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南貧困地區農戶移民搬遷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2017-11-17 10:56國亮赤艷玲楊博
湖北農業科學 2017年20期

國亮 赤艷玲 楊博

摘要:陜南地區大規模避災移民搬遷工程有助于改善災區民眾生活狀況,提高其生活水平。通過實地調研,對274份有效調查問卷進行了分析,建立了影響農戶避災搬遷意愿的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結果表明,戶主身體健康狀況、搬遷前道路類型、災害年損失程度及搬遷后家庭收入變化情況對農戶搬遷意愿的影響較大;戶主文化程度、原住地離集鎮距離、搬遷前家里通電狀況等因素對農戶搬遷意愿的影響較小。

關鍵詞:陜南貧困地區;避災搬遷;農戶意愿;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D632.4;F3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20-3960-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0.041

Abstract: Large-scale immigration relocation project of southern Shaanxi is helpful to avoid disaster and improv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disaster area people.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274 valid questionnaire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that researches immigrants will and influence factors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lth of household, type of road before moved, disaster loss rate and family incomes change after moved have larger influence on the will of farmers move. Cultural degree of household, the distance from town, electricity factors before moved and so on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will of farmers to move.

Key words: poor areas in the southern Shaanxi; move to avoid disaster; immigrants will; influence factors

1 陜南避災移民搬遷研究現狀

20世紀以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口、資源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移民搬遷是從發展經濟、保護環境、恢復生態、避免遭受自然災害的角度出發,將原來位于環境脆弱地區、且高度分散的人口,通過移民的方式集中起來形成新的村鎮,以達到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目的。陜南地處秦巴漢水之間,區域內群山環抱,地質條件復雜,易發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由于自然環境惡劣,地理位置偏遠,陜南地區因災返貧情況較為突出。為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陜西省政府于2011年5月正式啟動了陜南地區避災移民搬遷安置工程。

國內移民搬遷主要由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農戶避免遭受自然災害以及貧困地區農戶脫貧等因素產生。由于移民搬遷涉及農戶、資金、土地以及政府政策配套等多個方面,因此問題往往比較復雜。張鵬洋等[1]通過分析避災移民安置的資金來源、資金結構等,提出了如何解決和籌措資金。何得桂等[2]通過分析移民搬遷過程中土地資源、資金和產業發展,提出陜南避災移民變遷安置工程的主要制約因素。馮明放等[3]從經濟學的視角對搬遷活動主要面臨的資金供求、用地供求和就業供求問題進行分析,并指出解決的思路。連海波[4]結合陜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的總體規劃要求,通過野外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和專家咨詢的方法,初步提出了一套適宜陜南移民搬遷安置選址的指標體系。張靜曉等[5]以安康為研究對象,認為移民搬遷規劃應加強生態保護,加大跨區搬遷,確保新型城鎮化下移民搬遷規劃建設有序進行。余咪咪等[6]總結了安康3年搬遷實踐中的經驗和做法,從經濟、生態、社會3個可持續發展的層面分析配套設施、產業結構等對社區規模的影響,為陜南移民安置工程提供理論和實踐的參考。鄢聞等[7]針對移民搬遷后出現的土地利用率低、生計狀況差等問題,提出應從保護生態、產業支撐、技能培訓等方面來解決,以實現移民生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時鵬等[8]從成本-效益、非成本-效益角度探索性地分析了陜南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對于農戶收入水平及收入結構的影響。李聰等[9]基于“可持續生計框架”,利用陜南安康地區的入戶調查數據分析了移民搬遷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劉舒昕等[10]對鎮安縣云蓋寺鎮農戶搬遷后生存狀況的滿意度進行實地調研,找出導致農戶不滿的因素,為后續搬遷計劃提供參考意見。桑晚晴[11]對四川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區扶貧搬遷狀況進行了研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目前,對于這個問題的研究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從宏觀和政策層面分析在搬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面臨的風險以及提出應對策略;二是從農戶視角分析移民搬遷意愿的影響因素,但還未系統地定量研究移民搬遷意愿及影響因素。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通過對陜南貧困地區的實地調研,采用理論分析并結合Logistic模型分析了農戶移民搬遷意愿的影響因素,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2 理論分析框架、變量假設與數據

2.1 理論模型的構建

陜南地區農戶避災搬遷后,由于離原耕種地較遠,且交通不便,農戶耕種土地的成本很高,大部分選擇外出打工。假設農戶避災搬遷意愿W與搬遷后農戶家庭收入變化情況V密切相關,表示為:endprint

其中,D為搬遷后一定時間內農戶在安置地和原住地之間收入水平差距未來流量的凈貼現值;R-C表示農戶參與搬遷獲得的政府凈補償,是一種當期存量;V為兩者之和,共同影響農戶搬遷意愿。

2.2 變量的選取

避災移民搬遷意愿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農戶基本信息、居住環境、生態環境、搬遷后經濟收入、農戶對搬遷政策的了解及建議5個方面,考慮到變量之間存在高度的相關性,盡可能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變量。具體選擇方法如下:

1)農戶家庭人員構成狀況。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對生存環境要求更高,搬遷后,移民子女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老人可以享受更便利的生活環境,此類農戶搬遷意愿強。

2)戶主健康狀況。身體狀況越差,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好、勞動強度小的生活環境對其吸引力越大,避災搬遷意愿越強,反之,避災搬遷意愿較弱。

3)原有住房類型。原有住房是土坯房和茅草房的農戶,住房條件較差,搬遷意愿更強,原有住房是磚瓦房和樓房的移民,住房條件較好,搬遷意愿較弱。

4)原住地道路類型。原住地道路為泥路的,交通不便,生活條件落后,給農戶的出行帶來極大困難,這類移民有更強的搬遷意愿,原住地道路為公路的,交通便利,農戶搬遷意愿弱。

5)原住地距離集鎮遠近。原住地距離集鎮越遠,采購越不方便,農戶有較強的搬遷意愿,原住地距離集鎮近,農戶搬遷意愿弱。

6)是否發生自然災害及損失程度。農戶遭受自然災害的比例越高,造成的經濟損失越大,避災搬遷的意愿越強,反之,避災搬遷意愿較弱。

7)搬遷后家庭收入變化狀況。搬遷后家庭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農戶愿意搬遷,搬遷后家庭收入減少,收入來源不穩定,農戶更偏向不愿意搬遷。

8)農戶對搬遷政策的了解及滿意度。農戶了解搬遷政策,并對政策非常滿意,則其搬遷意愿較強,若農戶不了解搬遷政策或對政策不滿意,則其搬遷意愿較弱。

2.3 數據來源

實地調研采用隨機抽樣法。從2014年6月至12月,課題組對商洛地區的柞水縣和鎮安縣、安康地區的漢陰縣和紫陽縣以及漢中地區的南鄭縣進行了調研。調研中對當地農戶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4份。調查內容包括農戶基本信息、居住環境、生態環境、搬遷后經濟收入、農戶對搬遷政策的了解及建議等方面。在274份有效問卷中,愿意搬遷的樣本數有248份,比例高達90.51%,不愿意搬遷的樣本有26份,只占9.49%,說明大部分農戶還是愿意進行避災移民搬遷的。對農戶的調查情況統計如表1所示。

3 模型構建與結果分析

根據理論分析及實際調研情況,陜南移民搬遷農戶的搬遷意愿受多種因素影響。把搬遷的意愿分為“愿意”和“不愿意”兩種狀態,因而采用二元因變量的Logistic模型對農戶避災搬遷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并將“愿意”在研究中定義為y=1,“不愿意”定義為y=0,初步設定以下函數模型:

y=?茁0+?茁1X1+?茁2X2+……+?茁nXn+?著 (5)

式中,當農戶不愿意避災搬遷時,y取值為0;當農戶愿意避災搬遷時,y取值為1。X1、X2,……,Xn分別代表反映農戶基本信息、居住環境、生態環境、搬遷后經濟收入、搬遷政策的具體變量。根據274份有效問卷,對問卷變量進行賦值,賦值如表2所示。

運用Eviews8.0中的Logistic模型估計方法,以農戶搬遷意愿為被解釋變量,常數項X1、X2,……,X13為解釋變量,采用最大似然法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得出農戶避災搬遷意愿的影響因素,結果如下表3所示。

以上分析表明,戶主身體健康狀況(X2)、搬遷前道路類型(X5)、災害年損失程度(X8)、搬遷后家庭收入變化情況(X11)這4個因素對農戶移民搬遷意愿影響較大。主要原因如下:①戶主身體健康狀況(X2)。山區農戶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強度大,戶主身體健康狀況、勞動力強弱對種植影響很大。而搬遷后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好、勞動強度小的生活環境對其吸引力越大,避災搬遷意愿越強。因此,戶主身體健康狀況(X2)是顯著性影響因素。②搬遷前道路類型(X5)。原住地道路為泥路的,交通不便,生活條件落后,給農戶的出行和農產品出售帶來極大困難,這類移民有更強的搬遷意愿,原住地道路為公路的,交通便利,搬遷意愿弱。因此,搬遷前道路類型(X5)也是顯著性影響因素。③災害年損失程度(X8)。對于生活在山區的農戶來說,自然災害如旱災、洪澇災害往往導致減產或絕收,甚至是威脅到生命財產的安全。因此經常遭受自然災害的、災害損失大的農戶更傾向于搬遷。④搬遷后家庭收入變化情況(X11)。農戶搬遷后最擔心的是如何謀生或者提高收入。搬遷后,原來的收入結構完全改變,可能導致搬遷后家庭收入減少或者收入來源不穩定,會導致農戶不愿意搬遷。因此,搬遷后家庭收入變化情況也是顯著影響因素。

此外,戶主的文化程度(X1)、搬遷前住房類型(X3)、原住地離集鎮距離(X4)等因素對農戶搬遷意愿的影響較小,具體分析如下:①戶主的文化程度(X1)。由于原住地農戶大多以耕地為生,從事的是體力勞動,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的高低對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所以該因素對農戶搬遷意愿的影響是不顯著的。②搬遷前住房類型(X3)。山區的農戶對住房要求普遍不高,只要能保證居住安全,對農戶來說茅草房、土坯房或者磚瓦房并沒有太大差距,所以該因素對農戶搬遷意愿的影響是不顯著的。③原住地離集鎮距離(X4)主要影響到農戶的采購,但是由于原住地農戶主要以農耕為主,生活必需品大都可以自給自足,需要采購的物品較少,所以原住地離集鎮距離遠近對農戶搬遷意愿的影響較小。④搬遷前家里通電狀況(X6)。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些偏遠的山區也能夠保障通電,在供電方面原住地與搬遷地是沒有區別的,農戶的生活并未受到影響,所以該因素對移民搬遷意愿的影響是不顯著的。⑤搬遷前是否發生自然災害(X7)。對于山區居住農戶來說,自然條件相對惡劣,但其祖先就一直居住在那里,如果偶爾發生的小規模自然災害對其生活沒有造成太大威脅,該因素對這些農戶的搬遷意愿的影響就比較小。⑥搬遷前家庭年收入(X9)與搬遷前收入來源(X13)主要影響到原住地農戶搬遷前的生活水平,大部分原住地農戶以農耕為主,各家收入水平沒有太大差距,能夠滿足基本生活需求,農戶沒有搬遷動力,所以該因素對農戶搬遷意愿的影響較小。⑦對政策了解與否(X11)與對搬遷補貼方式是否滿意(X12)。政策因素屬于外生變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的,農戶對這些不可控、不可變因素的關注較少,所以該因素對農戶搬遷意愿的影響是不顯著的。endprint

4 結論

根據實地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定量分析可以發現,搬遷過程中出現的資金短缺、農戶對政策的不了解、搬遷后收入來源不穩定等問題嚴重影響搬遷安置工程的順利實施。因此,提高農戶搬遷動力及相關部門制定配套政策非常重要。具體建議如下:

1)為農戶提供適當的金融支持。盡管政府已經實施了幾項金融扶持政策,如信貸、低利率貸款等政策,但這些政策大都形式單一、程序繁雜、對農戶信用額度要求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可以考慮通過簡化貸款審批手續、降低對搬遷戶信用額度要求、提高可貸金額、允許分期還款等措施來拓寬金融扶持渠道,解決搬遷過程中出現的資金短缺問題。

2)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陜南地區大規模避災移民搬遷項目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搬遷過程、搬遷后安置都需要巨額資金支持,如搬遷基礎設施建設、補貼搬遷農戶等都需要大量資金。因此,從中央到地方都應該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

3)為農戶提供就業培訓和指導。大部分搬遷農戶所受教育水平十分有限,缺乏各項職業技能,再就業能力比較低。所以引導搬遷農戶積極參加各項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培訓,是影響搬遷工作成敗、提高搬遷移民收入、化解社會矛盾的關鍵方面。因此,結合搬遷農戶的具體情況和當地產業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和支持農戶自主創業、外出務工是必須落實的政策。

4)合理處置遷出土地。對于以農為本的大部分陜南地區農戶而言,土地是其賴以生存的根源,農戶遷出后原有住地和耕地如何處置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針對這種情況,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合理方案。如可以允許搬遷農戶將原住地土地承包出去收取租金,使他們消除搬遷后土地變為荒地的顧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土地喪失后帶來的收入風險。

5)加強遷入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加強對搬遷安置點建設的監督,完善建設手續。嚴禁把新的安置點建設在有洪災、地質災害隱患的地方。同時,在建設過程中監督基礎設施和住房質量。此外,還可以通過增設養老院、公共娛樂廣場、幼兒園、運動設施等公共設施,提高搬遷農戶幸福感,對少部分未搬遷農戶產生積極的示范效應。

6)加強與農戶的溝通交流。移民搬遷政策關乎農戶的切身利益,因此相關部門在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了解農戶困難、聽取農戶意見是至關重要的。政府不僅要加強政策的宣傳力度,還應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公開程度,以便搬遷農戶可以更好地了解搬遷政策。

參考文獻:

[1] 張鵬洋,李 卓,何得桂.陜南地區避災移民搬遷的資金來源問題及其破解[J].經濟師,2013(7):175-177.

[2] 何得桂,黨國英.陜南避災移民搬遷中的社會排斥機制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6):84-88.

[3] 馮明放,彭 潔.陜南大規模移民搬遷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1):15482-15484.

[4] 連海波.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選址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初步研究[J].災害學,2015(3):104-109.

[5] 張靜曉,石昌林,田曙安.新型城鎮化下陜南移民搬遷規劃建設問題[J].開放導報,2015(3):72-75.

[6] 余咪咪,任云英,劉淑虎.基于可持續發展的陜南移民安置農村社區規模研究[J].華中建筑,2015(3):117-120.

[7] 鄢 聞,何得桂.可持續生計視角下山區避災型移民搬遷問題研究[J].前沿,2014(Z1):117-119.

[8] 時 鵬,余 勁.基于農戶視角的生態移民搬遷意愿及影響因素探析[J].中國水土保持,2012(11):7-9.

[9] 李 聰,劉 瑋.移民搬遷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基于陜南安康地區的調查[J].中國農村觀察,2013(6):31-44.

[10] 劉舒昕,李松柏.陜南避災扶貧移民生存現狀的滿意度研究——以鎮安縣云蓋寺鎮移民安置點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5(1):102-107.

[11] 桑晚晴.民族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區搬遷扶貧研究——以四川省為例[J].農村經濟,2016(3):50-54.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