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大學貧富格局或將改寫

2017-11-15 15:23陳少遠歐陽旭曦
華聲 2017年20期
關鍵詞:雙一流一流學科

陳少遠+++歐陽旭曦

如果說以前在質量的要求上,還只是大棒——提要求,甚至懲罰高校,那么雙一流更像胡蘿卜,引導高校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

中國首批“雙一流”高校名單終于靴子落地。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三部委公布名單,137所中國高校上榜。

根據此前公布的時間表,經過“雙一流”建設,到2020年,中國希望有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提醒,此次遴選認定所產生的是“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重點在“建設”,“是邁向世界一流的起點”,而非認定這些學校和學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能否建成還要看最終成效”。

中國高校貧富格局或將局部改寫

在高等教育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國家均采取向精英大學傾斜并且以“重點建設、項目主導”為主的投入模式。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講師張端鴻分析,單純從名單看,取代“985”“211”的“雙一流”更加重視對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等教育重點建設的扶持。但投入的差異性基本維持了原有狀況。

中國高校獲得財政投入的“貧富差”將繼續存在,但貧富格局或將局部改寫。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透露,評選名單由專家委員會討論確定,以學科為基礎,“一流大學擬建設高校從一流學科擬建設高校中遴選產生”。具體方式為,由專家委員會論證確定采用的第三方評價結果,再以中國特色學科評價為主,論證形成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認定標準,遴選產生137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在此基礎上,綜合評價論證提出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在評選過程中,專家不直接對某一高校是否納入“雙一流”建設范圍做出評判。認定標準對所有高校一視同仁,“不區分中央高校、地方高?!?。同時,認定遴選標準不與各類頭銜的人才數量、各類基地平臺條件等掛鉤,“堅決糾正高校數人頭、拼硬件、鋪攤子等惡性競爭、短期行為”。

在“一流大學高?!钡娜脒x名單中,中西部地區的鄭州大學、云南大學、新疆大學三所原非“985”高校的入選較為醒目。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海峰分析,在以往建設重點大學和現在建設一流大學的計劃中,一直存在著公平與效率的問題。例如一個省區的省屬高校通常只設一所“211”高校。而現在的“雙一流”建設在遴選新增少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時,統籌考慮區域布局與已有水平,“重點支持在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省區遴選”。他認為,新增3所非原“985”工程大學作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可視為在重點大學建設的“公平”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記者梳理,“一流學科建設高?!庇?5所,其中71所為原“211工程”院校。有24所非原“211工程”院校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協和醫學院于2006年與清華大學合作辦學而獲得211工程支持,故不計入)。

除了中央美術學院等專業優勢突出的高校及寧波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近年涌現的新秀外,天津等地的五所中醫藥大學也進入了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

張端鴻認為,一流學科建設突破了此前“211”工程更加重視綜合性大學建設的格局,遴選了一批單科性、行業性院校,鼓勵高校走特色發展之路,避免千校一面。在中國,這些高校覆蓋農、林、礦、油等事關國計民生基礎行業。

大學教育鴻溝會越拉越大嗎

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3699萬人,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2880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596所(含獨立學院266所)。不少人擔心,此輪高等教育格局調整,其他絕大多數高校,可能與這137所高校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就像當初“985”工程一樣。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周光禮就認為,“雙一流”建設“當然會有馬太效應”。也就是說,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在張端鴻看來,不能因為高校之間存在差距,就認為完全是由“雙一流”建設所致。

“‘雙一流要解決的是超越和引領,是高等教育和學科的重大突破?!睆埗锁櫧忉?,從教育結構而言,高校間的差距并不能借助“雙一流”解決,大學需要均衡性發展,也需要一定的差異化,二者有政策阻隔,單一的政策不能解決。比如,國家重點支持中西部高校發展,就是要解決高等教育區域公平問題。

當前,高等教育財政撥款之間的巨大落差不僅體現在區域與區域之間,即使在同一區域內,不同高等院校之間的經費水平也會迥異。2015年,北京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為61343.96元,山西為11795.65元,全國水平是18143.57元。北京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為32147.32元,山西為5182.68元,全國水平是8280.08元。

“高等教育既有中央財政責任,也有地方財政責任。有的地方政府比較重視高等教育,注重投入,包括引入外地高校異地辦學等。一些地級市的經濟排名越靠前,一般越重視高等教育,經濟發展水平越靠后,投入和重視程度越弱,甚至有些地級市,還是存在零投入情況?!睆埗锁櫿f。

不過,張端鴻認為,高校經費籌措方式應該越來越多元,包括科研拓展、企業合作、接受捐贈等。從長遠看,公共財政資金所占比重應該逐步下降,整個社會以及高校都應該盡快確立起這一理念。

“雙一流”是對高校過度綜合化的重塑

1999年大擴招后,伴隨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高等教育經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但此次發展,主要是規模擴張為主,從精英教育快速發展到普及化,高??倲狄矎?000所出頭,增長至目前的2600余所,招生總量近750萬(2016),55%的本科高校歷史不足18年。

在這輪以規模為主的擴張中,高校也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綜合大學化。流行什么專業就辦什么專業,理工農醫經法,高校出現千校一面的狀況,80%的學校辦了80%的專業。從學科專業角度看,學校區別不大,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

教育部門從2006年前后,一方面給擴招剎車,一方面就高調強調質量建設,并出臺一系列措施控制質量,甚至硬性規定,在某專業就業不好的前提下,會停止或縮減該校該專業招生計劃。但種種措施,收效并不明顯。

如果說以前在質量的要求上,還只是大棒——提要求,甚至懲罰高校,那么雙一流更像胡蘿卜,引導高校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

一流學校必然是建立在一流學科的基礎上的。此次雙一流,無論是一流高校還是一流學科,都突出了學科建設的要求。即便是雙一流大學,也都需要落實具體重點建設學科,要求把經費落實在具體學科建設上。這些本質上都在引導高校檢討自己的優勢與特色,而不是什么專業學科都去做,都去建設,這顯然是對過度綜合化的一次調整,一次對高校的重新塑型。

這種指導思路,也給原來沒有機會入圍211、985的高校一次重要的突圍機會。對于一些學科單一、但特色明顯的高校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逆襲機會。在此次公布的名單中,數十所非211高校入圍雙一流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在國家雙一流政策的引導下,據不完全統計,20余個省市已經出臺配套的計劃,部分省市版的雙一流已經開始實施,估計最后地方投入的總和將顯著超過國家的投入,這些都將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起到莫大的推進作用。

摘編自財新網、中新社訊等endprint

猜你喜歡
雙一流一流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關注一流學科
我校獲批4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雙一流”建設如何推進
“超學科”來啦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