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北京評書的藝術特征

2017-11-14 12:21梁彥
曲藝 2017年10期
關鍵詞:評書三國演義

梁彥

評書的表演特色,從一首廣為人知的【西江月】中可以看出些許端倪:“世上行當甚多,惟有說書難習。說表評敘非易,千言萬語須記。一要聲音洪亮,二要頓挫遲疾。裝文扮武我自己,好像一臺大戲?!逼渲?,“說表評敘”指的是表演手法細膩而多樣,“聲音洪亮”指的是語重聲洪、悅耳動聽,“頓挫遲疾”指的是口齒清晰、節奏多變,“裝文扮武”指的是刻畫人物生動形象,而最終要達到的效果是“好像一臺大戲”。對于北京評書而言,說演細膩、人物傳神,尤為重要。

就本質而言,評書的藝術特色應首談虛擬。傳統戲曲和曲藝藝術都是虛擬寫意的,評書也不例外。這里所說的虛擬寫意是廣義的,并不局限于某些具體的表現手法,而指完整的表演程式和體系。其次是變化。既有敘事結構上的變化,或“倒插筆”,或“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或“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又有表現手段的變化,或敘述,或說明,或描寫,或議論,或抒情,甚或五者并舉,還有句式和遣詞用字的變化,以及在表演層面上手(手勢)、眼(眼神)、身(身段)、法(程式)、步(腳步)的節奏變化。再次是靈活。雖然情節內容和詩詞賦贊等表演程式相對固定,但“書外書”、“現掛”都屬于靈活的范疇,尤其是在書館現場表演,一部書每說一遍都會不同,或是一遍拆洗一遍新,或是“把點開活”,或是隨機應變、見景生情。最后是幽默。相對于前三者,幽默在評書中只是穿插、點綴,屬于錦上添花,更像是調味品,看似可有可無,但只要有,演出效果就會迥然不同。評書中的幽默來自于或是情節、人物出其不意的巧合,或是譎智機巧且耐人尋味的諷刺議論,或是惟妙惟肖且詼諧風趣的表情動作。而靈活、幽默這兩點,北京評書尤為看重。

將上述內容歸結起來,評書,尤其是北京評書的藝術特征呼之欲出,即以夾敘夾議為基本程式,情節跌宕,說演細膩,人物傳神,靈活幽默。

一、情節跌宕

情節跌宕是北京評書,乃至評書最基本的藝術特征。比如連闊如先生《東漢演義》中“賈復闖營拖腸大戰”:賈復頭次闖營,誤失密箭;二次闖營,力勝巨無霸;換馬取箭,三闖敵營,遭人暗算,受傷進城;進昆陽取回文,帶重傷四闖敵營,身中數箭,又被巨無霸追趕;郅君章及時趕到,逼走巨無霸,救下賈復……故事曲折離奇,情節跌宕起伏,令人心潮澎湃,如醉如癡。

對于北京評書而言,情節跌宕在表演方面的另一種體現是結構嚴密,語言緊湊。情節展開如建房屋,梁柱檁椽榫卯結合,脈絡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準確、絲絲入扣,不能出現任何偏差。否則書一散,觀眾的神就散了。語言緊湊是對演員很嚴格的要求,字斟句酌,準確到位,切忌談吐遲鈍、敘述拖沓、冗詞贅句,正所謂“一句不到,觀眾發躁”。緊湊的語言能夠抓住觀眾的情緒,帶動觀眾隨著故事情節同步發展前進。

比如《三俠五義》中“五鼠鬧東京”一節,從耀武樓展昭獻藝,得號“御貓”開始,引出白玉堂獨奔東京尋釁,開封府寄柬留刀,石驚趙虎,貓鼠爭鋒,白玉堂夜進皇宮,殺人題詩,四鼠進京,開封府盜三寶等等故事,結構嚴密環環相扣,直如潮奔浪涌,起伏相繼,能讓聽眾的一顆心不自禁的隨之起伏。否則氣斷神散,故事也會隨之失色。當然,上述是主線情節,演員實際說書時,其中還穿插了許多小故事,如展昭比劍聯姻、三吃魚、花園贈金、大鬧花神廟等,看上去似乎游離于主要情節之外,實際不然。所謂結構嚴密、語言緊湊,不等于主線情節的飛快發展。說長篇評書要“人斷書不斷,事多條不亂”,這些小故事恰恰是扣緊人物行動的,它們是主線或副線上的枝葉,交代了人物的成長,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像顏查散的出場與之后的經歷,作為與主線并行的副線,至關重要,對于后文書起到了重要的鋪墊作用。

所以說,主線與副線交叉,故事與故事間的銜接,要求絲絲入扣,入情入理,順理成章,一氣呵成。這既是結構的嚴密,同樣需要演員說書語言的緊湊,兩者缺一不可。

二、說演細膩

老舍先生在《說好新書》一文中曾談到:“評書演員似乎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真給書聽,一件事緊接一件事,不多費力氣去詳述細節,或旁征博引。這是盡職的演員??墒俏宜娺^的第一流名手,都是第二類的——把書中每一細節都描繪得極其細膩生動,而且喜歡旁征博引?!彼^“細膩生動”,正是北京評書的風度和氣質所在。北京評書的說演細膩,不是為細膩而細膩,而是有藝術表達方面的作用,即細膩蘊含形象性,細膩蘊含知識性,細膩蘊含合理性。下面就以連闊如先生傳本、連麗如先生口述《評書三國演義》為例,對這三點作逐一分析。

細膩蘊含形象性。比如“轅門射戟”一段對于拉弓射箭的描寫:

咱們中國射箭跟外國射箭用的功力不一樣,中國射箭八個字:撐、拔、拐、抹、托、捋、刁、合。九斤十二兩為一個勁兒,十三把半這張弓算是拉開。拉弓的人都得背著手往這兒一站,拔脯子調臉兒,練這個站功。站功練好了,吊膀子。膀子吊好了,才能拉硬弓?!笫诌硟?,右手攥著弓弦兒,舉過腦門兒,往下落。弓一撐,前把推,后把一拉,前把托住,后把捋住,一拔脯子,拐胳膊肘兒,一調臉兒。呂布左手攥弓背兒,右手箭認扣,左手手指頭還要掐著箭桿兒,箭桿兒這兒叫扣門兒。箭桿兒翎毛尾巴這兒有一道深溝兒,還把弓弦擱在里頭,這就叫填弦。①

交代得清清楚楚,既生動形象,又翔實可信。此段較之一般的套語“弓開如滿月,箭走似流星,前把如推泰山,后把如抱嬰孩……”等等,哪個更好,不言而喻。

細膩蘊含知識性。比如“借東風”一段對于七星壇的“擺切末兒”描寫:

這座七星壇一共三層,每層高三尺,方圓一共二十四丈,在下面一層插二十八宿旗。東方是七面青旗,按東方七宿,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總名叫蒼龍,布出蒼龍之形;北方是七面皂旗,按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總名叫玄武,有的說是龜,有的說是蛇,還有一種說法是龜蛇合體,是北方的神,所以布出玄武之勢;西方是七面白旗,按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總名叫白虎;南方是七面紅旗,按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布成朱雀之狀。第二層周圍黃旗六十四面,按八八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上邊一層用的是四個人,這四個人頭戴束發冠,身穿皂羅袍,鳳衣博帶,朱履方裾。前方左邊這個人,手里拿著長竿,長竿的尖上用雞羽為葆,就是扎上雞毛,以觀察風的動靜;后方左邊立著一個人,捧著寶劍;前方右邊立著一個人,手里也挑著長竿,竿上系著一條七星號帶,以表示風的方向和強弱;后方右邊站的人手里捧著香爐。七星壇下還有二十四個兵士,各持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鉞、白旄、朱幡、皂纛,在四周環繞。②endprint

京劇《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中鮮有實體布景,惟獨諸葛亮七星壇借風,臺上高搭法壇,再現典型環境,皆因為它是“戲核兒”,必須與眾不同。評書中這一段也如是,屬于“有話即長”,必須細致描述,否則不僅失去了細膩的特色,而且也削弱了諸葛亮借東風的形象性。而這種細膩筆法本身是蘊含著充足的知識性的。

細膩蘊含合理性。理,指人物性格的邏輯性和情節的可信性,所謂“順理成章”。比如就《三國演義》原著中某些人物的塑造,魯迅曾評價:“至于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倍凇对u書三國演義》中,作者設身處地,揆情度理,揚小說之長,藏原作之拙,為赤壁大戰中的重要人物恢復了“人”的光彩。比如“草船借箭”一段:

諸葛亮事先早就算好了,一支箭估計有多大分量,船兩邊幔帳都是草束,一條船一面受箭受多少支時杯中的酒傾斜到什么程度。如果一條船一邊受箭,得了七八千支,你拔下來后得有折的、壞的,剩下的好箭五六千支,所以二十一條船才能得上六七萬支箭。調過頭來,兩面都射勻了,船也能擺平了,十萬支雕翎箭絕不會少一根。③

如果說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將空船逼近曹營,面對驟雨飛蝗般的亂箭,“只顧酌酒取樂”是表現其鎮定自若,成竹在胸,穩操勝券的氣概;而評書中通過椅子、杯盤、筷子、酒壺的細節和上述分析,更把諸葛亮所以能穩操勝券的未盡之情展示出來,補全了諸葛亮僅是知奇門,曉陰陽的“不全之態”,全面展現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心”機妙算家。此后的借東風和華容道,無一不是如此。這就是細膩筆法中蘊含的合理性。

三、人物傳神

在北京評書中,刻畫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是很重要的藝術特征之一。一種手段是介紹人物時因勢利導,從而生趣,憑借會心之幽默加深觀眾對人物的理解,這也是演員在表演中一種淡出淡入的技巧。連麗如先生《三國演義》“誦賦激瑜”一段,在介紹周瑜出場時,為了加深觀眾的印象,書里這樣說:

周瑜不但文武全才,風流倜儻,而且精通音樂,是個大音樂家。這在《三國志》上有記載:“曲有誤,周郎顧?!比绻F在舉行歌手比賽,周瑜在這兒當評委,他閉著眼睛聽,這歌手有個小音符、音節唱錯了,他立刻能聽出來。一抬頭,把眼睛睜開,他得瞧這歌手一眼。④

巧妙地將周瑜的性格愛好與時下流行的唱歌比賽相結合,聽眾勢必會在眼前浮現出電視里歌手比賽評委打分時的情景,而周瑜的形象亦深深地印在其腦海中了。

另一種手段是在人物出場時,通過先聲奪人的“開臉兒”(外貌描寫)描摹人物,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連麗如先生《三國演義》中對大將典韋的“開臉兒”,生動細致,人物形象如在目前:

看將軍,八面威,人又大,馬又肥。腰圓膀闊三山配,身高丈二晃巍巍。銅鈴怪眼一字眉,翻天鼻孔獠牙嘴,一部紅髯頷下垂。紅耳毫,尖似錐,紅發根根背后披。頭上戴,鏨金盔,焦黃抹額金絲壘。黃絨球,繞四圍,雉雞翎,白狐尾,五桿黃旗背后背。紫火焰,金鈴墜,上繡金獅把云吹。黃金甲,連線綴;金牛犀帶花紋碎,護心寶鏡明秋水。杏黃袍,繡紅葵;魚褟尾,苫兩腿,大紅中衣露微微?;㈩^靴,黃云繪;坐下馬,虎皮被,四蹄蹬翻土雨飛。手中拿,戟一對,八十斤,力不費;大紅纓,嵌草穗,峨嵋尖,戟枝銳。拋戟能將敵命追,當年大戰濮陽內。黃幡乍下天堂路,黃魔離去蜀江湄。有人若問名和姓,五路救應是典韋。⑤

洋洋灑灑一大段“貫口”,朗朗上口,韻味十足,極富語言美感。

再有一種手段是通過人物的思想活動,刻畫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并產生打動人心的力量。但評書不習慣采用大段落的內心描寫,而是結合人物的行動過程,使思想活動成為故事的組成部分。比如袁闊成先生《舌戰小爐匠》中說到楊子榮在巡山過程中,見土匪押著小爐匠進山時的心理活動是:

他怎么能到這兒來呢?難道說我軍寬大,把他釋放了?不能??!這家伙罪大惡極。要不就是這小子越獄逃跑了?不管怎么說,這家伙是來啦,我得馬上把他除掉,不然,我們倆人一見面他立刻就會認出我來。想到這兒,子榮心里是萬分緊張!這位獨膽英雄所怕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怕整個滅匪計劃遭到破壞。子榮越想越覺得刻不容緩,干脆我以司宴官的身份斃了他吧。想到這兒,子榮的右手緊緊地抓住了槍柄,又一想,慢著,這樣會不會引起敵人對我的懷疑?暗暗命令自己,先別忙,要鎮靜,二○三首長經常教導我們:一個無產階級的革命戰士,越遇到大的變故,越應當冷靜。當前這個局面應當怎么對付呢?……

他想事兒這工夫,小爐匠已被押進威武廳去了。子榮忽聽背后有腳步聲,噔,噔,噔,跑來了一個小土匪,走到跟前一呲牙,說:“九爺,咱山上來人了,三爺請您去一趟,說有要緊的事兒和您商量?!薄爸懒?,你回稟三爺,說我馬上就到?!薄笆?!”楊排長一轉身,用手把帽子往后一推,啪,大氅一甩,高挺胸膛就奔威武廳來了。 ⑥

這段對楊子榮心理活動的描寫,既說明楊子榮對敵人有了足夠的思想準備,又為接下來的“舌戰小爐匠”作了必要的鋪墊,更重要的是楊子榮這個人物的形象躍然目前,豐滿而生動。

四、靈活幽默

靈活幽默是北京評書另一個重要的藝術特征。所謂靈活,指的是表演的靈活、隨意。表演靈活不可絕對化,存在好壞兩種可能。如果靈活得當,得到觀眾的認可,就等于為北京評書增加了表演手段和風格,有助于其豐富和發展;反之,則會從中汲取教訓,有所啟示,這同樣是藝術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面。表演隨意指的不是信口開河,想怎么來就怎么來,而是不拘一格、別開生面的藝術創造,必須服從藝術的需要,目的是創新發展,更富藝術魅力。

所謂幽默,就是制造評書的笑料。北京評書一種常見的手法是從書中塑造的滑稽人物身上找笑料。傳統評書《隋唐》中的程咬金、《三俠劍》中的賈明,都屬于這樣的人物。另一種常見的手法是通過演員的批講議論找笑料。如連闊如先生《東漢演義》中,小將耿耳活捉奸臣朱鮪、胡殷,將二人押到囚車旁。囚車內已然抓住奸臣同黨陳本、曹宣,他們一看朱、胡,說:“才來呀,二位?!痹诖?,說書人不失時機地加入一句:“好嘛,改成對口相聲了?!鼻擅顟蛑o,觀眾會心。

評書中還有一種幽默手法是“現掛”,多為在書館說書,古事今說,即興發揮,或針砭時弊,或現場抓哏,因為來得突然,加之演員的聰明機智,往往收到出人意料的火爆效果。

注釋:

①連闊如傳本、連麗如口述:《評書三國演義》上冊,中華書局2006年版,160頁

②連闊如傳本、連麗如口述:《評書三國演義》中冊,中華書局2006年版,838頁

③連闊如傳本、連麗如口述:《評書三國演義》中冊,中華書局2006年版,785頁

④連闊如傳本、連麗如口述:《評書三國演義》中冊,中華書局2006年版,710~711頁

⑤連闊如傳本、連麗如口述:《評書三國演義》上冊,中華書局2006年版,111~112頁

⑥《革命故事(第二集)》,春風文藝出版社1964年版,50~51頁endprint

猜你喜歡
評書三國演義
懷念那些聽評書的日子
中國曲協評書藝術委員會在渝舉辦系列活動
三國演義
To Be Continued
三國演義
網絡評書,能否讓評書重新繁榮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