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日新精神”的滲透方式

2017-11-08 09:41林莉丹
師道·教研 2017年10期
關鍵詞:仲愷廖仲愷校訓

林莉丹

為了培養學生愛國愛家的赤子情懷、圖強進取的精神追求和勤奮踏實的優良品德,學校從創造課堂教學氛圍、營造校園人文環境和開發校本課程三個方面著手滲透“日新精神”教育,不僅深入挖掘了校訓文化,同時還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文化價值。

一、“日新精神”內涵初探

仲愷中學是一所以廖仲愷先生名字命名的名人紀念性完全中學,本校校訓正是“日新精神”。聯系仲愷先生生平事跡,結合本校文化建設實際,通過對校訓文化的認真解讀和調查研究,筆者認為“日新精神”基本內涵包括:愛國愛家的赤子情懷、圖強進取的精神追求和勤奮踏實的優良品德。在校園中,“日新精神”更多可以具體表現為在思想上積極上進,在紀律上嚴于律己,在學習上勤奮刻苦,在狀態上欣欣向榮,在行為上遵紀守法,在品德上追求完善等。

二、“日新精神”滲透方式

如何在日常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弘揚“日新精神”,以校訓文化為載體開展有特色的道德教育,是我校的一個重要議題。

1. 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歷史教學需要改變課堂式的單向傳播模式,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等創新教學模式,把“日新精神”教育與部分高考內容有趣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對“日新精神”的學習興趣。例如講到《辛亥革命》一課時,可以補充廖仲愷何香凝的革命事跡,讓學生從中感受愛國主義精神;又如講到《近現代社會生活變遷》時,可以讓學生創設情景、親身演繹“廖何大腳情緣”。

除了歷史課,其他一些文科類課堂也可以適當增加日新精神的內容。例如語文課可以對以《訣醒兒、承兒》為代表的廖仲愷作品進行賞析,了解廖仲愷先生視死如歸的精神及其對理想的堅定信念;政治課可以引用國家領導人對仲愷精神內涵的最新解讀等;班主任還可以利用班會課開展“日新精神”的主題教育活動。

2. 營造濃厚的校園人文環境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睂W生不僅可從課堂上汲取知識,更重要的還是從校園氛圍里感受一種熏陶和感染。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可以從兩個方面營造:一是發揮“硬文化”作用,一尊雕像、一件文物、一行警句、一幅圖片,都會給學生傳遞富有教育意義的思想信息,催人奮進,助人自律。我校在硬件設施方面建設得很到位,有以廖仲愷、何香凝的名或字來命名的教學樓、景觀,在校園最醒目之處有廖仲愷雕像,還設有專門的展覽廖何革命圖片的紀念室等。發揮“硬文化”寓情于物的作用,可以營造出濃厚的人文歷史底蘊,凸顯環境的歷史內涵。二是開展“軟文化”活動,每學期可開展一次有關日新精神的手抄報比賽或者黑板報比賽;開展一些主題為“我與‘日新精神”“我認為‘日新精神”“‘日新精神對我”等演講比賽,又或者舉辦一些有關“日新精神”的知識問答競賽,現場作文大賽等等。通過這些比賽活動,學生可以真正親自去深入理解、深刻體會,甚至親身實踐日新精神的基本內涵,從而達到不斷完善自身素質的目標。

此外,學校還可以邀請相關學者或者組織相關教師不定期舉辦有關“日新精神”的講座,或者專門開設與“日新精神”有關的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學生聽講。當然還可以利用廣播臺、學生會、團委等一些學生組織,大力發揮宣傳引領作用,每月進行一次有關廖仲愷先生事跡和“日新精神”內涵的宣講。組織開展各種“軟文化”活動,讓學生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滲透“日新精神”教育。

3. 開發多樣的校本文化課程 如新生入學教育,在新入學的高一新生教育中,年級可以派發有關廖仲愷先生生平簡介和“日新精神”介紹的小冊子,并在年級安排下統一學習;設校史展覽室,將學校多年所形成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日新精神發展通過校史展覽室充分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校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接受“日新精神”的熏陶;編訂校本教材,聯系學校實際,突出“日新精神”教育的重點,將廖仲愷和何香凝一生事跡有選擇地選取部分內容編訂為校本教材,同時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將“日新精神”提升為文化經典和勵志樣本,突出“精神日新德日新”的日新價值和意義,為中學生提供更為現實的道德教育。

責任編輯 王思靜

猜你喜歡
仲愷廖仲愷校訓
校訓展示墻
一道競賽求值試題的探究
體現“親愛精誠”校訓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訓”
強強聯合 仲愷高新區波士頓孵化器邁進2.0新時代
中華革命黨時期廖仲愷在日活動的若干史實考辨
廖仲愷夫婦詩畫聯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