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創建新型班級文化

2017-11-08 21:29陳昆婷
師道·教研 2017年10期
關鍵詞:警句特質師生

陳昆婷

班級文化蘊涵著班級教師、學生對班級的認識和態度。班級是教師和學生交往的主要陣地,是學生學習和交往的基本單元。良好的班級文化,有利于學生自信心、團體榮譽感的培養和發展,也有利于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作為學校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環境,班級左右和影響著個體的成長。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就要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班級文化的重要性

班級文化的核心是班級里每一位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它產生于班級內部,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同和維護并隨著班級凝聚力的增強而日益強大,最終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在班級文化建設、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班級文化建設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積極營造和努力的結果。它不僅僅是班主任的理念,更不是班主任強加給學生的,而是所有學生及任教教師精神追求的根基和目標:它最終體現在老師對學生在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上的理解和認同。班級文化是班集體中所有人的一種文化的縮影和凝練。

其次,班級文化是班主任及學生對班級物質環境、制度規則以及精神風貌的認識和態度。良好的物質環境如果造成了與人的隔膜甚至對立,這樣的物質環境就無法激發師生對物質文化的渴望和認同:完善的規則制度如果缺乏對師生日常行為以及交往的制約和規范,這樣的制度僅僅是束之高閣的“規章制度”而已,它沒有體現在師生的行為習慣中,談不上所謂的制度文化;同樣,精神也未必是學校的精神文化,班級墻壁上充斥了各種各樣裝裱精美的“名言警句”,然而如果格言和警言僅僅是一種意識的強加或管理層的“一廂情愿”,那么警句就僅僅成為一種裝飾品。精神文化不是名言警句的累加,而是這些名言警句的產生過程,是其在學校中的合理法性,是師生對待警句的態度。

最后,班級文化是班級內涵和底蘊的綜合體現,是一個班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說到內涵和沉淀,一開始的時候并不是班級的內涵和沉淀,而是將校園文化沉淀在班級里,因為一接班時班級文化是不能馬上形成的,但是不能采取放任的態度。在先烈東小學這樣的老校,校園文化已經成型,當學生成為先小的一份子時,就先接受先小的文化熏陶,然后才開始積累學生在班級里發生的點點滴滴小事。當班主任重視了小事并善于從細微中塑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行為及價值取向時,屬于自己班級的班級文化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二、新型班級的特質

要創建新型的班級文化,必須深入探討新型班級的特質。只有全面把握新型班級的特質,才能產生新型的班級文化。著名教育學家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研究中有關于小學班級建設新模式的研究報告,報告中對班級的性質和功能有了新的定義,對班級文化建設也有了新的特質:

第一,重心下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教育對象與目標方面的重心下移,班級文化建設不僅僅是為少數“尖子”學生而營造的,而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主動發展,這不僅是教育由精英向大眾的轉換,而且體現了教育觀念和行動中“具體人”的誕生,對每一個人的幸福人生與價值的關愛。另一方面,重心下移還包括管理重心的下移。學校教育唯有在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動性和潛力都被開發,并在教育教學實踐產生交互作用時,才能辦出個性和生氣,才會成為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每個具體人的生存發展的有機構成,正如有的專家說,班級文化是班級制度、管理和特色的綜合組成。

第二,結構開放。這是現代型班級文化的又一特質,一個是向外的,對網絡、媒體的開放,對社區、社會的開放,以及學校間的相互開放。另一個是向內的,在管理上向師生的開放和教育、教學活動中向學生發展的可能世界開放。

第三,動力內化。發展動力的轉換是最深層次的轉換。動力內化意味著班級形成自己內在的發展需求、動力和動力機制。提出班級文化建設的意圖在于:每一間教室都應擁有自己學生的文化,教室墻壁文化的內容應該充滿著學校生活的激情。教室布置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力求色彩協調,格調活潑,寓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充分尊重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班級文化建設是一門科學,一種藝術,更是學生生命的外顯,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僅能給學生以知識,還創設了一個適合學生身心發展、凈化心靈、陶冶精神的環境。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

猜你喜歡
警句特質師生
名言警句的神反轉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癡顛狂怪”特質
名言警句要記住
名言警句
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特質
麻辣師生
抓住特質,教出說明文的個性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成功的師生溝通須做到“三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