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尾松營造林技術措施分析

2017-10-12 09:32陳洪禹
中國綠色畫報 2017年10期
關鍵詞:營造林技術撫育管理馬尾松

【摘要】:馬尾松作為我國種植數量多、分布范圍廣的一種松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和重視,隨著社會大規模造林,也有許多造林問題開始出現。本文重點對馬尾松營造林技術措施進行分析,以增強馬尾松種植效益。

【關鍵詞】:馬尾松 ; 營造林技術; 措施; 撫育管理

引言

馬尾松又稱之為樅樹,是我國種植數量最多、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松樹。馬尾松在我國南方各個省區森林蓄積量超過50%。馬尾松自身適應能力較強,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尤其是在氣候溫暖、濕潤條件下生長速度較快,在沙質土、粘土、石礫土、山脊以及裸漏的巖石石縫中都能生長,喜歡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內生存,自身的耐鹽堿能力較差,忌水澇。在河灘地、坡耕地及梯田等土肥條件較好地區種植馬尾松,可以實現高產豐收。本文重點分析馬尾松營造林技術措施。

1、馬尾松造林技術

1.1林地選擇

在種植馬尾松過程中應避免大面積集中種植,結合馬尾松自身特性及立體條件選擇造林地,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與林場闊葉樹混合種植,不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森林生態環境,同時能避免馬尾松毛蟲大肆繁衍和森林火災。應綜合考慮重慶市黔江區大山區的交通條件、經營目的、培養材種等,便于采取有針對性管理措施,充分發揮馬尾松種植潛能。

1.2造林地清理

為改善造林地立體條件和衛生狀況,為新造幼林提供有利生長環境,同時方便林業工作者整地、栽植和撫育工作,采取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及塊狀清理方式。

1.3整地方式

根據重慶市黔江區的自然條件,可以選擇在造林的前一年秋季和冬季進行整地。為了避免水土流失,不斷降低造林經濟成本投入,整地過程中選擇暗穴或半明穴。在經濟條件較好地區,若有充足勞動力,首選明穴整地,確保整地質量,還能為馬尾松幼苗提供良好生長發育環境,提升造林成活率。通常情況下,塊狀整地應≥50 cm×50 cm,深度≥20cm,帶狀整地帶寬度在70~100cm之間。栽植穴底徑在30cm以上,深度超過25cm。

50 cm×50 cm×30 cm。

1.4造林密度

應結合培育目的、土壤條件、地形條件、交通狀況及經營集約度等選擇合適造林密度。中等肥厚濕潤雜草地、荒山及稀疏低矮灌叢地,目的是生產工業用材,交通條件方便,可以采用株行距1.7m×1.7m~1m×1.7m,每667m2種植240~400株馬尾松。在干燥瘠薄雜草地、撂荒地或石礫含量較多荒山,以生產小徑材或新炭材造林,選擇株行距1m×1.3m~1m×1.1m, 每667m2種植500~600株馬尾松。

1.5造林方法

1.5.1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馬尾松造林主要方式,為提升栽植造林成活率,應選擇合適栽植時機。應選擇苗高在15cm以上、健壯且根系發達的1年生苗木。馬尾松適宜早栽,可早發根、早成長、易成活、能抗旱等,適宜栽培時間在1月中旬到3月中旬。應妥善保管造林苗木,始終遵循隨起苗隨栽培,避免苗木失水,對于臨時假植的根部應沾泥漿,假植時間在24h內,泥漿吸稀稠適宜,運輸過程中避免苗木根部失水??梢赃x擇一鋤法造林,先挖松定植穴土壤,之后采取一鋤法植苗,該方法省工,還能提升成活率。馬尾松栽植過程中應始終關注天氣變化,陰天、雨后晴天或毛毛細雨天氣中最適宜栽植。

1.5.2播種造林

如果造林地雜草少,土壤濕潤且鳥害較輕地區,實行播種造林可獲取到良好效果,對于勞動力缺乏、荒山面積大、交通不方便、天然情況下種植母樹深山區有深遠意義。播種造林分為人工撒播、人工點播、飛機播種三種類型,根據重慶市黔江區實際情況,選擇合適造林方法。

2、馬尾松撫育管理技術

2.1幼林撫育

通常情況下,在栽植馬尾松五年內,苗木根系入土較淺,其自身抵抗外界不良環境能力較低,此時應使用人工方法加強對幼林撫育管理,這是馬尾松造林管理技術關鍵環節,可促進幼林健康生長。

2.1.1松土除草

周邊環境對幼林生長影響較大,大面積雜草會搶奪幼林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水分、光照、養分等,若雜草根系錯綜盤結則不利于幼樹根系伸展。對幼林松土除草可改善幼林生長條件,還促進幼樹光合作用,有利于幼樹生長發育。應在幼樹周圍,大于原穴適當位置處開展松土除草,除草過程中應從內到外,由淺到深,盡量不要傷害到幼樹根系和枝干,應將幼樹周圍石塊清除干凈。

2.1.2補植

在栽植馬尾松后應在當年秋季及時檢查其成活率,若幼林成活率較低,要做好補植。對于成活率在40%以下需要重新造林;成活率在40%~85%則要補植;成活率>85%幼林應逐地段檢查,對于局部成活率較低的幼林應做好補植,最好選擇在當年秋季或翌年春季補植,選擇原種植點的同齡苗木。

2.2成林撫育

在幼林郁閉到林分主伐前,為馬尾松分化稀疏時期,林木數量減少,樹高和直徑增加,為確保馬尾松茁壯成長,達到豐產優質,應在該時期做好成林撫育。成林撫育包括合理修枝和撫育間伐等技術。

2.2.1合理修枝

對于五六年生馬尾松,其枯死脫落速度緩慢,為避免形成過大死節,應及時修剪掉枯枝及生長衰弱枝條,防止節疤,適當修剪掉樹冠中過長、過粗枝條,避免修剪到水平枝上光照充足、生長旺盛枝條。

2.2.2撫育間伐

隨著馬尾松樹齡增加,林木所需營養空間不斷增加、互相擠壓,會出現嚴重管道分化和自然稀疏。在撫育間伐開始階段,應充分考慮造林地立體條件、密度、林分郁閉等。通常情況下,馬尾松郁閉時間在4~6a,郁閉后2~3a開始顯著分化,會出現壓木和小徑材,此時可進行撫育間伐。結合造林地立體條件和密度確定第一次間伐時間,對于郁閉較早、生長快速可提前間伐,反之則需推遲間伐時間。

控制間伐強度十分重要,間伐強度過大或過小都會降低效果。應結合造林密度、林分生長特點確定間伐強度。8~10a內作一次弱度間伐,間伐強度是林分材積的10%為宜;10~20a采取一次較強間伐,強度可以是林分材積的20%~30%,將不良干形林木及時伐除;20a后使用強度為林分材積30%間伐。

3、結論

隨著我國植樹造林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馬尾松種苗質量、成活率及成材率得到了提升,在我國植樹造林中發揮的作用也日益明顯,為提升重慶市黔江區馬尾松成活率和成材率,應將馬尾松各個生長階段管理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張頂杰.馬尾松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園藝,2014(5).

[2]謝義福.馬尾松栽培技術與應用[J].廣東科技,2010,19(18).

作者簡介:陳洪禹(1975-),男,土家族,重慶市黔江區人,本科學歷,林業工程師,從事林業工作。

猜你喜歡
營造林技術撫育管理馬尾松
馬尾松造林技術要點與推廣應用淺析
香樟樹之戀
閩北馬尾松二代種子園配方施肥試驗研究
油茶的營造林技術與效益探析
關于林業營造林技術的應用研究
基于桉樹的營造林技術及效益的研究
優質高效營造林技術及應用實踐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