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羌寨廚廁靚起來

2017-10-25 16:44嚴碧華
民生周刊 2017年19期
關鍵詞:羌寨廁所村民

嚴碧華

“五改三建”,讓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門口、把電接入居民家、讓自來水進廚廁,讓廚房亮起來、廁所“香”起來,讓庭院美起來。

9月26日下午,天高云淡,艷陽高照。經過幾個小時山路顛簸,記者一行來到海拔1500米以上的通坪村。

通坪村位于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壩底鄉,可謂山高路遠溝深。全村面積18.3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組,596人,是一個羌漢藏各民族雜居的貧困村,因地處海拔1500米以上高山,被稱為云端上的村莊。通坪村2014年貧困發生率18.6%,建檔立卡貧困戶34戶101人。

改廚改廁,文明之風吹入羌寨人家

在去藏族村民王世洲家的路上,記者遠遠看到,一座全木結構的吊腳樓,正拔地而起,緊鄰新樓的老屋,也修葺一新。

走進王世洲家老屋,來客被他家的廚房和廁所吸引了:

廚房寬敞豁亮,面積有12平方米之多;窗戶是大幅面塑鋼玻璃窗;嶄新的整體櫥柜貼了一面墻壁;傳統的灶臺通體貼著潔白的瓷磚;自來水龍頭接到盥洗池邊;冰箱等電器一應俱全。

離開廚房,拐過一面墻,是他家的廁所。王世洲家中的廁所已經不是印象中的鄉村茅坑,而是像城里人家一樣建起了洗手間。洗手間門窗齊全,面積有近10平方米,白色瓷磚從墻腳一直鋪到了屋頂,裝有電熱水器、洗衣機等。

王世洲家的廚房和廁所,面積比一般的城里人家大,設備一點也不比城里人家差,得花多少錢?

王世洲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廚房和廁所改造,花了一萬多,政府補貼6000多元。如果將各項家用電器的費用算起來,要超過3萬元了。

目前通坪村有人有戶(指人和戶口均在村里)的村民134家,已經完成廚房、廁所改建的有122家。還完成了3、5、7、8組的入戶路及院落建設,完成房屋整修項目的村民戶均享受補助3萬~5萬元,村容村貌整體提升。

通坪村駐村第一書記宋鵬臣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通坪村脫貧攻堅,“改廚改廁工程”只是改善村居環境的一個小項目,更大的動作是:挖掘羌民族文化特色,展示吊腳樓等羌民族建筑風格,按照“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統一規劃,政府獎補,整合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資金,實施以“改路、改廚、改廁、改水、改圈”和建庭院建水池建牲畜圈等為內容的“五改三建”以及房屋整修,實現“宜居、安全、舒適、優美,與自然山水相融合”的目標。

“五改三建”,讓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門口、把電接入居民家、讓自來水進廚廁,讓廚房亮起來、廁所“香”起來,讓庭院美起來,方便牲畜糞便回收處理等,這些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著手的“大動作”,讓文明之風吹入羌寨人家,讓山村百姓的生活真正進入現代化,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通電通網,為幸福生活接上動力

《民生周刊》記者在通坪村聽到一個故事:羌族村民有養豬的傳統。過去山里不通電不通路,老百姓一年養兩頭豬,到年底送到15公里外的壩底鄉政府所在地賣,因山高路遠,送豬上集市靠人抬肩扛,往往是賣兩頭豬,其中一頭的收入要花在路上,所謂“忙了一年,一半交給路上”。

2015年起,四川省政府辦公廳開始對口扶貧通坪村。經各級各部門多次到村實地調研,充分聽取群眾以及專家意見,編制了《通坪村脫貧攻堅總體規劃》。

規劃項目涉及道路建設、土地整理、農田水利、農業產業、五改三建、房屋整修、旅游扶貧、林業產業、公共服務等9個方面。

截至2017年9月底《通坪村脫貧攻堅總體規劃》明確的21個幫扶項目中,開工建設村組道路等19個項目,完成金洞溝橋梁、房屋整修、通信基站等15個項目,規劃執行率達到75.4%。

通路。全村已完成20.2公里村社道路建設,完成村道安全防護(山村防滑坡防泥石流防滾石等自然災害)建設10公里和金洞溝橋梁建設,基本實現了全村道路安全暢通。

通電。2013年之前,通坪村屬于山區小水電供電,僅有50千伏安變壓器一臺,線路是LGJ-25的鋼芯鋁絞線,低壓線路五花八門,有小方桿、木電桿,甚至有綁在樹干上的電線。導線多為破股線,甚至還有個別農戶用鐵絲做導線,照明都成問題,更談不上發展致富。2013年起,國家電網接管供壓,投入300多萬元,對該村高低壓線路進行了改造,建成高壓線路4.5千米,低壓線路近20千米,配電變壓器5臺容量共計330千伏安,全村通了動力電,滿足了村民生活生產需要,為農村經濟發展鋪好了“致富路”。

通網。村里建成移動通信基站一個,手機4G信號實現全覆蓋;架設廣電網絡線路70公里,為35戶貧困戶免費安裝了廣電網絡,大多數村民接通了室內WiFi 。

望著那翻高山越深溝穿林海而來的銀色電桿和電線,羌寨村民的幸福洋溢在臉上。羌族村主任王華為記者算了一筆電力投入賬:國家對村里電力設施的投入,加上每年的維護和上門服務保障,交100年電費恐怕也難以收回。

國網綿陽供電公司總經理嚴光升是在農村長大的,山區百姓對電的渴望,他有切身體會。他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為了山區百姓脫貧致富,走進現代文明生活,我們不僅要把電線拉到每個山村百姓家里,將光明和愛心送到千家萬戶,更要當好百姓的貼心電管家,讓他們用上安全電舒心電?!?/p>

靠點松脂油燈度過了無數個漫漫長夜的山里人,哪里想得到,一根電線就讓他們的生產、生活邁向了文明?天上的星星也會通過這根電線,在夜幕來臨之時降落到山村人家?

通道路、通電力、通網絡是破解羌寨山村脫貧攻堅的基礎工程、首要工程。通路通電通網,讓山村亮了起來,打通了高山與城市、村民與市場的聯系,豐富了村民生活,啟動了村民心中火熱的脫貧致富干勁。endprint

通路通電通網,搞產業才有了基本條件。通電通路,給通坪村村民接上了幸福生活的動力。村里條件改善后,許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已經被吸引回來發展種植養殖業,一批成規模的種養企業已經在村子里發展起來。

發展產業,為幸福生活加個保險

在一塊不大的坡地上,綠色的辣椒樹果實累累,白色的辣椒花星星點點。辣椒地旁,一盞電燈格外醒目,電燈身上,滿是密密麻麻的飛蟲尸體。

這是村民王萬貴的有機生態辣椒種植園。今年62歲的王萬貴是種植辣椒能手,而且頗有超前思維,他知道市場上有機生態蔬菜價格高好賣,學會了用燈光和電殺蟲的技術,不給辣椒打農藥,不給土地施化肥,產品在地頭就被客商搶光了。去年畝產達到6000元,4畝地毛收入達2.4萬元。預計今年收成也不會差。他說:“比種玉米強了不知多少倍。明年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p>

近年來,隨著村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各種產業也逐步發展起來。如辣椒、土豆等蔬菜種植,及生豬、白山羊、土黃牛養殖等等。

《民生周刊》記者見到養豬大戶段平時,他剛從養殖場里出來。段平以前跑貨運,賺了點錢,在村里發展產業的倡議下,他投入40多萬元,其中貸款10多萬,建了個480平方米的養殖場,養殖150頭黑豬。喂養8個月后,每只可賣出3000元,一批豬的毛收入就可以達到40多萬元。

宋鵬臣表示,通坪村堅持產業先行、產村相融,遵循“長短結合、種養循環、適度規模、綠色發展”的原則,以高山蔬菜和生態畜禽為主導產業,配套發展優質糧和特色林果,探索山區貧困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可持續路徑。

目前,依托通坪村蔬語種養專業合作社,建成了770畝脫毒馬鈴薯種植基地,實現畝產生態有機土豆1噸,全村共收獲土豆770噸,實現產值77萬元,并完成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與四川省林科院共建的20畝羊肚菌高效栽培技術種植示范基地,村集體經濟產生收益1.2萬元。引進禹珍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建設年產3000頭生態黑豬繁育場,實行“合同代養”,已啟動“三通一平”建設。已實現貧困戶代養黑豬16戶,代養黑豬80頭。選育15戶啟動圈舍建設,現已建成9戶。

“接下來,村里還將加快特色產業發展,比如加快推進高山蔬菜、魔芋種植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生態黑豬繁育場和養殖大戶圈舍建設,擴大高山蔬菜種植面積和生態黑豬標準化養殖規模,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戶脫貧沒問題、增收有保證?!?宋鵬臣表示,只有發展適合的產業,才能徹底解決貧困戶脫貧問題。

用村民的話說,有了這些產業,就天天有活干,收入才能年年長,這就給我們的脫貧致富安上了“保險”。記者從村委會的政務村務公開墻上,看到了一份明白賬:2016年通坪村居民家庭最低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8927元。今年底,通坪村將摘掉貧困帽子。endprint

猜你喜歡
羌寨廁所村民
寒池
廁所囧事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兜底扶貧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貧戶的個案考察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有趣的羌寨婚禮
警惕廁所性猝死
蔣虛村村民為何沒有獲益感
廁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