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事艱難,李白為何不還家? 論《 蜀 道 難 》的教學設計

2017-11-02 20:29石海濤
學習導刊 2017年8期
關鍵詞:蜀道難李白詩歌

石海濤

摘要:在詩歌教學中,應“把握詩歌的抒情特征”“探究詩歌的意境創造”“品鑒詩歌的藝術語言”,本文以《蜀道難》教學為例,把握其思想感情,使學生更好了解詩歌及詩人的情感表達。

關鍵詞:蜀道難 詩歌 情感 李白

一、教學目的

在知識與能力上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技巧及手法,如想象、夸張、用典、渲染等;在過程與方法上,強調反復誦讀,把握這首詩參差錯落的語言特點,在吟詠中體會蜀道的雄奇壯麗、高峻險要,感受詩的聲韻美;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強調閱讀理解并探究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及主題。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立足于“讀”,品味詩的意蘊、語言、藝術風格。如何調動想象力及感悟力,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難點。因此,筆者認為可采用誦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

三、教學設想

《蜀道難》是一首詩歌,詩歌是通過形象思維,用凝練、形象的和有韻律節奏的語言,集中反映社會生活,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文學樣式。在詩歌教學中,應“把握詩歌的抒情特征”“探究詩歌的意境創造”“品鑒詩歌的藝術語言”,我想所有這一切的進行應該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如果沒有學生反復朗誦,那么一切的分析都是空的,學生也無從獲益。應該有一種教學方法讓這一切水到渠成。

“讀”也是有技巧的。要讀的自然,讀的入心,讀的終生難忘。

“詩從肺腑出”,《蜀道難》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肯定是個難點,可以放給學生討論。關鍵是學會“知人論世”。

教學節奏的把握是關鍵,好開頭還要好結尾;中間一定要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要有思維的碰撞,鼓勵學生結合資料進行探究和學習。

四、教學過程

一是課前預習階段。預習李白生平及相關知識字,詞課前預習并疏通文意。

二是課題簡析?!妒竦离y》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稑犯忸}》云:“《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崩畎椎臉犯c歌行體,他把自己的個性氣質融入樂府詩的創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種奔騰回旋的動感。他是非常自負的士人,在《古風》中有“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的豪語,他繼承漢魏樂府敢于哀樂、緣事而發的優良傳統和詩歌風骨。

三是教學導入

通過展示圖片,引導學生談感受,引出“穿越時間的長河、跨越空間的阻隔,來到盛世唐朝,帶上我們所有的激情,和“詩仙”李白去體驗,去吟詠《蜀道難》!”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把節奏標出,初步感受詩歌文意。)

讀完后,教師引導:《蜀道難》氣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正如曾國藩所言“非高聲朗誦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趣”,下面大家一起來一遍,在誦讀中深入其詩情,參悟其畫意,用心感受詩的聲韻美和意境美。

四是鑒賞課文,領悟語言,品析“難”。(此處從略)

五是交流合作,探究“難”。結合學案補充材料,學生交流,言之成理即可。教師提出探究性問題:該詩為送別友人入蜀之作,同為送別,但是他沒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沒有“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的”凄涼,更沒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纏綿悱惻,面對蜀道的高峻險絕,送別友人執著西去的背影,引發李白對自己人生的思索,面對人生際遇之坎坷,面對出世入世之矛盾,李白奉勸友人早日還家,可是李白為何不還家?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明確:老師小結。對探究性的問題,我們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胡適語)

教師補充說明:結合所給生平及詩歌材料,探究不同時間段李白詩歌風格有所不同,體悟一生狂傲不羈、飄逸灑脫的李白,在安史亂起,他在廬山,為何接近六十歲還要入永王李璘幕府,慷慨從軍,李璘兵敗,他被流放,途中遇設放歸,流寓南方。如果就此也罷,李白在60歲的時候聞知李光弼出征東南,他又想從軍報國,無奈半道病還,前往著名篆刻家當涂縣令李陽冰家,次年病逝,年62歲。李白奉勸友人早日還家,可是李白為何不還家?

明確:1、胸懷天下的理想抱負。士人情懷,家國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與擔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最好的明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崩畎状硎⑻剖咳朔e極入世、進取的人生態度,他是個功名心很強的人,有強烈的“濟蒼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

2、性情使然。自負、自信及自命不凡,剛直而不圓滑,易得罪人。任俠,仗劍走天涯;輕視名利,一生都在游走。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舉入仕之路,又不愿從軍邊塞;而是寄希望于風云際會,始終幻想著“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蓋世功業之后功成身退,歸隱江湖,留的身前身后名,始終相信未來,具有樂觀豪邁的精神。

3、社會時代因素。盛唐時代需要李白的詩才而淡化了他齊家治國的治世之才,到了后期國運的衰退讓李白似乎又看到了“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所以舉動出奇也不為過,反而凸顯了李白人格的高尚。

教師補充: 李白有屈原“哀民生之多艱”之悲憫,有曹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壯志,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之胸懷;更有陶淵明“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之灑脫,更有蘇軾“人生如夢、一蓑煙雨任平生”之坦蕩,更有辛棄疾“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之落寞。但是“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過于理想化的人生設計,在現實人生中當然要不斷遭致失敗,使他常常陷于悲憤、不平、失望之中,面對人生際遇之坎坷,理想與現實之沖突,一路行走,一路追求,始終放不下自己的報負,始終放不下自己的國家,始終追尋著理想,始終保持這自負、自信和豁達、昂揚的精神風貌,他灑脫奔放而又沉郁悲涼的行走在人生之路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士人,更激勵著當下的我們為夢想而孜孜以求,提示我們要相信未來,熱愛生命,路再難也要頑強的走下去,因為“理想”之光不滅。

六是布置作業:以“在路上”為話題,對現在或將來的自己寫一句話。endprint

猜你喜歡
蜀道難李白詩歌
我和詩歌的關系(創作手記)
開心校園
七月詩歌
詩歌的奇怪隊形(一)
詩仙李白的歸宿
從文本文化解讀的解碼方面略談《蜀道難》的英譯
李白《蜀道難》兩個譯本比較
倒下的那一刻
詩歌過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