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體育課程促進學生健康信念的創新思考①

2017-11-24 02:36夏君玫喻躍龍胡劍宏余玲王夢琦
當代體育科技 2017年27期
關鍵詞:信念體育教師

夏君玫 喻躍龍 胡劍宏 余玲 王夢琦

(中南大學體育教研部 湖南長沙 410084)

利用體育課程促進學生健康信念的創新思考①

夏君玫 喻躍龍 胡劍宏 余玲*王夢琦

(中南大學體育教研部 湖南長沙 410084)

興趣和愛好可以使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保持很長時間,然而,如果要使一個好的行為一直堅持直至終身,必須是這種行為在人的頭腦里形成了一個穩固的認識,并上升為一種信念。眾所周知,體育是促進人體健康最為有效的手段,但學生自覺學習和堅持體育行為,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的少之又少。如何在高校體育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應該先從培養學生的體育促進健康的信念入手,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體育對健康的促進作用,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建立起學生身體和心理的需要,并逐步將這種需要內化為學生的信念,在信念的作用下養成學生體育行為的習慣。本文對樹立學生體育促進健康的信念的培養進行了初步的探討,試圖找到學生對體育學習最為有效的高校體育教學途徑,使高校的體育教育向可持續性方向發展。

信念 體育促進健康 終身體育

2016年6月15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中強調加強學校體育教育,將提高青少年的體育素養和養成健康行為方式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的身體健康,是高校體育教育主要目標。那么,體育作為促進健康最有效的手段,應當以一種什么樣的形式和行為介入到健康工程中來,怎樣使高校學生自覺地參與體育并堅持終身,把健身融入日常生活,讓健身成為一種習慣,是高校體育教育值得思索的問題。體育課作為高校教育的必修課,應遵循怎樣的高校體育教學規律才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我們的高校體育教育如果不從思想上提高學生對體育促進健康的認識,建立起學生的身體需要和心理需要,將很難達到高校體育教育的長遠目標。在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和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容易忽略高校體育教育中一個最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對學生進行體育促進健康信念的培養。信念是學生養成體育習慣的重要保證,而要使學生在短期的大學期間養成體育習慣,只有有意識地喚醒學生體育行為的主體動機才能達到高校體育教育的長遠目標。讓學生經過“學習知識—樹立信念—產生行為—養成習慣”這一完整的體育學習過程,才能使我們的體育教學走向可持續發展。為了這一目標,我們高校體育教育必須全方位地從學生健康實際需要出發,將學生對體育促進健康的理論知識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將體育促進健康的知識內化為學生的信念,使學生產生一種心理動能,通過士氣激發學生潛在的精力、體力、智力和其他各種能力,以實現學生與其基本需求和欲望和信念相應的行為志向。

1 研究對象和方法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對筆者所教的6個班級共210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他們分別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地域上有一定得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本次圍繞學生的體育促進健康信念有針對性地設計20個問題,共發放問卷210份,收回問卷209份,問卷效度是99.5%,通過對所教學生6個班級共210位學生進行調查,他們分別來自全國26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地域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調查他們在高中階段對體育與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體育行為的影響以及信念的形成狀況。

(2)數理統計法:統計學生對問卷各項指標的相關程度。

(3)專家訪談法:征詢專家對信念培養的看法及其思想。

2 體育促進健康信念培養的心理學基礎

2.1 信念的心理學釋義

信念就是指人按照自己所確信的觀點、原則和理論去行動的個性傾向。信念極端的內在表現為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觀、學術觀等方面的信仰,而信念極端的外在表現為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堅定不移的行為志向上。

2.2 體育促進健康信念的釋義

體育促進健康信念即在學生學習和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有目的的體育促進健康知識的傳授,逐步提高學生對體育促進健康的認識,使學生了解自身身體健康狀況,培養學生自覺地將學到的體育知識為身體健康服務,并將體育對身體健康的作用和功能內化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中,讓學生樹立體育促進健康的思想觀念,并在隨后的參與體育行為的過程中堅決執行,使學生對體育的認識、情感和參與達到融合和統一。讓學生在認知上了解體育、在行動上參與體育、在過程中享受體育并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表1 對學生關于體育行為與鍛煉訓練的結果統計

2.3 培養學生體育促進健康信念的依據

培養學生體育促進健康信念就是將體育促進健康的知識內化到學生意識內部的知識,是特殊的關于體育行為對于學生身體健康作用的知識,讓學生主體包含對體育知識的了解、評價和情感態度,產生一種心理狀態。學生沒有一定的對體育促進健康知識的深切了解,學生就不可能對自身的體育行為產生一定信念。培養學生體育促進健康行為的基礎是依賴于學生對體育促進健康知識的可信度。有了這種基礎才會具有對體育行為存在運動發展狀態的贊同、期待、充滿信心的堅定態度或心靈狀態。體育促進健康信念是“知識——信念——行為”結構中關鍵連接點,它確定學生體育行為的方向和行為力度。

3 進行體育促進健康信念培養的可行性研究

3.1 學生調查結果分析

本問卷共設計了20個關于體育行為與信念相關的問題,每個問題按情感的程度劃分為5個等級,學生根據每個問題結合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其相應的程度上劃鉤。

(1)從收回的問卷上反映,209份調查問卷中,按籍貫分,湖南籍學生有89人,為最多。其他省份學生為1到16個不等;按農與非農分,其中農村學生48人,城鎮學生為161人;男女比例為19∶190。

(2)從整個問卷的調查結果來看,學生自覺地進行體育活動與他本人的興趣和愛好密切相關,但未達到養成每周定量活動的程度(如表1)。

其中,學生在中學階段接受過系統的體育促進健康知識的教育;學生在中學階段聽過體育促進健康方面的知識講座;學生能夠通過體育學習能正確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為沒有。學生對體育促進健康信念的培養的渴求表現得很強烈,但不希望設置專門的體育理論課,希望將信念的培養與平時的體育技能的學習相銜接;學生認同提高思想上體育對健康的促進作用的認識遠比要求學生掌握一項體育技術重要;學生希望在自身進行體育行為學習的同時能夠得到教師或其他專業人士的指導與鼓勵;學生希望學校能將課外活動納入到體育教學體系中來。

3.2 對策與建議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分析,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只有實事求是地了解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需求,才能在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這種需求進行切合實際的教學調整。教師要在傳授體育技能的同時,重視對學生信念的培養,加強教師自身的體育文化修養,提高學生對體育促進健康思想上的認識,增加對學生體育行為學習的干預手段,將對學生信念的培養與課堂體育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體育行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2.1 在認知上實現對學生體育促進健康信念培養的意識喚醒

教師在傳授學生體育項目技術和體育技能的同時,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體育對于身體健康究竟有哪些重要作用,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上體育課、體育對健康究竟有什么樣的促進作用、如何科學地進行體育活動、怎樣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等。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需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課堂傳授,要使學生認識到體育不是自身健康可有可無的一項愛好,它應該是學生促進自身身體健康最有效的手段。學生對體育健康有了清晰的認識,基于對自身身體健康的需要,就會在行為上產生沖動并有意識地參與體育,為學生在后一步的行為奠定堅實的思想認識,并最終使學生對體育促進健康的認識在不斷學習體育的過程中得到加強,并形成正確的健身觀念。

3.2.2 在學生參與體育行為的過程中實現對體育促進健康信念的不斷鞏固

在樹立學生體育促進健康信念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體育行為的有效干預是建立學生體育促進健康信念的關鍵,我們的高校體育教育一般分為課堂體育教學、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教師對學生的干預大部分局限于課堂體育教學,對學生的課外體育行為干預還處于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相關資料顯示,學生體育習慣的養成與教師的有效干預成正相關,實際調查資料顯示學生體育習慣的養成與學生體育促進健康信念的建立直接相關,教師對學生體育行為干預的有效性是學生堅定體育信念的關鍵,也是學生長期進行體育行為的動力,而我們在對學生體育行為干預的手段和方法還存在很大的空間。對學生的體育行為進行有效和科學的干預,保持學生體育行為的積極性,將體育的實際作用與學生的身體健康建立起緊密的聯系,使學生在體育行為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通過體育實踐堅定學生對體育促進健康的信念,這種干預手段和方法必須是長期的、科學的、能隨時隨地的。要使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的過程中真真切切、實實在在感受到這種干預的存在,要有目的地將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行為相聯系,使觀念與實際形成一個互為驗證的關系。同時,將學生的實際體驗與其學到的抽象的知識盡可能地融為一體,形成學生自身的體育學習風格,并在這一階段使學生做到知識—行為—信念—知識—行為—信念的良性循環。使學生在參與體育行為的過程中感受到自身身體體質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從而使學生的體育促進健康的信念不斷得到加強,直至終身。

3.2.3 將形成的體育促進健康信念成為學生自覺體育行為的動力,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學生有了堅定的體育促進健康的信念,就會產生自覺的體育行為,學生的學習目的就會由被動變為主動,教師就會由主動的傳授者變為主動的解惑者,這一角色的改變實質上就是學生學習態度的改變。教師的工作就會由以課堂傳授為主變為指導學生為主,然后根據學生這一行為的改變,適時地調整教師的教學行為,改變教學手段和方法,激勵和引導學生堅持體育行為,使之能夠長期地參與體育,養成習慣。

4 建立體育促進健康信念對高校體育教師的要求

4.1 增強高校體育教師的責任心是培養學生體育促進健康信念的基礎

教師要把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作為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學生在高校階段身體素質不斷得到增強,學生對體育促進健康的信念就會越堅定,同時教師輔之以系統的體育促進健康知識的傳授,完善學生對體育促進健康的知識結構,使其在體育實踐的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的體育行為與自身的健康息息相關,建立信念,這就需要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身體健康具有高度的責任心,這樣就會比較及時地把握教師所教學的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每一階段進行體育行為的實際效果,就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感受到自身身體的直接變化,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有一個質的提高,使學生樹立堅定的體育促進健康的信念達到教學上的最佳效果。

4.2 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理論素質是培養學生體育促進健康信念的保證

體育促進健康信念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教師如果僅僅只具有某一方面的體育技能是遠遠不能適應現在高校的體育教學的,事實證明,現今高校的體育教學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體育促進健康的思想需求和身體需求。這就需要高校體育教師強迫自己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高校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具有很高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教師具有完善的理論素養,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知識上的缺陷,同時還需要將這種缺陷在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努力改進,使自己的教學能力與現今的高校體育教學相適應。

4.3 提高體育教師的待遇是有效實施學生體育促進健康信念培養的重要因素

普通高校的體育課是一門必修課,同時又是一門公共課,學生的身體健康關系學生今后發展。學生的體育行為和體育知識的學習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體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直接教學和輔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一部分的工作往往有時是額外的,所以必須對體育教師額外工作給予制度上的認可,并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增強每一個學生身體素質,努力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體育行為習慣,它的效果是一個隱性的過程,這就需要主管高校體育教育的相關部門給予高校體育教育政策上的支持,循序漸進,不急功近利,一切以學生的體質提高為前提,承認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鼓勵教師大膽創新,潛心研究體育教學,對于有實際效果的體育教學進行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鼓勵和支持。同時對于與學生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教學工作給予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1]董寶林.健康信念和社會支持對青少年體育鍛煉影響的調查分析[J].體育學刊,2017(3):5-7.

[2]謝紅光.體質健康信念對體育鍛煉行為意向及行為習慣的影響[J].體育學刊,2013,20(4):100-105.

[3]戴霞.大學生體質健康信念量表的編制與初步應用[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34):72-74.

[4]常彥君.體育專業大學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和就業壓力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11):102-106.

[5]張踐明.知識、信念、行為關系的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2009(9):130-134.

G80-32

A

2095-2813(2017)09(c)-0137-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137

2016年湖南省體育科學學會重點立項項目(課題編號:2016XH005)。

夏君玫(1972—),女,湖南寧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理論與實踐。

余玲(1978,5—),女,漢族,湖南株洲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學生體質健康,E-mail:yuling@csu.edu.cn。

猜你喜歡
信念體育教師
齊魯藝苑(2022年1期)2022-04-19
最美教師
有一種信念,叫“中國紅”
大山里的教師
冠軍賽鴿的信念(上)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圍墻的信念
我們的“體育夢”
圓我教師夢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