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家養老模式在中國發展趨勢

2017-10-21 12:31祝凌曦焦冠杰
報刊薈萃(下) 2017年10期
關鍵詞:中國發展趨勢

祝凌曦 焦冠杰

摘 要:在全球老齡化的總趨勢中,中國的老齡化具有老齡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規模大、高齡人口比重增長快、老年群體經濟狀況較差等特點,妥善解決中國老齡人口的養老問題成為當務之急。一般的養老模式通常包括: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居家養老指老人居住在家中養老,可以在家中接受上門養老服務。居家養老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其養老資源提供主體多元化、養老服務提供社會化、養老地點不脫離居住家庭和所在社區,比較符合我國目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狀況。

關鍵詞:居家養老模式;中國;發展趨勢

中國傳統的養老方式是家庭養老,即主要依靠家庭提供養老所需資源和服務。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轉型,這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養老資源提供主體多元化、養老服務提供社會化、養老地點不脫離居住家庭和所在社區的新型養老模式——居家養老,成為了大家關注和探討的焦點。

一、居家養老模式的優越性

與歐美發達國家在經濟高度發展基礎上步入老齡化社會不同,我國是在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的階段就進入老齡化社會,呈現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征。由于經濟發展不均衡,我國人均收入特別是絕大多數老年人收入水平仍相對較低。

居家養老作為一種經濟高效的養老服務方式,有很多優點:一是具有人文色彩,使許多老人的人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由于中國傳統習慣所致,一些老人不愿意進入社會上的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模式的建立,可以使老人在得到必要的照顧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到家庭的溫暖;第二是解決了一些大齡下崗女工的就業問題;第三,“居家養老”相對于一些社會養老機構來說費用較低,解決了現階段中低收入老人家庭的社會養老問題;第四,整合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一些服務組織,可以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加入到社會化養老事業中來;第五,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老年福利事業中來,減輕了政府的負擔;第六,可以在社區內形成了種尊老和助老的優良風氣,提高社會道德風尚。

對政府社會來說,居家養老依托現有醫院、醫療機構,組織醫護人員入戶服務,利用互聯網等新興科技建立一套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與機構養老需要興建養老院相比,大大節省了基建和各種配套費用;對老年人來說,居家養老服務費用一般較低,適合一般絕大部分家庭的承受能力,同時將養老服務延伸到家庭社區,不僅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質,而且能大大減輕其家庭成員負擔,總之,同機構養老相比,居家養老服務是一種投入小、經濟和社會效益高的養老方式。

二、居家養老模式的發展

目前,居家養老主要是通過專業養老服務人員上門為老人提供服的方式開展,內容主要包括洗衣、備餐、家電維修等日常照料服務以及摔倒、急性病發作等突發情況的救助服務。較歐美成熟居家養老市場,我國在醫療服務專業化和養老服務智能化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信息化發展升級居家養老模式,多維度解決老人需求痛點。2014 年,民政部發改委等六部門發出《關于開展養老服務和社區服務信息惠民工程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推進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養老服務和社區服務領域的應用,更好地滿足養老服務和社區服務需求,釋放信息消費潛力。未來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及智能穿戴設備的發展,居家養老可通過物聯網技術,智能感知與普適計算等手段,使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時間和地理環境的束縛,在自己家中過上高質量高享受的生活,而且健康安全也更有保障。

三、居家養老模式發展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居家養老”模式有兩個發展瓶頸:一是更新老人觀念。受淳樸傳統觀念影響,很多老人總覺得與自己兒女溝通親切,別人碰自己的東西總覺得別扭、不舒服,對工作人員所作所為總有一種不認同感、不信任感。二是經費問題。龐大的服務市場,偌大的服務群體,這筆經費由誰來支付?怎么支付?居家養老模式一方面不會改變老年人的生活環境,但可以及時為老年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在排除子女后顧之憂的同時,也能維護老年人與其子女雙方的自尊心,但目前,這一養老模式普及率不高,亟須推廣。

所以,首先,各級政府要重視和支持,出臺居家養老的政策性文件及居家養老補貼政策。其次,相關部門要協力共管。建立高效運作的市、區級兩級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整體統籌,提高養老服務設施的利用效率和服務效益。最后,不斷擴充養老模式的新內涵。一是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實現健康老齡化;二是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開展不同的服務內容,減輕親屬照料的壓力;三是盡其所能地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四、結束語

對于承繼了數千年儒家傳統道德思想的中國人來說,“家”有著難以言喻的非凡意義,這便決定了居家養老的“主流”地位。但隨著“空巢老人”逐漸增多,逐步推廣“家庭與社區結合”的養老模式,才能讓老人及其兒女都獲益。隨著城市服務和服務設施也逐步完善。因此這些地區的老年地產和養老設施的開發和建設應該具有一定的可生長性和靈活性,以便更有效地發揮為老年社會服務的功效。

參考文獻:

[1]王愛娣,徐姍姍.關于居家養老問題的若干思考[A].社會轉型與社區發展——社區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丁安祥.老齡事業出新招 居家養老有依靠——記鼓樓區“家庭養老服務網”[A].探索中國特色養老之路——江蘇2013·健康老齡化和養老模式文選[C].2003年

[3]陳萬亮.農村居家養老的經濟保障初探[A].探索中國特色養老之路——江蘇2003·健康老齡化和養老模式文選[C].2003年

[4]鐘越,徐和森,金其源,李強,余剛,王桂榮.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村孤老保障問題研究及對策(摘要)[J].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5]劉桂云.家庭養老和居家養老相結合問題的初探[A].養老與社會保障——第七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作者簡介:

祝凌曦(1996.08—),女,籍貫:遼寧鞍山,學校:大連工業大學,專業:國際貿易。

猜你喜歡
中國發展趨勢
我國警衛反恐怖斗爭對策研究
淺析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代價問題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