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評書演員要多借鑒戲曲表演

2017-11-14 07:50賈林
曲藝 2017年10期
關鍵詞:韋小寶鑼鼓評書

賈林

宣南書館在2007年正式成立,而我也于同年拜在連麗如先生門下,學習評書藝術,至今已有十個年頭。十年來,在師父的帶領下,我也登臺說演過《東漢演義》《小五義》等書目,目前正在東城書館說演金庸先生的長篇武俠小說《鹿鼎記》。在十年的學習過程中,我深刻領悟到學習評書沒有捷徑,惟有多聽、多看、多揣摩、多實踐。師父經常把兩句話掛在嘴邊,一是“懂多大人情說多大書”,一是“評書演員要多借鑒戲曲表演”。由于我的個人經歷,對第二句話有更多的理解。

我11歲進入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學習京劇表演,工武生,學藝七年。畢業后又加入湖北省京劇院,成為一名戲曲演員。登臺十年后從臺前轉入幕后,考入中國戲曲學院繼續深造,畢業于導演系戲曲導演專業。但在學習評書之初,那長達二十多年的戲曲從業經歷卻似沒有多少幫助。登臺表演評書時,雖不至于怯場,但說演枯燥無味,絲毫不能打動聽眾,甚至出現過臺上忘詞的紕漏。這一方面是因為我的評書語言極度匱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完全依賴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腦海里缺乏形象思維。直到有一天,師父對我說:“你這樣說書可不成啊,背死詞兒說死書沒人愛聽。一個好的說書人,首先要做到自己腦子里有形象,觀眾腦子里才會有形象,才會跟著你的書往下走。你說千軍萬馬,眼前就要有千軍萬馬;你說高山大河,眼前就要高山大河。大到描摹兩軍對壘,小到刻畫人物內心,都要做到言之有物。打比方說,一座中軍大帳,元帥坐在何處,戰將立于何方,探馬小校何時進帳,所報何事,帳中諸人有何反應,你把這些在腦子里都弄明白了,再說起來,不就有滋味了嗎?”反復體會師父的這番話,我才發現,之前是鉆進死胡同了。戲劇的四大元素,演員、故事、表演場地、觀眾,評書可一樣都不缺,甚至在很多時候有更多的發揮余地。

一名戲曲導演指導演員排練,將劇本立體地呈現在舞臺上,讓觀眾通過視聽來感知。在這個欣賞過程中,視覺所占比重更大。評書藝人則身兼多職,要承擔編劇、導演及演員的任務,最終通過舞臺表演,將文本素材立體地呈現在聽眾的腦海中,這一欣賞過程,聽覺所占比重更大。而評書因為其本身的藝術特點,能夠自由的跳進跳出,夾敘夾議,在某些地方比戲劇或是傳統戲曲有更大的感染力。例如《東漢演義》中“賈復闖營”一段,賈復獨騎于獨龍崗上俯視王莽大營時,說書人通過描述,能夠很快地將聽眾帶入規定情境。傳統戲曲受到舞臺大小、上場演員人數的限制,表現起來難免會打折扣。這也難怪有聽眾跟我笑稱“每次聽連先生說到‘賈復闖營時,腦子里就會浮現出電影《魔戒》的畫面,鏡頭越過山峰緩緩升起,俯瞰整個戰場,千軍萬馬、烽火連天、人喧馬吼、戰鼓齊鳴,簡直太過癮了”。我想,這也正是評書的魅力所在。

明白這些道理之后,每次在做案頭準備時,我擯棄了以往死記硬背的方法,而是通讀文本,比照戲曲的經驗,按內容的重要性為評書劃分場次,進而對每一個上場人物進行行當定位。行當的確立,一些程式化表演手法的運用,對刻畫人物有很大的幫助?!堵苟τ洝分械捻f小寶,不同于以往戲曲作品以及傳統評書中所出現的人物,我對他的定位介于娃娃生與丑角之間。書中其他人物,則依據其性格特點及生活經歷的不同,由不同的行當來承擔。行當確立以后,這個人物的形象基本在我腦海里就清晰了,怎樣的穿著打扮,怎樣的言行舉止,都能夠有所依據。然后再根據不同場次所要表述的情景,合理的安排行動路線以及人物語言。當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舞臺行動、角色語言都明了以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在演出之前不斷演練,細致打磨。這個過程與我以往在排練場上指導他人排練,大致相當。常有聽眾問我,“每周要說兩個鐘頭的書,需要背很多東西吧?這個記憶力可夠強的”,其實評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是評書的基礎,大量的背功如贊、賦、詩詞、人物開臉兒,以及一些評書專有的套話,更是評書演員的基本功,需要堅持不斷地勤加練習;但評書絕不僅僅只是背誦和記憶,評書更是創造。

除了外在的表演形式,我認為在舞臺表演節奏上傳統戲曲也有值得借鑒之處。眾所周知,中國戲曲離不開鑼鼓經,鑼鼓經屬于戲曲音樂的一種,它管束著一場演出的整體節奏。有一句戲諺叫做“一臺鑼鼓半臺戲”。鑼鼓經的合理運用,除了能夠更好的輔助演員表演,也能襯托舞臺氣氛,揭示人物內心。甚至能夠調動觀眾在觀劇時的心理節奏。評書舞臺上,雖然沒有鑼鼓伴奏,但是演員內心要有節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都要有所區分,也就是俗稱的“心板”。我在描摹一些重要的場景時,也會把這一技巧加以運用。例如《鹿鼎記》中韋小寶與吳三桂互相試探這一場,此時的韋小寶已經由揚州市井無賴轉變為御前侍衛副總管、驍騎營正黃旗都統、賞穿黃馬褂、一等子爵,受康熙所遣,護送公主下嫁云南。而吳三桂身為親王,坐鎮昆明,已有反叛之心。二人在內書房互相試探,各自語帶機鋒,唇槍舌劍,如果按照平常的語速及節奏來表現,則略顯平淡。尤其是韋小寶發現《四十二章經》、想要用言語激怒吳三桂以趁機盜取經書時,吳三桂在韋小寶的言語中,逐漸老羞成怒,猛然站起雙手攥拳怒視韋小寶。在這一瞬間,按照戲曲的表現慣例,都會加一記“冷錘”,俗稱“大鑼一擊”。繼而吳三桂想到此時不宜與韋小寶撕破臉面,身體逐漸由僵硬轉為松弛,面部表情由震怒轉為和緩,眉梢下垂嘴角上揚,伴隨兩聲干笑以及一句“韋爵爺取笑了”緩緩落座。一般戲曲舞臺上,此時樂隊都會起“長撕鞭”加“大鑼一擊”來緩和舞臺氣氛。我在表演這個段落時,心中也是默念這些鑼經,遵照這種節奏來表現,只是還很稚嫩。2004年,我頭一次在現場觀摩師父說演《三國演義》,其時我還尚未拜師。正值說到“讓徐州”,當時只覺得舞臺上的節奏實在抓人,而且人物鮮活。陶謙之懦弱、呂布之驕橫、劉備之圓滑、關張二人之忠勇暴烈,被刻畫得惟妙惟肖。特別是張飛那一撕髯口一亮相,那眼神簡直絕了?,F在回想起來,這正是將外在的表演形式和內在的心理節奏拿捏到爐火純青的體現。

一晃十年,未來還將有二十年、三十年……評書注定是一門需要耐得住性子的藝術,而我也會在這條道路上繼續求索。endprint

猜你喜歡
韋小寶鑼鼓評書
中國曲協評書藝術委員會在渝舉辦系列活動
夸不到位也尷尬
To Be Continued
軟槌鑼鼓 聲震九州
網絡評書,能否讓評書重新繁榮
薅草鑼鼓,田間楚音
感情這事上,楊過不如韋小寶
尷尬軍訓:“大姨媽”駕到
熟了,我的身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