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閱讀指津

2017-11-03 02:31王旭東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17年10期
關鍵詞:曾鞏柳州百姓

王旭東

贈序之文自韓愈、柳宗元倡導之后得到快速發展。到了宋代,再經歐陽修的改進而更趨成熟。到了曾鞏,其贈序文不僅內容充實、見識高遠,還能給友人以積極的鼓勵,如這篇《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是曾鞏送別李材叔的贈序文。在文中,曾鞏既沒有像以往的贈序那樣敘寫友情,也沒有感懷離別,而是期望李材叔安心為政、清明吏治,在柳州安心干出一番大事業。即便是這樣的勸勉之言,曾鞏也不是直言相告,而是委婉曲折地表達。

今天的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經濟較為發達。但是在宋代,柳州屬古南越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十分落后。宋人為官又一向是重內輕外,世俗多以為只有在京師混不下去的才會被打發到偏遠之地。而柳州、象州這些地方那更是偏之又偏、遠之又遠,柳州的官員又大都是遭貶謫之人,幽怨、抑郁的心情使他們無心在柳州干事業。

本文第一段,曾鞏先開門見山地指出了時人對柳州的錯誤看法和多數官員到任后的不良風氣。官員們認為“南越偏且遠”“風氣與中州異”“咸小其官,以為不足事”。于是,還沒到任就開始籌劃調回來;到任之后更是“皆傾搖解弛,無憂且勤之心”。抱著這種為政心態,柳州自然得不到發展。曾鞏認為,柳州比同為邊遠之地的福建、四川落后的原因就是官員無心治理地方,“莫致其治教之意”。這種為政心態不僅造成了柳州的落后,更是給柳州百姓帶來了不幸。因此,曾鞏發出了“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的感慨。

李材叔遭貶柳州,曾鞏當然擔心他像其它柳州官員一樣痛苦蹉跎,不能安心為政一方。于是,曾鞏用“既來之,則安之”的為政理念、豁達灑脫的積極心態來開解李材叔。在第二段,曾鞏指出柳州有著獨特的優勢:第一,京師與柳州之間交通便利,“水陸之道皆安行,非若閩溪、峽江、蜀棧之不測”,比福建、四川等邊遠地區要好。第二,柳州氣候和中原相差不大,“起居不違其節,未嘗有疾”,況且即使在中原地區,也不能杜絕疾病。第三,柳州物產豐富,有冠絕天下的水果資源、花卉資源和美食,既能盡情享用又能發展經濟。第四,柳州百姓民風淳樸,“人少斗訟,喜嬉樂”。柳州有這些交通優勢、氣候條件、豐富物產和淳樸民風,還不能得到發展,只是因為官員沒有“久居之心”!

在第三段,曾鞏批評了柳州官員的眼高手低。那些官員認為柳州官小,“以為不足事”,曾鞏卻認為:“古之人為一鄉一縣,其德義惠愛尚足以薰蒸漸澤,今大者專一州,豈當小其官而不事邪?”古時候的人治理一個鄉、縣,尚且能夠用道德、仁義、恩惠、慈愛對所管的百姓進行熏陶和教化?,F在的官員能夠獨掌柳州這樣一個州,怎么能把柳州官職看得低一等而不認真為政呢?其后,曾鞏勸諭那些去柳州做官的官員,應該有“久居之心”,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柳州“滌其陋俗而驅于治,居閩、蜀上”。段末,曾鞏進一步指出只有“材之穎然邁于眾人”的官吏才能把柳州治理好,而李材叔正是能夠實現曾鞏這一主張的杰出人才。

最后,曾鞏提到李材叔的兄長李公翊在緊鄰柳州的象州擔任知州,兩州共同進步,真是越地百姓的幸運!值得慶賀!

柳州本是蠻瘴之地,遭貶亦易困頓沉淪,曾鞏卻把柳州寫得如同世外桃源,把為官柳州寫得大有可為。把贈別之文寫得溫暖人心實屬少見,曾鞏此文卻能層層推進,含蓄地表達出對朋友暖心的安慰、貼心的勸勉、誠心的鼓勵和真心的期盼,為大多局限于敘寫離情的贈序文展現了一種新氣象,開創了一種新風尚。endprint

猜你喜歡
曾鞏柳州百姓
柳州柳工叉車有限公司
不讓百姓撇嘴罵
百姓記著你
曾鞏生平
百姓看家“風”
柳州老年大學校歌
朱右《唐宋六家文衡》與曾鞏散文
新聞浮世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