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進入“強起來”的新時代

2017-11-16 08:51胡鞍鋼
今日中國·中文版 2017年11期
關鍵詞:強國現代化時代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論斷,標定了當今中國嶄新的歷史發展方位。

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五年的艱苦奮斗,有力推動了這一歷史性飛躍。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回顧和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論斷,標定了當今中國嶄新的歷史發展方位。

中國實力再上大臺階

國家實力決定國家的前途命運。十四大報告首次使用了“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的提法。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國將綜合國力作為國家戰略目標,也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方法論。一路走來,中國實力不斷再上大臺階,已經成為世界當之無愧的綜合國力大國。

中國經濟實力再上一個大臺階,進入世界第一陣營。中國仍然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

中國科技實力再上一個大臺階,進入世界第一陣營??萍紝嵙Σ坏韧诳萍记把厮?,但中國的科技前沿水平也在迅速提高,與美國的相對差距在不斷縮小。中國科技創新從原來以跟跑為主步入跟跑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

此外,中國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空前增強。五年來,習近平完成28次出訪,飛行里程約57萬公里,累計時長193天,足跡遍及五大洲、56個國家以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提出了幾十項全球、區域重大事務的中國倡議、中國方案,形成了大規模的中國影響。

五年來,中國國家實力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走近世界舞臺中心,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全方位影響世界。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強起來的秘訣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競爭就是實力競爭。國家實力競爭的背后是國家創新力競爭,本質上是國家制度競爭,有生命力的制度具有學習力、創造力,從而具有競爭力。

中國強起來的秘訣是什么?答案就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成功的秘訣是什么?答案就是:中國共產黨本質上是創新之黨,領導著全國創新、人民創新、社會創新。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經濟實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科技實力;實施強軍興軍戰略,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國防實力;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綜合國力;全面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國際影響力。

取得這些歷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領導力和號召力顯著增強。

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關鍵五年

中國“強起來”,體現在建設了一個強有力的執政黨。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的存亡高度深刻認識世情國情黨情,全面從嚴治黨,累計制定修訂近80部黨內法規,實現黨的歷史上首次一屆任期內中央巡視全覆蓋,全方位扎緊了制度的籠子,黨內政治生態發生根本性變化。

中國“強起來”,體現在發展更重質量的經濟,尋求更有質量的增長。從2013年到2016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7.2%,大大高于世界平均增速。更加重要的是,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黨中央緊緊牽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牛鼻子”,推動了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的重大轉變,技術要素和創新要素已經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

中國“強起來”,體現在民生的改善和社會福祉的提升。五年來,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持續改善,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區域和城鄉發展差距繼續縮小,扶貧攻堅續寫了世界矚目的中國“減貧奇跡”,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受惠群體不斷擴大。五年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莊嚴承諾,已轉化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中國“強起來”,體現在文化事業的發展和文化自信的增強。五年來,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文化自信日益凸顯。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文化市場進一步繁榮,基本公共文化設施進一步完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中國方案、中國理念、中國智慧在世界范圍內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

中國“強起來”,體現在美麗中國建設成績斐然。五年來,中國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綠色發展理念,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新時代: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從十三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重大判斷之后,歷屆黨中央都重申這一判斷,并對新的發展階段作出新的分析判斷。

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歷經了三個時代:一是毛澤東時代,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建立新中國,使中國人民站起來。這個時代建立了比較獨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也為之后的經濟起飛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科技資本、制度資本基礎和現代基礎設施。二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時代,給中國經濟騰飛帶來空前的新的重大機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大力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三是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從部分人先富裕起來轉向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起來,從世界大國走向世界強國。中國當前正在為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和更好地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而奮斗。為此,十九大報告作出重大判斷: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endprint

當今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十九大報告提出本世紀中葉的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十八大報告就提出要建設人才強國、人力資源強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海洋強國。十九大報告在此基礎上又新提出了建設制造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貿易強國、體育強國、教育強國等目標。

當今中國,進入了全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到2016年底農村貧困人口減至4335萬人,貧困發生率為4.5%,預計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消除。之后是我們要為之奮斗的全面小康時代,向高收入邁進,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進入共同富裕時代。

當今中國,進入了走近世界舞臺中心時代。新中國成立初期,從一盤散沙到高度統一,從“一窮二白”到“奠定基礎”,但人均GDP仍居世界后列,處在世界舞臺邊緣。在改革開放時代,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11位上升至第2位,貨物進出口額從世界第29位上升至世界第2位,外匯儲備從世界第38位上升為第1位,已接近世界舞臺中心。

當今中國,進入了謀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這也是全體中華兒女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21世紀以來,中國加速追趕、局部超越美國,中國人均GDP、人均預期壽命、人均受教育年限以及人類發展指標與美國的相對差距均在迅速縮小。中國人類發展指數相對于美國的追趕系數從1980年的51%提高至2015年的80%。我們預期,到2050年,這一追趕系數將提高至97%。

新時代的六大特征

第一,新時代體現為中國經濟社會“十大轉變”:由不發達狀態逐步轉向中等發達;全體人民發展能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貧困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逐步下降,將最終消除貧困人口;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貧困到溫飽,從小康到全體人民富裕、更加富裕;從傳統農業國轉變到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逐步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占主導的工業化國家;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通過有先有后的發展,逐步縮小差距;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落后,逐步轉變為世界教育大國和科技創新之國;由人與自然之間的差距擴大逐步轉變為縮小,進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二,新時代的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性質沒有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今天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轉化,但還沒有超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因為,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但社會服務能力、科技創新能力、文化生產能力、生態生產能力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這表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然要進一步擺脫不發達因素,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全面現代化。

第三,新時代的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走近世界舞臺中心,但沒有改變中國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在世界217個經濟體中排名第97位。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人類發展指數在18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90位。中國勞動生產率仍與美國有相當大的差距。由于中國人口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少、生態基礎薄弱等基本國情,發展的硬約束條件沒有變。

第四,新時代的中國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中國當前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與以往傳統經濟體系不同,必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經濟結構從主要依靠增量擴能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第五,新時代的中國從以GDP為中心轉向以人民為中心。

首先,以人民為中心,意味著從富裕轉向共同富裕。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核心目標,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生產力發展的動力來源于人民,生產力發展的目的為了人民,生產力發展的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生產力發展推動民富國強,而民富特指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其次,以人民為中心意味著人的全面發展,不僅包括經濟的富強,而且包括政治的民主、文化的文明、社會的和諧、生態的美麗等各方面。發展生產力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全面發展生產力的出發點、落腳點和核心點,大力發展經濟生產力、科技生產力、社會生產力、文化生產力和生態生產力。

第六,新時代的中國邁進強國時代。富民強國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中共十九大已經提出了具體的強國目標,開啟了強國時代。

中國共產黨既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執政黨,又是世界上黨員人數最多的執政黨,還是世界上承擔偉大歷史使命的執政黨,既擔負著56個民族、十幾億人民和中華民族所賦予的偉大使命,還承擔著世界與人類所期望的歷史使命。

十九大報告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唯有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才能實現偉大夢想。

“兩階段”的現代化戰略

十九大報告為全體中國人描繪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報告將中國未來的發展時期分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十九大到二十大(2017-2022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如何評價是否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我認為,只要按照“十三五”規劃,實現規劃中的七大目標,25個主要經濟社會指標和18個重大任務,再加上23類、共計165個重大項目和工程,就能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畫上圓滿的句號。endprint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如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有怎樣的戰略部署和發展路徑?還有30年的發展時間,實現這個目標,必須經過長期、有步驟、分階段的努力奮斗。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然是主題,關鍵詞仍然是“全面”,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繼承性、連續性和階段性??梢詣澐譃椤皟呻A段”:

第一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20年之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三個五年規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主要體現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國家文化軟實力將顯著增強;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等。

第二階段,從2035年到2050年,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人均收入水平、人類發展水平、主要現代化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中國人均GDP相對美國人均水平將上升至70%以上,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中國的HDI指標(人類發展指數)提高至0.90;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領先,在世界的地位更加凸顯;共同富?;緦崿F,地區、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高水平的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覆蓋全體人口等。

這個過程中,突出的變化有兩個,一是核心目標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上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標志著中國進入強國時代。二是現代化目標內容更加全面,不僅包括經濟上的富強、政治上的民主、文化上的文明、社會上的和諧,還包括生態上的美麗,也充分體現了“五位一體”戰略布局與目標之間的聯系。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

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包括六個方面的主要目標:

第一,建成富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均收入水平,人類發展水平,主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現代化指標進入世界發達國家水平行列,進入共同富裕時代?!皬妵本褪侵饕偭恐笜司邮澜绲谝唬ㄖ袊鳪DP占世界總量比重將超過30%)。

第二,建成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法治社會建設、法治國家建設、政治文明建設達到更高水平,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政治優勢、國家優勢以及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優勢更加凸顯。

第三,建成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文化事業建設、文化產業發展達到更高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公民道德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整體實力、國際影響力、國際競爭力、軟實力更加強大。

第四,建成更加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全體勞動者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高比例創業。全面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全人口覆蓋、全生命周期、全服務過程,人口健康教育,文化社會等指標進入世界前列。全面建成覆蓋全體人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充滿活力、團結和睦的社會,形成有效調節各種社會矛盾、處理各類社會危機、減少各種社會成本的機制。各地區、城鄉,收入差距全面縮小。

第五,建成更加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這包括建成世界最大的森林盈余之國,建成“兩屏三帶”生態安全大戰略格局,建成人水和諧之國,建成碧水藍天之國,建成世界現代化的綠色能源之國,建成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建成氣候適應型社會、低災害風險型社會,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明顯減少。這是最具中國特色生態文明的綠色現代化。

第六,建成對人類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此,中國將對人類和世界發展作出如下重大貢獻:和平貢獻、經濟發展貢獻、創新發展貢獻、文化發展貢獻和綠色發展貢獻。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黨中央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我堅信,這一歷史使命必將成功實現。

胡鞍鋼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

專家委員會委員endprint

猜你喜歡
強國現代化時代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現代化新篇章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奉獻如歌,強國有我(主題班會課)
科技興邦 創新強國
70年強國夢圓 70面行業旗幟
秦晉爭霸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我的女巫朋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