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技術企業使用國家專項資金的績效提升策略研究

2017-11-01 09:37李霞
財會學習 2017年21期
關鍵詞:專項基金高新技術績效管理

李霞

摘要:高新技術企業在獲取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切實提高了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這種發展很可能存在較為模糊的評價方式,如果無法從國家專項資金的使用績效上予以評價,其資金本身的利用率也無法辨識。為此,本文從財務績效、技術績效、社會績效的三個維度中提出績效提升策略,旨在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利用國家專項資金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新技術;專項基金;績效管理

我國政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央本級項目支出預算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等相關文件規定,以及現行財政預算管理條例,制定了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資質方法。同時根據各大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趨勢給予相應的專項資金支持,然而目前對于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依然較低。為此,提出高新技術企業提升國家專項資金補貼使用績效的優化策略,先做如下分析。

一、高新技術企業使用國家專項資金的績效現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和《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的文件指導部分高新技術企業得到國家專項資金扶持,同時部分地方財政予以當地高新技術企業相應的財政補貼。然而此前《信息時報》報道,目前我國政府補貼的高新技術專項資金其實際的使用績效依然較低,僅三安光電目前獲取專項資金支持便已超過35億元。但是如果剔除政府補貼部分,其技術本身并未轉化為有效的企業利潤值。其專項資金支持僅美化了企業財務報表,而從增發股票上的獲取資金雖然用于設備購置,但是其對于高新技術產業的全面推動極為有限,同時也容易造成相應的資源配置浪費。

二、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項資金使用績效的影響因素

(一)專項資金管理意識

國際給予高新技術企業專項資金支持,其本身的資金管理方向集中在企業把控維度。相對而言,企業具備較高的專項資金管理意識,各項資金使用明細梳理清晰,才能有助于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并有效利用專項資金合理配置生產資料與研究資源。反之,企業管理意識薄弱,其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也很難快速提升。尤其在缺乏相對管理經驗的情況下,其資金使用的合理性亟待證實。而國家專項資金使用績效本身也是針對企業發展理念的全面驗證,其衡量標準滲透于企業各項經營管理流程中,其高新技術項目質量以及完善率都是對于資金使用績效的權衡。

(二)項目流程管理效力

項目流程管理效力是企業研究項目的控制流程,同時也貫穿于項目實施的每個階段。那么從動態發展的循環過程中評估資金使用績效也更加具備合理性。如果在項目實施期間,企業并未完成原定計劃指標,其生產或研究規劃出現明顯偏差,便嚴重干擾了專項資金使用績效。假設未能及時糾正規劃方向,其資金使用績效的聯動反應同時也會影響企業長期發展。因此,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利用國家專項資金的環節中,其項目流程的可行性、科學性、客觀性、可靠性,都是評估管理效力的相關變量因素。只有依據原定計劃實施管理流程,才能提高國家資金的使用績效,進而支持企業運行環境的改善與研究項目的順利推進。

三、高新技術企業提升國家專項資金補貼使用績效的優化策略

(一)增強技術績效資金管理意識

重視專項資金管理意識,首先應當從提高技術績效著手。其技術績效的管理層面存在與企業專項研究課題的管理維度中,其項目負責人、科研技術人員、營銷管理團隊等皆為直接管理目標。同時高新技術企業應當重視自身的高級人才培養,進而突出研究項目本身與人才支持力度的合理配置。在高新技術產業中,其高級人才的比例與保有量相對較低,科研項目的時間與資金投資比例,往往受到人為技術干擾。因此技術績效的管理維度,實質也是圍繞其人才管理的實際方向。如果人才保有量與比例趨于良性循環與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即便當前技術績效的關系效能較低,但后期成長空間相對較高。尤其在多數高新技術企業中長期外聘高級技術顧問,也是當前技術人才匱乏與缺失的限制。那么突破其限制的發展要素與基礎條件,在于企業利用專項資金的使用比例。只有平衡科研資源與人才配合的資金使用比例關系,才能優化配置生產要素與資源,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在長遠發展中穩步實現提高國家專項資金補貼使用績效。因此,高新技術企業應當完善高素質人才培養機制,以及管理與評價乃至激勵的相應管理體系與運行機制,從而加快建立掌握專業技術的高級人才團隊。

(二)強化財務績效資金流程控制

高新技術企業利用國際專項資金投入科研項目,其項目進度本身受到多種因素干擾,同時在不同研發階段受到風險因素制約。那么合理規避其風險因素,才能強化財務績效資金流程控制,繼而通過財務績效促進專項資金的使用績效。

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應當重視科研項目在管理維度中的財務使用情況,通過細分與界定的精準度,明確科研任務與開發人員的內在聯系,從而充分調節每一階段的開發研究銜接。同時設立自上而下的財務管理職能與規范,以實際工作產出和科研成果為衡量標準與指標界限。為了促進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實效性,必須充分掌握具體人員、具體職責、具體工作量、以及完成效率與完成時間的比例關系。并將相關的比例協調關系繪制成冊上交于項目執行人,進而由會計部門和負責人共同制定財務管理細則,加強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績效資金流程控制。

另一方面,必須全面編制進度計劃的財務輸出標準與方向,其標準化的財務指標是完成技術研發可利用資金比例的明確指標,而財務輸出方向也是明確其資金投入指標合理性的全面鑒證。優化配置其技術指標的研發標準與方向,同時也是規避項目研發風險與復雜性的合理方式,適度條件研發路徑也需要從財務支出比例中尋求評點。同時,項目研發階段能夠承擔的風險比例必須明確,在編制項目進度的環節上,必須以高新技術企業的實際情況為依托。任何財務輸出方向偏差,都有可能導致績效管理效能喪失。為此,基于避免資源浪費的基本原則,進一步落實項目管理財務績效才能短期內快速提升國家專項資金補貼使用績效。

(三)完善社會績效信息反饋機制

社會績效信息反饋機制是評估高新技術企業是否具備專項資金使用能力的衡量指標,如果企業自身長期以來缺乏多維度衡量指標的考驗,即便當前技術能力突出,其潛在的發展動力與可發展潛力也相對較難評估。而引入社會績效信息的反饋機制,則是在全社會視角下鑒證項目可行性的衡量體系。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全面發展具備較高的驅動力,注入這種驅動力才能激勵企業不斷前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當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必須理清企業內部科研管理的組織形式與執行體系,在此基礎上制定可行性較高的績效約束條件,并采集完成度數據用于績效結果評價。其次,重視評價專項資金的合理使用數據信息的收集情況,包括資金使用、生產研發、推廣運營、以及終端市場銷售的實際情況,進而綜合評估管理績效的適應度與可行性。最后,績效評價綜合社會評價指標,需要綜合評價結果呈交政府管理機構,針對現行管理效果做出認可或否定。在其指導維度中尋求更為合理的發展空間和改進方式,從而突出相應的項目運營水平,支持經驗總結與合理規劃的運行機制落實。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新技術企業在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完全依賴于專項資金的支持,提高自身的管理效能也是保證國家專項資金合理使用的必要方式。因此,在高新技術企業提升國家專項資金補貼使用績效的優化策略上,本文提出三個維度的參考建議:增強技術績效資金管理意識,強化財務績效資金流程控制,完善社會績效信息反饋機制。

參考文獻:

[1]谷俊濤. 黑龍江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專項資金使用績效提升策略分析[J]. 科技與管理,2012,14(01):10-13.

[2]章新蓉,梁正偉,陳煦江. 政府補助時序模式抉擇——高新技術行業政府補助、R&D投資與績效的中介效應[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11):42-47.

[3]陳影. 政府扶持、高新技術與企業績效——高新技術上市公司證據[J]. 財會月刊,2016,(15):57-62.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鹽城環保技術與工程研究院)endprint

猜你喜歡
專項基金高新技術績效管理
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研究
漢壽:鄉鎮教育專項基金超千萬元
天津農商銀行“興農助教”專項基金已資助6590名學生用款逾1568萬元
民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基金會專項基金 管理工作的通知
貴州省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增長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6%
淺談社保專項基金內部審計
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首次突破2000家
醫院政工績效管理探析
淺析高新區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