.5g/m3在養殖范圍內全池潑灑,因含氯消毒劑與細菌中的細菌原漿蛋白能夠相互作用,產生氧化反應和氯化反應,而起到消毒殺菌作用,但是要強調的是生石灰與漂白粉不能同時使用。③當水體消毒后,可用蝦腸安拌餌料投喂,每1kg蝦用0.1~0.2g,一日兩次,連用5~7d即可。

1.2 甲殼潰瘍病

1.2.1 病原與病癥

該病是由細菌感染與幾丁質分解引起的,有弧菌屬、假單胞菌屬、黃桿菌屬,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在感染的早期階段,由于大量的細菌繁衍滋生,會出現病蝦的背甲呈現黑褐色斑點,初期潰瘍由微紅色逐漸變為黑色斑點,發病初期病蝦經常在岸邊處于病死狀態,無較大反應,如不采取措施,斑點部分繼續惡化,邊緣開始出現潰爛,當出現較多斑點時,潰爛中間凹陷,會出現較大空洞從而導致病蝦內部器官外露,繼而激發感染,造成患病蝦直接死亡。

1.2.2 流行及危害

這種疾病在冬季親蝦中很常見,致病水溫為12℃以上,發病率高,而且一旦感染死亡率也很高,它是在冬季對小龍蝦危害非常嚴重的一種疾病。當蝦的甲殼完好無損時,分解幾丁質的細菌不能侵入,但當甲殼受損時,這些細菌就很容易侵入而引發疾病,且感染幾率與死亡率是隨水溫的升高而不斷遞增的。

1.2.3 防治方法

①保持水體良好,定期消毒,用15~20mg/L的生石灰(氧化鈣)全池潑灑,且需注意放養密度,在運輸和投放蝦苗時不要堆積、擠壓蝦體,嚴謹操作,避免造成甲殼機械性損傷。②要定量、定位平均投喂餌料,以防餌料不足造成互相因爭食而搏斗或相互殘殺。③該病發生時可用15~20g/m3茶粕浸泡液全池潑灑,也可以用掛袋掛簍法在養殖池四周放置茶粕渣,自動浸泡。④使用聚維酮碘0.3~3.5mg/L或其他消毒藥物全池潑灑。⑤潰瘍類病害需謹慎選擇鹵族元素的消毒藥物和藥劑,使用后會使得腐爛更加嚴重,而二氧化氯的基本原理是氧化性,故可以排除在外。

1.3 爛尾病

1.3.1 病原與病癥

由大量細菌性病原感染或嗜幾丁質分解細菌引發感染所致,蝦體因外界因素在捕撈放養、運輸等人工操作中造成機械損傷使大量致病菌寄生在尾端,病蝦反應遲鈍,在岸邊無力上草,感染初期部分尾扇紅腫,有小瘡口,內含液體,隨病情惡化,長時間易造成尾部缺損發黑,且從邊緣腐蝕糜爛向中間發展,嚴重感染時整個尾部都會被吞噬,有時還表現出斷須、斷足等現象。

1.3.2 流行及危害

該病為蝦類常見疾病的一種,當蝦體有機械性損傷時會增加感染率,流行水溫在12℃以上,隨水溫的升高感染率增加,具有傳染速度快、傳播廣的特點。當出現該類病癥時要隔離養殖池內病蝦,及時消毒,控制水溫,使疾病擴散保持在一個可控范圍內,避免更大的損失。

1.3.3 防治方法

①平時注意養殖池水質良好,定期消毒,定期換水,出現該病應整池徹底消毒。②如需運輸、轉移養殖,搬運過程中注意避免讓蝦體受損,選擇晴天拉網,控制放養密度。③發生此病時可用15~20g/m3茶粕浸泡液全池潑灑,也可以用掛袋掛簍法在養殖池四周放置茶粕渣,自動浸泡。④用漂白粉或者含氯消毒劑1.2g/m3全池潑灑,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⑤當病情治愈后,使用生石灰和光合細菌等微生態制劑交叉輪換全池潑灑,半個月使用一次,這樣可有效地調節水體pH值,達到改善水體、降低池中氨氮含量和其他化學成分的作用,另外定期全池潑灑磷酸二氫鈣,這樣可增加池水中鈣離子含量,促進小龍蝦脫殼生長。

2 加強日常管理工作

小龍蝦有很強的適應環境能力,屬底棲生物營爬行生活,常在夜間出沒,白天潛伏在水體底部或在暗處的巖石縫隙中、洞穴中,即使能看見它們,也會迅速逃離,所以一旦發生病害是不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的,一旦發病都是成批量、大面積的感染或者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在平時養殖小龍蝦的過程中,對病害要遵循“防重于治,防治結合”的原則。

2.1 選擇優質苗種,合理規劃養殖密度

選擇苗種是養殖小龍蝦的最關鍵步驟,選擇優質的苗種可有效地遏制住病害的發生與傳播,也是預防病害源頭的第一步。但由于規?;雒巛^為困難,一般都是自然繁殖,養殖戶所購苗種來源也是參差不一,無法有效保證苗種的質量,所以在蝦苗進行放養之前要浸泡消毒,確保投放的苗種不攜帶病菌。消毒后轉入養殖池要注意養殖密度的分布,如果放養密度太大,因蝦本身具有攻擊性,好斗,會導致互相攻擊,蝦體受損,給病原乘虛而入的機會。此外,在養殖過程中會沉積大量的糞便和餌料殘渣污物不能及時轉化,從而產生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造成水體中含氧量不足,使小龍蝦生長緩慢,身體抵抗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對病害抵抗能力較弱,所以應該合理控制養殖密度,見表1。

表1 小龍蝦的放養密度表

2.2 保持穩定的養殖環境,加強水質調控

雖然小龍蝦對養殖水域環境要求不嚴苛,但在人工養殖小龍蝦時也要根據其本身的生活習性設計與自然相對應的環境設施,要為小龍蝦營建食物充沛與隱蔽、遮光、棲息、蛻殼的場地,應在養殖水體內挖設溝渠、環溝,便于小龍蝦挖洞,也要新建土堆,便于小龍蝦爬行浮出水面;適量種植水生植物如伊樂藻、輪葉黑藻、麥黃草等,利用互利共生的生態原則,按照魚類生態學原理,投放適量的螺螄與中下層濾食性魚類,既可以調整養殖水環境,又能改善水體底質。因為水草不但是小龍蝦的天然餌料,又是小龍蝦天然的棲息場所,而且具有自動調節水溫、遮蔽光照、改善水環境的作用,也可通過改善水域微生態環境定期潑灑光合細菌等微生態制劑確保水質良好,這對小龍蝦疾病的防控和健康養殖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2.3 加強飼養管理,科學診斷,對癥下藥

在小龍蝦的飼養過程中要遵循“四定”原則,設置固定的攝食地點,且讓小龍蝦養成一定的攝食規律,嚴格按照時間節點投喂。目前通過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可全面保證小龍蝦對營養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配合飼料一定要保證新鮮和清潔,還需根據天氣、水質調整投喂餌料的方式和數量。疾病的確診必須以檢測到病原為最后依據,一定不要站在池塘邊下結論,當知道是什么病以后,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來控制病情,不能按照“什么病用什么藥”的公式處理。由細菌導致的疾病,則一定要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決定用什么藥,而不要把所有能搞到的藥一一試用,這樣情況只會變得更糟。提前預防可在飼料中添加純天然植物抗病毒中藥,如黃芪、辣蓼、板藍根、大黃、大青葉等,根據具體病癥選擇具體藥物,對癥下藥,效果會更加突出。

2.4 定期清塘消毒,對病死小龍蝦進行無害化處理

細菌性疾病具有傳播所引起的速度快、易感染等特點,當蝦死后被健康蝦食用或生活在被污染的水體中都會導致疾病的迅速蔓延。因此,養殖人員一定要注意養殖水體的消毒工作。如適當加注新水,池內全池潑灑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劑,可有效預防本病的發生。因此,在養殖期間出現小龍蝦發生細菌性疾病時,盡可能多巡池,撈出病死蝦進行無害化消毒處理,切忌將病死蝦丟入進排水溝等養殖環境周邊,以免造成該類疾病的蔓延。

(通聯:1.413400,桃江縣畜牧水產局 湖南 益陽 電話:15576683558;2.410128,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水產系 湖南長沙)

猜你喜歡
全池細菌性小龍蝦
歷史上那些駭人的細菌性傳染病
小龍蝦不火了?畝賺10000元!快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調查研究
小龍蝦
基于羊細菌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分析
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健康養殖問答(25)
小龍蝦的正確打開方式
小龍蝦
中草藥在魚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與配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