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訓練方式對少兒骨盆前傾姿態矯正效果對比研究

2017-10-21 08:24翁凱翔
運動 2017年15期
關鍵詞:傾角骨盆肌群

翁凱翔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不同訓練方式對少兒骨盆前傾姿態矯正效果對比研究

翁凱翔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0 前 言

目前,我國少年兒童由于課業負擔繁重、體力活動減少和各種不良姿勢的出現,進入了一個體質的低谷期。好的身體是未來工作、學習的重要保證,良好的身體姿態需要從小塑造。學齡期(6~12歲)是兒童身體處于一個快速生長發育的時期,若此時身體姿勢出現問題,身體相應部位的肌肉出現配比不均衡,可能會導致少兒骨骼的發育出現問題進而造成不可逆的骨性結構改變。若在學齡期出現了輕微的姿勢異常,它是正常姿態向異常姿態的一個過渡時期,進行糾正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參與某次夏令營的少兒324人,通過問卷篩查,姿態評估(骨盆前傾角大于15°,腰部前突水平距離大于4cm)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少兒18人,近期無任何重大損傷,精神狀況良好,睡眠充足。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中國知網等各類網站、資料庫,將查閱到的相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進行歸納、分析、比較,以獲取本文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

1.2.2 實驗法 使用脊柱姿勢分析篩選評估軟件——Posture Screen Mobile軟件進行受試者側面的姿態分析,根據系統中自帶的重力線及水平線調整軟件位置。在軟件上標出受試者髂前上棘、髂后上棘的位置,連線做出線段;標出腰部前突最大的點坐標,以此測量骨盆前傾角度、腰部前突水平距離。

將18名少兒隨機分為3組,分別是A組(力量訓練組)、B組(PNF牽伸訓練組)和C組(力量訓練+PNF牽伸組),每組各6人。實驗前、實驗中每2周、實驗結束后2周共5次利用posture脊柱姿勢分析篩選評估軟件測試骨盆前傾角和腰前突水平距離。實驗持續6周,安排受試者每周3次訓練,每次受試者所有訓練時間共60min。

對A組進行力量訓練,進行的力量訓練包括臀肌的激活和抗阻訓練;腘繩肌的離心訓練;腹肌上部的強化,可根據個體訓練情況適時地增加訓練強度。

對B組進行PNF訓練,主要牽伸的肌群為腰背肌和髂肌、腰大肌、股四頭肌跨過髖關節的股直肌,可根據受試者情況逐漸增加治療強度和組數。

對C組采取二者結合的訓練方式,即在40min力量訓練結束之后進行20min拮抗肌群的PNF牽伸。

每2周的訓練結束后,都安排在該周最后一次訓練課結束后的6h之后進行posture姿態軟件側面觀拍照分析。

1.2.3 數理統計法 測試結果均以平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不同測量時間節點上同組內樣本對比進行組內配對樣本t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力量訓練各時期對骨盆前傾姿態矯正效果分析

如表1所示,隨著力量訓練的進行,A組的骨盆前傾角逐漸減小,說明力量訓練增強了相應薄弱肌群的力量,對骨盆前傾姿態的矯正起到了正向的糾正作用;到干預6周時骨盆前傾角與初始值相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力量訓練對肌群的刺激程度逐漸加大,對骨盆前傾的糾正已經達到了明顯的效果;干預結束后2周再次測量角度又有所增大,說明經過2周的停訓,肌肉已經逐漸喪失了訓練所帶來的力量增強效應,肌群逐漸出現了萎縮和退化,肌群的緊張程度遠遠不如之前,故回到了原有狀態。

表1 A組5次測量數據對比情況 n=6

由表1可知,A組的腰前突水平距離在干預前、干預中和干預結束后都沒有顯著改變。這可能是因為腰椎的曲度與骨盆位置和角度有比較明顯的對應關系,即雖然骨盆的前傾角度發生了一定幅度的變化,但這個變化還不足以引起腰水平前突距離肉眼可見的幅度縮小,故通過測量并未發現有明顯的改變。

力量訓練引起的力量增長在最初的幾周主要是通過增加神經系統對訓練的適應過程,改善動作的協調性和加強原動肌的活動,再之后的幾周開始是神經系統和肌纖維圍度增長的共同作用結果。故在訓練的最初幾周沒有出現很明顯的變化是因為之前主要通過動員神經系統的募集程度來增加肌肉力量,而神經系統在平時并不需要如此高的募集程度,所以骨盆前傾角的改變程度比較小。在之后的幾周由于神經募集能力達到了一個相對高的水平,此時再加上肌肉的體積增大,肌纖維的體積和它所產生的力量成直接的正比例關系,所以產生了顯著性變化。在停訓的2周時間中,肌肉會對停訓和廢用產生適應,發生體積的減小和神經系統的興奮程度降低,這種萎縮的改變是由于肌肉蛋白質的分解和丟失造成的,故原先薄弱的肌肉還是依然薄弱,拉不住骨盆的正確位置,造成骨盆前傾角度的恢復和干預效果的難以維持。

單純力量訓練對骨盆前傾角的減小起效較慢,6周達到了明顯的效果,但維持時間較短;對腰前突水平距離并未達到明顯的干預療效。

2.2 PNF訓練各時期對骨盆前傾姿態矯正效果分析

如表2所示,隨著PNF牽伸訓練的進行,B組的骨盆前傾角從干預的第2周起至干預的第6周結束測量都非常明顯地小于初始測量值(P<0.01),說明PNF拉伸有效地減小了髂腰肌、豎脊肌等過于緊張肌群的張力,從而減小了骨盆對角線方向上的肌肉配比不平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干預結束后2周測量骨盆的前傾角度又增加到略小于初始水平,說明PNF達到的效果的持續時間并不長,是一種起效快、回彈也快的訓練方式。

PNF利用了神經發育學的交互抑制原理,它的特點是牽伸前先進行肌肉的等長收縮,從而達到比單獨牽伸更好的效果,它的優點是見效十分快速,幾分鐘可以極大程度地增加關節正?;顒臃秶鷥鹊姆?,但缺點是由于肌肉的粘滯性會產生回彈,因為在訓練中每天維持的是60min拉伸,每次訓練結束6h后進行posture測試,故測量的時間和訓練的時間間隔并不長,所以不能排除即時效應對實驗的干擾,停訓后2周由于沒有進行過系統的柔韌性訓練,加上發展柔韌性是一種長期的過程,故糾正的骨盆位置會逐漸恢復原先的狀態。

單純的PNF牽伸訓練對骨盆前傾角和腰前突水平距離兩者的減小起效快,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改善骨盆的位置和腰椎的曲度,但維持時間短,可作為一種即時治療手段,但并不能起到長期的糾正作用。

表2 B組5次測量數據對比情況 n=6

表3 C組5次測量數據對比情況 n=6

2.3 力量+PNF訓練各時期對骨盆前傾姿態矯正效果分析

如表3所示,隨著力量訓練+PNF牽伸訓練的干預進行,C組的骨盆前傾角不斷減小,說明兩者的結合作用讓骨盆的前傾位置得以不斷糾正;在干預第4周開始出現顯著差異(P<0.05),在第6周減小程度繼續增加,差異繼續增大,說明力量訓練對肌肉的刺激作用、PNF對柔韌性的發展都逐漸得到了提升,通過加強薄弱肌群、降低緊張肌群的張力起到良好效果;到干預結束之后2周,雖然角度稍微增加了一些,但還是顯著小于初始測量值,說明在干預結束后,這種訓練的效果可以在很長時間內得到維持,并不是短暫的即時效應,但隨著力量的衰減和發展柔韌性的作用減退,造成角度還是存在一些回彈。結合力量訓練和PNF牽伸作用的C組中,力量訓練增加肌肉力量的同時,PNF又減少了過緊肌群將骨盆位置拉回去的風險,而薄弱肌群力量的增強又反過來使得PNF的牽伸效果更好。之所以不像B組在第2周出現顯著差異,而是在干預第4周才開始出現顯著差異的原因可能在于進行力量訓練后肌群有一個疲勞和恢復的過程,這個過程大約需要持續2~3天,之后產生超量恢復,在測量的過程中,力量訓練組肌群的疲勞程度更大,故在一定時間內達不到增強效果,所以起效略慢于PNF訓練。

由表3可知,腰前突水平距離也有所減小,但是減小的幅度不太明顯,并不顯著改變,在干預結束后的2周基本接近初始值。在兩種訓練的結合過程中,骨盆的傾角變化沒有B組明顯,故此時腰椎的曲度變化自然達不到過多變化的程度。

力量訓練+PNF牽伸訓練對骨盆前傾角的減小效果良好,起效較快而且能維持相對較長的時間,但是對于腰前突水平距離的縮小沒有起到糾正作用。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 論

3.1.1 6周的單純力量訓練對骨盆前傾角的減小起效較慢,維持時間較短;對腰前突水平距離并未達到明顯的干預療效。

3.1.2 6周的單純PNF牽伸訓練對骨盆前傾角和腰前突水平距離兩者的減小起效最快,但維持時間最短。

3.1.3 6周的力量訓練+PNF牽伸訓練對骨盆前傾角的減小效果良好,起效較快而且能維持相對較長的時間,但是對于腰前突水平距離的縮小沒有起到糾正作用。

3.2 建 議

3.2.1 從治療趨勢來看,三組的干預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通過延長訓練的周期觀察三組的參數變化規律,真正指導實踐。

3.2.2 從干預后到每次測量時的時間間隔需要更加清晰、明確的界定,不同的時間間隔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 1 ] 趙娜,萬凱.腘繩肌訓練糾正骨盆前傾療效觀察 [ J ]. 臨床醫學,2013,33(11):97.

[ 2 ] Mac Thiong JM,Berthonnaud E,Dimar JR,et al . Sagittal alignment of the spine and pelvis during growth [ J ]. Spine,2004,29(15):1642-1647.

[ 3 ] Boulay C,Tardieu C,Hecquet J,et al.Sagittal alignment of the spine and pelvis regulated by pelvis incidence:standard values and prediction of lordosis [ J ]. Eur Spine J,2006,15(4):415-422.

G808.7

A

1674-151X(2017)15-15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5.078

投稿日期:2017-05-20

翁凱翔(1992—),碩士。研究方向:運動康復與健康。

猜你喜歡
傾角骨盆肌群
脛骨內側開放楔形高位截骨術中矢狀位截骨傾斜角度對脛骨平臺后傾角的影響
肩袖肌群訓練聯合電針對肩袖損傷的療效
車輪外傾角和前束角匹配研究
系列長篇科幻故事,《月球少年》之八:地球軸傾角的改邪歸正
體操運動員正、背鏈肌群功能失衡的認知問題及改進舉措
三級跳遠亞洲紀錄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訓練的負荷變化特征
痛經,當心是骨盆歪
痛經,小心是骨盆歪
“翹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傾
運動解剖學動作分析理論剖析武術套路中的跳躍動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