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賽羅》的圣經原型分析:替罪羊原型;欲望原型

2017-10-21 01:41趙靜香
報刊薈萃(下) 2017年10期

摘 要:莎士比亞的悲劇《奧賽羅》自文藝復興以來就備受觀眾喜愛,而在《奧賽羅》中圣經原型的嵌入與應用是造就其悲劇經典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對悲劇《奧賽羅》中的圣經原型:“替罪羊”原型,欲望原型進行分析,進而挖掘悲劇藝術所在。

關鍵詞:《奧賽羅》;圣經原型;替罪羊原型;欲望原型

一、弗萊的原型批評理論

在20世紀50~60年代,西方開始廣泛流傳原型批評理論,加拿大知名學者弗萊是其典型代表人物。他提倡的原型批評理論參考了心理學與人類學的經典研究成果,并將這些研究成果與“新批評”、“精神分析批評”等理論相互融合貫通,形成了獨特而系統地原型批評觀點與方法。同時弗萊在其創作《金枝》中明確說明原型其實就是一種反復出現的意象,亦或是一種典型事物,并且認為任何模式的原型都是以神話為基礎的,其他模式只是從神話原型移位而得,即原型批評也稱為神話原型批評(1957:40-45)。

二、《奧賽羅》中的圣經原型

1.《奧賽羅》中的圣經原型:“替罪羊”原型

“替罪羊”是弗萊通過對世界各地“神主被殺”和“王子獻祭”等神話研究后提出的一個人類學術語。中國社科院葉舒憲教授在其《圣經比喻》中提出:古代的猶太教為了贖罪會宰殺兩只羊用于祭祀,其中一只用于進獻,暗示犧牲生命以為犯罪的人類贖罪;另一只則逐入荒廢的狂野,暗示驅逐邪惡。

在悲劇《奧賽羅》中,奧賽羅和苔絲狄蒙娜的經歷和結局符合葉舒憲教授所提出的“替罪羊”原型。在該劇本演繹中,“一頭老黑羊在跟您的白母羊交尾哩”、“我就是一頭愚蠢的山羊”兩句明確說明了奧賽羅和苔絲狄蒙娜的“替罪羊”原型。此外,苔絲狄蒙娜善良純潔“誰也沒有干……再會吧!”甚至當她遭受丈夫殺害時依然為他著想,她的死亡是由充滿權力欲望的伊阿古的罪惡所造成。而奧賽羅自以為是,愚昧無知,他的死亡歸咎于他過于輕信他者。最終,苔絲狄蒙娜的死亡揭示了伊阿古的罪惡,具有高尚一面。奧賽羅的死亡則促使伊阿古接受審判。

總之,該劇中苔絲狄蒙娜代表的是被殺以用于獻祭的替罪羊,而奧賽羅代表的是載滿人性邪惡與罪惡而被放逐到荒廢狂野難以重生的替罪羊,他們的死亡相互融合,構成完整的贖罪特點。

2.《奧賽羅》中的圣經原型:欲望原型

欲望主題是圣經文化的一個重要體現,在《創世紀》中,上帝的禁果對于亞當夏娃而言就是一種欲望,他們為得到這種欲望而偷摘禁果,并最終為其付出慘重的代價。在莎士比亞悲劇《奧賽羅》中,伊阿古就是一個被權利欲望沖昏頭腦的典型代表。

在劇本中,伊阿古是個權利欲望渴求者。深陷權利欲望的他以“偽衷心”“忍辱負重”在奧賽羅身邊,并制造出一系列契機推翻奧賽羅職位,取而代之。首先他謀算副將凱西奧:將凱西奧灌醉后,讓他丑態百出,以至于最后被剝奪副將職位,以此來滿足自己“為何我不可成為一名副將?”的欲望;接著伊阿古又制造凱西奧與苔絲狄蒙娜奸情陷阱,使奧賽羅發瘋,致使奧賽羅與苔絲狄蒙娜的死亡悲劇。在權利欲望的驅動下,伊阿古制造一系列奸計,雖實現了自己的權利欲望,但也將他推進了無邊的欲望深淵。

欲望作為人的本能,都可以在《圣經》中找到已有的原型。從上述分析中不難發現,莎翁在其悲劇《奧賽羅》中還原了權利欲望的原型,這也是悲劇的迷人之處。

三、結語

圣經作為西方神話的向導,是西方文學著作借鑒的基礎。莎士比亞的悲劇《奧賽羅》中的人物,情節都被賦予著圣經原型。本文主要以悲劇《奧賽羅》為文本,分析其中人物的圣經原型:“替罪羊”原型;欲望原型,從而幫助讀者從圣經原型視角進一步地了解和賞析該悲劇。

參考文獻:

[1]弗萊.批評的解剖[M].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出版社,1957.

[2]葉舒憲選編.神話—原型批評[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3]莎士比亞.梁實秋譯.奧賽羅[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趙靜香(1991—),女,漢族,河北沙河市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單位:云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