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 態 新 聞

2017-11-15 01:42趙迎龍,瞭望
航天器工程 2017年5期
關鍵詞:探測器空間站火箭

動 態 新 聞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參加第68屆國際宇航大會

據中國航天報2017年10月11日報道,第68屆國際宇航大會(IAC)于9月25—29日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舉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雷凡培榮獲國際宇航聯合會頒發的愛倫·艾米爾獎,副總經理楊保華當選為新任國際宇航聯副主席。中國航天展團以實物、模型、展板、視頻等形式相結合,按宇航系統、太空服務、商業航天、國際合作、未來計劃等板塊,綜合展出中國航天成就,吸引千余名代表駐足參觀。會議期間,代表團科技人員交流論文近百篇,同來自世界各國代表相互切磋和學習,共同促進學術繁榮。代表團還參加百余場相關學術活動,組織1場中國航天展覽,開展近50場國際交流,取得豐碩成果。會議期間,中國宇航學會等單位與國際宇航聯合會、國際宇航科學院、國際空間法學會等組織和部門就未來合作開展了廣泛交流和深入會談。

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在軌交付儀式舉行

據中國航天報2017年9月27日報道,9月25日,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衛星由研制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式交付給用戶中國氣象局投入使用。風云四號A星是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云二號)向第2代跨越的首發星,由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抓總研制,于2016年12月成功發射。衛星填補了3項國際空白:實現了全球首次靜止軌道干涉式高光譜大氣探測;全球首次輻射計、探測儀、閃電儀共平臺裝載,全天時工作;全球靜止軌道微波探測技術驗證,首次應用425 GHz頻段探測。衛星在軌交付標志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觀測系統實現了更新換代,對于保證我國靜止氣象觀測業務的連續、可靠和穩定運行,提高我國航天事業和氣象事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目前,集團公司已經全面開展了太空基礎設施、氣象衛星等民用航天型號的方案論證,正在推進風云三號03批、風云四號02批衛星的立項和研制生產工作。

NASA卡西尼號探測器結束任務

據新浪科技2017年9月15日報道,NASA卡西尼號探測器(見封二)于當日在土星大氣層中墜毀,墜毀地點位于土星北緯10°,速度約為1.2×105km/h。由于探測器燃料幾乎耗盡,為防止探測器失控撞上土衛二和土衛六等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潛在宜居星球,科學家執行了此次墜毀任務??ㄎ髂崽柼綔y器于1997年10月15日搭載大力神4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探測器高6.8 m、質量約2.5 t,2004年,探測器進入土星軌道,成為首顆環繞土星飛行的探測器,在探測土衛六時,探測器釋放了惠更斯號小型機器人,其于2005年1月14日降落在土衛六表面。20年間,卡西尼號探測器執行指令超過250萬條,飛行距離超過49億千米,產生了635 Gbyte科學數據,拍攝照片超過45萬張,不僅發現了土星光環的秘密、土衛六冰層下的全球性海洋和多種復雜有機物、富含氧氣的土衛五等成果,還為科學家探索太空提供了大量素材和資料,對人類探索太空、了解行星演變具有深遠意義。

Space X公司將研制新型火箭

據中新網2017年9月30日報道,美國Space X公司CEO埃隆·馬斯克宣布將研發代號為BFR(Big Falcon Rocket)的新型火箭,并在2022年后發射貨運飛船前往火星,2024年進行載人火星之旅。他表示,將于2018年開始研制BFR火箭,火箭速度最高可達2.9×104km/h,計劃2022年發射最少2艘貨運飛船抵達火星,另外4艘飛船將運載人員、設備和補給品,于2024年抵達火星。除太空飛行外,BFR火箭還能用于航空飛行,可在1小時內能前往地球任何目的地。

美公司表示新單級火箭能5分鐘入軌

據科技日報2017年9月28日報道,美國Arca公司新研發的一款Haas-2CA單級火箭能在發射后5 min將質量100 kg的載荷送入地球軌道?;鸺l射系統將開展地面試驗,計劃2018年發射?;鸺捎眠^氧化氫和煤油為燃料,依靠“線性氣尖引擎”產生理想噴流,實現無限膨脹比,增大引擎的比沖量。如果技術取得成功,Haas-2CA將成為最快的火箭。不過航天專家表示,從已知的信息來看,這項技術并不靠譜。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推出新的衛星平臺型譜

據美國航天新聞網2017年9月19日報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推出了新的衛星平臺型譜,整合了公司此前研發的定制化衛星平臺。這是洛馬公司首次讓衛星平臺共享通用部件,以形成一個衛星平臺型譜,目前認定的該類部件超過280個,每個平臺的核心構件將在多個部件上與其它平臺保持通用性,包括推進、太陽電池陣、蓄電池、熱控制及軟件等。該項目耗時5年,耗資約3億美元。新型譜中規格最小的是LM-50系列靈活微納衛星平臺,平臺質量為10~100 kg,由公司和納米衛星制造商Terran Orbital公司合作開發;質量在140~800 kg的LM-400系列平臺是公司傳統小型衛星平臺的升級版,增加了推進力,能夠執行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乃至星際任務,基于3D打印和其他生產能力的改進,公司可以在24個月內交付衛星;LM-1000系列是針對中型任務推出的最新平臺型號,質量在275~2200 kg,為多軌道或星際任務打造。該系列與較大的LM-2100系列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可以降低成本,并承載更高功率的有效載荷;LM-2100系列是型譜中最大的衛星平臺,質量為2.3 t,其是A-2100平臺的現代化版本,共有26項改進,增強了動力和靈活性,如霍爾(Hall)推進器和多用途太陽電池陣列。作為衛星平臺的一部分,公司還提供了采用通用程序架構的改進的集成地面系統,使其可以在不同軌道上運行多個衛星系列。

美空軍GSSAP衛星開始運行

據澳大利亞今日航天網2017年9月15日報道,美國空軍基地第一太空作戰中隊的2顆“地球同步軌道太空態勢感知計劃”(GSSAP)衛星于9月12日開始運行。GSSAP星座旨在為美國戰略司令部跟蹤軌道上的物體,包括其他衛星和太空碎片,星座于2015年開始運行。GSSAP的優點是不受天氣影響,使其能夠準確探測、跟蹤軌道物體并進行分類。

勞拉公司的“蜻蜓”項目獲得NASA下一階段資助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網站2017年9月13日報道,美國勞拉公司表示,NASA已在“臨界點”計劃下,為其“蜻蜓”在軌組裝衛星項目提供了下一階段的資金。2015年,勞拉公司獲得NASA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合同,為其開發機器人在軌衛星組裝技術,該項目以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劃局(DARPA)資助的“蜻蜓”項目為基礎,開發地面演示驗證的方案。最近,勞拉公司及其合作伙伴成功完成“蜻蜓”項目的地面演示驗證。這次演示包括一個超輕機器人系統和先進的指揮和控制軟件,旨在利用現有的航天器設備和能力,包括標準的地球靜止軌道(GEO)航天器平臺和處理器。試驗證明了勞拉公司高度靈活的在軌操作方案有望推動下一代衛星的體系架構。按照新簽訂的修訂合同,勞拉公司將詳細設計半自主機器人系統,預計2020年之后發射升空。

美軍X-37B飛機第5次執行任務

據新華社2017年9月12日報道,9月7日,美國空軍的X-37B飛機搭乘Space X公司的獵鷹-9火箭發射升空,執行第5次在軌飛行任務。美國空軍聲明,X-37B將釋放攜帶的小衛星,演示快速太空進入能力,并開展新太空技術的在軌試驗,還搭載了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的“高級結構嵌入散熱器”,以在長時間太空環境下試驗電子和振蕩熱管技術。美國空軍沒有透露此次任務將在軌多長時間。X-37B的前4次任務都用宇宙神-5火箭發射,此次改用獵鷹-9火箭,飛機降落時擁有比以前更高的軌道傾角。Space X公司正與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爭奪美國軍方的發射任務,在當天的發射中,獵鷹-9火箭第一級成功回收,這是公司第16次回收火箭第一級。

IARPA尋求新的干涉測量技術

據美國防務系統網站2017年9月11日報道,美國情報高級研究計劃局(IARPA)正在尋求地基精確成像技術,以遠距離精確捕捉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的位置。IARPA的“提案者日”活動于8月舉辦,此次的目標是能夠為GEO衛星創建一臺經濟高效的干涉式被動成像設備。項目預計耗時33個月,前15個月包括研發實體技術和圖像構建軟件算法,剩余的18個月是組件裝配技術和子系統。NASA稱,基礎的干涉測量中,光束投射入孔徑后,通常會被分成兩束,照射在目標上。當光束從目標反射回來并重新組合時,返回光束的相位和振幅在測量上會出現微小差異,這表明每個波形會遇到不同的“干擾”,這些數據有利于形成目標物體的最終圖像。

JPL研發巡視器探測金星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網站2017年8月30日報道,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提出利用古老的機械計算方案并進行現代化升級,從而設計一個能夠探索惡劣金星地形并將數據返回到地球的巡視器。極端環境自動巡視器(AREE)由NASA創新先進概念(NIAC)計劃投資。最早由JPL的機電工程師喬納森于2015年提出。AREE是一種靈感來源于機械計算機的“發條”巡視器。JPL團隊正在研究如何利用這種巡視器探測金星表面。目前項目處于開發的第2階段,JPL團隊正在選擇AREE方案的一部分加以改良和原型建造。研究人員希望充實巡視器的方案,以便最終能夠研究金星的地質,或許還可以鉆探少量樣品。

俄羅斯或將與NASA合作建立近月空間站

據大眾機械網2017年9月21日報道,俄羅斯即將宣布參與NASA主導的近月空間站項目,在月球附近建立一個前哨站,NASA及其合作機構計劃在21世紀20年代初開始建造繞著月球飛行的模塊化棲息地,至少未來10年,其將成為宇航員的主要目的地。前哨站將搭載在NASA的SLS火箭發射,將為火星登陸任務奠定基礎。俄聯邦航天局的一些領導人認為,美國主導的近月空間站將分散俄羅斯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基地的目標。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還在考慮繼“國際空間站”之后再建立一個自己的地球軌道空間站。該空間站將與其月球探索工作并行存在或成為近月空間站的備份。然而,俄羅斯中央機械制造研究所認為,俄聯邦航天局無法同時資助地球軌道空間站和月球計劃。此外,俄羅斯想要開發一種足以將宇航員運送至月球的超重型火箭,但其最新的開發計劃又推遲至21世紀20年代末期。在這些情況下,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可能意識到在近月空間站繼續與其合作伙伴開展合作將是有益的。作為提供模塊和其他硬件的交換,參與機構可以派遣他們的宇航員乘坐NASA的“獵戶座”飛船抵達近月空間站。NASA還承諾,將開放近月基地的使用,不僅可用于準備火星之旅,還可用于登陸月球表面探索。

德國DLR與日本JAXA發表聯合聲明

據JAXA網站2017年9月22日報道,為加強合作,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于2016年2月簽署了“戰略伙伴關系跨協議”,旨在通過德日合作,促進航空航天技術的開發利用,解決全球社會挑戰。2017年9月,DLR和JAXA重申深化合作的意愿,尤其是在以下3個領域:①DLR和JAXA希望提高“溫室氣體”(GHG)衛星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并促進其應用,將有助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針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討論,從而助益“巴黎協定”的有效實施。②DLR和JAXA計劃利用包括“國際空間站”在內的微重力環境,合作開展低地球軌道以外的太空探索任務的可行性。由日本政府主辦的第2屆國際空間探索論壇擬于2018年3月召開,將為各國就促進太空探索領域的合作提供機會。③DLR和JAXA正在研究對行星科學領域開展進一步合作的可行性。探測小行星隼鳥-2探測器及其搭載的“吉祥物”(MASCOT)著陸器是DLR和JAXA 合作成果的典型代表,將在2018年抵達小行星。2018年JAXA將開展“命運+”(DESTINY+)任務,2022年使用“艾普斯隆”(Epsilon)火箭發射驗證未來的深空探測技術,探索地球成為宜居星球的演變過程。JAXA 還計劃研究觀察“法厄松”小行星的探測器,從而分析星際塵埃中的有機分子,DLR有意為此提供塵埃分析儀,德國數十年來在該技術領域世界領先。聲明表示這些合作將在未來6個月內開展。

ESA成為阿里安-6火箭首位客戶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2017年9月14日報道,ESA成為阿里安-6火箭的首位客戶,使用火箭發射4顆“伽利略”導航系統衛星。ESA與阿里安公司簽署了衛星發射合同,發射任務由阿里安-6Ⅱ型火箭承擔,其是阿里安-6火箭的輕量級版本,配備兩臺側置助推器,將于2020-2021年發射,任務分2次完成,每次攜帶2顆衛星升空,每顆衛星質量約750 kg,部署在中高度地球軌道上。合同規定,若阿里安-6火箭無法完成發射任務,將采用聯盟號火箭發射,目前在軌的18顆“伽利略”導航衛星中,14顆由聯盟號火箭發射,最新入軌的4顆由阿里安-5火箭發射。今年12月,阿里安-5火箭還將發射4顆“伽利略”衛星,2018年完成另一次發射任務。

日本公布火星衛星探測計劃

據中新網2017年9月25日報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9月22日宣布,將在2020年實施的火星衛星無人探測任務,將讓探測器在火星衛星Phobos(福波斯)上登陸,并將沙土等帶回地球。據悉,福波斯比另一顆衛星“得摩斯”更接近火星,可能存在火星物質,探測器將用約3年時間多次登陸并采集沙土等樣本。探測器將搭載NASA開發的觀測儀器,除了調查衛星表面的元素組成和氫元素含量等,還有助于選擇登陸地點。報道稱,日本還計劃2024年用新一代H3火箭發射探測器,2029年返回。

日本計劃通過參與近月空間站建造實現登月

據中新網2017年9月6日報道,美國2020年建造近月空間站的方案令日本浮想聯翩,日本甚至希望參加該計劃的日本航天員能借機實現月面登陸的目標。但由于該構想存在費用過于龐大等許多問題,日本的“如意算盤”前途難測。美國今年6月提出與俄羅斯、歐洲和日本共同打造“深空通道”的火星探測方案,即在月球軌道建造一個太空前哨基地,作為向地球運送地外樣本的中途停留點。之后每年派遣4名航天員在中轉基地停留15~90天,方案旨在通過國際合作積累技術,在2030年后將“深空通道”作為載人火星飛行的新起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很快提出在該計劃中實現日本航天員登月的目標。甚至希望實現日本的火星飛行。雖然“深空通道”構想并未包括登月項目,但若日本能實現登月目標,可謂是邁出歷史性的一步。此外,如果能在月球采掘到水和礦物資源,也可為中轉基地的建設提供燃料和建材。報道稱,在2018年3月由日本主辦的國際宇宙探測論壇上,各國能否就該構想進行深入討論并達成一致,成為日本能否加入該構想的關鍵因素。方案面臨的超過10萬億日元的龐大預算,日本很難為此投入過多資金。鑒于美國10多年來提出的各種月表開發計劃均告停止,該構想描繪的未來恐難實現。而且美國對該計劃的具體情況言之甚少,特朗普政府的態度也不明朗,加之美國太空政策一直在變動,都令外界對此計劃能否真正實施持觀望態度。

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2018財年航空航天預算草案

據日本文部科學省2017年8月30日報道,日本2018財年文部科學省航空航天領域研發預算申請金額約17.36億美元,比2017財年增長26%。其中,航空撥款約3330萬美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預算總額約17.31億美元,包括安全保障、防災、工業發展和太空科學前沿發展兩部分。安全保障、防災、工業發展方面,為H3火箭研究撥款約3.03億美元并計劃2020年發射H3-1試驗火箭,2021年發射H3-2試驗火箭;撥款約1478萬美元用于提升“艾普斯隆”火箭性能;撥款1000萬美元用于減少技術試驗衛星-9衛星質量,降低發射成本;為先進光學衛星(ALOS-3)、先進雷達衛星(ALOS-4)撥款約5791萬美元并計劃2020年發射;為太空態勢感知(SSA)系統撥款約1594.5萬美元。太空科學前沿發展方面,撥款約4049萬美元用于研發X射線天文衛星“瞳”的替代衛星,計劃2020年發射;新型無人貨運飛船(HTV-X)撥款約3271萬美元;為“鸛”無人貨運飛船撥款約2.05億美元;撥款約1.03億美元用于“國際空間站”上希望號實驗艙的運行。

JAXA和ESA將聯合發射水星探測器

據科技部網站2017年8月16日報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ESA正在推進水星探測任務,預計2018年發射水星探測器,2026年到達水星開始觀測,并通過數據分析,了解水星的形成及演變過程。JAXA負責水星磁場探測器(MMO)的研發,ESA負責水星表面探測器(MPO)的研發。航天器還包括離子發動機、將MMO與MPO送到水星軌道的電力推進模塊、保護MMO免受太陽直射的遮光罩等。MMO質量約280 kg,軌道周期為9.3 h,搭載5種觀測裝置,主要觀測水星的固有磁場、大氣層、磁場及太陽風等。MMO由東北大學、名古屋大學等日本國內外12所大學和三菱重工、NEC、明星電氣等公司參與研發,總投資約1.37億美元。

澳大利亞宣布成立國家宇航局

據中新網2017年9月27日報道,9月25日,澳大利亞宣布將成立國家宇航局,進軍利潤豐厚且發展迅速的航天市場。據報道,澳大利亞教育部長在阿德萊德國際宇航大會開幕式上宣布,澳國家宇航局將從事以和平為目的的宇宙太空研究項目,以及研制與運用航天領域的新技術。據介紹,澳宇航局也計劃同NASA、ESA和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等全球主要航天機構進行合作。

新加坡將與日本聯合研究太空碎片清除技術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2017年9月12日報道,新加坡Astroscale公司將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進行太空碎片移除技術的快速開發。Astroscale公司計劃最早于2019年發射試驗衛星,利用磁力收集太空碎片,JAXA將提供研發儀器,雙方將對衛星傳回的圖像進行聯合分析。Astroscale公司專門從事太空碎片移除和太空態勢感知服務,成立于2013年,2015年在日本建立了研發機構,2017年在英國設立了分支。未來公司計劃大批量生產碎片收集衛星。

猜你喜歡
探測器空間站火箭
首個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
到中國空間站里上課!
自制空間站模型
空間站日記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第二章 探測器有反應
EN菌的引力波探測器
第二章 探測器有反應
透視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