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軍情懷

2017-11-25 05:45徐春瑞張新晨
唐山文學 2017年12期
關鍵詞:母親

徐春瑞 張新晨

將軍情懷

徐春瑞 張新晨

燕山南麓,長城腳下,一座古老而神奇的村莊,名曰黃金寨村,意為盛產黃金之富有村寨。其實,別說什么黃金,就連一塊像樣的田地都不曾擁有,亂石達崗的山坡地,十種九不收。早些年,家家戶戶貧困得連溫飽都難以解決,哪有什么黃金可言?有倒是,世世代代在這里生息繁衍的抗倭后裔們,骨子里卻生長這比黃金更可貴的不屈不撓的奮爭精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子里出了個全國聞名的造林模范白興舟。四五十年之后,村子里又走出一位德高望重的將軍。這位聲名鶴立的將軍就是原成都軍區裝備部副部長陳貴忠。

將軍,奪目的字眼,顯貴的稱謂,無尚的榮耀。在人們心目中,戎馬生涯的將軍,歷來都是威風凜凜、叱咤風云、精忠報國的鐵血男兒形象,因其抱定衛國大業而背井離鄉、功建疆場,孝悌之事則無從企及,因此,自古就有忠孝難兩全之說。然而,陳貴忠卻用自己特有的鐵骨柔情和無疆之愛,難能可貴地顛覆了人們固有的慣性思維,在軍內外贏得了忠孝雙全之將的盛譽。

“報國胸襟永懷赤子心,軍中立業不忘桑梓情”這樣評價陳貴忠絕不為過!戎馬生涯四十載,從普普通通的士兵,到共和國的高級將領,一路金戈鐵馬的輝煌歲月見證,于國于軍,他精忠報國,建功軍旅,堪稱忠貞之將;于家于親,他胸懷故里,感恩戴德,無愧孝德典范。

1952年農歷9月15日,河北省遷安北部山區的黃金寨村陳氏家族第一個男丁誕生。那時,百業待興的新中國成立不到三年,且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后最為慘烈卓絕的上甘嶺戰役正值血雨腥風之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深明大義的父母親,給這個壯實的家族長子取名“貴忠”,寓意堂堂有志兒郎貴在為國盡忠。由此可見父母的良苦用心和家國情懷。

誰都不曾料到,父母的這番期待,十八年后真就如心所愿大夢成真了。

1970年12月18日,即將高中畢業的陳貴忠,胸懷從軍報國的兒時夢想,告別家鄉父老,來到了祖國的滇西邊陲——云南大理。

還是在新兵連集訓的時候,陳貴忠這位滿臉沉浸著書生氣質的新兵,憑借自己出類拔萃的過人素質和不畏艱難困苦的優異表現,很快就贏得了連隊領導的一致贊譽和賞識,被破格任命為副班長,這在同期入伍的千余名遷安籍戰友中是為數不多的一個。

四個月脫皮掉肉的新兵訓練結束之后,各項成績都名列前茅的陳貴忠,被分配到陸軍第十一軍后勤部汽車連。那時候,當兵能夠學開車,那可是求之不得的美差。陳貴忠心里盤算著,將來退伍后,不僅可以找個好工作,還可以開著車風風光光地拉著從未走出過大山的父母到縣城里轉轉,可是,行李還沒放穩,陳貴忠的美夢就破滅了——領導讓他到新成立的修理所當文書。

有些心灰意冷的陳貴忠臉上泛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失望。他想對特意前來送行的指導員楊云松說些什么,可轉念間又把話咽了回去,愉快地接受了領導安排??磥?,早有考慮的指導員楊云松不會把他相中的這棵好苗子“栽”在駕駛室里。

兩年的風吹雨打,兩年的別樣人生,陳貴忠從剛入伍時身高只有一米六四、體重才九十斤的“小不點”,一下子出人頭地地竄到一米八三,長成了威武雄壯的鐵塔壯漢。在領導和戰友們情同手足般的關愛下,陳貴忠這棵倍受青睞的“好苗子”,如同枝繁葉茂的紅豆杉,在紅土高原深深地扎下了根。1972年初春,通過層層選拔考評,德才兼備的陳貴忠被組織上保送到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學習深造,并在學習期間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

嶄新的征程,全新的視野,一股使不完的洪荒之力,一團燃不盡的青春熱血,激越著陳貴忠雄心勃勃地一路向前。當初,他絕沒有奢望將來當一名聲名顯赫的將軍,但 “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這句軍中名言,卻給了他無窮無盡的動力。他橫下決心,一定要以優秀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牢記入伍時父母的諄諄教誨,絕不辜負黨和軍隊的培養,勤奮敬業,忠于職守,拼搏進取,在部隊這所大熔爐里百煉成鋼,為家鄉父老爭光,為國防事業盡忠。

1980年1月,機關干部實行定職時,在軍司政后三大機關同軍齡干部中,作為兩名優秀干的其中之一,陳貴忠被破格定為副營職。

1985年,解放軍建軍史上一次重大改革——百萬大裁軍拉開帷幕,昆明軍區撤銷。陸軍第十一軍撤銷。大批官兵解甲歸田。

在部隊摸爬滾打了整整15個年頭的陳貴忠何去何從?

在總政、軍區干部部領導參加的推薦會上,軍首長、部領導和參加會議的同志都這樣開誠舉薦:“人才得留下,尤其是陳貴忠這樣具有兩次參戰經歷,作戰經驗豐富且難得一求的后勤指揮人才,必須得留下!”。

陳貴忠被留了下來,調到成都軍區第十四集團軍后勤部,并提升為油料處處長。

部隊建設高于一切,部隊利益重于一切。抱定這一堅定信仰,陳貴忠無私無畏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無怨無悔地獻給了他甘愿終身相守的南國邊陲。

云貴高原有知,巴山蜀水作證。從十四集團軍后勤部油料處處長、軍事交通運輸處處長,到裝備技術部副部長、裝備部副部長、部長,再到成都軍區裝備部副部長,陳貴忠一路披荊斬棘,一路艱辛跋涉。由于業績突出,多次立功受獎,五次受到全軍表彰。出版專著4部,發表理論研究文章40多篇,在全軍產生廣泛影響,被譽為文武雙全的軍中干將!

的確如此,陳貴忠就是一位以血汗相拼而著稱的干將!為了軍隊后勤建設,他殫精竭慮,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身先士卒地奮戰在后勤建設的第一線,沖殺在演習競賽、搶險救災的最前沿。他別無所求,只求在自己這一代,徹底強壯起過去部隊打仗時所暴露出的后勤保障的“軟肋”,建立起“開得動,拉得出,走得遠,供得上”,并且能夠適應和滿足現代化戰爭需要的強大有力的后勤保障體系,在祖國的大西南構筑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這就是從戰場上走過來的“老后勤”心中夢寐以求的“強軍夢”!

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探索。油料供應保障、軍交運輸、裝備技術……每一項后勤工作,陳貴忠都以戰時思維邏輯高瞻遠矚地謀篇布局,從長遠的戰略眼光入手,親力親為,超前謀劃,不走在全軍最前列,他誓不罷休!

大任于斯終不悔,筑起銅墻護國門。如今,人們自豪地看到,陳貴忠和他的戰友們,歷經多年艱苦建設,這個“強軍夢”已經實現!

這段征程浩浩的崢嶸歲月,雖說沒有了往昔的連天炮火,但同樣有著比戰時更嚴峻甚至是更殘酷的考驗。軍師團三級油料供應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司訓基地化建設、集團軍高寒山地邊境反擊作戰裝備保障實兵演練、“高原03”軍帶師旅信息化條件下為全軍《裝備保障剛要》集訓示范演示、成都軍區裝備系統愛軍精武竟賽、“使命行動——2010C”跨區機動演習、新型武器裝備西藏高原試驗、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這些重大后勤工程、軍事行動和急難險重任務,同刀槍相見的戰場一樣,需要付出流血甚至是生命的代價,但陳貴忠總是英勇無畏、鎮定自若地披掛上陣,并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也正是如此,陳貴忠方能在千錘百煉的軍旅生涯中,磨礪出為現代化國防事業和部隊后勤裝備保障建設而擎起開路的火藍刀鋒。

從1970年入伍,到2010年退休, 40年革命生涯,40載披肝瀝膽,陳貴忠向黨、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正如時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司令員)李作成所評價,陳貴忠同志是一位從士兵成長起來的將軍,是一位從基層成長起來的高級領導干部,是一位長期戰斗在裝備戰線的“老裝備人”。他政治堅定,對黨忠誠,為部隊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就是這樣一位一心撲在國防事業上的職業軍人,除擁有一顆精忠報國的赤膽忠心之外,更有一腔常人難以企及的心系家鄉、孝老愛親的火熱情懷。提起陳貴忠,熟悉的人無不豎指夸贊,摯友徐春瑞更是滿懷感慨:“陳貴忠這人非常了不起!中國那么多軍隊,有多少人能夠當上將軍?陳貴忠當上了,那是因為他為國盡了忠;身居那么高的職位,在外邊奮斗了這么多年,可他從沒忘本。父母情、兄弟情、戰友情、家鄉情總是念念不忘?,F實生活當中,為國盡忠者有之,為親盡孝者有之,但做到忠孝兩全的卻難能可貴,但陳貴忠做到了,他是我此生見到的唯一的一個!”

自古忠孝難兩全。陳貴忠之所以贏得如此贊譽,用他的解釋就是,人都是父母所生所養,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天經地義且責無旁貸。尤其是我們這些常年身在異鄉的兒女們,在努力干好事業的同時,必須得把父母和親人的冷暖放在心上,沒有時間創造時間也必須?;丶铱纯?,這不需要任何借口!沒有家,哪來的事業?

家,在陳貴忠看來,那是深深烙在心頭一時一刻也忘不了的鄉愁。

陳貴忠上邊有兩個姐姐,下邊有三個弟弟??梢哉f當兵之前,有父母和姐姐的擔當,他對家的概念的確沒怎么走過心??傻搅瞬筷犞?,家,一下子令他魂牽夢繞起來。清貧的家境,父母勞累的身影,兄弟姐妹的音容笑貌……總是時不時的在腦海里縈繞,在心頭上翻滾——這時起,陳貴忠才真正體味到父母的勞苦功高和生活的艱辛難耐。

在那個食不果腹、艱難困苦的年代,含辛茹苦的雙親為了這個家,再苦再累,人前背后從沒一句怨言,風里雨里,泥里水里,起早貪黑地奔波,沒日沒夜地操勞。病了,瞞著、挺著、拖著、扛著,人不倒下,連片藥都舍不得吃;為了哺育子女,寧可自己忍饑挨餓、挨冷受凍餓,也要把那口米、那口飯、那把棉絮、那把線頭一點一點的省下來、攢起來,留給孩子填肚子、暖身子……正因為如此,父母才落下一身傷病。而曾經象座山一樣的父親,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則硬生生地累垮了,病倒了,年僅70歲就過早地離開人世,這給長子陳貴忠留下了無法彌補的終身遺憾。

爹娘這般比天高、比地厚的養育之恩,以何相報?

盡孝!以孝相報!

身在軍營遠離家鄉的陳貴忠心里明白,孝,自古就有小孝孝其身,中孝孝其心,大孝孝其志之說。所謂大孝孝其志,就是為國為民爭來榮譽、作出貢獻,實現父母的宏大志愿,此為天下為人之子最大之孝?!度纸洝防锼v的“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也就是這個道理。明白了這些,陳貴忠橫下決心,長志氣長骨氣,獻身軍營拼命干,用他人難以付出的代價,難以取得的成功,讓“國難出忠臣,家貧出孝子”和“母因子貴”這兩句至理名言在自己身上得到驗證,讓父母感到驕傲和自豪!

這何嘗不是一種孝呢?這種孝,它至高無上!南金東箭陳貴忠盡到了,而且盡到了極致。

陳貴忠是個有心人,更是個細心人。在信息尚不發達的過去,一有時間,他就寫信給家里,用這種方式彌補著長子不能孝敬床前的缺憾。一封封飽蘸著赤子深情的家書,只有兒在天涯的爹娘才掂得出它的份量。不是嗎?一句“父母大人見信如面”的親切問候,它給了雙親多少開心和慰籍?!左鄰右舍都記得,每每收到兒子的來信,父母親的臉上總是掛滿說不出的幸福。

這何嘗不是一種孝呢?這種孝,它堪抵萬金!行伍須眉陳貴忠盡到了,而且,書信往來一直堅持了20多年。時至今日,陳貴忠依然如視家珍地保存著1200多封家書,一有空閑就時不時地拿出來,捧在手上一封一封默默地翻看??粗粗透∠肼擊娴貞浧鹜?,看著看著就不由自主地心生感慨,看著看著就情不自禁地淚滿雙腮……他多么留戀父母雙全的那段幸福時光??!只可惜,歷歷往事,都隨歲月遠去化作了思鄉的回憶。

父親去世一周年的時候,為了寄托愛哀思,凝聚族人,傳承文化,陳貴忠先后拍攝錄制了兩部家庭MTV《根》和《源》。之后,又專門給老娘拍錄了一部專題片《我的母親》以表達對生身之母的無限敬愛。

父親走后七八年光景,私人可以安裝電話之后,陳貴忠在老家黃金寨村第一個給家里安裝了座機。每天早晚,不論身處何地,陳貴忠都要給老娘家打個電話。情真意切地喊一聲媽,意切情真地喚一聲娘,那濃濃的母子情,總會在那一刻澎湃起血乳交融的繞膝之愛。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孝呢?這種孝,它情深意長!陳府長子陳貴忠盡到了,而且,在老娘去世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無法相信母子天各一方的現實,恍惚之間,曾不止一次地拿起電話,想和過去那樣給老母親請安問好,可等他重新回過神來,知道電話那頭再也傳不來母親那親切而熟悉的聲音之后,陳貴忠無助得像個失魂落魄的沒了爹娘的孩子,禁不住失聲痛哭……

在陳貴忠心里,雖然裹著小腳,但知書達理的娘親,是天底下最淳樸、最善良、最勤勞、最無私、最寬宏的母親。若沒有母親循循善誘的諄諄教誨,子女們縱有摘星取月之能耐,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這一點誰都不可否認。

母親出身思想進步的書香世家,家境殷實,可自打嫁到陳家那天起,就再沒享過一天清福,同父親一道扛起了家庭重擔,過起了窮困潦倒的苦日子。婆婆體弱多病,公公癱瘓在床42年,母親從不嫌棄,像閨女一樣悉心照料二老。為了拉扯6個孩子,母親節衣縮食,苦熬歲月。白天,田間地頭薅薅耪耪。夜晚,煤油燈下縫縫補補,就這樣年復一年的忙個不停。盡管日子過得吃了上頓沒下頓,母親始終抱定寧可砸鍋賣鐵也要把孩子培養成有文化有出息的人才這一信念和決心,不讓孩子因家境而半途而廢??嗫嚆∈刂扒趦€持家,厚德立家,書香傳家,忠良報國”的家訓,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子女的學業上,鼓勵孩子要刻苦學習,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后要勤奮工作,報效祖國。也正因為如此,陳家6個子女才能夠走出大山,令人羨慕地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才,這在那個年代的偏僻農村而言,絕對稱得上了不起的奇跡。難怪陳貴忠的老上級——原中央委員、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王祖訓上將在接見陳母時這樣感嘆:“老人家,您為國家培養了6個人才,了不起呀!您是位偉大的母親!”

母親,家庭教育的導師。一定程度上,母親決定著家族文化的興衰榮辱和薪火相傳。

的確,在母親的言傳身教和不斷勉勵下,子女們個個勤奮刻苦,奮發學習,長大后都成了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才,應驗了老子那句至理名言: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陳貴忠成了高級將領,大姐陳素華成長為高級教師,二姐陳彩華是糧食系統干部,二弟陳福忠是遷安市信用聯社監事長,三弟陳寶忠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全國宣傳干部學院副院長。四弟陳有忠是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工會主席兼中南經營指揮部指揮長。面對功成名就的陳家四兄弟,時任遷安市委書記姚自敏無限感慨地盛贊:“陳氏四杰,遷安人民的驕傲!”

個個成龍成鳳,個個出類拔萃,個個頂天立地!這樣出人頭地的家庭,遷安絕無僅有!這樣目光遠大的母親,遷安僅此一人!

這樣了不起的母親,怎不受人敬仰哪?自打父親去世后,母親就成了陳家人不舍的牽掛,兄弟姐妹們爭相盡孝,讓母親安享天倫之樂,被十里八鄉傳為美談。

相對其他姐弟而言,陳貴忠離家最遠。他深感不如姐弟那樣年年歲歲孝盡床前,心里總有愧疚之感。尤其是全家公認的“大總理”二弟,他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同自己和三弟四弟一樣也有機會走進部隊或大學,可他卻毅然選擇留守,長期居住在老家伺奉二老。為此,弟媳婦連工作都不肯找。然而,在姐弟們看來,大哥所盡的孝道最多,也最難能可貴,因為他能夠把家事與國事、大家與小家的天平擺正。

1980年,陳貴忠與愛人結婚,直到1991年隨軍之前,都是妻子獨自帶著孩子在唐山工作生活。十多年光景,甚至妻子單位的同事和左鄰右舍都從未見過這位當兵的“牛郎”。對此,妻子從未有過任何怨言,她知道丈夫是個孝子,更理解丈夫的為難。陳貴忠常常為此生遇到這樣一位賢淑達理的好妻子而滿足。那期間,每每休探親假的時候,陳貴忠總是心急如焚地一頭回到村里的父母身邊。他覺得,有板坯土炕的地方,有爹娘和兄弟姐妹的地方,才是他內心向往的家。

直到現在,每次省親,地方政府接待時,怕他不習慣農村老家的生活,總是免不了安排好賓館,可他從來沒住過一次!父母在時,一家人擠在一起。父親走后,兄弟四個和老娘依舊共同睡在那鋪土炕上。父母都不在了之后,兄弟四個就擠在二弟家的樓房通鋪里,盡管住的有些擁擠,可哥四個卻如同小時候一樣,心里有著說不出的其樂融融的滿足感。其實,不是在家里住比賓館舒服,也不是老家的稀粥比城市的宴席更有滋味,而是陳貴忠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在自己出生長大的那鋪土炕上,在父母住了一輩子的那鋪土炕上,安安穩穩地睡上它一身炕席環兒,香甜!踏實!幸福!

1982年,得知家里要翻蓋房,陳貴忠便向首長請假回家幫父母操勞。他知到農村最大不過的事情就是蓋房,全程下來,當家長的頭發都要累白許多??紤]到這些,臟活累活他從不讓父母伸手,和二弟一起起早貪黑地忙活。二弟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時,大哥十多年都沒摸過的農村那種很難用的獨輪手推車,推起來依舊那么熟練,別人推個三四十塊磚都很吃力,他卻推八十多塊,四五百斤,上坡下崗的,累得連呼帶喘,手腳都打滿了血泡,即使這樣也不肯休息一會,他說這比在戰場上打仗輕松多了。這股實干精神,全村人沒有不佩服的,都說大哥一點也沒忘本。

陳貴忠不會忘本!他最清楚不過,遷安是哺育他成長的故鄉,長城腳下的黃金寨是他永遠不能忘懷的根。他尊老愛幼,體惜鄉鄰,力助貧弱,雖說離開家鄉已近半個世紀,但鄉里鄉親也好,發小同學也罷,誰家有困難,他總是雪中送炭伸手相助,誰家有什么大事小情,他知道后總在第一時間,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祝福;當地領導到部隊所在地調研考察,他親力親為協調保障;就連周邊那些素不相識的普通百姓慕名前去昆明成都旅游,他都親人般熱情接待;村里修道路、安路燈,他多方協調籌措資金;曾就讀的母校翻建,他聞訊后動員全家拿出11萬元……當地詩人秉筆謳歌:璀璨將星耀眼明/撥亮桑梓萬盞燈/身居高位不忘本/素秉忠心著勛名/善款母校施雨露/義展道德勝親情/孝悌博愛留美譽/信仰彌堅壯志宏。

陳貴忠熱愛家鄉、關愛鄉親父老的事跡不勝枚舉,在遷安大地廣流傳。在父老鄉親眼中,陳貴忠始終沒忘記家鄉,始終是入伍前那個憨厚而又親切的放牛娃,盡管他現在是共和國高級將領。

從普通士兵,到共和國高級將領,人們有目共睹,這么多年來,陳貴忠始終念念不忘故鄉的養育之恩,更常懷艱苦歲月里凝聚起來的戰友之情,這份堪比泰山的戰友情,早已融進他生命的血脈。

不管是回家務農的,還是轉業回到地方參加工作的,當年所熟知的戰友,重情重義的陳貴忠一個不落的都一直聯系著,大家打心眼里佩服的為人。每次探家回來,總是帶上大包小包的部隊當地土特產,給同甘共苦、出生入死的戰友們每人一份,并且還自掏腰包,把大家組織起來聚聚,一切花銷從不讓其他戰友破費。戰友蔡友華爽口直陳:陳貴忠這人值錢!他把戰友情看得情同手足、血濃于水。他之所以在戰友當中有著極好的人緣兒,那是因為他沒忘本!

陳貴忠肯定不會忘本!每次外地出差,只要到北方,只要有時間,別人或游山玩水、或訪朋問友之際,他必定抽空回家探望;每當弟弟們工作學習遇到了困難或挫折,情同手足的大哥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暖心力挺。弟弟們始終銘記,沒有大哥的榜樣引領,沒有大哥的教誨誘導,自己絕不可能有風風光光的今天;每逢過年,大哥陳貴忠必定風雪無阻地準時回到家人身邊。尤其是近些年,當有錢人都扎推兒往南飛的時候,他卻如春天的歸雁一樣逆向北遨,盡管現在父母都不在了,依舊年年如此,攜家帶口趕回來與兄弟姐妹們團聚。他說,家,到啥時候都得有個主心骨,平時各忙各的不得閑,過年了,我必須得把這幾大家子聚到一起。這是作為家族長子的責任——畢竟長兄如父??!

陳家的年午飯與眾不同。老老少少一二十口子圍坐在一起,長達四五個小時的團圓宴,交杯換盞、天倫之樂自然不在話下,更有家風家教這些家庭文化主題貫穿始終。這一習俗在陳家承襲已久,席間,除了學前幼子除外,每個人都要正正規規的把一年的工作做一全面客觀概述,總結成績,找出不足,提出明年的奮斗目標。最后,長者還要針對社會現實針砭時弊進行訓勉,其目的是讓每個家庭成員,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當中,戒驕戒躁,辨明是非,居安思危,守住底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過去,“訓勉”這把“龍頭杖”執掌在父母手里,如今責無旁貸地傳給長子陳貴忠。每到這一環節,一向和風細雨、慢條斯理的陳貴忠,便不由自主地拔起腰板,語氣重如洪鐘、擲地有聲:

“家,再窮再破,那也是根,是我們終老的落腳之地!作為陳家后生,到啥時候我們也不能忘了這個家,更咱不能忘了咱爹咱媽的養育之恩。過去咱家過的啥日子?咱哥幾個心中有數吧,全黃金寨哪家不比咱們過得好?為了咱們有個學上,將來混出個人樣,一年到頭,爹媽哪吃過一頓飽飯?就連過年都舍不得沾點兒肉星兒,從牙花子里給咱一點一點的摳學費,容易嗎?現在我們比過去過得好了,哥幾個也都成了家,在別人眼里算是功成名就了,但越是這樣,我們越要低調,越要本分,越不能忘了這個家!忘了,那就是不孝!”。

“爹媽盼著咱成人,是要咱成忠孝仁義的“仁”!啥意思?就是要咱遵道崇德,謹言慎行,低調做人,守本分,守規矩,知榮辱,走正道。給家族爭榮光,給宗祖添榮耀?!?/p>

“同往年一樣,咱還得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上一堂家庭黨風廉政教育警示課,也算是一年一次的“敲鐘”會吧,這不管是對自己對家庭,還是對黨對社會,都是健康有意義的。咱們這一大家子,孫輩們除外,都參加工作了,況且都是國家公職人員、中共黨員。一定意義上,我們手中都有一定權力,但咱一定要記住,這個權力,絕不是撈取好處的資本!圣賢有言,禍生于多貪,罪生于不仁。蒼天有眼,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之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德不配位,必有余殃。想想看,在我們身邊,有多少以權謀私、貪贓枉法、腐敗墮落的貪腐例子?這就是德不配位,這些人沒有一個好下場,到頭來弄得自己身敗名裂不說,還害得祖上蒙羞,遺臭萬年,這等人就是大逆不道,家族敗類!”

“當前,社會上不正之風的確無處不在,尤其是官職人員,稍不注意,稍一放松,就會誤入歧途,所以說,咱們要時刻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增強自我約束能力,防止病從腦入。人的私欲和貪念一旦在腦子里膨脹起來,那就是洪水猛獸、脫韁野馬,誰都阻擋不了。因此,大是大非面前,尤其是金錢面前,咱誰都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私心雜念!這方面,咱們做的看來都很不錯,二弟福忠,金融部門的一把手,整天跟錢打交道,沒有違規行為,可贊!三弟寶忠,宣傳部門,清水衙門,沒有違紀,可欽!四弟有忠,國企要職,每年經手數百億工程建設資金,沒收過承建方任何好處費,可敬!我,后勤老兵,曾掌管裝備、物資、油料多年,同樣清清白白,干干凈凈!哥幾個在這方面都堅守住了底線,守住了咱陳家的門風,沒給咱祖上抹黑,于家于國,咱問心無愧!”

“說實了,滋生腐敗的另一方面就是作風問題??纯茨切┑古_的貪官污吏,個個都是生活奢靡、作風混亂的無恥情種,道貌岸然,狼狽為奸,為非作歹,同流合污,此等之所以成為階下之囚,說穿了就是沒有良好的家規家教!因為這方面出問題,惡心至極,可恥至極,卑鄙至極!不僅自毀了前程,還令人唾棄,全家族跟著丟人現眼。這方面,咱誰都不能越雷池一步!”

“做人,不能走歪門邪道,不能見利忘義,不能讓人家在背后戳脊梁骨。要正直善良,公正無私,光明磊落。咱做長輩的要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給后人做表率,做榜樣,永葆咱陳家門風不敗??傊?,母親在世時常跟咱說的‘積善之家有余慶,積惡之家有余殃’ 這句至理名言,包括在座的孩子,一定要牢記不忘!忘了,那就是忘本!”

有這樣高尚的家國情懷,有這樣嚴厲的訓誡訓勉,有這樣深明的一家之主,何愁家風不正?何愁家族不興?何愁人仁不成?做到這些,陳貴忠,你真正的沒忘本!

陳貴忠肯定不能忘本!父親走后,陳貴忠對待年邁的母親可謂絞盡腦汁、用心良苦,供錢供物自然不在話下,還時?!斑B哄帶騙”地把母親接到自己身邊。他這樣做只是想在有限的歲月里多陪陪老娘,讓苦了一生的老人家好好調樣調養,開開眼界,享享清福,安度晚年。

那是1993年,都快80歲的老娘,被貴忠磨得實在沒辦法,應承下來最后一次去昆明。這次,老人家住了八九個月,從春天到秋天,貴忠一家像對待孩子一樣精心呵護著母親。母親想吃老家的破米粥,兒子兒媳遍街滿城地找。母親早年鑲的牙齒松動了,陳貴忠找到昆明最好的牙醫,為老娘重新鑲了一口烤瓷牙。母親腰腿不好,陳貴忠把部隊最好的醫生請到家里為老娘治療。母親想去外面轉轉,大人孩子車前馬后的悉心照料。經常帶母親到公園聽民間小調,看少數民族歌舞,瀏覽南國風情。母親想玩麻將消遣,全家人桌子一圍,滿屋子立刻縈繞起天倫之樂的歡聲笑語……這段短暫而難忘的時光,在孩兒的腦海里記憶猶新,在老娘的記憶里揮之不去。

老娘漸漸地老了,陳貴忠心里知道那是為了這個家愁老的累老的病老的。自2000年起,母親幾乎是舊病未愈,新病又來。老年癡呆癥、老年白內障、陣發性精神亢奮癥……2006年年底,母親又患上了奪命的急性肺炎,后又并發心臟病。為了把奄奄一息的老娘從死神那里奪回來,陳貴忠和姐弟們展開了生死大營救。然而,全世界最好的藥品、全中國最好的醫院、醫學界最高的權威也終無回天之力,只能是最大限度的延續著母親的生命。

五個多月的生死相守,五個多月的床前苦盼,五個多月的含淚呼喚,母親那盞生命油燈的火苗,還是越來越小,越來越暗了……

“來生,母親還當你們的親娘!”2007年5月4日,母親帶著安祥的面容,帶著深深的眷戀,帶著無限的寬慰,靜靜地走了。

母親走后的第61天,2007年7月5日,時任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命令,陳貴忠晉升少將軍銜。

那天,陳貴忠哭了!

淚水里,有自豪也有榮耀,但更多的是自責和對九泉之下爹親娘親的愧疚。

陳將軍,別再自責和愧疚了。

你喝著家鄉的山泉水長大,在革命隊伍里戎馬一生,用鐵血豪情,用感恩報恩,用忠孝雙全,書寫了自己從士兵到將軍的一世豪情,你是遷安的驕傲,家鄉人們永遠愛戴你!

猜你喜歡
母親
母親的債
給母親打電話
母親樹 五章
母親的“禪”
母親
母親點亮了我的一生
給母親的信
母親
摔倒的母親
悲慘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