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花飛濺 熔鑄時代楷模
——記河鋼集團唐鋼公司首席操作技能專家鄭久強

2017-11-25 05:45張蕊
唐山文學 2017年12期
關鍵詞:煉鋼

張蕊

鋼花飛濺 熔鑄時代楷模
——記河鋼集團唐鋼公司首席操作技能專家鄭久強

張蕊

2008年,河鋼唐鋼準備從大學生中培養知識型煉鋼工,鄭久強親自去華北理工大學挑選學生??匆娛青嵕脧娗叭ミx人,早已在各類宣傳中熟知他的年輕學生們轟動了,被他的事跡所激勵,冶煉專業全班的男同學都爭著舉手報名。后來成為河鋼唐鋼歷史上第一名“大學生煉鋼工”的徐偉當時的想法是:“要是能成為鄭久強這樣的煉鋼工多光榮??!”

2015年5月,共青團中央組織的“彩虹人生——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優秀中職畢業生全國校園分享活動來到寧夏光彩中等職業學校,河鋼唐鋼首席操作技能專家鄭久強被同學們以流行的“撕名牌”形式簇擁在操場上,一起分享他青春追夢的奮斗歷程和成長心路,“要想讓人尊重、就要從基層做起;要想不斷進步,就要持續不斷學習”……一句句讓人振奮的話語砥礪著同學們內心,一張張青春的臉上洋溢著歡笑、敬佩、感動、羨慕。同月,河鋼唐鋼舉行學習鄭久強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會上下發《向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最美職工鄭久強同志學習的決定》,號召全體職工以鄭久強為榜樣,大力弘揚“久強精神”,形成更為廣泛的“久強效應”,努力營造“久強文化”。

每一年,河鋼唐鋼新入職員工的入職教育都安排鄭久強去講課,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最美職工、十七大代表、“華夏第一煉鋼工”等等榮譽光環大家早已熟稔。受鄭久強的影響,在剛剛走向社會的大學生眼中,鋼花、高爐、鐵錠、焦炭、礦石這些遠離自然的事物充滿著豪情,車間、爐火、管道、煙囪、機器成為他們揮灑才情的理想場域。

2015年10月,鄭久強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為河北省以及全國鋼鐵行業唯一獲得“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最美職工”、“全國勞動模范”三項殊榮的先進模范。

鄭久強26年來與轉爐相伴相守的故事與成長經歷,已然成為河鋼集團一面不褪色的旗幟。

哐啷,一塊刮渣板被重重地摔到地上,它的一側是臉色鐵青的煉鋼老師傅,另一側稚氣未脫的小伙子,這個小伙子就是年僅十九歲剛剛走出校門的鄭久強。此時的鄭久強畢業后被分配到唐鋼第一煉鋼廠轉爐車間,僅靠書本知識尚不足以應付車間工作,實際操作經驗的缺乏更讓他工作起來顯得捉襟見肘,他的這一次取樣大部分是鋼渣而不是鋼水,影響觀察判斷鋼水溫度和成分,一向粗手大腳、性格直率的師傅氣憤地把刮渣板摔到了地上。這一摔,產生了神奇的催化作用,讓血氣方剛、向來心氣兒頗高的鄭久強臉上一陣火辣,在鋼花飛濺的煉鋼車間立下了“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極致”的決心。

“十年一個煉鋼工”是煉鋼行業內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說的是新手一般要經過十年的學習才能掌握煉鋼的技巧,成為一名合格的煉鋼工人。鄭久強的想法很簡單,就一個字——“勤”。每天上班,他早來一小時,看上一班的煉鋼工如何煉鋼;下班晚走一小時,接著看下一班的煉鋼工如何煉鋼。和泥堵出口、取樣、清爐坑、打渣子、調換渣斗……自己的活兒精心干,別人的活兒搶著干,把八小時工作制延長到十個小時。白天多留心,晚上多看書,技校畢業的他自學了高等院校煉鋼專業的大量理論知識,寫下了幾十萬字的學習筆記和操作記錄。

目測鋼水溫度是煉鋼的最關鍵技術,這是別人教不了的硬本事。煉鋼過程溫度一般在1600至1700攝氏度之間,出鋼溫度判斷誤差不能超過5攝氏度,在當時的設備條件下,想要煉出一爐好鋼,必須依賴于工人們對爐溫的判斷,而工人對溫度的判斷主要靠長期經驗的積累。為練就一身真本領,鄭久強一爐一爐地盯著鋼水顏色看,一班下來,眼睛又疼有腫。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全廠技術比武中,他10次目測爐溫誤差不超過5攝氏度,最準一次連1攝氏度都不差。由于技術過硬,1993年,23歲的鄭久強被破格提拔成為河鋼唐鋼歷史上最年輕的煉鋼爐長,打破了一般需要10年才能培養出一名合格煉鋼工的“老規矩”。

23歲的小伙子指揮著一群30、40多歲的工友,“怎么服眾”的問題擺在了鄭久強面前?!奥耦^干”是這個樸實的小伙兒絞盡腦汁想出來最好的辦法。于是,在鄭久強煉鋼小組,出現了這樣的情形,這個年輕的煉鋼工總搶著干活,越是苦累臟險的活兒越搶著干、帶頭干。補爐貼大磚是爐前最苦最累的活兒,原本是煉鋼一、二助手相互交替用大鏟貼補爐襯,可是鄭久強始終堅持自己干,不讓一、二助手替換。每次補完,他都是汗流浹背,筋疲力盡。漸漸地,大家從心里認可了這個最年輕的煉鋼工。

為了提高煉鋼水平,只有技校文憑的鄭久強,自學拿到了鋼鐵冶金專業本科學歷。被評上省級勞模后,他曾有機會在省內脫產參加學歷教育,而他卻舍不得離開煉鋼爐,堅持用業余時間學習。1995年,他創立了三計算、兩控制、四觀察的“三二四”煉鋼法,結束了建廠50多年來完全靠經驗煉鋼的歷史。1998年,經過潛心研究和探索,又首創了低合金品種鋼冶煉操作法,使該鋼種冶煉正品率由過去的不足50%躍升為95%。

2002年5月,鄭久強迎來了人生的新考驗。首屆全國鋼鐵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在河鋼唐鋼舉行,一個單位只能一名選手參賽,是個煉鋼工們都想一試身手的機會,共有20多家具備百噸以上大轉爐的鋼鐵企業的技術骨干參加比武。領導把目光投向了剛剛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鄭久強。參賽期間,在他自認為薄弱的理論考試中,力挫群雄,成績超過了很多本科生、研究生選手。在實際操作中,他更是技驚四座,在煉鋼轉爐前仔細觀察了爐內的鋼水液面,然后胸有成竹地說:“爐溫1648度”。評委和觀眾的目光迅速聚集到測溫儀表上,儀表恰好顯示1648度!人們驚嘆:簡直太神了!最終,鄭久強摘取了“全國煉鋼狀元”的桂冠,“華夏第一煉鋼工”的名號也不脛而走。

此時,有民營企業許以年薪百萬元聘請他,并承諾給他下崗的妻子安排工作,都被他一一拒絕了?!笆呛愉撎其撆囵B了我,我的一切成績和榮譽都不是屬于我個人,而是屬于河鋼及其所有的一線職工,離開河鋼,我良心上過不去?!编嵕脧娺@樣說。

煉鋼爐前常年保持著令人敬畏的溫度,走進河鋼唐鋼熱軋部,城市的喧囂在這里得以延續,煉鋼電機的轟鳴聲、氧槍吹氧、鋼料碰撞發出的巨大響聲猶如海邊波濤不斷拍擊著耳膜。每天不足7點,鄭久強都會來到這里,26年來和鋼鐵朝夕相處,耳濡目染,似乎那些帶著焦炭、礦粉味道的風,那些鋼材碼在汽車里開過來吹出的熱氣,那些載著鋼卷在大地上行走如同現代傳說的火車,那些在現場操作或指揮生產的工友,都是他最好的知己。

鄭久強每天來到公司的的第一站既不是食堂也不是辦公室,而是煉鋼車間內150噸轉爐9米平臺,檢查爐況,向當班煉鋼工、主要崗位工逐個詳細了解操作和指標狀況,而后到主控室檢查前一天100多爐鋼的所有數據。除了這些還要召集當日值班人員在爐前職工休息室召開技術分析會,根據生產情況與大家溝通交流,研究課題攻關的進度與難點。一整天的光陰,鄭久強絕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在車間盯現場,在現場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指導員工、積累數據,直到開完每天四點開始的班后會,他還要在車間多盯上兩個小時再回家,遇有新廠品開發還會更晚。這便是他所說的“爐前工作法”,26年間,鄭久強在轉爐平臺上走過的路已相當于繞地球赤道一圈半的距離,在這鋼花飛濺的空間里,他煉出鋼材,也進行著人生的淬煉。

1999年,公司進行技術改造,淘汰所有的8噸小轉爐,全部換成頂底復合吹煉150噸氧氣轉爐。當時,這是當時河北省容量最大、工藝最先進的煉鋼設備。

公司決定,讓鄭久強煉鋼小組煉第一爐鋼,準備時間21天。這意味著,開爐成功,標志著河鋼唐鋼走進大轉爐時代;一旦煉砸了,將影響到投產時間和全公司的生產計劃,直接影響河鋼唐鋼“三步走”戰略的順利實施。

鄭久強一頭扎進了新廠房,一干就是兩個星期,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琢磨大轉爐。這是不分白天黑夜的日子,他學習、研究150噸轉爐生產的有關資料和規程,到其他單位觀摩類似轉爐的生產操作,密切關注操作人員的一招一式。他把所有預想一一列出,竟然記錄了厚厚一大摞筆記。每天凌晨兩點睡六點起,弄得比高考還緊張。最后沖刺的6個晝夜,干脆就住進了廠房。在原來經驗煉鋼的基礎上,掌握了新的煉鋼原理和操作方法。鄭久強畢竟是肉做的,架不住像熬鷹一樣晝夜熬著,眼睛紅了,嘴唇裂了,人也又黑又瘦……

1999年6月29日,是河鋼唐鋼值得紀念的日子,150噸轉爐正式開爐。鄭久強煉鋼小組有序地調試設備、裝鐵備料。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精心冶煉,第一爐鋼水滾滾而出。這標志著唐鋼從此走進大轉爐時代!唐鋼人歡呼雀躍,忘情擁抱。鄭久強流下了熱淚,那是心力煎熬后的一次釋懷,更多的是成功的幸?!瓡r隔16年,今天再回憶起那段艱辛過往,他仍然充滿自豪。多少個不眠的日日夜夜,在鄭久強看來已經微不足道了。

兩座150噸轉爐的投產,使河鋼唐鋼冶煉實現了歷史性飛躍,但8小時只能煉5爐鋼,而當時河鋼邯鋼8小時卻能煉12爐鋼。效率低下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鄭久強強烈地意識到:要適應現代化的煉鋼生產需要,必須掌握新的煉鋼技術。他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了河北理工大學鋼鐵冶金專業的學習,取得大專學歷后,又繼續攻讀東北大學冶金工程專業本科。在知識的海洋里,他不斷汲取營養。到后來,他所在的小組8小時已能煉13爐鋼。

從操縱8噸側吹小轉爐到操縱150噸頂底復吹的現代化大轉爐,對于每一位煉鋼工來說,都是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的嚴峻考驗?!艾F代化大生產說到底最需要團隊協作,僅憑我一個人,就是一身是鐵又能打幾個釘!”自大轉爐投產之日起,鄭久強就把帶動整個轉爐車間工人從體力型煉鋼轉向智能型煉鋼作為自己的責任,利用一切空余時間傳、幫、帶,手把手地為企業培養生產骨干。為便于大家學習,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和操作要領撰寫成文,打印成冊,發放給大家,人手一份。

此時的鄭久強,儼然成了廠的“技術大拿”,他個人的手機也因此成了“煉鋼熱線”,一天24小時開機,只要轉爐有情況,一個電話,無論白天黑夜,他定會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工友們對他的建議深信不疑,鄭久強的這種“權威”,緣于一次次技術攻關,以及與之聯系的一次次理論提升。

焊條鋼一直是河鋼唐鋼的主打品牌,過去一直沿用小轉爐、模鑄冶煉,生產批量小、成本高。能否在大轉爐、連鑄工藝條件下實現批量生產?這決定著整個公司的前途和命運。

為攻克這一難關,廠里組織了兩個攻關小組,但三次試驗都以失敗告終。

領導來了,讓鄭久強煉鋼小組啃下這塊硬骨頭。

鄭久強的助手勸他別啃這塊硬骨頭,怕他丟了名聲。是啊,從一個農村娃到全國煉鋼狀元容易么?然而,鄭久強還是那個鄭久強,依然質樸和倔強,依然喜歡挑戰。更何況,他是享受高職待遇的金藍領。他笑說:我的好兄弟,我沒有理由推拖。

鄭久強開始啃骨頭了,骨頭很硬,但他的牙更硬。他反復研究焊條鋼的特性和原理,細心分析了前三次失敗的原因。他認為:大轉爐連鑄失敗,是冶煉脫氧過程不合理造成的。他要對癥下藥了,在合理加入脫氧劑,確認出鋼前各種參數后,采用二次分別脫氧。第一次在鋼包內將含氧量降到100Ppm的范圍內,再進行第二次微調,將含氧量準確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鄭久強的“焊條鋼冶煉二次脫氧操作法”獲得極大成功,正品率達100%!河鋼唐鋼迅速推廣了“二次脫氧法”,恢復焊條鋼大批量生產,擴大了市場,保證了產品信譽。鄭久強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不久,河鋼唐鋼的決策者把目光轉向了低合金拉絲鋼。這是一種高科技含量的產品,目前在國際市場十分暢銷。商機就像夏日的閃電稍縱即逝,必須抓住商機拓展國際市場。

鄭久強再次成為第一個實驗者。在反復研究低合金拉絲鋼的物理化學特性后,他在焊條鋼冶煉操作方法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把鋼中的氧含量嚴格控制在規定范圍內。鄭久強再次成功了,首批出口韓國的低合金拉絲鋼的物理、化學性能,完全達到了國際標準!這成為河鋼唐鋼拓展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又一個拳頭產品。

為了使自己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鄭久強還相繼撰寫《磁選鋼渣在150噸轉爐冶煉上的應用》《轉爐煉鋼的脫硫》等論文在相關雜志上發表,在同行業引起較大反響,同行們按照這些理論進行試驗后,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007年,憑著精湛的技術和創新理論,鄭久強被公司聘為首席煉鋼操作技能專家,享受高職待遇。

從為150噸轉爐點火的那一刻起,鄭久強的職業生涯便與它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炙熱的鋼水如同身體內的血液,成為他淳樸不變的本色。對于大轉爐,他愿意付出的不僅是時間于精力,還包括生命。

在一次冶煉中,鄭久強突然發現爐嘴漏水,爐襯刷刷掉渣,如果繼續脫落,爐體可能會燒穿,漏掉100噸鋼水不說,還有可能造成嚴重爆炸事故。危急關頭,他迅速把大家分成兩個組,一組搬耐火磚,一組和耐火泥。而自己卻毫不猶豫地披上一件澆過水的大衣,冒著1600多攝氏度的高溫,把和好的耐火泥粘到爐嘴上去。一次、兩次、三次……大衣袖子烤著了、衣襟烤焦了,他就讓人再澆上水;臉和手烤出水泡,他就淋點涼水。經過40多分鐘的戰斗,爐嘴修好了,爐襯補好了,而鄭久強卻累得暈倒在爐旁。

在煉鋼自動化水平不高的時期,整日陪伴煉鋼工人的是黑乎乎的爐渣、巖漿般炙熱的鐵水以及冷冰冰的鐵塊,在別人眼里這些沒有生氣的東西就是煉鋼工人的全部,介紹對象過程中即使條件再好女方也要慎重地考慮一番。那年頭,流傳著“有女不嫁煉鋼工”的俗語。在鄭久強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上天在一次眷顧了他,女孩的母親是他的老師。老師很了解自己的學生,是個好苗子,沒有猶豫就把寶貝女兒嫁給了年輕的煉鋼工。

婚后不久,他們有了活潑可愛的兒子,照看孩子的重擔自然落在了妻子的肩上,此時的鄭久強不僅要煉鋼,還要搞好各種協調,化驗室、各種指標等等,他一進家,妻子就抱著孩子上外邊轉悠去,怕影響他休息……

“我有點情緒化,從我臉上能看出工作好壞來——好了,陽光燦爛;不好,陰雨沉沉??次液?,她就多說幾句,不好,她也不惹我。我有個習慣,在班上,點點滴滴地琢磨工藝流程,搞革新;下了班,把一天的煉鋼過程在腦子回放一下,得看書。我的妻子,你讓我咋說,我欠她的!”鄭久強這樣評價自己的妻子。

鄭久強所虧欠的,何嘗僅是妻子一人,對于兒子,他已記不清多少次爽約孩子的家長會、錯過多少次陪伴兒子的時光。

縈繞在鄭久強心頭的,永遠是煉鋼爐前一道道技術難關。

“雙渣操作法”是近年來鋼鐵行業內推廣的新型生產工藝,脫磷效率難以把握,渣中含鐵珠等技術難題一個接著一個,但與常規冶煉工藝相比,造渣料消耗與鋼鐵料消耗大幅降低帶來的“誘惑”深深吸引著鄭久強。

2014年初,他投入到“雙渣操作法”的攻關中。通過和國內先進企業對標,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鄭久強歸納了影響渣鐵分離效果的種種因素,并逐一分析。但是,研究過程中,原材料條件限制、生產流程不匹配等問題像“攔路虎”一樣擺在他面前。

前期造渣過程中,鐵珠含量是影響鋼鐵料消耗的關鍵因素。為了準確掌握鐵珠含量,鄭久強根據取樣結果,及時調整冶煉操作模式。他的身影在轉爐平臺和主控室間穿梭,通過把握爐渣成分控制、溫度控制、爐渣氧化鎂含量等幾個關鍵控制點,分析、匯總幾千個數據,先后優化了十幾個試驗方案,通過創新工藝路徑,加強工藝控制,最終形成了一套最佳控制方案,總結出了雙渣冶煉前期的高效脫磷技術、快速倒渣技術、降低雙渣倒渣過程中鐵珠含量等先進技術。

這些技術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有效解決了該項技術倒渣含鐵量大的技術難題,使前期脫磷率達到了60%以上,使唐鋼熱軋部的雙渣操作水平行業領先,年創效益1300萬元。其中,“降低SGRS工藝倒渣中鐵珠含量的方法”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為發明專利,該項目被評為河北省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對行業大型轉爐生產具有借鑒意義。當運用這種操作法成功冶煉出第一爐鋼的時候,轉爐平臺上一片歡騰??粗鴥炠|的,紅彤彤的鋼水歡快地涌動,鄭久強和工友們激動地擁抱在一起,幾個月來的勞累一掃而光。

在制約生產的難題面前,鄭久強就是這么“任性”。河鋼全面拉開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大幕,他又擔當起“造血功能”的強大“細胞”。

2014年,公司針對市場需求推出硅鋼產品。轉爐車間肩負為硅鋼生產提供優質鋼水的重任,降低鋼水中的硫含量是關鍵,生產組織難度很大。作為煉鋼專家,這副重擔責無旁貸地落在了鄭久強肩上。

每天,鄭久強就連吃飯都不離開主控室,眼睛緊盯電腦上的數據,一爐一爐地觀測?;鸺t的爐臺前,他揮汗如雨,每個崗位、每個環節都對大家進行全過程指導,監督檢查煉鋼操作要點和作業指導書的落實情況。他還通過研究摸索,提高了煉鋼過程溫度,實現了最大限度脫硫,制約轉爐工序生產優質鋼水的瓶頸被徹底解決,保證了鋼水成分滿足內控要求,噸鋼成本還降低了近50元。

煉鋼過程中溫度是轉爐生產的“生命線”。鄭久強就是延長這條“生命線”的人。他把目光又瞄準了提高轉爐終點精準命中率這個關鍵點。

那段時間,他每天都在煉鋼生產現場認真觀察煉鋼反應,縝密分析各種數據,指導職工嚴格按照規程操作,憑借大量的數據積累,總結歸納出各個參數的變化規律。他通過優化冶煉工藝,固化操作模式,使轉爐成分、溫度命中率均達100%?!班嵕脧姷拿恳粋€創新都是源于他豐富的煉鋼經驗和善于思考的精神?!睙彳埐哭D爐區域技術員李艷龍感觸頗深。

2014年10月份,鄭久強在延長爐齡,節約補爐材料方面大做文章,總結出了“造渣、調渣、濺渣”先進操作法。在生產中運用后,轉爐爐襯的侵蝕速度大幅降低,煉鋼生產更加穩定,產能不斷提高,轉爐爐齡由6000爐提高到17000多爐,進入到全國三甲行列。而且整個爐役不補爐,每年不僅可以節約1000多噸的補爐材料,還擠出100多小時的煉鋼時間,每年多創效益2000多萬元。在鄭久強看來,降低成本始終都是不能丟的“法寶”,而他通過創新使這個“法寶”升了值。他根據150噸轉爐生產實際,從調整渣系入手,精準確定了適合濺渣護爐的爐渣中氧化鎂含量、爐渣粘度、留渣量等參數,提高終點爐渣的耐高溫侵蝕程度,保證爐況在合理的侵蝕范圍內,取得了良好的預期。

一花開放不算春,萬紫千紅才是春。近年來,鄭久強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傳、幫、帶”上。他把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和操作要領撰寫成文,打印成冊,手把手培養生產骨干。2006年,他成立了鄭久強工作室,向職工講授破解影響產品質量疑難問題的好方法、小竅門。并以此工作室為依托,鼓勵職工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展示成果,搭建平臺,命名總結推廣先進技術操作法。

“要發揮工作室的作用,讓更多的煉鋼工脫穎而出?!编嵕脧妱撔鹿ぷ魇覉猿帧霸诠ぷ髦袑W習,在學習中工作”理念,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內容,開展了現場課堂、技術難題會診等多項活動,并且每月都組織技術比武,以此促進工作室成員技術水平的提升。工作室的一大成效,就是讓整個煉鋼操作更加標準化,縮短煉鋼工培養時間。目前,他的創新工作室成員中有4名省部級以上勞動模范,2名市級、6名公司級勞動模范,8名職工曾10多次獲得煉鋼狀元稱號。行業大賽中,評判人員紛紛驚訝:“河鋼唐鋼出來的煉鋼參賽選手個個操作都非常規矩!”這“規矩”的背后,是鄭久強手把手教,近乎苛刻的操作要求。

幾年來,僅鄭久強工作室就申報了15項國家發明專利,各類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產生先進操作方法12項,已經申報職工崗位創新成果28項。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批準,鄭久強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為首批50家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之一。

在鄭久強的帶動下,河鋼集團正在形成久強效應。鄭久強的成長經歷,激勵一線職工立足崗位、提高本領的積極性,河鋼集團連續舉辦了五屆職業技能大賽,拔出了集團“金牌工人”38人、“技術標兵”77人、“技術能手”191人。先后有90人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行業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鄭久強和他帶領的團隊的工作業績,帶動更多的年輕大學生扎根一線崗位,為推動一線操作由經驗型向智能型轉化奠定基礎;包括鄭久強工作室在內的一線職工崗位創新,帶動全集團創新創造的濃厚氛圍,僅2014年集團研發創效新產品169個,國家專利受理418項,其中發明專利112項;截止2014年底河鋼集團累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2835項,平均年增長28.8%,擁有專利1935項,其中發明專利517項。鄭久強責任與擔當的“基因”在永續傳承。

一口濃郁的鄉音,一身樸實的衣著,一腔澎湃的熱情。鄭久強用自己的人生閱歷、對河鋼唐鋼的一片深情告訴我們,人必須正視現實生活,領悟生存意義,對他人滿懷熱忱,才能為自己的事業傾注所有的注腳。

猜你喜歡
煉鋼
轉爐煉鋼脫磷原理及措施
轉爐煉鋼降低鋼鐵料消耗的生產實踐
超高硅鐵水煉鋼工藝的研究及開發
轉爐煉鋼終點控制技術應用
“韌”優于“忍”溶思品教育于化學教育一例
試析煉鋼—精煉—連鑄工藝生產高碳鋼的質量控制
淺析三煉鋼電氣控制系統
煉鋼物流數字化跟蹤系統研究與優化
初探煉鋼電氣控制系統
PLC在轉爐副槍控制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