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圖書的閱讀選擇

2017-11-13 19:32張中群
連云港文學 2017年11期
關鍵詞:人物形象作家文學

張中群

一進入到圖書館,可以說圖書是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很多人想讀書,卻又不知道怎么選擇。尤其是文學類圖書,更是汗牛充棟,數不勝數。我想從我這些年在圖書館的工作實踐,談一談我的一點粗淺看法。

1、一個人必須要讀一點文學書。

過去講活到老,學到老,但學什么,似乎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看法。工作類、專業課類的書是不得不看的,這是為了適應生活或工作的需要。但除此之外呢?我覺得最值得看的,就是文學書籍了。

孔子曾經說過,“不學詩,無以言”,漢代時曹丕曾說過“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指的都是文學。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要了解的生活很多,但我們的經歷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人生體會無限的世界,光靠自己實踐肯定是不行的。文學是人學,是作家記錄生活、反映生活的忠實記載。因此,我們真正地了解外在世界的豐富多彩,還真的需要靠閱讀文學書。

人是一個復雜的機體,不僅僅是指生物學上的復雜,更包括情感的豐富、復雜、細膩、敏感、多變。我們想了解人,光靠識面是不行的,還要去讀懂人的內心世界。文學恰巧為我們提供了了解人的內在世界的一個媒介、一人載體、一個窗口。你讀了文學書,你就能了解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情感,了解這個世界人之所以是不一樣的,不惟是人的相貌千變萬化,更是人的內心是不一樣的。內心往往比外在的更加多樣,更加深不可測,更加難以捉摸。一個不讀文學書的人,很難說他對其他人的情感體會能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深度。所以當我們讀《紅樓夢》時,我們更多地是通過人物的內心來體會到世界是多么的豐富、是多么的復雜,是多么的讓人感慨。

只從人開始學會用語言交流以來,語言就成為我們交流的工具。沒有語言,這個世界將變得暗淡,人類的生活也將是不完整的。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作為人類交流載體的語言也不再是那樣簡單、粗鄙,而是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美感、越來越有靈性,越來越有味道,越來越有韻致,越來越有雅致。我們甚至可以一見面,通過語言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是粗魯還是文雅。但文雅的語言是從哪里來的呢?美感的語言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一定是文學!千百年來,一代代文學大師,在精心的潛詞造句,在用心地修辭美化,從而使我們的語言越來越美。所以,一個人不讀文學書,那你可能說話是有理也詞窮的,那你可能說話是沒有感染力的,那你的說話就體現不出你的高雅氣質和內在素養的。

讀文學書,既是一種人生體驗,更是一種人生修養,也是一種人生雅趣。有了文學書籍的滋養,一個人就會變得不俗氣,就會世事洞明,就會人情練達。

2、一個人要怎樣選擇閱讀文學書。

文學類的圖書很多,古今中外的作家,古往今來的名著,都讓人有一種無所適從的選擇艱難。在這種情況下,我不得不說,書雖多,但心要靜下來。靜下來后,你就能找到你心儀的圖書,這就像選擇對象一樣,不能急躁,不能僅憑感覺。而要細心地挑選,精心地品味。大致來說,我覺得至少有兩類文學書是不得不讀的。一是流傳千百年以上的文學名著。他們都是文學大師的精品力作。他們都飽含著崇高的精神,闊大的胸襟,優美而雅致的語言,和常人難以想象出來的豐富精神世界。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去感受、去吸納;二是當今世界正在熱讀的名家名作。它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反映,與我們的生活可能是零距離,但卻描述了我們不知道的外在世界,或者是發掘出了我們常見卻沒有能體會到的生活本質。你生活在當下,你卻不知道這個當下是一個什么樣的本質狀態。文學家的優秀作品會讓你開闊眼界,讓你更加深入、細致地進入到你面前的這個世界中去。

3、一個人要怎么閱讀文學書。

蘇軾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是讓我們要精讀;魯迅說:“隨便翻翻也是一種讀書方法”,是要求我們要讀得廣;好的文學書,經典的文學作品,你是要細讀、精讀的。只有你深入下去,第一遍知其義,第二遍曉其理,第三遍嘗其味,第四遍才能感受其美。讀得越多,你的體會也就越深,就如皰丁解牛一般,知道書中的滋味和情感,知道作者的匠心獨運和巧妙構思。相反,你就會不甚了了,最后了無所獲。

讀文學書,我們首先要體會語言之美。文學家的語言是美的,他是人類語言的最高形式,是對外在的人、事、物、景、情的最優化的語言表達。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有好的語言,或繁復、或精煉、或簡明、或優美,或機智、或幽默,或色彩斑斕,或一意多種表達方式,都體現了作家對語言的游刃有余的創造、掌控和把握。

其實是體會形象之美。詩歌的形象是一種創新的美。它運用比喻、借代、通感等等方式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鮮活而又奇崛的意象,然后借助于意象來表達詩人的情感。沒有形象的詩就根本不是詩。判斷一首詩之好壞的基本標準就是看你會不會用巧妙的形象譬喻來表達人的情感。小說的形象是人物的形象。小說是寫故事的,故事的目的是表現人性的。純粹的故事是沒有意思的。只有附著了人性的故事才有味道,才有看頭。所以人物形象不鮮明,人物形象不突出,人物形象不立體,這部小說基本上是一個比較差的小說了。散文也是有形象的。有人說散文可以寫景、可以寫物,可以寫事。但所有這一切都是靠形象來表達。景物的形象是優美或是壯觀,物的品類是如何的傳奇和有意味,事情是否讓人真實可現,栩栩如生,都是作者形象展示功力的體現。劇本就更不用說了,一個好的電影、電視劇說到底就是文學人物形象的精巧排列組合。

再次是要體會情感之美。文學是作家抒情的產物。杜甫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正是說明外在的一切事情、景觀在作家的眼里都是充滿了情感的,都是與人的情緒相勾連的。沒有純粹的景物描寫,更沒有單純的故事,所有的都是作家情感加進去之后而產生的文字。即使作者跳出圈外,冷靜地客觀敘述,那在作品中也能看到作品中的主人公與他產生關聯的人物或事件的情感聯系。一切都不是孤立的。一切都不是冰冷的。文學是有溫度的,這個溫度構成了文學作品的情感之美。

文學,是我們讀書的一個基石。它不僅讓你具有智商,而更多的作用是培養了你的情商。

猜你喜歡
人物形象作家文學
作家的畫
作家談寫作
中外小說中女性人物形象對比分析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街頭“詛咒”文學是如何出現的
談歷史傳記題材的古裝影視劇化裝造型設計
從改編影片看電影與文學的關系
讓人物形象定格在經典細節上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