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通過學科融合豐富小學語文課堂

2017-11-03 16:54王海燕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關鍵詞:學科融合科學實驗小學語文教學

王海燕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北疚难芯苛巳绾瓮ㄟ^學科融合在豐富小學語文課堂的同時有效促進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科融合;情境渲染;寫畫結合;游戲;科學實驗

語文學習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秀的課文,它們具有較強的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注重跨學科的學習,能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這對增強語文課程的整體效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根據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輔助策略,通過學科之間的融合,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一、與音樂相融合,情境渲染語文

有人說,語文是看的藝術,而音樂是聽的藝術。讓高雅的音樂巧妙地融入語文課堂,可使語文教學達到潛入心扉、潤人心田的目的。翻開語文課本,我們會發現有些課文本身就是歌詞,音樂和語文的結合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悟相同題材的教學內容,這樣的結合給他們帶來的體驗會更深刻。

再如在進行《月光曲》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在這篇課文中重點在于第9自然段中的內容,在這部分內容主要是介紹了音樂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這首曲子的具體情境。對于這部分內容學生很難理解清楚。在進行這階段中可以播放這首鋼琴曲給學生聽,引領學生在曲子中細細品味貝多芬創作這首曲子的過程,并讓學生帶著感情朗讀課文,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在頭腦中畫出曲子中的相應畫面,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另外,配樂作為課文朗讀的一種情感渲染道具,也是語文課上經常使用的。真情的朗讀與美妙的音樂合璧,既可以渲染氣氛,又能使朗讀者的語言表達得到情緒上的依托。如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欣賞配樂演唱,將輕松欣賞與用心體悟相結合,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能讓他們感受到漢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與美術相融合,圖畫助力語文

作文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點,當然也是難點。盡管語文教師費盡心思,但是學生依然覺得無處下筆。將美術與習作教學有機融合,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習作素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學生習作水平不高的很大原因是缺乏想象力??筛鶕W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借助視覺形象,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低年級學生喜歡用筆涂涂畫畫,在他們筆下每一次涂鴉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但由于年齡小,缺乏組織和駕馭語言的能力,表達時往往條理不清或者詞不達意。如教學畫自己的小手時,畫完后可請大家發揮想象,在圖畫上添上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再創造。學生有的在大拇指處畫上眼睛,小手圖案變成了一只可愛的鳥;有的在手指上加上樹,綴上花,小手就成了連綿的山脈;還有的將手指描成形態各異的手指娃娃……學生邊畫邊說,就在這愉快的畫畫說說中,自然而然地經歷了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展,既激發了興趣,又為寫話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小學階段的習作練習,主要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寫畫結合,既降低了取材的難度,同時也放緩了習作的坡度,而且還不斷融入學生新的想象和創造。最后學生交上來的作品,圖文并茂,精彩紛呈。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作品做成冊子,讓他們相互傳閱,這樣既有親切感,又有成就感。

三、與體育相融合,游戲豐富語文

在玩中學語文,一定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高高興興地上語文課。如果詞語本身是體育活動的名稱,適時將其與體育課相融合,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理解這部分課本內容,肯定比讓學生讀詞記詞翻字典等要學得快。比如表示體育器械的詞,光靠教師的描述,學生很難理解到位。若帶著他們親眼見見這些器械,并請體育教師當場示范一下,那效果絕不是口頭講解可以做到的。另外,對于一些表示運動的詞串,也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習,比如最常用的“我做你來猜”。游戲前,先把要學習的詞語分別寫在卡片上,然后,一個人看過詞語后,通過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轉化為動作,讓其他學生來猜。當學生盡情游戲時,根本不用教師強調,他們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為什么投籃球的“投”、打排球的“打”是提手旁,而跳高、跳遠的“跳”、踢足球的“踢”是足字旁。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讓他們舉一反三,在玩的過程中想想還有哪些用手或用腳完成的動作,如此相機補充應運而生。

四、與數學相融合,彌補語文教學方式的不足

在進行《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紅軍在接到任務到達瀘定橋的時候,是如何克服困難,以常人難以達到的速度行軍的我們可以整合數學策略進行教學,完成課文重點內容的教學任務之后,向學生出示了一個數學計算題:行軍110千米共用了10個小時,請問每個小時需要行軍多長距離?讓學生動動腦筋解出這道數學題的答案。這道數學題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同學來講是“小菜一碟”,很快學生就解答出了問題的最終答案:每個小時需要走11千米才可以完成任務。老師緊接著追問學生,那么在《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里面紅軍行軍的速度是不是最快的速度,還是說是平均的行走速度呢?為什么呢?老師要求學生思考這兩個問題的時候要緊密結合課文。很快的學生又給出了答案,他們覺得這個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原因①:在課文中紅軍已經一整天都沒有進食,他們肯定已經是饑腸轆轆了,在這樣的狀態之下行軍的速度肯定會有所減緩,因此是平均行軍速度。原因②:在教材里面講到紅軍行軍的時候是在一個下雨天的晚上,而且是在泥濘的道路中行軍,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之下肯定會加大了他們前行的難度,其速度也肯定會變得較慢,因此應該是平均速度。還有許多學生從課文中尋找到另外的原因。利用數學中的簡單運算,把教學內容中的多方面因素都緊密結合在了一起,把平時較為沉悶的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順暢溝通的場所,學生被教師的生動教學深深吸引,對課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總之,小學語文與其他學科聯結、互補及滲透,既豐富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能力。多學科的巧妙融合,恰似引入語文教學的一溪活水,讓整個小學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了,學生的語文素質以及其他各科的素養和能力自然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麗麗. 小學語文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淺談[J].教師,2011(15):30.

[2]徐芳.他山之石 可以攻“語”——“科際互動”能給語文教學帶來什么[J].江蘇教育,2013(33):34-35.endprint

猜你喜歡
學科融合科學實驗小學語文教學
基于項目的中學學科知識融合路徑探析
網絡空間安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與途徑探索
中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將于4月發射
強化師生互動, 保持課堂活力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融合
精心準備 科學實驗
國際空間站上的科學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