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部衛歷史源流簡析

2017-11-13 11:46吉正常朱恒星吉永華
西南學林 2017年2期
關鍵詞:鎮雄洪武云南

吉正常 朱恒星 吉永華

(政協鎮雄縣委員會)

洪武十五年正月丁亥日(1382.1.21),朱元璋令置云南左、右、前、后、普定、黃平、建昌、東川、烏撒、普安、水西、烏蒙、芒部、尾泗一十四衛指揮使司,從此設立芒部衛(后與芒部府合署辦公,改為芒部軍民府)。據《明太祖實錄》《明史·職官志》《明會典》《明大政記》載:朱元璋令吉劦將軍為首任芒部衛指揮使司(正三品。后享:正留守都督指揮使、衍圣公,龍虎將軍,正二品),領芒部軍政事務。首任芒部府土知府加按察使為隴飛沙。

一、設立芒部衛

1.作戰經過:據 《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十四年十二月辛未(1382.1.5),朱元璋遣內臣敕諭烏蒙、烏撒、芒部諸酋長:“西南諸部,自古及今,莫不朝貢中國。朕授命為天下主,十有五年,而烏蒙、烏撒、東川、芒部、建晶諸部長,猶桀驁不朝,朕已遣征南將軍穎川侯、左副將軍永昌侯、右副將軍西平侯率師往征,猶恐部長未諭朕意,故復遣內臣往諭。如悔罪向義,即當躬親來朝,或遣人如貢,亟慮誠款,朕當罷兵,以安黎庶。爾共省之!”

《明太祖實錄》載:“九月壬午朔,上御奉天門,命穎川侯友德為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為左副將軍,西平侯沐英為右副將軍,統帥將士往征云南。友德等既受命,上諭之曰:‘云南辟在遐荒,行師之際,當知山川形勢,以規進取。朕嘗覽輿圖,咨詢于眾,得其厄塞。取之這計,當自永寧,先遣驍將別率二軍以向烏撒,大軍繼至辰,沅,以入普定,分據要害,乃進兵曲靖?!讣认?,三將軍以一人提勁旅趨烏撒,應永寧之師。大軍直搗云南,彼此牽制,彼疲于奔命,破之必矣。云南既克,宜分兵徑取大理,有進無退,彼既遁而復合,心必不一,使力剿之,破之必矣。若使彼據險自固,未易克也?!臆娂汝?,在芒部土酋率眾援之,實卜合勢迎戰,我軍鼓噪趨之,戰十余合,其酋長中槊墜馬死。我軍勢益奮,蠻眾力不能支,大潰,斬首三千級。獲馬上百匹。實卜率眾遁,遂城烏撒。得七星關以通畢節。又克可渡河于東川,烏蒙、芒部諸蠻震聾,望風降附?!?/p>

具體戰役情況為:

初,友德自帥師循格孤山搗烏撒,故元右丞實卜遁去。友德令城烏撒,筑方具,實卜復大集諸夷以抗,友德屯兵山崗,嚴陣以待。諸將請戰,友德勿許,以觀士氣,士爭奮勇思致死力,友德度可用,乃下令進攻,大破之。實卜率余眾遁,陳桓率兵攻芒部,遂城烏撒,克七星關以通畢節。于是東川、烏蒙、芒部諸少數族皆望風降附。

又據《明史紀事本末·太祖平滇》:“秋九月壬午,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為副將軍,帥師征云南。列侯曹震、王弼、金朝興,都督郭英、張銓等皆從(吉劦、吉恊以五節將軍驍騎尉率部從之)。上諭之曰:‘云南自昔為西南夷,至漢置吏,臣屬中國。今元之遺孽把匝剌瓦爾密等自恃險遠,輙害使臣,在所必討?!颇霞瓤?,宜分兵徑趨大理,先聲已振,勢將瓦解。其余部落可遣人招諭,不煩兵而下也?!瘞熜?,上錢于龍江,旌旗蔽江而上。丁未,傅友德至湖廣,分遣都督郭英、胡海洋、陳桓等率兵五萬,由四川永寧趨烏撒,友德等率大兵由沅辰趨貴州。

友德分遣藍玉、沐英率師趨云南,而自以眾數萬伺烏撒,為郭英聲援……沐英分兵趨烏撒、會友德?!ㄓ训拢┲睋v烏撒,元右丞實卜收兵屯赤水河拒郭英等。友德大軍至,實卜遁。友德下令城烏撒、版筑方具,實卜引諸蠻復大集,友德據高岡嚴陣待之。諸將請戰,友德故勿許,士爭奮思至死。友德度其可用,下令曰:‘我軍深入,有進無退,彼既遁而復合,必不一,使力與戰,破之必矣。若使彼據險自固,未易克也?!爝M戰。師既陣,芒部土酋帥眾來援,實卜合勢迎戰,我師趨之。戰數十合,酋長多中槊墜馬死者?!?/p>

2.平定云南:明朝平定中原后,西南邊陲云南元宗室梁王與明朝對抗。洪武初年,明朝政府先后五次遣使云南勸降,均遭失敗,朱元璋決定以武力攻取。

據《明史紀事本末》卷12記載:朱元璋召集傅友德、沐英、藍玉商討征討云南元宗室梁王時說:“自永寧先遣驍將別率一軍以向烏撒,大軍繼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據要害,乃進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必并力于此,以抗我師。審察形勢,出奇制勝,正在于此。既下曲靖,三將軍以一人提兵向烏撒,應永寧之師,大軍直搗云南。彼此牽制,使疲于奔命,破之必矣。云南既克,宜分兵徑趨大理,先聲已振,勢將瓦解。其余部落,可遣使詔諭,不煩兵而下矣?!焙槲涫哪辏?381)8月,朱元璋令諸將簡練將士,共二十四萬九千一百人,以備南征。

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左右副將軍,率兵先至湖廣,沿途招募地方軍伍,征南大軍人數達30萬。

洪武十四年即1381年9月,征南大軍自南京出發,兵分兩路,從北、東兩個方向向云南挺進。北路,傅友德遣都督郭英、胡海率兵5萬由四川南下,從永寧(四川古藺)直趨烏撒(今貴州威寧);東路,傅友德、藍玉、沐英率吉劦等部將自湖廣西進,經辰沅(今沅陵、芷江)入晉定(今安順)進逼曲靖。梁王遣司徒平章達里麻率精銳10萬進駐曲靖,阻西進明軍。十二月,沐英率部出戰云南元梁王庫爾扎,吉劦將軍領其子吉有德、吉有常出戰庫爾扎先鋒達里麻。三擒庫爾扎先鋒大將達里麻,元軍大敗,達里麻歸降,元梁王投滇池身亡,明軍主力攻下曲靖。

明軍再分兵兩路:一路傅友德率領東北迂回,援郭英北路軍,兩軍會合攻下烏撒。東川、烏蒙、芒部等諸部皆望風降附。滇東、滇東北地區被平定。另一路由藍玉、沐英率領直取云南腹地,洪武十五年正月抵昆明近郊,梁王自殺身亡。明軍占領昆明,滇中大震,各州縣官吏皆向明軍投降。不久,沐英南下臨安,西進大理,云南平定。

3.置芒部衛: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在平定了云貴高原的叛亂后,為了避免這里再次成為中央的權力真空地帶而重蹈歷史覆轍,朱元璋決定把足夠強大的軍隊留下,屯兵駐守,威懾四方。來自江南、中原的精銳部隊沿著橫貫云貴高原的咽喉要道次第布防,建立衛所,按照明軍的編制駐扎下來。這一軍事行動被稱作“調北征南”。

鎮雄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按照朱元璋的命令,1382年初,在三戰三擒、勸慰、釋放云南梁王先鋒大將達里麻后,達里麻受降,梁王庫爾扎投滇池自殺。明軍轉戰云南境內,再戰烏撒,克七星,芒部后裔59代隴飛沙獻土歸順,芒部平定。

為扼守芒部這一軍事要地,傅友德、沐英派吉劦將軍率部5600多明軍設立芒部衛,守護四川入滇、云南進黔的要塞軍事重地門戶,鎮雄全面實行軍管。

二、芒部衛概況

芒部衛下轄頭屯、中屯、梢屯、陳貝屯、張基屯和吳家屯。(注:屯的編制為千戶所,每屯轄1200名左右軍人。頭屯就是芒部衛最前沿的千戶所,中屯為芒部衛駐扎在中間的千戶所,梢屯為芒部衛駐扎在后面的千戶所以稱為后備屯,陳貝屯為明軍陳貝將軍負責的屯,張基屯為后來張東啟的屯軍處、吳家屯為貴州省畢節市清場鎮吳氏家族入滇黔一世祖的屯軍處,負責二龍關屯而得名。)

吉劦將軍為首任芒部衛指揮使,按照明朝政府軍隊編制銜級為正三品,領芒部軍政事務,全面負責芒部的政治、經濟、社會和軍事等事務,維護芒部的社會穩定,軍事訓練、中原文化的傳入等。

芒部衛的設立,在歷史的長河中,標志著鎮雄第一次改土歸流,在政治上實行軍管。芒部衛指揮使司吉劦將軍,與首任芒部土知府隴飛沙(隴飛沙1382年獻土歸降有功,1383年明改元朝芒部路為芒部府,授隴飛沙為世職知府,為三品土知府加按察使)以及后任的芒部土知府等同心同德,軍民團結,同生共息,手足同情,共同為鎮雄的發展而努力。從芒部衛到芒部軍民府的演變中可以明晰地看出,芒部衛軍人(漢族)與當地土著民族(以彝族為主)相融相生、榮辱與共、共謀鎮雄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文化永載史冊。

按明朝政府軍隊的編制,芒部衛編制5600多人。這5600多人的芒部衛軍士,嚴格按照明朝政府的指示,三分兵力搞軍訓,負責日常的安全保衛和防務等軍事行動;七分兵力抽出來開荒種地,織布,發展工業和農業生產,解決部隊的衣食住行等問題,自給自足。

三、中原人士大量遷入芒部衛

明朝進軍云南后,實行軍屯制度,為了穩定軍心、保障固定名額的軍員編制,使軍士“有親屬相依之勢,有生理相安之心”,不至于逃散、脫籍,明朝帝國法律規定“正軍”“軍余”軍人必須攜帶妻室兒女一道從軍到軍營。無妻室的,政府予以婚配。同時,明朝政府推行了“就寬鄉”的移民政策,鼓勵百姓由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到經濟滯后的地方,由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地區向地廣人稀的地區遷移。在“鼓勵”的同時,也強迫大批內地破產的流民和平民遷往云南到達鎮雄。遷入鎮雄的平民,按照給予的土地,劃分區域管理,成為“民屯”,歷史上稱這一民屯事件作“調北填南”。

洪武十五年二月,置云南都指揮使司、云南布政使司,理云南軍政事務。置五十余府,下轄州、縣,將中原府、州、縣流官制全面推行云南。實行重兵駐守、大軍留鎮、移民到滇,保云南安定。

洪武十六年(1383)末,朱元璋下詔傅友德、藍玉班師回朝,令沐英詔曰:“云南雖平,而諸蠻之心尚懷疑貳,大軍一回,恐彼向善為患。爾其留鎮之,扶綏平定,尚召爾還?!焙槲涫吣?,傅友德、藍玉班師,沐英仍率九萬大軍留鎮云南。

班師后,沐英9萬將士留鎮云南?!氨嗝裆?,糧餉不給”。故施鎮戍方略:“征兵入助,以圖邊疆穩定,云南奠安?!?/p>

據《明太祖實錄》:自洪武二十年八月至二十一年六月,明王朝連續11次調軍云南屯田。其中4次不詳,其余7次累計206560人。至洪武二十一年,征調入云南軍人當有30余萬人。

據張紞《云南機務抄黃》稱:洪武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朱元璋曾敕平西侯沐英曰:“將云南布政司管轄百姓五萬九千有零戶,八萬六千有零丁,除當馬站、急遞鋪口余外,見一戶要一丁,自備槍刀,隨大軍下營征白夷?!?/p>

至明萬歷年間,《云南通志》載:“云南都司實有軍官1506人,馬步旗軍27838人,屯軍34591人,舍丁18386人,軍余254611人,總計336932人?!彼熊姽?、正軍、軍余自立門戶,達33萬戶。

芒部衛凡是軍余以上軍人的家屬子女,由明朝政府負責護送,全部從原籍到達芒部。軍余以下軍士沒有婚配的,均由明朝政府從中原一帶強近征調適齡女青年到芒部衛予以婚配。一度時期,從中原而來的芒部衛明軍軍人,正軍、軍余家族子女、軍士婚配家屬妻子,從中原而來的調北填南人員、經商等人員和發配到芒部衛的人員等,達到2萬多人。

這些從中原而到芒部的中原軍人、知識分子、商人和軍人的家屬、子女們,他們與芒部原有土著民族一道,相融相生、榮辱與共,互傳文化和刺繡、石雕、木刻、織布、做衣等技術,并從四川運鹽進來。從中原而來的能工巧匠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先進技術,分別傳授軍人、軍人家屬子女、芒部衛土著民族的技術、技藝。芒部衛一時迎來轟轟烈烈的大開發、大生產、大發展時代,從而也吸引了更多的中原人士向芒部衛而來,找一地方開荒種地種田,維系生存。這也是從中原到鎮雄尋根問祖人員特別多的主要原因,也是鎮雄歷史上漢族逐漸取代彝族成為主要民族的源頭所在。

據《明太祖實錄》載: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月,明政府命“戶部運鈔七十五萬十四百錠,往四川永寧宣撫司,賜普定侯陳桓等所統征南軍士十二萬九千三百九十七人及烏撒衛軍士五千三百余人、芒部衛軍士五千六百余人”。陳桓率軍自永寧抵畢節,“度地里遠近,夾道樹柵為營,每營軍二萬??涞琅粤秩E,有水田處分布耕種,為長遠之計”。

“洪武二十八年,沐春奏準將烏撒與沾益爭而不決之地劃為烏撒衛官軍屯種,任王鎮疆為屯田副使,開四十八屯。另一方面,流民入境,絡繹不絕,布滿村落,不下數萬?!蓖瑯?,芒部軍民府所轄之地地處云南、貴州、四川三省交界之處,流民大量入境,絡繹不絕,超越萬人以上。芒部軍民府組織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分散安置,較好地解決了這些流民的安身之地,穩定了當地社會。

四、芒部衛所在地

洪武十五年,即1382年,明大軍在消滅元朝駐殘部,平定云南后,明朝政府為加強對云南的軍事管理與邊防,明朝在云南推行衛所軍屯制度。

明軍在平定云南,再戰烏撒,芒部、烏蒙、東川三家土司獻土歸順后,于1383年改元朝“芒部路”為“芒部府”,隴飛沙為首任世職知府,三品土知府加按察使。主要負責地方事務,管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穩定民心等。

芒部衛領5600多明軍和近2萬余人的明軍子女、家屬,駐地陳貝屯,系原明朝時期芒部衛指揮使司所在地,后為芒部軍民府所在地,歷史悠久。從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在此設立芒部衛以來,一直到清朝1727年,這里均是芒部軍民府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這一發展概況,一直延續至民國時期,周邊房屋仍保存完好,是陳貝屯附近群眾趕集的地方。后來,這些古建筑由于無人過問,年久失修,慢慢毀壞,特別是自陳貝村遷至目前的陳貝屯街上后,八畝營所有古建筑房屋等逐步毀壞拆除。

吉劦將軍墓位于陳貝屯東邊,吉劦將軍之子吉有德、吉有常墓位于陳貝屯大墳包,系云南省最大的古墓,也是目前保持最為完好的民朝古墓群。云南電視臺《鄉村旅游》欄目曾經播出,電視劇《磅礴烏蒙》中有所記載和攝制片段,“云南新聞網”《春城晚報》上有專題報道。這是鎮雄的一張名片,是推進鎮雄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個景點、景區,也是研究中原文化怎樣傳入鎮雄的一個入口,是研究中原文化入滇的源頭所在。

猜你喜歡
鎮雄洪武云南
書法
書法作品
云南圖片庫
云南茶,1200年的發現
書法作品
春滿人間
樸鎮雄:共同促進魯韓交流合作
熱情的鎮雄
我家鎮雄
光影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