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香一瓣

2017-11-14 09:29黎子
曲藝 2017年10期
關鍵詞:桂林曲藝廣西

黎子

“國有國法,行有行規。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憲法,《中國曲藝工作者行為守則》是廣大曲藝從業者的行規。我們要時刻牢記它,使它成為自己的行為指南?!睆V西曲藝作家李侃老師說。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回望李侃的曲藝創作道路,已然走過了半個世紀。他年過七旬,仍然筆耕不輟,2016年在《曲藝》雜志發表了4篇作品,其中,桂林漁鼓《夢圓》演出后好評無數。6月28日,壯族末倫《繡球里有一顆檳榔》參加中國文聯、中國曲協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的“向黨匯報——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優秀曲藝節目展演”及7月上旬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行的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桂林漁鼓《象山傳說》于9月22日參加桂林市“漓江之聲”比賽,榮獲曲藝類節目一等獎。

時間前移。1980年1月,廣西第三次文代會在南寧舉行,這是打倒“四人幫”之后首次廣西文藝工作者的盛會。李侃作為工人業余作者代表,有感于廣西曲藝家還沒有“組織”,連夜起草了《關于成立廣西曲藝家協會的建議書》,有14位代表簽名。建議書得到大會支持和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的批準,幾經籌備,當年11月27日廣西曲藝家協會宣告成立,由此廣西曲藝掀開了嶄新的篇章。1995年李侃被推舉為廣西曲藝家協會主席,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從此時起,他下定決心,對曲藝敬業奉獻,矢志不渝。在創作中,李侃時刻不忘使命,牢記責任,不入歧途,不劍走偏鋒,堅持為人民寫作,為百姓說唱。這些年他寫過數十個曲藝作品,其中有描寫人性光輝的《情深意切》,有頌揚金融衛士拼死保衛國家財產的《熱血金穗》,有讓心靈與山水同美的《漓水謠》,還有歌頌少數民族人民重諾守信的《諾言》……由于這些作品來自生活,腳踩堅實的大地,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頌普通人民心靈崇高之美,一經上演即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廣西文場《春蘭吟》是一個地道的桂林節目。一天,李侃在桂林榕湖飯店采訪,聽到1963年朱德同志給桂林送蘭花的故事。朱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戰功卓著的開國元勛,他戎馬倥傯數十載,感情世界卻如此細膩。他的崇高,與故事發生的背景地奇山秀水交相輝映,愈益光彩照人。李侃十分興奮,迅速進入創作狀態。這個節目經過作曲、導演、演員、樂手的傾情演繹,獲得成功,評上了文化部文華新節目獎和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開創了廣西小節目獲全國大獎的先河。

2012年4月,李侃得到一條線索,傳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平等鄉皰田村全寨輪流贍養侗族孤寡老人姚祖純的故事。寨子人家每戶一天,從姚祖純60歲起,至今已10年。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他病痛沒有了,人也精神了,還時不時搞一點幽默,他唱道:“姚祖純,身體好,一日三餐吃得飽。要是幾日沒得吃,死了的死了?!崩钯┯X得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題材,便和市文化局一位作者立即趕往侗鄉。他們看到一塊全寨輪流給姚老送飯的“值日牌”,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戶主的名字,不禁情從心來。在采訪的基礎上,李侃讀完了一本70多萬字的《侗族文學史料》,受教于這個民族的優良品德,結合他多次到侗鄉采風的素材,決心表現侗民族尊老愛幼遵守“款”約的光榮傳統,于是寫下了侗族琵琶歌《侗寨傳奇》,2013年12月由龍勝文化局組織演出,在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中獲得好評。

2004年李侃正式退休,正當他以為自己身體健康、精力旺盛,準備繼續大干一場的時候,病魔卻悄悄向他襲來。2007年他被檢查出結腸癌,7月30日開刀后,前后共做了六次化療。在生命經受嚴峻考驗時,李侃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和曲藝人頑強拼搏、奮勇前行的高貴品質。在住院期間,在病床上,他一只手輸液,一只手幫助青年作者修改作品,后來此節目頻頻獲獎。因改動較大,演出單位領導提出給李侃掛名,被他婉拒?;熎陂g,中國曲協領導姜昆、黃群等冒著天寒地凍到桂林看望他,給他送去溫暖,給了他戰勝病魔的力量。

近些年,李侃不顧年事已高,又是癌癥術后恢復療養期,仍積極參加廣西文藝志愿者活動,他不計報酬,不辭辛勞,先后在廣西、廣東、桂林等地做曲藝創作輔導講座,并義務為業余作者看稿改稿,受到大家的尊重。

李侃時刻不忘責任擔當,2013年他學習了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格外振奮,同桂林幾位作家重走長征路,深入桂北瑤鄉侗寨,在高速公路建設工地體驗沸騰的生活。革命前輩在這里流血犧牲氣貫長虹,如今革命后代在這里架橋筑路茁壯成長,這鮮活的事跡深深打動了他,他很快創作出桂林漁鼓《夢圓》,表現出“中國夢”在一代又一代革命接力賽中逐步實現的宏大主題。

前些年,李侃曾組織主持“廣西曲藝發展與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研討會”,策劃參與過兩屆廣西文場繼承發展論壇。近年他除了創作與時俱進的曲藝作品外,考慮更多的是如何繼承曲藝的優秀傳統,使之煥發新的光彩。廣西文場在表演形式上,過去藝人特別是盲藝人囿于自身條件,多數是坐唱,所謂“坐地傳情”。新中國成立后,慢慢發展為走唱和多人演唱,加進戲劇和舞蹈動作,一改文場呆板的表演形式,活了起來。古人說“時運交移,質文代變”“歌謠文理,與世推移”“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見《文心雕龍》)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與時俱進的道理。創新是保持藝術多樣性的生發點,非遺因創新得以傳承。傳承也超不出這一規律。這種認識上的提高,使李侃和廣西、桂林曲藝同仁更加理性地對廣西文場、桂林漁鼓進行活態的傳承、創新、發展,創作了一批作品,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李侃從一個普通的工人業余曲藝作者起步,成長為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的漓江文藝出版社黨委書記、廣西曲藝家協會主席(連任兩屆13年),數十次獲獎。他說要永遠遵守《中國曲藝工作者行為守則》,低下身子,敬業奉獻,說唱百姓 ,為人民寫作,一切從現在開始,從零開始。endprint

猜你喜歡
桂林曲藝廣西
思詩史為曲藝批評與創作賦能
桂林行
《曲藝泉城》
歷屆全國美展廣西作品展(三)
歷屆全國美展廣西作品展(一)
2018廣西版畫邀請展作品選登
毛主席來到我廣西
媒體時代曲藝批評應以曲藝活動為中心
樂!乘動車,看桂林
烘云托月:聚焦曲藝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