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民俗詞語研究

2017-10-21 00:03石晶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回族

石晶

【摘要】:一個民族的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民俗文化?!赌滤沽值脑岫Y》中“穆斯林”三個字就確切的反映出了這是一本與伊斯蘭教文化有關的書。書中的內容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回族家庭的故事。研究者通讀《穆斯林的葬禮》并摘錄出回族婚嫁,喪葬等方面的詞語并且結合寧夏同心縣[1]的回族民俗進行詳細的闡述。其次,探究回族民俗詞語所體現的伊斯蘭文化及其回族心理。

【關鍵詞】:穆斯林的葬禮;回族;民俗詞語;伊斯蘭文化

前言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作家霍達[2]撰寫的一本奇書。作家運用一些帶有少數民族特色的語言表現回族人民的傳統文化,烙上了伊斯蘭文化的印記。冰心說:“看了《穆斯林的葬禮》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書里每一個細節,我都很‘陌生。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奇異花卉,挺然獨立?!?[3]劉白羽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道:“讀這本書,有如讀《巴黎圣母院》,奇譎詭辯,奧妙無窮?!边@本書能得到這么高的贊譽,不僅僅是因為作家深厚的文字功底,獨特的視角,細膩的感情,還在于作家全方位的展現了回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禮、葬禮、節日、飲食、信仰等帶有伊斯蘭文化色彩的回族民俗。本文采取先通讀《穆斯林的葬禮》,然后摘錄其中的民俗詞語,最后對民俗詞語歸納分析并選擇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兩類詞語作介紹。

一、《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民俗詞語釋例

(一)婚俗詞語

按照回回的習俗,男婚女嫁,不是自由戀愛、私訂終身就可以了事兒的,任何一方有意,先要請“古瓦西(媒人)去保親,往返幾個回合,雙方都覺得滿意,給媒人酬謝,才能準備訂婚。(第七章玉王第169頁)

保親:是回族婚俗用語。也可以說請媒人管媒,為男女雙方牽針引線。媒人是回族婚禮中必須要有的角色?;刈鍖γ饺朔浅>粗?,有“管七個媒可以進天堂”之說。

在同心縣依然遵從這個“民俗”。無論是自由戀愛的青年,還是再婚的男女都需要聘請媒人。伊斯蘭教教規規定:媒人必須是兩個男人或一男兩女,此婚禮方才有效。因此在一樁婚事上,至少會有兩個媒人在場證婚。一般情況下,是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里說媒,俗話說“一家有女百家奔?!?,因此所請的媒人也是很有講究的,“十個會說的不頂一個能說的?!边@就要求媒人一定要能說。

初次“放小訂”,在清真寺或者清真飯館或者“古瓦西”家里舉行,男方的父、兄預先訂下一桌飯菜,備了用串珠編織成的聘禮,前去行聘。(第七章玉王第169頁)

放小訂:在回族婚俗中,也可以叫“說色倆目”、“定茶”、“道喜”等。一般會選定吉日,男方去女方家里說色倆目。男方家會準備綠茶、花茶、陜青茶、龍井、毛尖等各種高中檔茶葉,還要準備一些紅糖、白糖、桂圓肉、核桃仁、葡萄干、紅棗、花生米、芝麻等,然后分別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個小包上都會扎上紅色的,綠色的、黃色的花以表示喜慶。另外,男方的父母及其親戚會給女方送紅包,未婚夫會給未婚妻戴訂婚戒指。女方家里會提前宰雞,宰羊,以糖茶和宴席盛情招待男方。最后雙方當著親戚朋友的面,互道“色倆目”,表示這門親事已經定下和許諾,今后不再變更和許配他人,雙方家人在此結為親家。女方送男方時,還要給男方一定的回贈禮,表示意志堅定,絕不反悔。

八仙桌上,擺好筆硯,由雙方請來的兩位阿訇寫“意札布”。(第七章玉王第170頁)

意札布:阿拉伯語詞的音譯,意為“確認”、“誓言”?;刈迥滤沽忠隇椤敖Y婚經文書”?;刈迥滤沽帜信谂e行婚禮前,由阿訇根據伊斯蘭教教規主持儀式,在征得男女雙方自愿結合的口實后,用阿拉伯文書寫意札布。表明從教門上得到確認之意。這一項在回族婚禮儀式中是最為重要的。

在同心,這個儀式也叫做念“尼卡哈”。請阿訇給新郎新娘念“尼卡哈”,阿訇宣讀《古蘭經》的有關章節,再用漢語翻譯,新郎跪在鋪有毯子的地面上,聆聽阿訇的教誨。講完之后,阿訇面對證婚人問新郎:“你愿意娶她為妻嗎?”新郎如表示愿意則馬上答應“蓋畢爾圖”,女方媒人替新娘回答“達旦”。阿訇就宣布,新郎新娘正式結為夫妻,并告知新郎新娘互敬互愛,白頭到老。

證婚儀式結束后,撒喜果儀式開始,新娘端著早已準備好的裝有喜糖、棗子、核桃、花生向圍觀的人撒去,以表示向眾人施舍喜慶。在這種儀式上,還會有人唱:“撒核桃撒棗子,哥哥娶個好嫂子?!被颉半p雙核桃雙雙棗,生男聰明生女巧?!?、“棗兒滿炕紅,生子是英雄。核桃滾滿炕,養女是姣娘”、一把花生一把棗,閨女小子滿屋跑”、“馬馱金、驢馱銀,駱駝馱來聚寶盆”等。

(二)喪葬民俗詞語

白幔里,韓子奇跪在師傅的身旁,手持湯瓶,由清真寺專管洗“埋體”的人履行神圣的職責,為他洗浴。穆斯林認為,經過“務斯里”,亡人生前的一切“罪惡”都被清除了。(第五章玉緣第96頁)

務斯里:阿拉伯語詞的音譯,又譯作“烏蘇里”、“渥斯勒”,譯為“洗浴”?;刈迥滤沽痔刂赴醋诮潭Y儀和程序“大凈”,俗稱“帶水”、“有水”?;刈逯V語:烏蘇里是牧民的盔甲。

大凈:是阿拉伯語詞的意譯。一般隆重的宗教活動或出遠門、參加婚禮、葬禮之前,都要大凈,回族穆斯林多用吊罐洗大凈。其洗法為,先按小凈的程序洗到腳,然后再洗頭并自右至左、先上后下,沖洗全身。要求將全身每個毛孔都洗到?;刈迦罕娬J為:大凈除講究衛生外,全身潔凈,是為戒絕一切邪惡不善之事,一塵不染,表里一致;干干凈凈做人,正正派派做人?;刈逯V語:沒有凈身的人不能接近真主。

秋雨打濕了奇珍齋小院,白氏和璧兒、玉兒跪在水淋淋的泥地上,心隨著正在接受“務斯里”(洗禮)的亡靈,默默地祈求洗“埋體”(遺體)的人手輕一點兒,輕一點兒……(第五章玉緣第96頁)

埋體:阿拉伯語詞的音譯,意為“遺體”、“亡人”。引申為“尸體”?;刈鍏⒓釉岫Y一般都會說:“真主慈憫,穆民(老回回)歸真了,我們去送埋體?!被刈鍐识Y諺語:清水洗,白布裹,送了埋體把鍋抹。

“嚷什么?里面正站‘者那則呢!主??!”(第十四章月落第543頁)

站“者那則”:阿拉伯語詞的音譯,意為“殯禮”?;孛袢ナ篮?,眾人要為其舉行“站者那則”儀式,一般在清真寺院內或院外選一塊干凈平坦的地方,先將亡人的埋體頭北腳南面西放端正,阿訇靠近埋體站立,其他參加者(須是同教人并洗過大小凈)隨后排班站立,做殯禮后,為亡人做“杜瓦”,說“色倆目”。在站者那則之前,眾人輪番用《古蘭經》或錢物(贖罪金)給亡人舉行“轉費達”儀式,即替亡人贖罪。婦女不參加站者那則儀式,不送埋體。

一般情況下,回族不用“葬禮”二字,而直接用阿拉伯語詞的音譯——站“者那則”來稱呼,是很有講究的,深刻體現回族文化心理。喪葬文化制度,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喪葬儀禮中,站“者那則”是最不可缺少的,即非此即不成葬禮?!啊吣莿t,是宗教儀式?!緞t是實現這種儀式的方式?!盵4]“站”字恰到好處的描繪出回族人發送亡人時站著誦經,祈禱,向亡人告別的情景。站“者那則”這一用語反映了回族深刻的宗教情感。

二、回族民俗詞語與伊斯蘭文化

《穆斯林的葬禮》中用運了大量的回族民俗詞語,不僅限于婚俗詞語、葬俗詞語、節日民俗詞語,還有宗教信仰詞語、飲食文化詞語等。這些回族民俗詞語都深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具有極為典型的伊斯蘭文化特征。但是,又不完全拘泥于伊斯蘭文化。它的兼容性使回族文化具有有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色彩。

回族具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首先,回族把伊斯蘭文化作為本民族的核心,回族民俗詞語正是這種宗教認同意識的具體體現。正如上文所述的三大類民俗詞語都是阿拉伯語語詞和波斯語語詞的音譯或者意譯,同時這些詞語也被打上了伊斯蘭文化的印記?;暨_先生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分娩”的此書,書中描述的是有關北京回族民俗,而現在這些民俗詞語依然還在生活中用運,而且在不同的回族聚居地有所用運。這是在橫向跨度上反映的回族民俗文化的一致性,在縱向跨度上回族民俗文化也具有一致性。這些音譯或者意譯的詞語都是回族先民的語言。例如:《穆斯林的葬禮》中出現過的詞語有葉梯目(孤兒)、尼卡哈(婚姻)、穆斯林(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朵斯提(朋友)、諸是蠻(仇人)等?;刈逑让竦恼Z言現在依然使用。從橫向和縱向的角度可以看出,這些語言現象極大的反映出了回回民族強烈的宗教認同感。其次,伊斯蘭教倡導人們行善止惡,行善止惡對每個穆斯林來說是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因此,在回族聚居地,經常會出現長者“勸導”的言論。在婚俗方面,念“尼卡哈”前就有“勸導”的言論:新郎新娘孝順父母,關愛家人,彼此尊重。在喪葬俗方面,站“者那則”時,有對亡人的贖罪,也有對活著的人的勸導。在節日民俗方面,會有大型的“聚禮”活動。聚禮上,阿訇會結合當下的社會現象講“瓦爾茲”(勸導),勸導人們向善止惡,宣傳善行。綜合以上兩點可以看出伊斯蘭文化伴隨著回族一起成長,并且深入到了回族生活的的方方面面。

雖然以伊斯蘭文化為核心的回族民俗具有一致性。但是,由于回族分布較廣,且與其他民族雜居,也以漢語為母語,在保留自己伊斯蘭文化特點的同時,也會受漢民族文化的影響。首先,在婚俗方面兼容了漢民族文化。伊斯蘭教規定:“媒人必須是兩個男人或一男兩女,此婚禮方才有效?!?,回族在遵循此條教規的前提下,又吸收了漢族的“定親”、“迎親”、“回門”等一系列儀式。其次,在建筑方面,“清真寺”是伊斯蘭文化的標志,同時也是回族身份的標志。清真寺的標志性建筑——邦克樓及其上面的月牙,是每個清真寺都具備的,但是每個清真寺又具有自己的風格。以同心縣清真大寺為例,同心清真大寺是宋、元時期的遺物,具有中國傳統古典建筑的風格,塔壁裝飾有《古蘭經》文書法。從這兩方面可以看出,回族文化的兼容性,對本民族文化保留的同時,又借鑒吸納其他民族的文化,使回族文化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也是回民族獨特與其他民族之所在。

注釋:

[1]同心縣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6%,回族文化保留較為完整,回族民俗也時代沿襲。

[2]霍達:女,出生于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經名法圖麥。代表作是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此小說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以及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長篇小說獎、建國四十周年北京市優秀文學獎。

[3]霍達.《穆斯林的葬禮》[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1-3

[4]楊占武.《回族語言文化》[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6:29

參考文獻:

[1]李東東.《夏地民俗》[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何克儉,楊萬寶.《回族穆斯林常用語手冊》[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3]張安生.《同心方言研究》[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4]楊繼國,何克儉.《寧夏民俗大觀》[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5]趙杰.《回族用語的文化透視》[J].寧夏大學2014-03-01

[6]馬倩妮.《<穆斯林的葬禮>與伊斯蘭喪葬文化》[J].陜西師范大學2009-11

[7]李恒.《從<穆斯林的葬禮>看回民的葬俗文化及其內涵》[J].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09

[8]杜軍.《從<穆斯林的葬禮>看回族的婚嫁習俗》[J].中國穆斯林2013-04

[9]徐其超.《回民族心靈鑄造范型——<穆斯林的葬禮>價值論》[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09

猜你喜歡
回族
管城回族區關工委開展線上交流會
Give Me A Candy
新時代回族文學創作要有擔當與使命
中國共產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當選名單
中國共產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屆委員會候補委員當選名單
中國共產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當選名單
固原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名單
回鄉風情 精彩無限
《回族文學》2015年總目錄
《回族文學》2014年總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