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開發整合的思考

2017-11-07 20:17盛微微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0期
關鍵詞:品德家鄉家庭

盛微微

【摘 要】品德資源豐富多元,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生為本,從學校、家庭,社區、網絡媒體和學生個人等幾個方面巧妙開發課程資源,科學合理地整合,保證品德課程的高效實施。

【關鍵詞】校本資源;家庭資源;地域資源;網絡資源

大千世界,品德資源豐富多元,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圍繞教學內容,選取自然、社會和學生生活中有價值的內容,尋找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將其融入品德課堂,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呢?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就如何以生為本,巧妙開發課程資源進行了頗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探索與研究。

一、關注學生的成長搖籃,選取鮮活的校本資源

(一)亮麗的校園景點,動態的環境資源

校園環境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包括顯性的校園景點、設備設施,又包括隱性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我校是南通市綠化先進單位,被譽為“花園式小學”,綠草如茵、鮮花芬芳,假山長廊、小橋流水,讓人流連忘返;研究性學習版面、學生眾多的成績展示,讓人嘖嘖稱贊;校園內的植物名片、蔬菜實踐基地、文化長廊,班級中的“圖書角”、“生物角”、“我能行展示臺”、“古詩欣賞”、“一周新聞”等,讓人回味無窮;豐富多彩的校園讀書藝術節,讓學生們不僅活躍了身心,更提高了能力……所有這些都成為校園中一道道亮麗的風景,構成了校內動態的知識源,這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最豐富的課程資源中心。

比如在教學《千年不衰的漢字》一課時,我考慮到學校是南通市書法特色學校,學校走廊里、每一面墻壁上都掛滿了老師和學生的書法作品。近水樓臺先得月啊,我在教學時,領著學生邊欣賞這些優秀的書法作品,邊講解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學生們感到很自豪,對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的敬仰轉化成了作為中華子孫必須好好學習,認真寫字,傳承經典,發揚民族精神的決心。

(二)多彩的校園生活,深厚的人文資源

學校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搖籃。多樣化的校園生活資源,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緊密結合校園生活實際的探究素材。這些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資源最能喚醒學生的道德情感。

比如,我在參加南通市優課比賽時執教《有多少人為了我》(品德與社會三下)。這一課由“他們為我做了什么”“小采訪”“小辨析”“你能為他們想一想嗎”四部分組成。通過觀察、訪問身邊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尊重他們的人格,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二、關注學生的生活細節,開發獨特的家庭資源

(一)搜集生活資源,增強認知感悟

家庭,是每個人道德成長的發源地。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最能激發人的情感,最能帶給學生情感上的體驗。在教《在爸爸媽媽關心下成長》一課時,我充分發掘學生的生活資源,把學生生活原貌生動地活化于課堂,帶給了學生情感上的真切體驗、經驗上的真誠共享。

(二)巧用親情資源,增進情感體驗

親情,是永遠也不會褪色的資源。家庭教育因為各個家庭不同的環境和條件,所以凸現出很多層面。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總是有一份神秘。但是,因為缺少應有的溝通,所以他們很少知道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什么樣的,有的話,也難以面對面交流,呈現出“愛你在心口難開”的狀態。在教學《父母的疼愛》時,我在課前布置了一份親情作業,讓每個家長給自己的孩子寫一封信。課堂上給孩子們閱讀,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一片愛心。

(三)共享家庭資源,豐富道德經驗

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指導學生開發的家庭資源不僅包括家庭中的藏書、照片、錄像等圖文聲像資料,還應包括學生耳聞目睹的家庭生活經歷,以及通過調查采訪能發掘的家庭成員或親屬的不同閱歷及工作環境中所能提供的各種資源,這些家庭資源的開發在“家庭”主題單元的教材中顯得尤為重要。

三、定期組織實踐活動,開掘本真的地域資源

(一)量體裁衣,讓資源運用富有“適切性”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為他們的認識是循序漸進式的,因此,地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富有“適切性”,要關注兒童生活,以學生的生活和經驗為起點,量體裁衣,尋找并精選最適合兒童的最優化資源,才能更好地達成品德教育目標。

蘇教版品德三年級下冊《11.請到我的家鄉來》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家鄉的自然景物和物產,從中體會家鄉的可愛,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我首先讓學生回想到外地去旅游時,都會做些什么呀?導入話題后,讓學生想想,家鄉的海鮮節到了,許多外地朋友來到啟東做客,你會如何向他們介紹我們這里的風景名勝和地方小吃呢?因為課前學生都搜集了資料,因此,他們對家鄉景點都能娓娓道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組擬定“啟東一日游”線路,然后進行對比交流。在40分鐘的自由交流和自主活動中,學生對于家鄉啟東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不斷深化,課堂的最后再次點題并引出下節課討論家鄉美食和土特產的要求,激起學生頗具自豪感的小主人翁意識,也引發大家進入下節課學習的興趣。整個活動,貼近生活,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熱情高漲,學得興趣盎然,學習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豐富體驗,讓資源運用更具“實效性”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品德與生活課是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課程目標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多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與學的中介?!薄盎顒印睉摮蔀槠返陆虒W中靈動的音符。地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依托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體驗,在體驗中積淀感悟,在感悟中明理導行,只有這樣才能讓品德教育更高效、更實效!

我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牽江攬海,景色迷人。海洋文化是我們的特色文化。在教學《大好河山任我游》前,我們組織學生游覽呂四港,圓陀角等自然風光,那波瀾壯闊的豪放,魚蝦滿艙的喜悅,讓學生回味無窮。然后,布置學生搜集家鄉風景圖片,學唱《啟東山歌》和啟東民謠,向父母長輩了解啟東的民俗。課上,出示了大量的家鄉美麗風光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家鄉的各個旅游景點。學生個個爭先恐后,暢所欲言,自豪之情溢滿臉頰。

實踐證明,依托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與洗禮,不僅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豐富了學生愛家愛國的情感。這樣富有實效性的地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讓品德教育更具實效!

四、關注信息媒體,巧用時尚的網絡資源

網絡資源主要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資源豐富多彩,應有盡有。教師應與時俱進,勤關注各類媒體信息,并進行有效的篩選,巧妙運用到品德課程中去。

如,我在教《中秋與重陽》(二上)時,是這樣設計的:

師:剛才,我們了解的這些啊,都是較為普遍的風俗,全國各地還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播放各個網站上查閱到的全國各地的重陽節風俗民情。

……

師:孩子們,你們真的非常懂事,時刻都想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的辛勤勞動讓我們一天天長大,他們的諄諄教誨使我們一天天懂事。一直以來,有一則家喻戶曉的廣告深深地打動著我,今天在這兒,我愿與大家一同分享。

播放中央臺公益廣告《為媽媽洗腳》。

……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搜集了網站上查閱到的全國各地的關于重陽節的民俗風情,讓學生深入透徹地了解了重陽節的源遠流長。通過觀看公益廣告,讓學生在看中思,在思中學,品德教育的目標在無言中完滿達成。

五、結語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巧妙發掘教學資源,及時調整課堂預設,科學整合寶貴的教學資源,這樣,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將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在人文的品德課堂中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的品德課堂教學也將更富有生機與魅力!

猜你喜歡
品德家鄉家庭
家庭“煮”夫
品德微視頻評價的思考
品德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論茶的君子品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